|
|
古韵新音 | 散文游记 |
|
大地震中心,那一群最可爱的人(纪实散文)
纪实散文
大地震中心,那一群最可爱的人
2008年5月12日,“长天崩,地维绝”的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世界。
抗震救灾告一段落后,完成了抗震救灾任务的救援队伍、志愿者,在热辣辣的目光中,在哽咽抽泣声中撤走了,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带领下,擦干眼泪收残拾缺,开始了有序而艰难的灾后重建。
和其他极重灾区一样,震中汶川,还有一支队伍至始至终留在老百姓身边,他们还没来得及擦干身上的血迹心中的忧戚,便又身负沉重攀岩涉水,走进帐篷,走进板房,走进棚户,走进老百姓的家;慰问、抚恤、挑水、检查电线线路和炉灶、进行防火宣传培训;在因地震而断裂、坎坷的路道上,解救翻车被困的司乘人员;在不断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中解救被困的百姓;他们一直在灾区流血流汗,他们极度疲劳却依然意气风发;眼布血丝,掉了皮肉却依然斗志昂扬。
那一身橄榄绿,温暖了已是千疮百孔的百姓心灵,他们常常被老百姓当做自家儿女拉到身边,泪流满面地向路人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支队伍就是汶川消防大队,被老百姓誉为“守护神” 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最能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所题“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一个英雄大队。
不能让灾区百姓再受创伤
“5.12”大地震,震中就在汶川。
汶川,这个居住着羌、藏、回、汉等多个民族的美丽川西小县,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她山崩地陷江河改道,全县有15941人在地震中丧生,有7312人失踪,34583人受伤,美丽的羌藏民居,95%变成危房,近10万幸存者无家可归。
地震,严重地伤害了汶川大地,严重地伤害了汶川人民。
所幸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给予了汶川和所有灾区以无限的关爱,送来了各类生活必需品,搭建了成片的帐篷、板房,并开始修建永久性住房。
然而,成千上万的帐篷、板房多是布料或塑料泡沫,属于易燃物,防火间距又严重不足,而百姓煮饭、烧水等用火频繁无序,这就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慎,一家着火,势必造成千家遭灾,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让刚刚从震魔中走出的灾区百姓再受伤害。
“要保证灾民不再受到火魔或其他事故的侵袭,让灾民平安顺利地度过困难期。”
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落到了曾经在抗震救灾中最先赶到灾区,成功营救了158名被埋群众,成功疏散了1万1千多名各族群众的汶川县消防大队身上。
其实,亲历了抗震救灾生死营救的汶川县消防官兵,早已将这个“保证”铭刻进大队每个人的心里了。抢险刚刚告一段落,病未痊愈的大队长张涛、抢险救人已经疲惫不堪的教导员欧远洪便与一百多名官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制定了灾后重建保护受灾百姓的方案:
将官兵分派到雁门、七盘沟、龙溪乡、绵虒料场、绵虒中坝、绵虒镇、板子沟、青沙坪、凤坪坝、郭竹铺、映秀、威州等11个灾民安置点,将11辆消防车、17辆消防监督检查车分到各安置点;
制定了“白+黑”、“5+2”(即白天、晚上,周一到周日,不漏下一点时间空挡)的防火巡查作息时间;
组织宣讲团巡回授课,成立流动放映队宣传防火;
定期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干警包乡,进行“一对一”的宣传培训。
消防队行动了,尽管余震不断,时时处处山体滑坡飞沙走石,尽管道路中断山高水深,一队队橄榄绿色的年轻人,24小时不间断地在帐篷、板房和散居的农户木板房间穿行。
震后两年多来,汶川县消防官兵,没有一个人休过星期天放过假,没有一个人探过一次家,真正做到了“白+黑”、“5+2”,所有时间,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灾区灾民身上。
震后两年多来,平均每个官兵在安置点的帐篷、板房间宣传巡查,共行走了3万多公里路程,相当于两个多“二万五千里长征”;大队官兵走遍了11个安置点的7万多百姓家中,进行了上百万次面对面的防火宣传。
震后两年多来,汶川县消防大队成功地进行了各类抢险85次,各类社会救助330次。
汶川消防确保了11个安置点“零火灾伤亡事故”,保证了地震中心的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汶川消防,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英雄奋战岂止在火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而消防官兵,什么是命令?答案是:灾情就是命令。
大地震不仅使河断路塞房屋倾颓生灵涂炭,更将座座山岭的地表土石植被与下面石岩的缕缕牵连硬生生地斩断剥离,无雨还可,若遇大雨,水进泥土层,犹如加了润滑油,那早已没有了任何牵连拉扯的地表土石树木,一下子就失去了控制,你推我赶,呼啸着,以雷霆万顷之势,排山倒海向山沟路面压来,所向披靡,摧枯拉朽。
这就是令人谈之色变的泥石流,它在局部对人对地面建筑的威胁,并不亚于地震。
两年多来,震中汶川已经经历了数百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2009年7月25日凌晨4时许,汶川县彻底关,就遭遇了特大泥石流。泥石流阻断了213国道,飞下的巨石,砸断了彻底关岷江大桥,“震中生命线”彻底中断。
桥断处,数辆车被砸坠入岷江,车上人员急待援救。
接警后,汶川消防大队迅即组织了16人的救援队伍,在大队长张涛,教导员欧远洪的带领下,驾驶着消防车、抢险救援车飞速赶往现场实施营救。情况异常严峻,已有7辆货车和面包车被砸坏或坠落桥下,车中人员已有6人死亡,卡在车中的幸存者血流不止。张涛、欧远洪将救援队分为两组,一组警戒观测,一组用液压顶杆、扩张器、液压钳、等离子切割机、无齿锯等救援设备,破拆桥面护栏并分解车体部件。两个半小时的艰辛营救,9名被困人员得以生还。
2009年8月25日晚10时许,因连续暴雨,县城南杨柳湾山体滑坡,滑坡近万方。处于杨柳湾的祥鼎汽车修理厂工人和周边群众数百名被困,急待援救。
接警后,汶川消防大队教导员欧远洪、中队指导员张文强立即启动抢险救援预案,掉抢险救援车带领官兵赶赴现场,组织了10人的救援小组,迅速营救,“救人第一、科学施救、先近后远、逐户收寻”。历时3个多小时,数百名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无一人伤亡。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
汶川消防大队及各中队的墙上,悬挂着25面锦旗,官兵们深情地看着这一面面闪耀着金光的锦旗,陷入了深深地回忆。大队参谋丁建海说:“这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2009年1月14日,是汶川县中滩堡村庙子坪组村民李云福永世难忘的一天。准备灾后重建深夜归家的李云福,由于地震毁坏了路道,不慎坠入深不见底的深涧中,涧中石块锋利,致使李云福头破血流,当即不省人事。凌晨3点许,家人才找到李云福,可是涧深崖危,崖壁陡峭且尖石犬牙交错,无法下去施救。怎么办?情急之中,家人想到了驻守在映秀镇,正为震中灾民排忧解难的消防官兵,一个电话过去,十多分钟后,以房永乐为首的一队官兵摸黑赶来了,不及闲话,房永乐和战士们简单分工后,便放下云梯,腰拴绳索,下到涧底,找到了李云福,并顺利地将其救了上来。送到医院时,医生说:真正及时,若再晚半个小时,李云福这条命就算完了。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举世瞩目的大熊猫养殖基地,这里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凡是到这里来的游客,无论何种肤色讲何种语言,无不“ok”“ok”地大加称赞。可是,2009年3月,积雪消融春水初涨,中国联通汶川分公司检修光纤的三名工人,被骤然暴涨的河水所阻,他们带着沉重的设备,又不会游泳,况且河水刺骨,根本无法回来。
映秀镇渔子溪消防站站长余柯政闻讯后,带领几个战士直奔卧龙。余柯政抛过绳索,带着安全带、救生衣,淌着刺骨的河水来到对岸,先救人,再用他所独创的“钩绳分移法”将不能进水的数十万元设备一一救了回来。
2010年7月28日下午6点过,威州镇七盘沟,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精神病患者,爬到了高压电塔16米的地方,患者精神狂躁胡言乱语,手足不稳还不断地攀爬,极为危险,而围观群众急得大喊大叫却没有丝毫办法。
接警后,王海洋、刘国缸、司龙斌迅速赶到现场。见患者还在向上爬,已经快触到高压电线了。王海洋在下面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刘国缸、司龙斌带着保险绳等救人用品,绕过患者的视线,一点一点地向她靠近。
盛夏的夕阳依然十分刺眼,而且火辣辣的,高高的电塔上,每攀爬一步都有着着粉身碎骨的危险。刘国缸、司龙斌一步步靠近了患者,迅速将其牢牢地控制住,并用专门救人的胶布将其捆住,一点点放了下来。已经紧张得喘不过气来汗如雨下的围观群众一下子欢呼了起来。
就在笔者赶到汶川时,我们遇见了一个满脸疲惫、身上还有血迹的小伙子,他就是刘国缸。这个曾经在汶川数十次救过公路、山谷遇险人员,被称为“专业救险”的一期士官,刚刚完成了彻底关213国道抢救车祸受伤司机的任务。小伙子十分腼腆,面对大队领导和笔者的提问,只是微微笑笑,什么也没有作答。一个战士告诉我们:刘国缸是在货车悬空,随时可能坠入悬崖的情况下,用液压机顶住车身,用切割机一点一点切割,才救出零件已经打入腿肚肌肉、方向盘牢牢卡住的司机。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一位数次亲眼见过汶川消防官兵救人的张德成大爷深情地说。其实,这句话早已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但是“5.12”大地震后,极重灾区的汶川人民体会得更为深刻。
汶川消防官兵,我们的亲人啊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历来就有“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巡查宣传中间,汶川消防大队官兵没有忘记这个传统,他们虽然民族各异,地域不同,文化层次、性格、家庭背景都有差异,但是,他们与灾区百姓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说:“灾区的百姓,也是我们的父母。”
消防桶中没有水了,他们给挑满;电线破裂了,他们给重新换结上;炉灶的阀门没有关严,他们给严严关上;柴草散乱了,他们给收拾干净;婆婆大娘不理解了,他们给耐心讲解;小孩子们玩火了,他们便教他们新的游戏;百姓的房子破了,他们找来材料给搭建好;还定期给孤寡老人送去米菜油盐衣服被套。
走进汶川县11个安置点,你随处可以看见路旁屋边十分醒目的消防栓、防火宣传牌;你随处可以听见百姓不绝口的赞扬。
映秀镇渔子溪村一组,失去曾孙的刘桂芳老人,83岁了,提起消防官兵,老人就很激动,“好啊,这些小伙子就像我的孙子啊!”
同组的马玉华老人满是怜爱地目光,久久地看着远处正在忙碌的消防战士,“我们汶川人冬天喜欢熏肉,怕发生火灾,他们就把消防桶挑上满满的水,还把灭火器给我们搬到火塘边,教我们使用,有时还守着我们,给我们讲,直到我们灭了火,他们才走。看着一个个年轻人脸熬得漆黑,眼熬得彤红,我们也心痛啊!”
消防官兵关爱百姓,百姓也关爱消防官兵。
当战士们宣传巡查到了百姓家,无一例外地,百姓都要把战士们拉住,请在家里共同用餐;逢年过节,百姓们拒绝不了战士们的礼品,也硬将他们自制的山腊肉、香肠送到营房;拉着战士们到家中过年,“既然是一家人,就一起团团圆圆过个年吧!”
震前在映秀开饭店的彭全才、杨和娟夫妇,为了感谢消防官兵对他们对地震中心人民的救助,自愿到鱼子溪消防站为官兵们当炊事员,“他们为我们灾区做了那么多的事,我们也为他们做一点点吧。”
在汶川,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消防官兵,我们的亲人,我们舍不得他们啊”;在汶川,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军民鱼水情”的浓浓情意。
汶川消防与世上的“最牛”
汶川消防大队有“世上最牛的篮球场”,这个篮球场在龙溪安置点。
初听“最牛”,还以为说它有多么的豪华。其实,这个篮球场的总面积只有十多平米,场地是凹凸不平的泥石地,篮板只有一个。说它“最牛”,是因为这仅仅的一个篮板根本没有板,只有一根两米多高的木桩直指苍穹,木桩上方,战士们找了一根钢条,随意挽成环,几根铁丝一拴,就被当做“篮板”,战士们在这个“篮球场”还打得很欢呢!
在全世界,可能也难以找到第二个这样的“篮球场”。
“最牛的篮球场”上举行“最牛”的篮球比赛,一个前来采访的记者看见了,深深被感动了,赶紧将这一幕拍了下来。照片发出来后,读者看了,无不为之流泪为之揪心为之欢呼呐喊。
映秀渔子溪安置点有一个“世上最牛的宾馆”。
所谓宾馆,其实只有一间板房,房中两张最简易的行军折叠床,两张薄被子,一张桌子,两张凳子。除此,再没有任何一件奢侈品。这个世界上最简易的“宾馆”,住过阿坝州消防支队长,住过政委,住过汶川消防大队的各位领导,住过前来援建的兄弟总队、支队的领导。就在这“最牛”的“宾馆”里,首长们制定出了一个又一个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保护方案。
2009年8月23日,雁门乡通山村一户散居的农户家中起火,雁门乡消防站站长司龙斌带着6个战士,背着救火器材,迅速爬上十分陡峭的羊肠小道,实施抢救。任务完成后,疲惫不堪满脸烟火的司龙斌几人,在汶川县海拔最高的山上,举行了一顿“世上最牛的晚餐”:7个小伙子拿出仅有的一袋面包,从山沟中舀了山泉水,就着夕阳暮霭,听着山泉叮咚,伴着蝉鸣鸟唱,谦让着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喝着。晚餐后,小伙子们又到通山村逐家逐户进行防火宣传巡查去了。
在汶川消防大队,还有许许多多的“最牛”。
这些“最牛”,在繁华的都市,在富庶的地区,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们眼中,也许简直不屑一顾,但在灾区,在可爱的消防官兵身上,却真真实实地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竭诚奉献的精神。
说句心里话,我们也有家
汶川消防官兵最喜欢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宣传巡查回来,略有闲暇,他们便在山坡上河堤边唱,有的放开喉咙,有的在心里默唱:“说句心里话,我也有家”,歌声在灾区的天空回旋,在灾民心中回旋。唱着唱着,官兵们流泪了;听着听着,灾民们流泪了。
是的,这些十多二十岁不等,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官兵们,他们都有日日夜夜牵挂的家和日日夜夜牵挂的亲人。抢险救灾、防火巡查、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时,他们将对家对亲人的思念,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因为他们明白:灾区人民更需要他们。
汶川消防大队中队指导员张文强,来自甘肃天水,一个文静、睿智、果敢而又倔强的军人,执行任务时,他总是带领战士们冲在最前面。然而,回到营房,张文强却常常整夜整夜地难以入眠。
许多人常常为“两地分居”叫苦不已,而张文强的家却是三地分居:自己在震中汶川,妻子在高寒雪域壤塘县,女儿在甘肃天水老家。特别是地震后,张文强就根本没有回过天水和壤塘。
最让张文强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女儿,女儿患有严重的癫痫病,已经五岁了,至今还不能开口说话,她,进不了任何学校任何幼儿园。
五年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身体状况不佳的年迈父母照顾着女儿,也由父母带着女儿6次到北京、西安、成都的儿童医院、西京医院、华西医院治疗,老母亲心疼孙女,颤巍巍地给医生跪下,医生全力医治却始终没有效果。张文强深感内疚的是:带女儿医治,自己根本无法前往,自己没有能够给父母尽孝,反而给父母增加了拖累。
张文强与妻子相聚艰难,有时张文强出差到马尔康,如果是星期六,妻子便赶车一天多到马尔康,夫妻匆匆一聚,便又各奔东西。战友们开玩笑说:这叫“马尔康鹊桥会”。
在汶川,像张文强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人和事还多得很:
欧远洪,大队教导员,家就在一山之隔的什邡市,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可是,欧远洪却一次也没有回去看望过老父老母和孩子,更不能关心一下在家读书的孩子的学业、生活和身体。反转来,倒是年迈、患有疾病的老父老母常常带着孩子,乘车颠簸到汶川来看儿子媳妇。战友们诙谐地说:“我们为地方的交通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大队参谋丁建海,妻子、孩子都在阆中市。一次妻子病了,住进了医院。在医院,妻子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更糟糕的是,偏偏这个时候孩子也病了,而且很重。医院里,母子二人相对而泣。丁建海只有在电话中安慰妻子,妻子哭着说:“你对不起我们母子。”丁建海说:“你嫁了军人,就得陪我作出牺牲!”
地震受伤缠着绷带依然拼命抢险的消防车驾驶员,在汶川消防大队一干就是7年,7年中只休过一次假的胡秀贝,深爱自己的爷爷病了,却只能在电话中向爷爷问候,爷爷不治去世了,胡秀贝依然只能在电话中流泪致哀。
装备技师刘国缸,这个抢险救人常常浑身是血水的一期士官,父亲在家摔断了腿,无人照料更无经济来源。远在千里之外的刘国缸,独力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小伙子默默地寄钱回家时,总是在电话中安慰父亲鼓励父亲。当得知失踪多年的母亲回到了父亲身边,这个有泪从不轻弹的腼腆小伙子哭了。是啊,父母希望儿女幸福,儿女也希望父母过得好啊。
抗震救灾中曾获得三等功的副中队长,西南石油学院毕业的高材生陈浩,整天都忙得汗流浃背,奶奶得了癌症,躺在病床上,一直念叨着这个让老人自豪的孙子,可陈浩却只能在电话中哭着叫“奶奶”。
大队参谋陈启景,浙江温州小伙子,2009年,温州遭遇了“穆拉克”强台风,家里损失巨大;将自己抚养成人的奶奶又病危,外婆也住进了医院。家里一再电话要求陈启景请假回去,可坚守在银杏乡消防站的陈启景,仍然只能在电话中向家人安慰祝福。
家在吉林通化的排长王海洋,原本已经准备结婚了,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能回家,女友最终与他结束了恋爱关系。小伙子轻松地说:“连灾区都不爱,连消防战士都不理解的人,我不稀罕”。
山东菏泽运城小伙子司龙斌,母亲患了癌症,又是心肌梗塞晕倒了,妹妹再三打来电话。司龙斌只能在电话中嘱托妹妹多尽心尽孝。母亲上手术台了,司龙斌只能满眼泪花望着东方,默默地向母亲送去遥远的祝福。
军人世家出身的范忠伟,2008年7月,在家乡山东菏泽搞建筑的父亲不慎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腿断了,范忠伟至今也没能回去看看他可亲可敬的老父亲,只能常常打个电话问问。
••••••
感谢发明制造电话的人,让我们这些为了国家为了灾区却难以回家尽孝的好儿男,有了一个能与家与亲人相联系的桥梁。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消防官兵得知自己家中的变故后,没有一个人向组织向领导请过假,甚至根本就没有人对别人提说过。
忠孝,自古难以两全!
荣誉和鞭策
两年多来,由于汶川消防大队全体官兵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深受灾区百姓的爱戴,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赞扬:
2008年,被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评为“执勤岗位练兵先进大队”;
2008年,被四川省委组织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08年,大队全体官兵被荣记战功;
2008年,5人获“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3人获公安消防部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1人荣记公安部个人一等功、2人荣记公安部消防局个人二等功、8人荣记四川省消防总队个人二等功、14人荣记四川省消防总队个人三等功;
灾后重建消防工作中,大队党委被评为“全省消防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
1人荣获“全省消防部队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被省消防总队评为“优秀党员”、4人被省消防总队荣记个人三等功、11人获个人嘉奖;
2009年,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2009年抢险救灾先进集体”;
••••••
教导员欧远红说:“这些荣誉,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
在地震中心汶川,在汶川消防大队,随时随处可以听见这么一句话:“我们可以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子儿女,但我们绝对要对得起党和国家,绝对要对得起灾区百姓,绝对要对得起这身军装!”话语朴实但绝对掷地有声。
大地震中心汶川,两年过去了,灾后重建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绩,看城乡不断崛起的幢幢美丽高楼,看汶川人民渐渐回到脸上的灿烂笑容,不得不感谢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不得不感谢全国人民的关心和支援,同时,也得感谢至始至终战斗在这里,血、汗流在这里,与灾区人民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再也分不开的汶川县消防官兵。
消防官兵,地震中心最可爱的人!
2010-08-19 19:55:10 |
冰清 ?2010-08-19 20:20:51?? | |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
一支美好的颂歌从心底流出:热情洋溢,感人肺腑!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10-08-20 05:22:26?? | |
报告文学?问候米君! |
荷梦 ?2010-08-23 05:30:41?? | |
在天灾面前,总有那么多大写的人。。。 |
小说故事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现代诗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