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楓文集
吟啸徐行
|
???中国安徽
?????752?
?????2008-05-03
???教师 ???爱好文学书法
????? 查找吟啸徐行發錶的所有帖子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唐慧2010-10-06 01:54:37欣赏,拜读,学习。 唐慧2010-10-06 01:53:59欣赏,拜读,学习。 唐慧2010-10-06 01:53:19欣赏,拜读,学习。 河东阳升2009-09-16 05:22:18欣赏。拜读。
还会再来,经常来。
吟啸徐行君好文字! 吟啸徐行2009-03-30 01:47:37谢谢你读帖,干吗那么谦虚,相信你有一颗诗心,一定能写得很好. 放飞心情LL2009-03-17 02:07:15朋友,你好。我来了,向你学习来了。我很喜欢诗,却不会写,希望以后你能帮我。祝你开心每一天。 |
|
|
现代诗歌 | 散文游记 |
|
端午风土记
端午风土记
时光如尘,层层叠叠湮没岁月,湮没记忆。
记忆如草,如花,如树,顽强地从土里钻出来,长出嫩芽,开出细花,即使不丰收,也会结一枚两枚果实,甜蜜,或者酸涩。
我的记忆正从我身躯的厚土中,绽出端午风土,艾蒿是一枝,菖蒲是一叶。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荆楚岁时记》中这段文字,很能让人玄想,但却与屈子无关。就算如《离骚》所言,屈子生前喜欢纫秋兰,饮坠露,餐落英,却不曾碰艾蒿和菖蒲。完全是初夏之来,季节潮湿多雨,虫菌大量繁殖,人容易染病,迫使先民利用艾蒿和菖蒲之气味与药理功能,故留此风土。表面上它是风土,实际上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剂药方。《名医别录》说,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直到今天,我的家乡仍有煎艾蒿水治疗拉肚子的习俗,产妇也用艾蒿水洗澡,清除胎露。
不知什么缘故,《本草纲目》载,雄黄性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祛痰之功效,应该算是一味良药妙方,但我家乡却少有此风土。我年少时,每至夏季,身上疮疖此消彼长,从未沾过雄黄酒的光。
包粽子,吃粽子,是端午风土中,最浓抹重彩的一笔。远古的粽子以竹筒贮糯米烧煮,深得新竹之清香,但已不常用,我家乡的粽子都是角黍。五月初,父亲从街上买回粽叶,母亲先放在锅里煮,再泡在盆里一叶一叶刷洗。新叶粽固然多一分香气,可为了节省,常将包过一回的粽叶留下来年再用,老叶粽明显少了一分韵味。包粽子始于何年,是否真如传说所言,屈子投江后,先民为防止鱼食屈大夫尸体,裹粽抛江,我不能确考。但不会太迟,周处《风土记》中“仲夏端午,烹煮角黍”之说,至少能让我们把粽子提到南朝,粽子至少挂着1600多年的历史。至宋代粽子才大行于市,成为市民的美味。纯米粽子也渐为馅粽、果仁粽所替代。豆沙、枣泥、芝麻等掺入粽子中,说明粽子已经变形,是饼和包子的别名,虽然它还是粽子的穿戴,一副粽子的模样。而后更多果仁走进粽子屋中,夹果粽风靡,至清乾隆年间,又出现了“火腿粽”,就颇有点现代意味了。虽如此,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十分贫乏,乡民的粽子仍以纯米粽为主打,偶有红豆粽、绿豆粽、枣粽,若出现肉粽,吃一只两只,就是烧香供菩萨,几年不遇的口福了。至于书中提到的艾香粽,配料易得,制作简单,我也不曾吃过。而今只能抱着陆游“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揣想其中的景况了。
最扣人心弦的风土,当数竞龙舟。据《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是一种水上竞技活动。读到此,我就颇生狐疑,从当时两国紧张的军事关系,多河湖的地理条件看,起初应该是一种战争需要,以后才演变为水上竞技,这种竞技多少夹杂着庆贺和纪念的意味。在众多竞技活动中,我很青睐于划船赌赛,因为它需要更多的素质。譬如快速反应能力,持之以恒的拼争精神,紧跟鼓点的节奏意识,哪一方面配合不佳,都会输掉比赛。我就有过亲身的体验,小时,我们村颇有几条泥船,大人们午休时,孩子们就在池塘里摆开阵势,虽然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每只船也就五六人,两边排开,木桨和扁担齐舞,岸上女孩呐喊助威。而我常因协调欠佳,沦为后手。
更多资料说赛龙舟起于祭祀,是为纪念屈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证,认为它是一种图腾祭,我也深信此说。但我不能不看到,自屈子投江之后,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崇高的爱国精神,便依附于龙舟,让龙舟成为一种承载,成为一种生生不息代代不已的延续,这每每使我欣慰。因为我看到一个民族必然崛起昌盛的希望。你想,当一个民族将崇高的理想、美好的品德、至死不渝的精神作为图腾,年年祭祀,当成文化习俗千秋万代传承,能不强大么?
每当我看赛龙舟,无论是影视里镜头,还是现实中场面,我都抑制不住兴奋。饰彩龙舟下水,青年汉子赤膊上船,头扎红巾,手握船桨,鼓声骤起,喝彩连连,桨拨绿水,船似箭发,我的心里就闪出一种幻象。屈子之躯正化作一条长龙,被鼓点激活元功,被目光点燃精气,驮着他的后裔,驮着一个民族的脚步,冲向必胜的标点。
赛龙舟是端午习俗中,最具生命活力,最具精神意志,最具智慧光芒,最具文化意蕴的风土。此风土,永不衰竭,始终闪射着一种神圣的弧光,盈满我的双眸。
二00八年六月三日夜于霞蔚居
2009-03-17 19:20:25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9-03-18 21:32:27?? | |
拜读,问好!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大雅风文学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