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至如归 |
English Poetry |
现代诗歌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古韵新音 |
|
kokho ?2007-05-20 09:43:49?? | |
LAKE 说得真好
。。 |
kokho ?2007-05-30 00:37:04?? | |
戴玨 写到: |
不過有種句式是應該避免的,就是在對句中用下四或下五平(如果用在出句則可以在對句用四仄或五仄救),盛唐詩中,五古幾乎沒有這樣用的,七古也極為罕見。 |
请教 "戴玨"
是否 故人少做的章法,少用的韵 今人都不可以用?
现代人 有很多事物,古代都没有,要写这样的事物和心情。。。
都不能用 古风和古绝了? |
戴玨 ?2007-05-30 23:47:30?? | |
kokho 写到: |
戴玨 写到: |
不過有種句式是應該避免的,就是在對句中用下四或下五平(如果用在出句則可以在對句用四仄或五仄救),盛唐詩中,五古幾乎沒有這樣用的,七古也極為罕見。 |
请教 "戴玨"
是否 故人少做的章法,少用的韵 今人都不可以用?
现代人 有很多事物,古代都没有,要写这样的事物和心情。。。
都不能用 古风和古绝了? |
說那種句式應該避免是因為聲律太單調,讀起來很拗口,古人少用是個佐証。用了也不能說是錯,只是讓人覺得不好而已。
格律是一回事,詩的內容又是另一回事。現代人當然寫現代人的事物或心情,怎麽個寫法是詩人自己的選擇,沒人說不可以用古風體(或其他舊體詩詞)來寫。如果無法遵守古詩的格律,用現代詩來表達就是了,什麽平仄韻部都可以不用理會。所謂古詩,近體,詞等等都是些closed form,不符合這些form的規則的詩便是其他的體了(用什麽名稱合適就不知道了)。既然想用這些form寫詩,幹嗎不好好學下基本的格律?并非想像中那麽難的。 |
戴玨 ?2007-05-31 10:07:41?? | |
以下幾首都是合格律的當代詩詞,很明顯,寫的都是現代人的事物或心情:
暮歸,與舊書攤主閑談(書生霸王)
十載變遷茶一壺,攤前人跡更蕭疏。獨支棚傘風霜下,斜倚路燈星月初。
無賴女兒觀日劇,多情公子過娼盧。如君好學誠無幾,亦買街頭盜版書。
鷓鴣天·舊上海風情(楊棄疾)
石庫門前下水槽,收音機裏老歌謠。布裙街道梧桐樹,落日黃昏白渡橋。
針手帕,線荷包,泛黃照片舊旗袍。咖啡館外青油傘,小巷深深細雨飄。
鷓鴣天·重游武漢長江大橋(李子)
誰識青衫是舊遊,徘徊殘燠楚天秋。風煙江暮離船水,燈火城高寫字樓。
青澀夢,此橋頭,一張合影四年休。繁華夜色無邊漲,掉轉頭顱人海浮。
南歌子·週末網上算命(孟依依)
抱枕人遲起,居家髪懶梳。蓬頭且作小妖巫,卜卜將來那個是兒夫。
已自心中有,如何命裏無?刷新之後再重輸,不信這台電腦總欺奴。
飲酒 之四 (噓堂)
掛鐘獨寂寂,四壁影像飛,時間亦鰥寡,失陷喜或悲。
竹簾紋理密,微光猶可依。世界沉鼾裏,星子欲何歸。
側聽風回暖,吾身信已衰。秒針細如篾,固與黑暗違。 |
kokho ?2007-06-03 07:33:12?? | |
你说的那5首,是古风吗?
请教 先学 古风 的格律 是那个朝代 谁人定下来的?
。 |
戴玨 ?2007-06-04 05:43:53?? | |
噓堂那首是古風。
格律是前人在音韻上累積經驗的結果,并非某人定的。古體詩是漢魏六朝時流行的詩體,唐宋詩人模仿古代形式寫的詩謂之古風,是一種和律絕相對立的詩體。有關古風的格律,可讀一讀王力先生的《古體詩律學》。
個人意見:學古詩詞,應該先學近體,而不是古風。且不說古風的格調高古,比之近體,距離現代人的語言習慣更遠,光說格律,如果不懂律絕,便無法完全明白古風。比如噓堂那首的格律其中一個特點便是,它不像律絕! 一方面它用了大量古風句(即非律句),另一方面雖然中間四句用了律句,卻不黏不對。如果不懂律絕,自然也就無法把握這些特點。 |
kokho ?2007-06-07 09:26:08?? | |
戴玨 写到: |
噓堂那首是古風。
格律是前人在音韻上累積經驗的結果,并非某人定的。古體詩是漢魏六朝時流行的詩體,唐宋詩人模仿古代形式寫的詩謂之古風,是一種和律絕相對立的詩體。有關古風的格律,可讀一讀王力先生的《古體詩律學》。
個人意見:學古詩詞,應該先學近體,而不是古風。且不說古風的格調高古,比之近體,距離現代人的語言習慣更遠,光說格律,如果不懂律絕,便無法完全明白古風。比如噓堂那首的格律其中一個特點便是,它不像律絕! 一方面它用了大量古風句(即非律句),另一方面雖然中間四句用了律句,卻不黏不對。如果不懂律絕,自然也就無法把握這些特點。 |
原来 人们写古风的那个时候的作品 近体的格律 还没人提出来,是吧?
你老兄也厉害,把后朝的格律,硬要套在古风体 :))
这就像 硬要说 沙士比亚的英文 不符合现代英语语法一样。。。
。。
。 |
戴玨 ?2007-06-07 17:21:35?? | |
kokho 写到: |
你老兄也厉害,把后朝的格律,硬要套在古风体 :)) |
不是我瞎說的,卻是唐宋詩人有意識的行為,看看王力先生那本書就知道了。比如書中提到王維,王昌齡,劉長卿等人常寫一種所謂“新式”的五古,以下面四種句式為骨幹:
1)仄仄仄平仄
2)仄仄平平平
3)平平仄平仄
4)平平平仄平
這些句式都不是標准的律句,但卻用律絕黏對的規矩一句一句連續下去。輪流用這些句式可以看到詩人們有意避免入律,以使寫的古風和律絕在聲韻上有明顯的區別。另一方面,用黏對的規矩(這是使詩句的音韻不會流于單調的重要手段)則可看到律詩對唐人的影響。 |
kokho ?2007-07-22 08:04:23?? | |
先学的一个推论,看法 - "但卻用律絕黏對的規矩一句一句連續下去"
古人可以 "句式都不是標准的律句"
今人一概一棍打死...
<>事实上,我很多写古诗的朋友却告诉我,古风有押运就可以了.
. 他们也说,写古风的那个时代,格律的标准,还没人提倡!这是历史事实!!
也不看内容,和含义的升华.关于喝茶的诗歌,是如何抡意境高低呢?
添格律是最没用的诗歌!我个人的看法,也有很多人同意的.
:)) 大家研究研究. |
荷梦 ?2007-07-22 23:50:59?? | |
这是个好学习帖,呵呵! |
后页 [1][2]3[4] 前页 |
评论鉴赏 Reviews |
散文游记 |
现代诗歌讲习交流班 |
《北美枫》版主议事区 |
联赛专刊编辑小组 |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
小说故事 |
《北美枫》编辑委员会 |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
Prose and Essay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Chinese Poe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