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iměifēngwénjí

吟啸徐行

???中国安徽

?????752?

?????2008-05-03

???教师

???爱好文学书法

?????fāsòngsīrénliúyán

cházhǎo吟啸徐行fābiǎodesuǒyòutièzǐ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唐慧2010-10-06 01:54:37

欣赏,拜读,学习。

唐慧2010-10-06 01:53:59

欣赏,拜读,学习。

唐慧2010-10-06 01:53:19

欣赏,拜读,学习。

河东阳升2009-09-16 05:22:18

欣赏。拜读。
还会再来,经常来。
吟啸徐行君好文字!

吟啸徐行2009-03-30 01:47:37

谢谢你读帖,干吗那么谦虚,相信你有一颗诗心,一定能写得很好.

放飞心情LL2009-03-17 02:07:15

朋友,你好。我来了,向你学习来了。我很喜欢诗,却不会写,希望以后你能帮我。祝你开心每一天。

现代诗歌
散文游记
fābiǎoxīntiè   huífùtièzǐ
何曾主人翁过

何曾主人翁过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这雄浑响亮的宣言,裹着浓浓的湘音,雷霆般滚过天安门广场,滚过神州大地,滚过每一个人心坎,顿时每一双黯淡的目光灼亮起来,每一副佝偻的腰板挺直起来,数亿张仰起的面庞,洋溢着亢奋的红晕,如秋天灿烂的向日葵。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然到来,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主人翁的自豪。

正是这种自豪,使从未做过主人翁的中国人,工作那么负责,劳动那么投入,待人那么热情,处事那么原则。自己是国家主人了,多干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家园,是为使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为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美满。这样的日子,再苦再累,也不感到吃亏。即使没有比别人多拿一分钱,多挣一分工,人们也为自己多干了,干得出色,而自豪,而光荣。

这种浓浓的主人翁意识,弥漫着神州大地,渗透每一个角落,感染每一处人群。我辈虽为农民,生活在偏僻落后的乡村,但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不比城里人低。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社会主义新农民的理想,像一块烧红的炭火置在心屋,整个心房被烤得其暖融融。此后电灯牵进农家低矮的茅屋了,拖拉机开进乡村贫瘠的水田了,水泵架在生产队的水塘了……乡民一阵骚动,又一阵骚动,仿佛农业现代化指日可待,社会主义美好明天,正如东方旭日,喷薄而来。

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所在村的主人翁们,每天在尖利的哨子声里出工收工,忙进忙出。可收获季节,仓库里粮堆愈见其小,每家每户的口袋愈见其瘪。终于到了每个工分只值两毛钱了,家里穷得只有喝稀粥的分,比曹雪芹“茅椽草牖,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还要尴尬三分。布票、粮票、油票、糖票、肉票、肥皂票、煤油票……大凡日常生活用品,都得凭票供应了。不用说票僧多粥少,供不应求,即使弄到票也枉然。因为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无钱购买,只得望票兴叹。村民肚子里装满了倒不出的苦水,偶尔发点牢骚,还惴惴不安,深怕有帽子和棍子飞来。昔日主人翁的劳动激情正陷入一片可怕的低潮之中。

忽然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风,人们在将信将疑的窃喜里,将生产队的田分了;小农具分了;大农具搁在仓屋里,无人问津。一切又退回到牛耕锄耘、人挑肩扛的年月,我也随着主人翁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休息时,坐在田埂上,想到农村的出路,农民的生活前景,心里失落落的,也从未有过的茫然。

待我走进城市,目睹城里人的生活,一下子困惑起来。农村人在城里,总受到鄙夷,总被“农二哥”来“农二哥”去的,于是慨然。不是说工农联盟,工农一家吗?不是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吗?怎么工人和农民,城里人和乡下人生活的条件、享受的待遇竟形同霄壤?在城里读书几年,我与城里人接触渐多,了解也渐深。城里干部、工人一直享受这补贴、那补贴。老了有退休工资,病了有公费医疗,还住着公家的房子,子女到年龄还可以顶职。而这些,农民一样也不沾边,心里万分委屈,大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原来国家主人翁是城里干部、工人,农民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我为我的父老乡亲愤然不平,继尔又为他们悲哀。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成了乡亲们仰慕的“吃皇粮”的公家人。种种差别,更强化了这一认识,农民作为国家主人翁,无论从那一个方面讲,都是最名不副实的。

脱离了农民身份,每月拿着固定的薪水,还享受着国家政策带来的一些好处,又坦然觉得自己是主人翁,如在温水里沐浴,渐渐漂浮起来。我工作愈长,见识愈广,接触社会愈深,了解情况愈多。有时从层面直深入到内部,甚至洞悉了一些事情的灰调和黑幕,我不禁触目惊心起来。竟发现自己有时是那么无奈,很多时候感觉自己是傀儡。在他人精心设计的圈套里,说话、行事、举手、投票,而内心真实的想法,却湮没了,霉烂了。至于说到享受、行使政治权利,常感到空虚盲目,更多是心愧和汗颜。有时直想放弃那所谓神圣权利,宁愿自己不长手臂,这样也就没有众目睽睽之下的尴尬一举、一投了。因为在很多场合,那是唯领导意图之一举,是强奸民意之一投。看到齐刷刷高举的臂膀,雪花般纷飞的选票,那一刹,我深深感到主人翁被玷污了。

在生活中你能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形,报刊杂志也有类似的报道。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无处说话,也难以讨回公道。倘敢与官碰硬,哪怕小小村官,吃亏的农民。吃亏还算侥幸,遭受凌辱,被打被关,则是家常便饭;为之丢掉身家性命也不乏耳闻。在这一点上,主人翁遭遇与旧小说里有理难伸的弱民,是相差无几的。
当第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苏联,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我们这些有着崇苏情结的人,痛惜之余,不免深深纳罕。后来读到许多文章,知道斯大林时代,为了筹集发展工业的原始资金,走工业强国之路,竟将农民当殖民地一样掠夺,极大损害了全苏农民的利益和感情,也种下了苏联农民积贫积弱的祸根,这无疑如挖社会主义大厦的基石。农民的穷困,使苏联一蹶不振,终于左支右绌,一筹莫展,社会主义大厦轰然倒塌。

我国农民的贫困,又当何论?心里不免笼罩着淡淡的阴影,这种多虑很快被证实了。从1956到1980年,国家利用工农产品价格差,从农民身上无偿拿走了一万亿元;改革开放后则更多。朱溶基总理提供的数字是一年拿走一千二百亿元,实际上是四千亿到五千亿。识字是惊人的,事实是残酷的,农民主人翁受到严重盘剥,这已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多年来他们一直被蒙在鼓里。年年月月,勤勤恳恳,拼死拚活,生活又节俭得牙齿几乎都生了锈,怎么就富不起来呢?原来如此!现在总算真相大白了,也可以告慰自己的良心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政策宽松了,农民处境也慢慢好起来,却仍未摆脱被压榨、被勒索的命运,只是被我们用“乱摊派、乱收费”等词给淡化了。

如今,农民纷纷进城,去做二等公民,从事城里最苦最累最贱的职业,领最低的工资,享最差的待遇。倘遇上为富不仁的老板,成囚徒,成奴隶,被打被锁,更有甚者,被活活烧死。若说到年终拿不到或拿不足工资,去作跳楼秀,也非一二。其他“秀”都让人有如吃蛆虫,恶心不已;唯这一“秀”,让人心酸落泪,不知读者是否也有同感。而有人铤而走险,远流海外,宁愿把自己的体力、贞操,甚至生命买给蛇头,也不能不让你在同情中多几分理解。唐代诗人韦应物诗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如今盲流遍及全国,乃至境外,而那些盲流所在地的父母官们,恐怕不仅没有此“愧”,还以劳务输出之多,作为政绩,沾沾自喜吧。他们“玳瑁宴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那有余暇去关心这些乡人土佬!

与主人翁地位相去云泥,可从哪儿飞来这一顶闪着金光的帽子?带着这种疑问,到典籍的浩淼烟海里去捞针,不想这针还真给捞着了。汉武帝时,其姑母馆陶公主,曾嫁给陈午为妻。五十岁时,丈夫去世。一日公主外出,偶遇十二岁的卖珠小儿董偃,见其长得眉清目秀,乃召之曰:“吾为母养之。”遂领回府中,精心调教,待董偃长成翩翩少年,公主把他收入房中充作性伙伴。为使出身寒微的董偃被上层社会所接纳,公主撂下“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金,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这样硬邦邦的话给财政部长,为董君结交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提供丰厚的资费。并以姑母的身份,反复唠叨,给董君叨来个“最高接见”,汉武帝登门,进门曰:“愿谒主人翁。”这个词从此被叫开了,到共和国时代,何以被戴上劳动人民头上,无法考证,也颇不可思议。若早知道底细,我想是没有人愿意承受的。何况素来嫉恶如仇的劳动人民,对这顶近乎伤风败俗的帽子和称谓,是会弃而远之的。且不言此,单董君受到最高接见的尊荣,日用百金、万钱、千帛的富足,其路之遥,劳动人民还不知要赶多少年的马车。

回首主人翁走过的历程,何其艰难!送公粮,交余粮,一“送”一“交”,压断了多少根扁担,跑破了多少双鞋,难以计数。之后纳五项经费,交各项提留,被乱摊派得眼冒金花,也一言难尽。在中央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政令高压下,终于费改税了,终于取消税了!欢欣鼓舞之余,且让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主人翁,也得寸进尺,美梦一回。什么时候,也给农民主人翁一些无偿的援助,也像干部和工人主人翁一样,去享受几年粮贴、油贴、肉贴;享受几年医保、劳保、老保;享受一回福利住房,真正主人翁一回呢!

严格意义上的主人翁,我们何曾有过,更遑论农民焉。但检索现实,毕竟我们离主人翁地位愈近,享受主人翁待遇愈好,拥有主人翁权利愈多了。若抬眼未来,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民是名副其实主人翁的时代,正在到来!


二00五年三月三十一日夜于我闻轩

2008-07-01 16:28:02
yǐnyòngbìnghuífù
荷梦 ?2008-07-02 05:31:31?? yǐnyòngbìnghuífù


是啊,何时做过主人翁。我为鱼肉吧?

_________________
yuèlǎnchéngyuánzīliào     荷梦běiměifēngwénjí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大雅风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