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一笑 |
古韵新音 |
|
李盈枝 ?2009-12-18 22:35:49?? | |
002、诗歌的用韵标准,“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唐以前为第一期。在此时期中,完全依照口语而押韵。” |
李盈枝 ?2009-12-18 22:37:12?? | |
003、“唐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为第二期。在此时期中,除了词曲及俗文学之外”,“必须依照韵书”。(显然词曲之外的古风和近体诗必须依照不同时期的韵书来写) |
李盈枝 ?2009-12-18 22:38:06?? | |
004、“汉代用韵较宽”,“第一是押韵只求近似,并不求其十分谐和;第二是偶然以致古代可押的也押,当代口语可押的也押,韵自然宽了。” |
李盈枝 ?2009-12-18 22:39:03?? | |
005、“到了六朝,用韵又渐渐趋向于严”,那时有人分别编过韵书,“但因为是私家的著作,没法子强人以必从。” |
李盈枝 ?2009-12-18 22:40:18?? | |
006、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假使没有唐代的科举来抬举它”,也会遭遇其他同类著作徒劳无用的遭遇。 |
李盈枝 ?2009-12-18 22:41:30?? | |
007、“后来的《切韵》”改称《唐韵》,可说是变成了官书,它已经成为押韵的标准,尤其是“近体诗”押韵的标准。 |
李盈枝 ?2009-12-18 22:42:43?? | |
008、《唐韵》共有206个韵,但实际上只有112个韵。这是因为“唐朝规定有些韵可以‘同用’,凡同用的两个或三个韵,做诗的人就把它们当做一个韵看待。” |
李盈枝 ?2009-12-18 22:43:34?? | |
009、宋朝把《唐韵》换了名称,叫《广韵》,并合并了几个韵,就成了108个韵。 |
李盈枝 ?2009-12-18 22:44:34?? | |
010、到了元朝末年,“又毫无理由地合并了”四个韵为两个韵,于是只剩了106个韵,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平水韵”。 |
李盈枝 ?2009-12-18 22:45:38?? | |
011、为什么叫平水韵呢?应该说是一个文人出于对前人的尊重才这样命名的。南宋的刘渊编的书叫《壬子新刊礼部韵略》,金朝人王文郁就把自己编的书叫《平水新刊韵略》,因为南宋的刘渊是平水人。 |
後頁 [1] [2] [3] ... [16]17[18] ... [34] [35] [36] 前頁 |
谈古论今 |
网友论坛 |
现代诗歌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美哉贴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