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měifēngwénjí

hepingdao

?????2035?

?????2006-05-25

?????fāsòngsīrénliúyán

?????fāsòngdiànzǐyóujiàn

?????hepingdao's Blog

cházhǎohepingdaofābiǎodesuǒyòutièzǐ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胡济卫2011-09-27 09:18:29

能否给我寄一本《北美枫》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胡济卫 邮编:463000

胡礼忠2010-11-15 05:16:05

拜访老师、颂冬祺!

溪月梦2010-02-21 05:25:15

刚到这里,有点眼花缭乱,还请指导。

张南城2009-08-03 00:12:17

看望先生,问好。我是个新手,望多关照。

hepingdao2009-01-25 19:53:34

感谢山城子老师,先生高风亮节,
情怀可嘉,风骨可佩,期待先生大作早日成书

山城子2009-01-24 01:20:46

山城子给岛主拜年——祝你春节愉快安康幸福吉祥!
同享一首七绝:
牛来鼠去岁将除,年味浓浓瑞雪铺。
做客故乡竟半年,亲情蜜意可成书。
2009-1-24晚上于故乡辽西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7:21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我的邮箱:YK20086631@163.com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4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2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sunyunjuan20082007-11-23 05:35:47

真对不起啊,来到新家什么也不懂,换板面时不小心把您的留言无意中删除了,特向您道歉来了 Crying or Very sad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网友论坛
现代诗歌
宾至如归
谈古论今
fābiǎoxīntiè   huífùtièzǐ
从17个角度看汉字繁简之争:无须向世界推广简体字 凤凰网

17个角度,看汉字繁体字和简体字之争
近期,部分学者、文化人士陆续提出要废除简体字,全面恢复繁体字,同时,还有一部分学者主张要继续汉字的简化,不必恢复繁体字,“繁简汉字”之争在近几年,是年年争,岁岁争,讨论得越来越深入,涉及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原来是学术圈子的话题,如今,已经成为全民讨论的题目了。

繁简汉字的争论、激辩,乃至论战,都是积极的,因为文化需要多样性的反思。但是,主义要谈,问题也要解决,没有操作层面的建设性方法,则很多争论就会流于清谈,我整理了一下汉字简繁的历程,总结出 17个方面,来详细地探讨“繁简汉字”之争,力求把空泛的话题条分缕析,还原一个这个话题的真实一面。

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模棱两可的说法

繁体字和简体字严格意义上都不是汉字的一个正确的说法,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其实汉字没有简繁的区别,如果我们知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这些只是一个字体的名称,它的统一的名字就叫汉字。学术上、概念上都叫汉字。

为什么会出现简体字这个说法呢?是在我们国家 60年代开始把汉字简化改革。就是有两个分支了,把过去的没有经过简化的字,我们称作是繁体字,经过简化之后的字我们成为简体字。所以这两种说法就出现了。但这个所谓的简体字、繁体字不是两种字体,只是两种说法。并不是说简体字和繁体字是两种汉字,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是说简体字在繁体字基础上简化而成,第一它是汉字,第二他们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是独造的新出来的文字。

汉字简化,汉字文化圈各国的普通现象

汉字简化不是中国自己搞的,它是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日本、韩国、东南亚华人聚集区,他们也使用汉字。其实最早的官方的起动简体字改革是日本,日本在1946年的时候,当时用内阁公告一种方式来推动了繁体字的简化。当时规定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他首先是把汉字给简化了。日本有这样的简化的进程,韩国也有。我们中国是在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了简化字的改革。所以我们不是最早的。而且我们当时讲的一种过渡,真正最彻底的最早的是日本。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汉字的书写麻烦非常繁琐,成为交流的一个障碍。比如说汉字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包括我们中国,他跟西方沟通往来非常麻烦,学汉字用汉字非常难。所以当时有一个说把汉字拉丁化,就是把汉字变成字母,达到很好的沟通。过去中国的文化,汉文化都是封闭、自我的,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觉得我们应该降低我们的门槛,做好沟通。

拉丁化路子走错了,我们可以收回来。汉字简化之后我们发现这个路子,这个实验也是可以的。包括现在使用简体字在我们国内来讲已经有将近有快50年的时间了。在世界范围内,在亚洲范围内超过了60多年,据目前实践来讲还是可以的。

繁体字也是文字演变的一个结果

汉字是有一个逐渐产生发展的过程。任何一个成熟的字体之前都有一个雏形,我们今天了解的繁体字也是一种发展的结果。也是一种发展的结果。就是咱们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这个“云(雲)”字。我们知道繁体字是今天的“云”加一个“雨”。这是一个发展的结果,其实简体字用的是更古老的字形。

中小学书法课应该增加繁体字辨认教育

我们对待文化问题要用实事求是的办法,用建设性的角度。我们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做事情要有一个目的,我们恢复繁体字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恢复繁体字目的又是什么。我认为,第一,简体字我们在汉字的简体字依然能够保留文化传统,它没有割裂历史。


现在我们的短板之处在哪里?我倡导用简识繁,用、简体字便于沟通交流,但要认识繁体字。比如说现在的孩子没有经过教授就不认识繁体字。这就是我们的短处。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在教育中增加识繁的教育。比如说在中小学里都有书法课,书法课里,我们可以在书法课里教孩子们认繁体字,也可以用书法来写。因为书法不光是教写字,也教人字,这样在书法课里可以教大家识繁。或者在高考题里增加一道辩题,比如说这个云的简体字是哪个,你只要做选择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导向问题,文化导向,我们国家重视大家认识繁体字,但是我们也不会难为学生说你一定要认识繁体字,你可以用难度最简单的题来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国家对辨认繁体字的重视。这两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海外华人并不是接受不了简体字

对于汉字来讲,现在从成本来讲,或者从思想价值观来看,完全可以。你推倒简体字的目的是什么,是恢复文化吗?但是简体字也没有完全割裂文化。如果说为了交流,比如说跟海外的交流,我们从实事求是来讲,比如美国,我们都知道美国的中文教育在2006年的时候,美国的高中,如果开中文教育课,50%的学校选择的是简体字,50%的学校选择繁体字。所以简体字、繁体字在美国2006年的时候,比例是各50%,而且在新加坡,政府提倡写简体字,在韩国、日本、越南包括其他东南亚一些国家,泰国在80年代,20世纪的80年代已经允许在泰国的华人小学里面、中学里面使用简体字。所以海外华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对简体字那么陌生,不认识简体字,不懂简体字,不是那样的,现在已经到了2009年了,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简体字的推广应该说,应该用平分秋色来讲。而且推广范围越来越大,声音也是越来越高的,繁体字反而慢慢往下降了。所以这个时候你说简体字不利于交流,这个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废弃不是文化的方式

废弃这个方式是非文化的方式,文化没有说捧一个灭一个,不是说废一个提倡一个。文化要多样性。网友,或者观众、听众,多样性,大家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不同的问题,大家使用不同的字体,认识不同的字体,这是多样性的体现,这个体现不是我们讲,是世界规范的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说文化多样性,比如说字体,你要使用简体字同时你会认繁体字。包括我们自己看到的很多的,比如说中华烟,就是华,还有《华夏时报》大报头就是繁体字。这个时候很多都是说反对废弃的理由也在这,废弃是违反多样性文化的原则。

文字教育,传承文化第一,交流沟通功能第二

从文字上来讲,或者说文字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传承文化。我们学字是为什么?为什么教孩子学字?是因为我们要传播、传承我们的汉文化。交流是第二位的。就是说你会认字,举个例子,扫盲率和教育程度,这是两个指标,扫盲了只是认字,教育程度不会很高,教育呢让你接受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比如说我们学汉字,你会读汉字书,读典籍,那么你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国学的价值观,你自然会接受了。

所以老外,比如说我们学英语,你问一个专八的人,你问他会英语吗?会。那么你对英国文化懂吗?不懂。只为交流。

简体字,是简化的繁体字

汉文化和汉字的关系是什么,汉字只是一个体现的方式。就像人的身高一样,人的身高,人的体重,并不能代表人的生命体。我说了繁体字不是一种字体,只是一种字形的一种历史上的体现。不是说这个字体本身代表了文化、承载了文化。简体字准确地讲,简化的繁体字。它不是专门出现了一个字体,一个字体的革命,完全不是那样的。所以你说简化字,不代表中国文化,不能那么讲。

简体字、繁体字都是汉字。汉字都承载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还有很多的承载方式,比如说方言,比如说民族的艺术,比如说书法,比如说国画,这些都有的。文字只是其中之一。文字其中之一的话,简体字、繁体字又是汉字的一种不同的形态,简体字也不是新创的汉字,不是像火星文那样,火星文只是一个符号。不能说简体字没有承载中国文化,这样说法没有逻辑。


高考语文考试,可以增设繁简字辨认题目,测认,不测难

我们要让繁体字进入课程,怎么进,怎么做,我会关注问题,我出问题,少提主义,你要想办法,比如说在书法课中加入辨认繁体字的内容,这是操作性很强的。书法老师嘛,说法老师在这写,你要教孩子写繁体字。但是你会讲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是哪个字,你告诉他一声就可以了。操作性很强。第二,比如说在高考中增加一道题,难度不大,我们就问“云”的繁体字是什么,下面有ABCD的选项,选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学习繁体字不代表你承载了中国文化。如果没有有限度地学习繁体字不能说没有承载中国文化。第二个,我们讲辨认。辨认我们主要找到一些标准化的方式。就是说我会辨认了,因为教育要量化、标准化,虽然书法课,包括语文课可能不会以这个为重点,但是我们讲教育为了什么?第一教育是为了传承文化,学繁体字也是为了传承文化,第二教育是为了提供就业,提供给你生存技能和发展。你学了文化以后就业什么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应该是市场需求,文化传承等,我们结合到教育中从属于第二位也是很正常的,也是很现实的。比如说教孩子学繁体字,如果这个孩子进了公司面试或者笔试还是要用简体字,公司除了外企,也包括外企,也包括台企等一些之外,一些公务往来还是简体字。比如说像我们这样的人,你在大学的时候完全自然而然会接受繁体字,辨认教育、书写教育就会接受。它是一个分类。所以说在基础教育这块没有必要占到第一位的首要地位,这很现实。

为什么不能废弃繁体字

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识繁,识繁第一个也是沟通的渠道。当时为什么要简化汉字也是为了沟通,如今识繁也是为了沟通,因为我们要跟两岸三地、海外华人聚集区需要沟通。现在简体字在内地具有一个法定地位,但是在海外还是繁体字是主流。我们说教育占50%是从教育开始,得有一个时间的,得有20年、30年的时间,从孩子学,但是孩子的父辈、祖父辈还是用繁体字,这个要交流啊,所以必然要识繁,你要知道对方写什么。你要跟港商企业打交道,对方肯定是用繁体字,这个时候怎么办?那么我需要认识。因为有电脑技术的发展,打字的发展,我们没有认,可以直接打出来,但是这个时候还是要识繁,第一是为了交流的需要。

第二个也是一个文化的需要。怎么讲呢。就是说我们强调识繁,体现的是一个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它毕竟是一个传统文化大量典籍,大量的典籍49年以前的都是繁体字,包括之后的也有好多是用繁体字。包括讲数理化,有的也用繁体字,所以哪个学科都离不开繁体字。还有一些学科性很强的著作又不具备大众出版的条件,我们大众出版没有必要,因为本身就是读者很固定,小众的读者。我讲一个《红楼梦》一个版本,你肯定要出繁体字,因为没有多少人看这个版本,读者小,所以出版社不可能出版,没有必要转成简体字,需要成本,直接放简体字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你要看,如果你从小学的时候开始会认繁体字,你到大学的时候会非常轻松了。我们就是这样,小学的时候不认识繁体字,到大学的时候突然要上古典文学,非常麻烦,接受起来非常难。

我们讲文化的问题不要用很物质的角度来看,文化是种精神。你识繁体字,因为有的著作不具备大众出版的条件,比如说一本古书,现在没有多少人看,那么你转成简体字再出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个时候这种文化怎么认识,如何使这种文化不死掉,你必须得传承,那么这时候你要认识它,我们不要求每个人都到古文字学的标准,但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文化人,我们讲文化的多样性,其实我们在讲什么呢,就是讲为什么要多样性?你要接受你母语的文化,你为什么成为一个中国人,根本你要传承他的文化,可能你一辈子看不了十本古书,但是只要你看到的时候你要看的懂,认的字,这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同,这是非常重要。

繁简之争,为何愈演愈烈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背景就是我们的开放和交流。以前我们没有开放没有交流的时候,我们不会产生很多矛盾的,正因为有很多的,我们跟全面的开放是对海外的开放,两岸三地交流以想象不到的量在激增,和海外交流也是这样,体现在文字上尤其重要。基本来讲,比如说电视剧、电影大量的繁体字出现,那么这么内地看不懂,内地的到外面,外面也看不懂。还有内地商务公文标准字应该是简体,但是在海外都是繁体字,这个就要求,我们21世纪初期的时候有一个《语言文字法》,当时“提倡使用简体字,妥善处理繁体字。”如何妥善处理?这是一个态度不是一个方法。怎么妥善处理呢?

现在大量的教育中也出现。怎么办?以什么为准,以什么为标准,以什么为第一位,自然会出现争论和讨论。

简体字在内地使用这么长时间了,那么繁体字在港澳台包括海外也存在很长时间了,你说统一成一种不太现实,还得慢慢来。所以两个对立的冲突矛盾会越来越激烈。所以我有一个建议,在立法上你要明确什么是妥善处理。就是因为一种相对模糊的词句造成今天很多的争论。你说什么叫妥善处理?我们讲叫识繁用简,是把妥善处理细化了。我提出了办法,又把识繁用简更加操作性了,现在我们立法缺乏操作性,只有指导方针。所以现在会争论得这么激烈。


简化汉字,也是尊重传统文化的


韩国使用汉字、日本使用汉字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这个不是说我们的东西到国外,国外还保存,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他们使用汉字好几千年了,其实汉字是属于世界的,它不是我们中国人的,现在不能那么讲了,汉字不是说仅仅属于中国人的。文化是不能用国别来划分的。比如说英语,英语文化,不是说英国人才使用英语,印度人也使用英语。我们现在讲汉文化,不是说只有中国人用汉字,汉字属于中国人,不是这样的。他们也用,而且他们的汉化比我们还重,简体化还要早,力度还大,他们是走在我们的前面了。所以不是说我们不爱惜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国外在保存,不能这么讲。

主持人:而且就是在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的这个转化过程中,其实我们今天,今天裴老师也带了很多例子,其实中间是有一些规律,它不是胡乱改造的,是有很多规律可循的,那裴老师给我们G友讲讲吧。

裴钰:其实现在很多对简体字的一些很多的误解,说简体字违反了汉字构字的规律,这个构字规律有六种,学术讲六书,通俗讲六种方法。比如说象形,比如说“人”字,像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现在大部分的汉字也是遵循这样六种方法。比如说举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这个“体”字,这个“体”字和繁体字的“体”字完全不一样。是新造的,是极少数新造的,这也是遵循一个规律,会意。“人”“本”,身体,人之本,也是会意,表明一个意思。这个字虽然是新造的,但是也遵循了六书的规律。

汉字简化,没有割裂文化,也是遵循文字规律的

学书法当然写这个比写这个漂亮,这个我承认。包括为什么讲日本在简化之后,日本书法依然保留着繁体的写法,确实很漂亮!确实很漂亮!所以我们讲你识繁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审美,你会知道一幅书法作品有多么漂亮,你和民族艺术距离很近。如果不认识你都不知道写什么,那书法艺术还能延续下去吗?不能。

同样的例子比较多。还有比如这几个字,繁体字的简化之后,它是隔断了文化,我为什么说简体字为什么没有割断原来的文化呢。比如说这个“与”字,这个字比繁体字的岁数还大。

还有就是今天的“泪”字,这是典型的会意字。这个字比这个字历史要更长,更古老的字。

还有“从”字。其实这个简体字也挺好懂,这个从比这个字历史更长,就是两个人跟随嘛。这个从本身来讲,当然你符合会意字了,符合会意这个概念,但是从规律性讲不太好归类。

会意字是文字之中一个最古老的一种功能,但是这种造字的方法是完全被淘汰下去的。你看英文,我们讲拉丁字母,它都是什么?都不是会意的,比如说 “it”“love”就像一个符号。所以说会意字会很少,现在大量都是采用形声字,就是好记,好认,有规律,你认识了一个字,其他字大概都认识,大概能猜出来。大量的形声字。

简体字最大的争议之处:符号化倾向

当时最大的方法就是大量简体字用的是形声字,是象形也是六书之一,古代的造字方式,大量的形声字代替过去的繁体字。

这个我也带了。我为什么今天要讲这个呢。确实这些符号,这些字,比如说这个“圣”字,这个跟“体”不一样,它是严格遵循了会意原则。还有符号法,这是构字法中从来没有的,比如说这个“又”字,就变成了今天的“圣”字,这个也不象形、假借什么的了,纯粹是符号了。还有这个“仅”字,为什么加这个,没有原因,就是符号了。还有这个“难”字,还有“凤”字,这个“又”跑到里面去了。这个争议比较大。这个讲的是一个鸟,凤是鸟,你转成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就是笔划的简单。

这样更简单吧。这个不是说有固定的归属,一会儿跑左边,一会儿跑右边,还有聂耳的“聂”又跑到下面去了,所以这些都是符号化了,这些汉字到现在已经成为符号的文字了。

就是相当于字母了。就相当于“e”可以跑到任何位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位,没有任何区别。还有这个“×”字。还有“风”也是如此,还有“冈”你说这个也没法儿解释,就完全脱离开来汉字的造字规律了。所以说“×”“又”代表的符号,目前争议比较大。但是约定俗成来看,这些字在使用之中也被人们接受了,“风”,都愿意写这个“风”,没有人计较它的含义。约定俗成,50多年来都这么写下来的。


向世界推广简体字,不必提到议事日程

在世界当中推广简体字,这个没有任何根据。我们《语言文字法》也是讲,在我们国家境内推行简体字,在国外推行简体字我认为不需要推行,它只是一个文化融合的问题。我们不输出问题也不会输出文字的。

这个怎么讲呢,文化问题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其中的一个部分,文字的使用也是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的整体状况和格局。我们上来讲推广,但是目前难度很大在于哪里呢?它只是一个目标。

只是一个目标。或者说它只是一个理想,我不说它是一个幻想,只是一个理想,连目标都达不到,为什么?没有可操作性。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开放性的,不会说只强调用一种方言什么的,都是多种并存的。

繁体字在海外来讲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现象,是一个群体地域的现象,所以对外推广,我认为不要对外推广,因为没有可操作性,第二个你推广的话也不会怎么样,我们就是通过国际的影响力,慢慢来,推广效果不会很大。因为很简单,比如说我在东南亚,我周围的汉字还是繁体字,我求职、就业,简体字没有达到这个100%的程度的时候,当地所在国家也会采用放任无为的政策,所以他们学简体字没有什么用处。当然我跟大陆人交流的时候我用简体字,当然回到我生活的环境,简体字的环境又没有了。所以说推广简体字我觉得还不必提到日程上来。

汉字简化,有可能还会继续

简化汉字是一个历史的进程,从1946年,日本的那个公告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有过头的地方,70年代有过头,80年代纠正过来了,再简的话我想还是可能存在的,作为一个文化的实验和一种文化的探索的过程它是不会终止的。现在恢复繁体字,也是一个什么?也是一个探索之后的结果。

那么简化会不会继续简化或者会不会停,我认为在文化实践中再看。有的字可以简化还是要简化,有的字没有必要简化可以收回,这个都不要肯定。文化的问题最好的就是无为、放任。它怎么怎么样选择,它生或者死,要自然选择。要多样性地自然环境中来选择,不要说规定它这个花一定要死掉,什么一定要死掉,我们人类社会也是在逐步进化。我给你举个例子,现在、以后是不会出现什么呢?以后是不会出现一种就国家政策层面上去推动,标定我要废除简体字或者废除繁体字,这种国家层面的政策不会有。但是你看民国、日本的时候就出现了,日本为什么要简化字,就是要实现汉字拉丁化,是把这个作为过渡才简化的。

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一个政府是可以这么做的。但是放到现在不能这么做。为什么?因为从联合国来讲,从整体世界全球文化环境来讲,要强调的是多样性的文化,反对的是消灭多样性,反对的一元、单元的文化。所以法理来讲,讲国际认同来讲,不会出现废弃简体字或繁体字的政策。

“政府”在文字演变中的作用

文化,我刚才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讲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它不是用国别来限定,英语属于谁?英语属于英语圈子当中各个国家的人,不是属于英国政府的,也不是属于美国政府的。汉语也是如此,汉语不是说属于中国政府的,属于日本政府,属于韩国政府,不能这么讲。

文化演变,归根到底还是自然、历史、时间的这么一个结果,起着一个推动作用。政府的作用不能说没有,但是它是一个阶段性的,只是一种标签性的作用。什么叫标签你知道吗?标签和标志是两概念,标签就是,标志就是你为什么是中国人,因为你接受儒家文化,你接受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这种亲情,你会懂中国的书籍,你会看《红楼梦》会读它。所以汉字、《红楼梦》这叫标志。

标签是什么呢?有很多外国人在胳膊上纹一个汉字,在这里,汉字就是一个标签。标签就是一个标签,它并没有文化的延伸、隐身含义,它并不能说证明你是一个中国人。比如说我爱看李小龙、成龙的电影,成龙、李小龙就是文化的标签,不能代表中国文化,只是一种标签,和孔子、《红楼梦》不一样。政府推动的话,还是一个标签的作用,49年之前是繁体字,49年之后是简体字,都是一个阶段性的,就是起一个标签的作用。真正的标志的作用就是一个时间的演变,历史的演变,文化的演变。中国文化、文字不断简化的过程不是唐朝、汉朝政府在起主导作用。

所以说国家对繁简体字使用的介入作用应该更加无为,更加宽容,保证文化的多样性。

2009-03-19 07:12:06
yǐnyòngbìnghuífù
大雅风文学奖
奥运之光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北美枫》版主议事区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音乐与朗诵
联赛专刊编辑小组
诗海编辑部
《北美枫》编辑委员会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北美华人文学社理事会
评论鉴赏 Reviews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落尘诗社
古韵新音
美哉贴图
开心一笑
健康与美容
Maple News
社区消息 Community News
散文天地编辑部
合作交流
驻站作家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诗海室
散文游记
信息中心 News Centre
诗歌联赛组委会
音乐极限
移民心语
内部交流
乐岛编辑部
會議中心 Meeting Room
诗词吟诵
影视频道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冻结栏目
Chinese Poetry
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