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35?

?????2006-05-25

?????發送私人留言

?????發送電子郵件

?????hepingdao's Blog

查找hepingdao發錶的所有帖子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胡济卫2011-09-27 09:18:29

能否给我寄一本《北美枫》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胡济卫 邮编:463000

胡礼忠2010-11-15 05:16:05

拜访老师、颂冬祺!

溪月梦2010-02-21 05:25:15

刚到这里,有点眼花缭乱,还请指导。

张南城2009-08-03 00:12:17

看望先生,问好。我是个新手,望多关照。

hepingdao2009-01-25 19:53:34

感谢山城子老师,先生高风亮节,
情怀可嘉,风骨可佩,期待先生大作早日成书

山城子2009-01-24 01:20:46

山城子给岛主拜年——祝你春节愉快安康幸福吉祥!
同享一首七绝:
牛来鼠去岁将除,年味浓浓瑞雪铺。
做客故乡竟半年,亲情蜜意可成书。
2009-1-24晚上于故乡辽西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7:21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我的邮箱:YK20086631@163.com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4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2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sunyunjuan20082007-11-23 05:35:47

真对不起啊,来到新家什么也不懂,换板面时不小心把您的留言无意中删除了,特向您道歉来了 Crying or Very sad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网友论坛
现代诗歌
宾至如归
谈古论今
大雅风文学奖
奥运之光
發錶新帖   回復帖子
hepingdao ?2008-04-04 11:31:24?? 4月5日圣彼得堡奥运火炬接力从胜利广场开始 引用並回復


新华社圣彼得堡4月4日奥运专电(记者刘洋 赵嘉麟)北京奥运会火炬5日将在俄罗斯“北方之都”圣彼得堡进行接力传递,传递路线的起点便是位于市区南部的胜利广场,究竟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起点,记者为此在接力活动之前对这一地点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

  从圣彼得堡市中心沿主干道莫斯科大街一直向南,行经10多公里后便能走到大街尽头,当远远地看见路中央竖着一根擎天巨柱时,便知道到了胜利广场。实际上,广场位于莫斯科大街与另一大街交叉的路口中央,四周都被机动车道包围,有地下通道将广场与四周人行道连通。

  胜利广场以及其地下的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是苏联政府为了纪念二战中突破法西斯的900天围困而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胜利广场面积并不算太大,约1300平方米,整个广场外沿略高出马路路面,造型为环形,但留有一些豁口,象征着二战中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最终突破包围,广场上共有多座苏联军民团结抗击德军的青铜人物雕像,广场内矗立着高达48米的花岗岩方尖碑,这成为广场最醒目的标志。方尖碑上仅有的文字是 “1941至1945年”,方尖碑的正面朝南,正对着当年纳粹德国进犯列宁格勒的方向。碑下立着两位城市保卫者雕像,一名军人手持机枪、一个平民拿着锤子,两人目光坚毅,表情凝重注视远方,象征着军人和市民并肩战斗,共同保卫了自己的城市和家园。

  在胜利广场的中心,在方尖碑的背后,是半地下的圆形露天大厅,它被命名为“包围”,由深色花岗岩围成,在大厅四周的弧形石头墙上写着“900日”和“900夜”的字样以及圣彼得堡被授予的荣誉称号,长明火也被固定在墙壁上。大厅两侧是通往地下的英勇保卫者纪念馆的入口。入口上方镌刻着列宁格勒诗人沃罗挪洛夫的诗句 “噢,石头们!向人们一样坚强吧!”在半地下露天大厅内,严肃的交响乐不间断地播放着,在整个环境的配合下营造出悲壮严肃的氛围。

  卫国战争给列宁格勒留下了太过于深刻的印象,被德军围困900天,城内军民尽管损失惨重,但团结一致,顽强地坚持战斗,最后获得了胜利和自由,这里已成为人民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的象征。在胜利广场的所见所闻让记者现场体会到,胜利广场及其身后的历史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人心目中具有何等意义。团结一致,迈向新生,或许这正是胜利广场得以成为奥运火炬接力圣彼得堡站起点的一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4 11:31:56?? 奥运圣火为圣彼得堡带来活力 当地为圣火传递作准备 引用並回復


新华网圣彼得堡4月3日电(记者刘洋 赵嘉麟)春寒刚过,俄罗斯“北方之都”圣彼得堡已是风和日丽,海鸥翱翔。北京奥运会火炬即将在这里传递的好消息,为这座古老而美丽城市带来了活力,令其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容光。

  3日的圣彼得堡,空气中透出节日前特有的气氛。在莫斯科大街等路段,工人们抓紧时间洒水冲刷人行道;海军部大楼前,工作人员忙着为锈蚀的金属栅栏刷上新漆;城内一些道路也临时封闭以便进行修缮。圣彼得堡就像一位细心的主人,为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而对屋里屋外进行最后的整理。

  从胜利广场到伊萨基辅大教堂,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到冬宫广场,20多公里长的火炬传递路线上,道路两旁每隔一两百米都摆放着火红的宣传海报,每幅海报高约1.8米,宽约1.2米,红色底板上绘有白色的火炬接力图案,火炬下面用俄文写道:北京2008年火炬传递4月5日在圣彼得堡举行,欢迎参加。从高处鸟瞰,这些海报如同两道红线,在城市中心勾勒出了奥运圣火传递的轨迹。

  而这里的人们,言谈举止间也透出了对火炬传递的祝福与支持。

  饭馆服务员维塔利一听说记者是中国人,马上想到了火炬传递活动。“所有人都知道了,电视收音机上经常播,中国是个了不起的国家,祝贺你们!”

  在胜利广场上的列宁格勒英勇保卫者纪念馆,门口检票的俄罗斯大妈亲切地对记者说:“后天的火炬传递接力就将从这里出发,这是你们的节日,也是我们的光荣。欢迎你们到博物馆来看看,对你们我不收门票。”

  当记者2日在街头招手拦出租车时,没想到拦下了一辆丰田豪华吉普。司机自我介绍说,他是当地一家船运公司的首席工程师,正因为见打车的是中国人,所以特别想送一程。“中国这些年的发展的确是蒸蒸日上,我过去住在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也与中国公司打过交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对这个国家和人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位热心的俄罗斯朋友对奥运火炬行程了如指掌:“上月31日从雅典飞到北京,1日从北京启程前往阿拉木图……北京能举办奥运会体现了中国的实力。5号火炬传递当天,我一定会上街去加油。”

  在火炬传递的终点站冬宫广场,工人们3日还在广场南侧紧张地工作着,他们要在这里搭建露天舞台。5日那天,当最后一棒火炬手抵达后,广场上将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目前,舞台的金属框架已经搭好,设在高台上的观众席也已固定完毕,背景幕布也已送到了现场,只等待最后的安装。工人们表示,他们为了这个工程已准备了多时,5日上午10时之前,一切将准备就绪。

  正如圣彼得堡市女市长马特维延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圣彼得堡为奥运圣火在当地传递活动作了大量准备工作,这项活动一定会办得成功而且精彩。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4 11:32:33?? 俄罗斯圣彼得堡——对华合作快速发展的魅力之都 引用並回復


圣彼得堡不光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传统,它也是俄罗斯的文化、科教和工业中心,近年来与中国合作的快速发展,更令其成为吸引各方瞩目的一个亮点。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也是文化、科教、工业中心,俄罗斯汽车产业群在这里逐步形成,包括丰田、尼桑、现代等5大外资汽车公司都在这里投资设厂;圣彼得堡的造船工业占全国总量的近二分之一;电力生产占全国三分之一;科技资源占全国的15%左右……而圣彼得堡近年来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与中国关系发展迅猛,经贸、科技、教育、人文等各领域的合作全面开花,并不断结出硕果。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田二龙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拿双边贸易额来说,2004年中国与圣彼得堡领馆领区内7个联邦主体的贸易额只有7亿美元,但2007年达到约60亿,毫不夸张地说,这算是一个增长点。中国与圣彼得堡市的贸易额在2005年就到了20亿,前年是26亿,2007年上半年是15亿,全年应该稳超30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圣彼得堡数一数二的贸易伙伴。”田二龙说,投资合作方面,到2012年,中方对“波罗的海明珠”项目的累计投资要到15亿美元,其他项目也在跟进。双方合作很顺畅,圣彼得堡市政府对“波罗的海明珠”非常重视,把其作为战略项目,打破常规提供“一站式”服务。

  田二龙表示,近年来两国交往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每年来这里的正式官方团组100多个,特别是两国互办“国家年”期间,办理签证数量大幅增加。2004年在领馆办理签证人数是4000多,2005年7000多,2006年12000多,而去年已变成了15000多,这还不包括免签的团体旅游者。

  教育文化人文合作方面,两国文化艺术界交往不断增加,2007年国家大剧院歌剧厅开幕首演,便邀请了马林斯基剧院的演出团体,剧院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格尔吉耶夫亲自率团访华,领馆一次性给他们办了近500人的签证,而国内的芭蕾剧团也多次来圣彼得堡演出。此外,中国不少大学与圣彼得堡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有4000多名中国学生在圣彼得堡留学。

  “圣彼得堡距中国不近,有7000公里,但圣彼得堡友人提起中国,总说彼此是‘遥远但亲近’的伙伴。目前圣彼得堡与北京、上海都有直航,海南航空公司也在这里新开设了办事处,圣彼得堡的电台、电视台及报纸上经常能见到对中国的宣传,这些都说明双边关系在发展。”田二龙认为,经过“国家年”之后,俄罗斯精英界、知识界对中国的认识有了新变化。不少人认识到,中国因为改革开放而获得快速发展,这种判断对中俄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大有好处。

  “能举办奥运会是实力的象征,而相关组织经验则是软实力的体现。火炬传递是一件大事,加上奥运的推动,我想,这一系列活动将在‘国家年’之后,有力地促进中俄的相互理解和深化合作,并将帮助我国在圣彼得堡、俄罗斯西北地区乃至全俄罗斯树立崭新的国家形象。”田二龙说。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4 11:33:18?? 新闻背景:奥运圣火境外传递第三站圣彼得堡 引用並回復


新华网圣彼得堡4月4日电(记者赵嘉麟 刘洋)北京奥运会火炬4日由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抵达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5日,奥运圣火将首次在这里进行接力传递。圣彼得堡站线路全长20.4公里,火炬手人数共有80名。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端的涅瓦河三角洲,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窗口”。整座城市由40多个岛屿组成,市内水道纵横,700多座桥梁把各个岛屿连接起来。风光旖旎的圣彼得堡因而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誉。因其地处北纬60度,每年初夏都有“白夜”现象。

  这座历史名城由彼得大帝于1703年所建,以东正教圣徒彼得的名字对其命名,故称圣彼得堡。1712至1918年,它一直是俄国首都,因此得名“北方之都”。1914年,圣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1月,该城市在列宁逝世后改称列宁格勒;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它恢复了原名圣彼得堡。

  在卫国战争年代,这座城市经受住了德国法西斯军队900天的围困,被后人称为英雄城。圣彼得堡的名胜古迹闻名遐迩,这里有大量18-19世纪的著名建筑: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大帝夏宫、斯莫尔尼宫、冬宫、喀山大教堂、伊萨基辅大教堂等。

  许多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写作。这座城市还孕育、培养了格林卡、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艺术名流。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教学和科研中心之一,有彼得大帝时代建立起来的科学院。全市共有40多所高等院校、400个科研机构,其中有著名的国立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和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母校)、国立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北极和南极研究所以及永冻土研究所。市内建有50多所博物馆,有“博物馆城”之称。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也是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工业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能生产大型原子能破冰船,化学、纺织和食品工业也很发达。

  此外,这座城市还以体育氛围浓厚而著称。圣彼得堡每年举办1000多项体育赛事,其中100多项为全国性和国际性赛事。1993年至今,来自圣彼得堡的运动员们,已经在国际和欧洲的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220多枚金牌。这里建有4所高等和中等体育院校、98所少年体校、2所奥运后备人才培训学校,以及5所高级体育人才培训学校,所有在校学生数量约7.3万人。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hepingdao ?2008-04-04 11:33:51?? 北京奥运会火炬将同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争辉 引用並回復


新华网圣彼得堡4月4日电(记者赵嘉麟 刘洋)北京奥运火炬在圣彼得堡传递的路线,将串联起不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其中就包括以华丽金顶著称的伊萨基辅大教堂。

  圣彼得堡伊萨基辅大教堂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世界四大基督教堂,高102米,内部可容纳1.4万人。

  伊萨基辅大教堂造型雄伟壮观,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早在1768-1802年曾在此建造过一座教堂,但还未竣工就因其不够雄伟及同城市布局不协调而被拆除。19世纪初开始广泛征集新的设计图纸,最终采纳了法国青年蒙弗朗的设计方案。

  伊萨基辅大教堂于1818年破土动工,由蒙弗朗任设计师。由于他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对其施工方案进行修改。

  教堂四面各有16根花岗岩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的重量将近120吨,是从30公里外的芬兰湾运来的。立柱时采用的是“绞关法”:施工时由128名壮汉同时推动绞盘,将其竖起。花岗岩柱竖完后砌墙,接着再竖上层的细石柱,这些细石柱是用42种进口大理石制成。柱子全部竖起,最后覆上圆顶。1858年,伊萨基辅大教堂竣工,它共动用44万工匠,耗时40年建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堂用了400公斤黄金作装饰,仅镏金圆顶就用掉100公斤黄金。教堂落成至今,其圆顶从未重新镀金,但始终熠熠生辉。

_________________
閱覽成員資料     hepingdao北美楓文集
後頁  [1]2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北美枫》版主议事区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音乐与朗诵
联赛专刊编辑小组
诗海编辑部
《北美枫》编辑委员会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北美华人文学社理事会
评论鉴赏 Reviews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落尘诗社
古韵新音
美哉贴图
开心一笑
健康与美容
Maple News
社区消息 Community News
散文天地编辑部
合作交流
驻站作家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诗海室
散文游记
信息中心 News Centre
诗歌联赛组委会
音乐极限
移民心语
内部交流
乐岛编辑部
會議中心 Meeting Room
诗词吟诵
影视频道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冻结栏目
Chinese Poetry
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