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měifēngwénjí

川沙

???TORONTO

?????28?

?????2009-01-05

?????fāsòngsīrénliúyán

cházhǎo川沙fābiǎodesuǒyòutièzǐ

张南城2009-08-04 02:48:07

来读先生的诗。问好先生。

川沙专栏 ChuanSha's Column
fābiǎoxīntiè   huífùtièzǐ
阳 光 (长篇小说节选:第10章)

十 英国伦敦英华天主教堂               

布拉克弗莱尔路 (Blackfriars Road) 368号的英国伦敦英华天主教堂(London Ascension Chinese Catholic Church)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的正东南正西北走向的滑铁卢路(Waterloo Road)、正南正北走向的布拉克弗莱尔路和东西偏东15度斜向的韦柏路(Webber Street)三条路围在中间的珀柏德广场(Peabady Square)的东北角临近布拉克弗莱尔路的地方,是一座在伦敦城里不太显眼但又朴素大方的中等规模的哥特式建筑教堂。
和西欧大多数的哥特式教堂一样,教堂顶端有好几座尖塔,门楣和窗棂均由古典花饰雕刻装点。只不过当你真正身临这座教堂门前仔细观看的时候,除了会有些惊讶于正门前的几乎完全只有15度角呈倒三角状象一柄达莫克利双刃剑般直插云天的教堂塔尖外,你还会发现,这座教堂正面下部三道门的老石头墙壁在更多的方面有些象法国巴黎的巴黎圣母大教堂[1](Notre Dame de Paris)。在这座高大宏伟庄严隽永的古老石头建筑面前,你会感到你的渺小和无赖,感到生命的有限性和一种宿命的窒息。你知道,在你面前的这座教堂虽然已经很古老久远了,但是,它的寿命肯定是要远远的大于你、大于你现在所知道的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甚至于他(和她)的好几代子孙的。你也知道,这些到教堂里面去的人们,他们前面的好多代人,都是在它里面受的洗,又穿着白纱在里面举行的婚礼,再终其一生最后被亲人穿着黑纱在里面举行的葬礼……就是说,这些人、这些天主教的信徒,他们的后人,他们的好几代后人,都还要在它的里面一代代、一个个地受洗、做弥撒、举行婚礼、葬礼……你感到它是一个活物、一个巨大的、庞大的、遮天蔽日无边又无际地笼罩着你的所有一切的有思想有灵魂有生命有灵性的永生的活物!
秦田第一次到那里的时候,是一个礼拜天的上午。按照教堂的弥撒时间表,主日感恩礼上午共有三场弥撒。上午8:00点到9:30点是一场;9:30点到11点又是一场;11:00点过后是最后一场。前面两场都是使用广东话的弥撒,最后一场则是英语和中国普通话的双语弥撒。伍芳让秦田去参观11点开始的双语弥撒,是因为秦田听不懂广东话。
上午10:30点,他们两人就提前半个小时到达那里。将车在停车场停好之后,伍芳就让秦田站在教堂的正门外,一脸皮笑肉不笑的狡黠的样子吃吃笑着,说是让他仔细地观察教堂正面的建筑艺术的样式一分钟,然后要向他提一个问题。当秦田才看了那教堂正面三秒钟不到,立刻就看出了问题之所在!
立刻,秦田就双手合抱在胸前歪了脖子用眼睛斜眯着伍芳嬉皮笑脸地嘿嘿谝到:
“哼哼!你的问题哪里需要本人去观察一分钟,一秒钟足亦!再拿一秒钟让我告诉你,你将要对我提的问题是什么?”
伍芳就裂嘴哈哈地笑了,又伸手拿拇指和食指在秦田一边的脸蛋儿上亲昵地揪了一爪高声说:
“咦……是--吗?我的乖乖!那你就说好了,问题是什么?答案,答案又是什么?”
秦田立时就努了一努嘴儿,又将两手的食指伸到嘴里,把两个嘴角大大地拉开,又眨巴着眼睛翻着白眼对伍芳做着怪像嗡声嗡气地怪叫着说:
“我亲爱的……我亲爱的……吉普赛女郎伍芳小姐,您的……您的……您的朝思暮想的钟楼怪人来了哦--!”
伍芳顿时就哈哈哈哈地大笑着弯了腰蹲在了地上。嘴里又念道:
“嗨……嗨……你这个家伙……你这个家伙……你这个家伙……你简直就是钻到了我的肚子里的孙悟空,哈哈哈……哈哈哈……”
秦田就得意地拿手指着教堂正面的门和墙壁比手划脚地说:
“这哪里还用得着本人想什么啊?只要到塞纳河上的那个西岱岛上去溜达过的人,就连是个傻瓜蛋,他都能够一眼就看出来,何况秦田他还不至于是个傻瓜蛋哦!一个还有点儿艺术天份的你的未来的先生啦--他怎么就会在这 '一篇由石头交织成的交响乐'[2]的贋品面前就看得走了眼呢?贋品虽然说是贋品,但它毕竟是模仿的大师的作品啦!这几几乎完全就是法国巴黎圣母院的缩小版嘛!你看你看你看,你看这教堂正面外立面的结构严谨而又雄伟庄严的独特风格,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的那三大块。那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的三部分,那不完全就是两周前我们才去参观了的巴黎圣母院的正面大门的哪个样子吗?你看你看你看,其中,最下面的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的那个什么'国王廊','国王廊'上面那些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28尊雕塑。只不过整个儿显得按比例缩小了些尺码罢了而已!秦田既不是个傻瓜,他也还没有得健忘症哦!其实,这英国的匠人们还真他妈的--”
“嘘--嘘--嘘--嘴巴!打嘴巴!你不看看这是在什么庄严神圣的地方?”
伍芳听见秦田说他妈的就立刻用手指头封在了秦田的嘴上。
秦田见伍芳目光有些硬了起来,就有些歉意地脸上强起了一抹儿讪笑。但是,他又意犹未尽地突然弓背弯腰曲起一条腿来打起一个遮手眯眼朝那教堂的正面频频点头望去,那架势正是学着《西游记》里孙悟空拿眼睛望白骨精的架势。然后,他就怪声怪调儿大喇喇地说道:
“哦--娘子--对不起,对不起哟--!依本人的目光,这英国的匠人们还真的做工精细逼真哦--你看你看你看,这教堂前面的三重哥特式拱门儿,就是你们叫做的什么圣母门儿、圣安娜门儿、末日审判的门儿,还有门儿上面的那些壁龛里的28位形貌各一的以色列和犹太国王的样子儿,一个个木痴痴傻呆呆泥巴头儿似地盯住我们俩哦!”
伍芳听见秦田又开始乱说起来,就又用手指头封在秦田的嘴唇上吼了起来:
“嘘--嘘--嘘--嘴巴!打嘴巴!你这个无神论的家伙,什么'你们'、'我们'、'他们'的?什么'什么'、'什么'的?什么'一个个木痴痴傻呆呆泥巴头儿似地'?你在这里说话稍微还是心存一点敬畏和庄重好不好?神可是无处不在地长着耳朵哟?神可是到处都拿眼睛盯着你的哟?”
秦田只好脸上再次尴尬着一层微笑涎皮赖脸再次表示歉意地说道:
“哦……哦……恕秦田对天主教无知和缺乏敬畏,恕秦田……”
伍芳又拿两个手指头在秦田的脸颊上掐了一爪,然后嗔道:
“哼--看娘子今儿个夜里怎地脱了你的裤子惩罚你!当然,幸好你的问题还算是回答得很好,还算是在你的娘子面前没有丢丑。你还算是没有和你的娘子白到巴黎去了一趟,要是这都看不出来,那,那你秦田也就太没有点艺术鉴赏力了……”
两人还在教堂门前嘻哈打笑的时候,那里已经闹闹哄哄三三两两陆续来了些做主日弥撒的人和里面完了前面一场广东话弥撒开始出来的人。伍芳去和一些人寒暄的时候,秦田就倒背着两手象个什么考古学家那样自己在那里转来转去地仔细地观看门前的那些墙壁上的浮雕了。
巴黎圣母大教堂就是法国文豪雨果写的那本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原型教堂。“巴黎圣母院”的称呼在民间广为流传,以至于当你去到了法国巴黎时,当你问到巴黎圣母大教堂时,反而还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你说就是雨果的那部小说里的那座教堂时,立刻就很多人都可以告诉你说:哦--那当然知道!就在塞那河的岱西岛上嘛!
当年已经很是有些破落了的巴黎圣母大教堂在雨果的那本小说风靡全世界的时候,巴黎市政府就重新花钜额的金钱将其重新装饰一新。秦田在出国前看过根据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巴黎圣母院》的电影,所以,当他和伍芳两周前到那里去参观的时候,就特意爬到楼顶去看电影里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和钟楼怪人幽会的地方。因为对其印象较深,所以伍芳刚才也就没有难倒他。
教堂正门左右两边各有一块近2米高的黑色的大理石铭碑。左边的铭碑上方是古典《圣经》里的人物经变形处理后的花饰作遮雨的冠盖,铭碑正中是上下两段分开的分别用拉丁文和繁体中文镌题的关于教堂建立至今的大事记。秦田留意到关于这座教堂的几段重要的文字如下:

伦敦英华天主教堂是大伦敦市几百座已被列如古迹古老教堂之一。
教堂于1789年启用,原名为St.Patrick,为苏格兰教友使用;
1850年因苏格兰人他迁,随即为义大利人取用,并该名为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Church,为义大利人在伦敦第一所圣堂;
1891年-1912年间为荷兰人使用;1912年至今为华人
使用。1950年作内部装修,1980年作外部装修而成现貌。
1985年由准堂区提升为正式堂区,为大伦敦教区设立的第二所
为华人服务的堂区。

右边的铭碑上方同左边的相同,也是古典《圣经》里的人物经变形处理后的花饰作遮雨的冠盖,冠盖下方是一幅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的浮雕像,而下方则先用中文后用英文镌题着教堂的耶稣圣言、教堂名称、地址及神父姓名、电话,其文字显示如下:
 
“愿那些寻求你的人,都因你欢欣鼓舞。
愿恋慕你救恩的人,都常说:'大哉上主!'。”
(咏40:17)
       
           伦敦英华天主教堂
        伦敦市布拉克弗莱尔路368号
           司铎:米约翰神父 
          电话:44-20-8855-2389
          传真:44-20-8855-2387

“May all who search for you be filled with joy and gladness.
May those who love your salvation repeatedly shout,'The LORD is great!'”
(Psalms 40:17)

 London Ascension Chinese Catholic Church
        368 Blackfriars Road,London
           Paster: Rev. John Me  
  Tel: 44-20-8855-2389
         Fax:44-20-8855-2387

教堂外前后是一大片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石头老教堂的尖阁顶上的塔尖都一根根无可奈何般地直指着伦敦上空的苍穹。
庭院后面是几间平房,本堂神父和一些神职人员就住在那里。
英国伦敦英华天主教堂正面的古典建筑艺术样式仿世界闻名的法国巴黎圣母大教堂。教堂前面的三重哥特式拱门和两边的墙壁上都是些庄严华美对称的古典浮雕花饰。

教堂前面是石头墙凹进去的三重哥特式拱门,三重门哥特式拱门分别为圣母门、圣安娜门和末日审判门,三重门的上方是一排凹进去的石槽,那就是民间所谓的国王廊,国王廊上是一溜28个雕刻精湛的壁龛,每个壁龛里是一位国王,他们就是《圣经》里写到的28位形貌各一的以色列和犹太国王。
由三重哥特式拱门进去后,是一个不太大的过厅,过厅的正面是一道装饰华美的墙壁,墙上挂满了很多油画画框,画框里都是些和教堂有关的神职人员身着教袍的油画,当然,在墙上的主要位置,都挂着天主教梵地岗罗马教廷历代教皇的油画象,现任的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皇保罗二世[3],历史上罗马教皇保罗二世前的很多任教皇的画像都挂在了墙上。
过厅的几个书架和几张桌子上还摆着一些报刊杂志和文件,都是些焚蒂冈[4](Vatican )天主教罗马教廷(Curia Romana)国务院下属的什么圣部关系局、宗座信件秘书局、密码局、司法局、国际局、语言局、情报文献局、法庭、教廷“正义与和平”委员会、教廷正确解释教会法典委员会、教廷社会交流委员会、教廷家庭委员会、教廷文化委员会、教廷纪律委员会、教廷档案委员会,教廷宗教艺术委员会等等机构和部、委、局、办等等下发的,那些文件、报刊杂志有什么《教廷年鉴》、《教廷公报》等等,还有焚蒂冈的“信德国际新闻通讯社”的各种简报等等。还有伦敦天主教华侨中心办的杂志《堂区通讯》和台湾天主教报纸的《教友生活周刊》,秦田看那上面的文章,比较醒目的标题是些什么“圣座一心委员会召开第XX届大会”、“基督教普世君王节暨第XX届国际圣召节”、“圣座第X届世界移民难民牧灵会议在梵蒂冈圆满落幕”、“死亡教育即生命教育”、“圣母军台湾分团常年大会”、“圣教与盛之道”、“圣地风貌:从大马士革城门到加法城门”、“洗者若翰”、“耶稣的人像”等等等等。
过厅的正中立在地面的一尊一人多高两米见方的黑漆雕花木牌上,用白漆的中英字工整地写着如下的本堂神职人员的姓名和弥撒时间表:

     Paster: 主任司铎:
Rev. John Me            米约翰 神父
Assistants:             牧职人员:
     Sister Veronica Lee,S.I.H.M.      李韵秋 修女
      Sister Lucy Tang S.I.H.M.       邓瑞兰 修女
Secretary:             堂区秘书:
   Miss Cathleen Wu           吴 芳 小姐


弥撒时间表:

星期六提前感恩礼:
            下午5点半(国语)
主日感恩礼:
            上午8点正(粤语)
上午9点半(粤语)
上午11点(双语)
平日感恩礼(星期五例外):
上午8点正(在颐园)
星期五:
上午9点正(在本堂)
平日感恩礼:(七月份和八月份)
上午8点正(在本堂)
修和圣事:
逢星期六下午4点至5点
儿童道理班:
逢星期日上午9点半(十月至五月)

Mass Schedules:

         Saturday,
5:30 p.m. in Mandarin
Sunday
8:00 a.m. in Cantonese
9:30 a.m. in Cantonese
11:00 a.m. in Bilingual
Weekdays:
8:00 a.m. at Happy Manor (Monday to Thursdays)
9:00 a.m. at Church (Fridays)
8:00 a.m. at Church (July and August)
Reconciliation:
Sturdays (4:00p.m.-5:00p.m.)
CCD Classes:
Sundays at 9:30 a.m.(from October to May)

从过厅左右两边高大的彩色玻璃窗边的两道门进去之后,则是一个很大的活动厅。活动厅的左右两边是几排高大的彩色玻璃窗,那些直抵天顶的塔尖型的彩色玻璃窗上,都是些《圣经》故事里的人物和事件场景的画面,那些画面让秦田想起他前些年在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千佛洞里看见的那些古老佛经故事里的画面,不论是《佛经》、《圣经》还是《古兰经》,不论是《佛教大藏经》、《金刚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圆觉经》还是什么《地藏菩萨本愿经》、《药师经》、《莲华经》、《六祖坛经》等等,那些五花八门的《佛经》里的什么“九色鹿”的故事,“萨波达国王舍身救鸽”、“吝啬鬼伊利沙”、“忍辱太子”、“六牙象王”、“波耶王的故事”;《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该隐和亚伯”、“过红海”、“示巴女王”、“在狮子坑中的一夜”;伊斯兰教《古兰经》里的先知故事如什么:阿丹人祖、伊布拉欣、安尤布、优素福、穆哈默德的故事等等等等。秦田感觉那些故事的文字和画面都让人看上去有些过于庄重肃穆,让人看了过后心情顿时感觉到忧郁沉闷,感觉到人生的无奈和宿命……
活动厅正面的一道巨大的几乎要直抵天穹的深色的墙壁上,是十四耶稣受难画像,看着那十四幅形态各异的巨大的耶稣受难画像,特别是“彼拉多宣判耶稣死刑”、“耶稣遇见他的母亲”、“耶稣第一次跌倒”、 “耶稣第二次跌倒”、“耶稣第三次跌倒”、“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身体被放进坟墓”那几幅画面的场景异常震撼人心灵的画像,秦田感到心里非常的压抑。他甚至立刻就想起来了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些往事……他感到人类的血腥和可怕,他感到人生在有些地方和时期就像是进到了一个人类屠杀的屠宰场……
活动厅两侧的两道楼梯可以上到楼上,楼上有很多房间则是一些读经室、唱诗班、图书室和天主教堂里的什么圣母军、长青会、祈祷会、姐妹会和中文学校的办公室和教室等等。
活动厅两侧又有两道庄严的大门,由那两道大门进去,里面就是教堂的弥撒大堂。
英国伦敦英华天主教堂的弥撒大堂里面是高大宽阔的弧形穹顶,正北是耶稣主祭坛,主祭坛正中是一张宽大的长方形讲经台,讲经台上面铺了花饰图案的白色台布,讲经台上摆着两尊金光闪闪的漂亮的蜡台,蜡台上燃着两支腕口粗的白色蜡烛。讲经台左右两侧是两张长长的靠背椅,供神父讲经时其他在台子上的神职人员用,讲经台背后是一幅上方呈桃尖形直抵弧形穹顶的巨大紫红色丝绒帷幕,帷幕的样子就象戏院里开幕闭幕时拉开闭上的帷幕。紫红色丝绒帷幕正中悬挂着一副巨大的金色十字架,真人般大小的耶稣被张开双臂地钉在十字架上。帷幕上方的弧形穹顶呈伞状由顶至下辐射,伞脊之间的三角状或者是双刃剑状的面积上是几幅巨大的经典壁画,几幅经典壁画都是当年米开朗基罗和拉菲尔为焚蒂冈圣彼德教堂作的壁画的仿制品,秦田抬头一看便知道那是拉菲尔的《基督下十字架》、《西庭斯圣母》和《基督显圣容》,还有一幅是米开朗基罗的《创始纪》,虽然是仿制品,但是,还是临摹的很有气势。直抵弧形穹顶的紫红色丝绒帷幕两侧是几扇狭长的直抵穹顶的格子彩色花窗,每扇花窗的顶端又都是一个外显正方形内呈十字架形的彩色花窗。
正北的耶稣主祭坛要比前面的弥撒大堂高出三级台阶,也就是说,当神父和其他神职人员走上主祭坛时,他们要登三级台阶,三级台阶和整个主祭坛上都铺着深蓝色的地毯,主祭坛前面三级台阶下面七八米的范围也是铺着深蓝色的地毯,再往前的整个弥撒大堂内则铺着红色的地毯。 
讲经台前的三级台阶下面是十来个高脚花台,花台上是两排一盆盆鲜艳的各色花卉。弥撒大堂前面右边是一个60平方米的侧厅,侧厅内东面靠近墙壁的地方是三尊真人般的彩雕像,中间一尊彩雕像是美丽慈爱的纳匝勒(Nazareth)的圣母玛利亚(Mary),左边一尊是穿着麻衣袍子左手抱着马槽圣婴耶稣的耶稣之父纳匝勒的木匠若瑟(Joseph),右边一尊则是穿着白色教袍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莉莎修女(Mother Theresa)。三尊彩色雕塑前面是三个前面有扶手的跪垫,祈祷者就跪在跪垫上向几尊彩色雕塑默默地祈祷,在祈祷的过程中,他们还用自己的手去抚摩或用嘴唇去亲吻几尊雕塑的脚掌和脚指头。侧厅南北两边靠墙壁的地方还有几尊不太大的神态庄严的雕塑。侧厅中间是一块3X5平方米的高出地面30公分的平台,平台上是几十上百支摇曳着烛光的白色的蜡烛,那些蜡烛都立在一个个纵横排列整齐的小小的蜡碟里,远看那一片摇曳闪烁的烛光,就会让人想起人间那边远端尽头之外或者说是梦的深处里冥界里的灵魂们在向人间述说着什么或表现着什么…… 
那些一支支的蜡烛都是到教堂里来做弥撒的信徒们点燃后放在那个祭坛上的,他们点燃蜡烛后就会跪在地毯上一脸庄重地闭眼静默嘴里默默咏念心中的祈祷……那样的祈祷就和中国人到庙子里去烧香拜佛跪在大雄宝殿的佛坛前面祈祷是差不多的意思了。只不过这里是一片蜡光在庄严肃穆安静的弥撒大堂里静静地摇曳闪烁,跪在地上在胸前划着十字的信徒们也是默默地在心里祈祷而已罢了……
秦田看见那些面对燃烧的蜡烛跪在地上默默祈祷的天主教信徒们虔诚的样子时,心里就想到:
“要是在中国,香客们的样子可就是大不相同了,他们往往无论是不是佛教徒都可以到庙子里去烧香拜佛,而且庙子里也无论是大雄宝殿内还是外,到处都在当地上就杵着几槽或铜或铁或石头或泥巴糊的香炉,点起香来也是到处烟雾缭绕劈里啪啦地火光冲天,常常旁边就还有众多浓装艳抹之普世俗人怀抱吉他、二胡、京胡、手风琴、唢呐、口琴之类的乐器在演奏,手里又还挽着亮丽女人载歌载舞吹拉弹唱或嘭嘭啪啪放鞭炮亮嗓门吼京戏段子秦腔粤剧川剧高腔之类……
“就是说,在中国,无论是无神论者也好,有神论者也好,或者是半信半不信鬼神的人也好,他们大多相信的是一种现世报应的东西:好报也好,坏抱也好,反正现世报最好。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一种世俗的热闹:反正是生也要热闹、死也要热闹、信什么不信什么也要热闹。所以才有红白喜事,才有韩信受得了胯下之辱的宽容大度深谋远虑的智慧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才有南京大屠杀表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宿命,才有蒙古人和清人来轮番地把个中国统治个几百年不在话下但是又得乖乖地滚蛋等等等等。所以,才有自己前不久在《东亚之光》上发表的一篇题目就叫做'牡丹与水:读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研究日本之专着《菊与刀》后的谈中国人秉性'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自己打的比方说,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当年方士徐福奉秦始皇之命,携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时候从山西五台山和河南嵩山少林寺里还没有修行完毕就'逃学'的'花和尚'东渡到了日本后建立的,所以武士道精神只讲杀伐,还只能够是中国寺庙里'段位'很低的和尚的行为。而中国人的精神则是水,水是永远无法战胜的,'抽刀断水'是永远断不了的,'水'的不反抗就是一种最大的反抗,因为,'水'不反抗地顺从本身就隐含了'吞噬'和'淹没'的更广大的'杀'的含义,而日本人与'刀'对应的'菊花'本身就是一种中国朝廷里'秋后问斩'的季节里的花,它是一种凄美的东西,一种面对寒冬的萧杀的花朵,因为,它生活在一个喜欢杀伐、征讨的海岛上,所以,它注定是一种面对一年中最为恶劣的季节的命运的花朵……而牡丹则代表了中国人雍容华贵大度的性格,代表了中国人'水'的流动的状态和命运,即:小溪流向大河大江流向大海然后升华到天空变成雨雪又掉落到地上从而往复回圈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万岁万岁万万岁直到永远!而'牡丹'就是和'水'的性格相应的东西云云云云。秦田想到,他的那篇文章在《东亚之光》上发表之后,竟然引来伦敦的好几个人类学者专家和教授的电话信件和约见,又引起报刊杂志的一系列文章,竟然还有好几个日本报刊的记者的越洋电话的采访。还说什么其实韩信的胯下之辱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马太福音》里耶稣的'有人打你的左脸,连右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要爱你们的仇敌'一类的话有什么比较文化上的意义等等等等。”
秦田又自嘲地想到:
“一句话,我们中国人从来就没有什么耶稣、释迦牟尼、或者说,从来就没有什么穆哈默德一类的教主来管束我们的灵魂,更没有什么《圣经》、《古兰经》或者说是什么这这那那的《佛经》里的《佛教十三经》、《佛教大藏经》、《金刚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圆觉经》等等等等来梳理和规范我们的信仰,我们有的却是脑子里已经装得满满了的什么中国的孔孟哲学、老庄哲学、或者说是什么东周列国、春秋战国说客们摇唇鼓舌的智慧和狡辩……神是什么?神在我们看来就是皇帝,而皇帝又是什么东西呢?皇帝在我们看来就是家长的家长,就是说,皇帝在我们看来就是所有家长、族长、村长、屯长、这长那长的万长之长!我们几千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们的大家族就屹立在东方,什么这神那神的这耶稣那菩萨的,在我们的土地上,皇帝说了算,至于那些什么法什么的玩意儿莫?狗屁!驴屁!马屁!拳头就是法,棍棒就是法,就是他妈的老毛说的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或者说是老邓说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秦田想到'马屁!'两个字眼时,心里禁不住笑了,又心里想到:
“他妈的!不是吗?等你把原子弹氢弹搞出来了,等李小龙把洋人一个个打翻在地了,洋鬼子们不就一个个地来和你握手来拍你的'马屁'来了吗?所以,什么他妈的道理不道理,自古'弱国无外交',还是他妈的老毛说的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道理,还是他妈的老邓说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就是道理!”
想起了老邓,秦田禁不住想起了自己影集里念小学时的一张黑白的相片,那张相片是前不久自己的小学同学们在参加“庆祝巴京市人民小学成立XX周年”纪念活动时翻拍的从学校档案室里展示出来的照片,巴京市人民小学的前身是1945年创办于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军区干部子弟学校,1949年随军迁到巴京市,更名为中国西南军区直属人民小学,由贺龙元帅任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任校长。1955年与巴京市小学合并改名为巴京市人民小学。作为新中国西南军区直属人民小学第一任校长的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和自己念小学时的一些保育老师们,都一个个穿着军装在那张照片上面。另外的几张照片上还有1950年代中央的一些领导人,例如象贺龙、刘伯承、张爱萍、陈毅、杨尚昆等等。秦田还想起了同学们寄来的照片上自己最要好的几个同学在几张照片上的样子,象什么鲁晓曦、黄新路、辛丽君、林丽莎啦!还有什么胡晓棣、宋小江、王小若、熊渝川啦!再有就是李尔茂、杨小扬、郭文进、杨西南啦,秦田想着那些照片上的同学们时,心里就感觉到暖暖的……  
讲经台左边靠近墙壁的地方有一个可供一人使用的讲台,讲台上有麦克风,是供神父讲经时辅祭协助神父工作时用。讲经台右边靠近墙壁的地方是一架为唱诗班伴奏时用的黑色闪光的台式钢琴。讲经台前是十来盆鲜艳的花卉两边有两尊直抵弧形穹顶的方柱,两尊方柱朝向弥撒大堂信众方向的一面柱面上各挂了一幅黑色红边的巨大的丝绒条幅,两个条幅正中各是四个明黄色的魏体中文字,右边条幅上的四个字是“惟一天主”,左边条幅上的四个字为“万有真原”。
正北的耶稣主祭台前面是大堂的教徒聚会之地,那里有由前至后排列着的三排长椅子,三排长椅子中间的两条通道再加上两侧的通道共四条通道,东西两边是圣母玛丽亚和圣父若瑟,大堂内有很多的柱子,四周都是些彩色的花窗。除了教堂耶稣主祭台前面右侧的地方摆着一架供唱经时用的黑色闪光的台式钢琴外,在大堂的最后面还摆着几台有些老旧的管风琴,其中一台大的管风琴的低音管竟有十来米那么长…… 
这座褐色石头老教堂的弥撒大堂内,左右两边都是些侧厅、耳堂、告解室[5](Confessional)和四周的回廊……暗淡的祭坛前的几十上百支摇曳着人的生命的灵光似的烛光、那些镀金的法器、头顶垂下的巨大花枝形烛台......那些到处都是的《圣经》故事里人物的石雕像、浮雕像和墙壁上、弧形穹顶的巨幅彩色壁画,在在都让秦田想到了人对人的尊严,更让他想起了中国文革期间那些草菅人命的往事……
他想起了两个星期前,他和伍芳在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参加弥撒时听教堂里的管风琴演奏时的情形……
他记得,当他和伍芳以及那些参加弥撒的几百人伫立在巴黎圣母院里的时候,当那巨大的有600根音管的管风琴开始奏响的时候,他们就忘却了这世界上的一切的一切……那时,在他们的身边,就只有宏大的持续的没有休止的呜呜……呜呜……的管风琴声,那琴声充盈了教堂,无休无止无边无际地充盈着、振荡着教堂,那琴声仿佛要把人们身上的世俗的污浊涤荡得干干净净,在教堂里--象微波炉里消毒的器皿一样--人们在那里把自己的灵魂完完整整地摆到那圣母玛丽娅的祭坛前,接受那声音的洗涤,那声音的低音部混合着唱诗班的雄浑的男低音,高音部飘浮着唱诗班的小鸟飞翔的女高音,那些声音被叮当叮当的教堂钟楼的钟声敲打着,搅拌着,拍打着……
                     
注:
[1]巴黎圣母大教堂(Notre Dame de Paris),即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面世后逐渐在民间形成的叫法。
[2]雨果曾经称赞巴黎圣母院西边宏伟的墙面如同“一篇由石头交织成的交响乐”。
[3]教皇保罗二世(John Paul II,1920- ),第266任也是现任的罗马天主教皇帝。
[4]焚蒂冈(Vatican), 是“焚蒂冈城国”(Stato della citta del Vaticano)的简称,位于义大利罗马城西北焚蒂冈高地东坡台伯河西岸,面积0。44平方公里。
[5]告解室(Confessional),天主教堂里神父听取教徒忏悔的地方,设在教堂里的一侧,常为可以移动的木头结构小房子。告解室一般分为两间:一间设有神父座位,有门或帘幕进出;一间为忏悔者室,内有跪阶,与神父室之间有一间壁,壁上有洞口。

2010-08-09 19:00:54
yǐnyòngbìnghuí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