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故事 |
|
他乡客 ?2007-12-29 11:50:47?? | |
读者的肯定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nobody,你的点评是给我新年的最好礼物。能把你引来,是小说故事坛的荣幸。我已经从初级Toastmaster毕业(作完了10个讲演)。正在向高级冲锋。它不但使我的英语讲演水平提高,还增强了自信心。我的目标是象克林顿那样,没有讲稿能用英语滔滔不绝地讲2-4小时。虽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观众都挺爱听。这是一种本事,是西方领导的必备素质(当然克林顿其他方面的本事咱就不学了,也学不来)。
“刚刚毕业留校的年青助教讲师如果能在其中任一个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通常可以立刻得到终身教授的职称。”谢谢你的指正。我原意是指刚拿到博士学位应聘到大学里任教的助理教授,并非是留在本校的毕业生。我会改正这一点。虽然我是在虚构故事,但对一篇一流杂志的文章能获得终身教授这一点,我特意征求过渥太华大学的教授。他说这在北美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大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成名之作都是最初发表在这三份杂志上。我是个计算机盲,所以对老铁的描写介绍就不敢多涉及他的专业,怕露馅穿帮。希望以后能听到你更多的指正。也希望看你把你在北美的经历写出来,与我们共享。最后祝新年快乐!  |
nobody ?2007-12-29 12:53:43?? | |
谢谢他乡客。闲下来时也许会照虎画猫。写写我们的破烂事。
渥太华大学的教授的话,有待商榷。应该是没有那么容易。估计沟通有误解。哈哈。
“刚刚毕业 。。。 立刻得到终身教授的职称“,是。。。不太可能的,哈哈。基本上,无论什么专业(?武断了)和作出怎样的成就,可能性都不大。应该至少需要三年。一般是6年以上,哈哈。你可再多方求证。也可能我少见。之所以三年,主要是制度上。最快3年才评估(除了文章,还要看教学)。而三年能拿到终身的,见过一两个(从我看过的几百个教授的profile里),比如现在在MIT的Erik Demaine,毕业于waterloo,加拿大的骄傲,神童。2001去MIT, 2005就拿到。而且还是个20出头的孩子。。。着实惊人。
其他都真实,如,拿到终身教授后他就再没有认真读过书,光吃老本。。。这很常见。但正因此,学校是不会如此轻易给tenure的。哈哈。
不是关键的地方,无所谓。只是顺便一提。因为全文带有纪实性色彩,或值得挑剔一下。估计大家会在这个地方嘀咕一下。
“虚构“得不错啊,应该有很多真实的素材和亲身经历,总之非常引人入胜。且能快速勾画出性格,如铁儿子。以后会常来看看。  |
他乡客 ?2007-12-29 13:51:12?? | |
谢谢nobody兄指正,改了。  |
nobody ?2007-12-29 15:28:50?? | |
真是从善如流啊,搞得我很有压力,怕说错了。
个人感觉改后危险性小多了,哈哈。
“新毕业的博士生应聘到大学里作助理教授教或讲师。。 ”
如果把“或讲师“去掉,就更安全。在北美,lecturer 主要是教课,不能晋升到教授。会到senior lecturer。不在一条线上。
在澳大利亚,讲师(lecturer)相当于助理教授,中国也类似, 就没问题。可能因此容易混淆。
几年前学生时也作过sessional instructor,教大四。跟你写的差不多。所以觉得特真实。很多细节的描写,让人觉得身临其境。
好了,太挑剔了,抱歉。算交流吧。新年好。 |
nobody ?2008-01-01 12:53:35?? | |
他乡客 寫到: |
萨瑞提出:“对不起, 我没听清楚。 你能把渔夫定律的主要观点再概括地解释一下吗?” |
花生再不回答,就完蛋了  |
他乡客 ?2008-01-01 14:05:21?? | |
nobody兄 新年如意,万事顺逐。咱只顾过年,做四喜丸子,别的事都忘了。  |
他乡客 ?2008-01-01 14:07:41?? | |
等华生闭口表示讲完了。萨瑞提出:“对不起, 我没听清楚。 你能把渔夫定律的主要观点再概括地解释一下吗?”
华生就把刚才说的内容又背了一遍。萨瑞显然是听懂了语言,但不能确定其内容。 想到人家是念博士学位, 教过书发表过文章, 自己仅是魁北克省一所二流大学的硕士生。 可能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扎实。 也就作罢不问了。 这道题算是通过了。
该问的问题可能都问完了,保罗问华生业余时间喜欢什么运动。而且通过这些运动得到那些收益。华生借机会一通狂吹。说自己喜欢踢足球和作足球裁判。通过足球加强了团队精神。而足球裁判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和权威意识。保罗很感兴趣,就请他展开聊聊。华生说,“裁判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怕出错就没法干裁判。所以当你必须作决策时,如球出界,由哪个队掷界外球。即便自己不确定,也要伸手指向一边。只要不吹黑哨,出以公心,不偏袒某一方,对运动员负责就可以。”
(Referee is also human being, who makes mistakes。 Everyone makes a bad call。 It doesn’t matter。 Just do it。 It is you who control the game。)
保罗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也禁不住侃起来。他说他的大儿子在渥太华16岁以下的少年甲级队踢前锋(Boys U16 Premier)。只是加拿大的教练信奉一脚球(One touch),不许练独自盘带,把孩子都耽误了。华生同意:只会一脚球怎么能踢大赛,成球星。 怪不得加拿大在世界级的比赛中很少进球。可能就是因为这种训练哲学把孩子们给害的。 |
nobody ?2008-01-01 14:56:09?? | |
哈,这么容易就让他混过去了。也不错。
这个华生,跟我挺象呢。年轻时被外行称马拉多纳,能带,从这门到那门。不传,还不射(累得不行了) 属绣花枕头。不过以后彻底转型,成了one touch智慧型中场
同意。从小就练one touch不好。首先要能控能带。
而且,也拿过N级裁判证书呢  |
他乡客 ?2008-01-02 12:03:44?? | |
nobody 寫到: |
哈,这么容易就让他混过去了。也不错。
这个华生,跟我挺象呢。年轻时被外行称马拉多纳,能带,从这门到那门。不传,还不射(累得不行了) 属绣花枕头。不过以后彻底转型,成了one touch智慧型中场
同意。从小就练one touch不好。首先要能控能带。
而且,也拿过N级裁判证书呢  |
呵呵,没有那么容易混过去的。这个 Fisher Law 象恶魔一样缠着华生。至到今天,他也不确定这道题官方的正确答案是什么。小说后面,他还会继续挣扎着回答。你就等着看吧。
“年轻时被外行称马拉多纳,能带,从这门到那门。不传,还不射(累得不行了) 属绣花枕头。不过以后彻底转型,成了one touch智慧型中场 ”这段文字写得太精彩了。和你商量一下,我能否借来用在华生的另一集中。虽然华生没有马拉多纳的带球本事,但是在他的足球晚年,也是球队的中场灵魂人物。曾和公司足球队在一个赛季中以12胜两平的不败记录夺得渥太华工业联队乙组冠军。“不传,不射”那可要很强的功力和自信心。
你的裁判执照等级是N>3吗?如果是,向你致敬。我在安大略省当裁判10多年(渥太华和多伦多地区),还没碰到过另一位来自大陆移民作裁判的。有趣的是,我的一位白人同事14岁的女儿因为我的原因最后考上裁判。一次我为15岁以下的女子足球杯赛吹裁判,同事Tom惊奇地看到我执法主裁。就说“我女儿是蓝队14号。你得照顾点。她要是犯规可别吹。”结果当然是女孩所在队胜出。后来,他告诉我她女儿看我当裁判那么轻松,就也去上课,考下执照,当上边线裁判。每场球能挣27加元。把孩子乐坏了。
实际上我的<他乡红叶>第四集 - 绿茵场上的黑衣法官 (Man in Black) - 体育篇,我已经写了不少有关足球裁判的逸闻趣事。只是后来发现太散,象散文,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小说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和结果,其中主要是人物很难集中。除了主人公华生,其他队员们每场都在变化。最后,故事的草稿被我枪毙了。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关于球队和教练的电影(如小足球队,少林足球),而没有关于裁判的电影的原因。除非裁判与某队员有感情上的纠纷。  |
nobody ?2008-01-02 13:53:08?? | |
没问题啊,什么借不借的,荣幸呢。
小时候踢小场,练技术。速度above average(11秒多),两脚balanced,考大学保送喔 只踢校队。没力量,上不去了。
我那裁判,是大学时代在中国上的什么培训班。跟你没法比,不提也罢。中国裁判是真正从里到外的man in black.
在温哥华被老外邀踢divison I 的联赛。体力不行了,速度没有了。只能靠意识了,哈哈。好在老外比较猛,借他的速度摆脱他就好了,哈哈。跟老外踢还是不错的,他们体力好,能跑能抢,特认真。
等继续看精彩故事。  |
後頁 [1][2][3][4][5]6[7][8] 前頁 |
现代诗歌 |
古韵新音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
宾至如归 |
移民心语 |
散文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