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 |
|
子花 ?2007-10-03 22:29:45?? | |
半溪明月 写到: |
子花 写到: |
看到精液,我真不好意思~~~~~~~~ |
呵呵,这是成人版块~
不过司马应该明白,这是子花婉转的意见,诗里出现这些字眼的确破坏它的美感,除非必要,最好少用~ |
还是明月更懂人的内心!!呵呵!!昨晚我刚看了个关于口语诗的问题!别人写的,我等下贴上来,大家看!! |
司马策风 ?2007-10-03 22:30:45?? | |
半溪明月 写到: |
子花 写到: |
看到精液,我真不好意思~~~~~~~~ |
呵呵,这是成人版块~
不过司马应该明白,这是子花婉转的意见,诗里出现这些字眼的确破坏它的美感,除非必要,最好少用~ |
多谢两位美眉建议。值得考虑!
看来东方女性更害羞一些——和婚姻状态无关,和个人心态有关。 |
子花 ?2007-10-03 22:42:11?? | |
广子:我为什么反对口语诗
作者:广子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新约?马太福音》
我要说,在所有的诗写活动里,所谓的“口语诗”写作正是那条引向灭亡的死路。
引到“口语诗”,那门是宽的。宽到没有门槛,没有门板。有文化的、没文化的,识字的、不识字的,各色人等都在往里挤。门里门外,一派小丑狰狞景象。而那路也是大的,大到既无路基也无路标。大路朝天,大路之上,那操持口语的上窜下跳,不可终日。
我的一贯做法是,在任何公开或私下的场合,从不隐讳我对“口语诗”的偏见。请注意我使用了“偏见”这个字眼,它反映了我批评“口语诗”的底线,并引出我的另外一句话是,我从未说过“口语诗”没有好诗。但我既然如此一意孤行的反对“口语诗”,就必须得说出反对它的理由。
一、先说“口语诗”的写作难度问题
我首先要指出的是,“口语诗”写作是迄今为止各类诗歌体式中最不具备技术含金量的写作。它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谁都可以写诗(这本身或许没什么错)。但问题是,由于缺乏基本的“写作难度”和“准入门槛”,致使大量毫无诗艺修炼与写作能力的混入诗歌队伍,造成“口语诗”大面积的泛滥和平庸。此种情形,不足例举。仅需看看所谓“80后”们的入门习作就知。
起始即拿“难度”说事,想必也在那些“口语诗人”的意料之中尔。
二、“口语诗”写作惯用的套路和伎俩
粗制滥造、词语贫血、诗意苍白乃“口语诗”最大的诟病。纵观各类官方的或民间的报刊,尤其论坛上“大行其道”的那些低劣的“口语诗”,白痴都会发现他们的一个通病及致命内伤——即“口语诗人”们所惯用的写作套路:在一堆废话堆积之后,猛然在结尾处来一句“升华”或“拔高”。从这一点上,倒也可见“口语诗人”们还是有一点小聪明的。他们至少还知道中国古典诗歌有个鉴赏术语叫“诗眼”呵。
借用小混混韩寒的话说,现代诗歌只需要使用回车键就够了。不信,就去看看“口语诗人”们的电脑回车键吧,快被磨损光的正是那个可怜的回车键。
三、“口语诗”的脏乱差与伪先锋性
脏字和脏词无节制的使用,几乎使我对“口语诗”仅有的一点好感也消失怠尽。我从不反对身体(肉体)和与性有关的语汇入诗,即使仅仅是写性原本也是无妨的呵。但我从未见过像“口语诗”这般肮脏的诗写。那些充斥着男女生殖器、粗暴的低俗的涉性词语、精液、粪便等分泌物的“口语”之作,不仅严重的伤害了诗歌,也是对为人类行使美好性行为的性器的极大玷污。
更为可笑的是,不惜打肿脸皮和下体而使用这类脏词,就以为自己很先锋的那些“口语诗人”,也恰恰表现出他们对“口语诗”本身的无知。
四、虚妄、浅薄的作者/读者寡众论
我曾不止一次的听到某些“口语诗人”用如出一辙的口吻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们以“知识分子写作”和学院派为例,大谈“口语诗”作者及读者如何众多,市场如何之大。就好象是他们在拯救诗歌和诗歌的未来。殊不知,正是此种虚妄、浅薄的心态泄露了他们的底气不足。遥想当年,在我国各大、中学校园疯狂传抄地下黄色读物《曼娜回忆录》《少女之心》的情景,其时读《诗经》《史记》者几何?以时下为例,我敢说每一个成年中国人都有躲在家里看A片的历史。这些人中,看过《不道德的审判》《辛德勒名单》的有多少?
看来,所谓作者与读者也是存在“质地”优劣之分的。
五、对当代汉语诗歌的普及及审美损害
按照“口语诗人”们普遍的说法,他们有着更广泛的作者或读者队伍,这似乎对当代汉语诗歌的普及是个好事儿。而某“废话诗人”拿自己的被炒作说事儿时更直言“对中国现代诗歌从小圈子写作走向大众视野可能算是个契机”。还有比这更恬不知耻的话吗?谁告诉过你们,现代诗歌需要走向大众啊?照此逻辑,你们拙劣的玩意儿只能使缺乏诗歌基本阅读知识的普通“读者”误认为诗歌就是你们那样的。问题是诗歌是你们那样的吗?这和当年千夫所指的汪某现象给诗歌带来的祸害有何区别?
再说一句,如果你们只能写“口语诗”,我希望你们能够潜心钻研诗歌,提高写作技艺和水平。千万别再拿那些简陋的“口语诗”来糊弄自己和读者,更别伤害现代汉语诗歌的美学追求。
六、以诗人为例
1、于坚。我不知道于坚是什么时候、被什么人归入“口语诗”写作的。我也不能妄加揣测某些人就是别有用心。但只需看看他大气、丰厚、开阔的诗风,看看他丰富的、大量的文本实践和内部充满无穷变化的作品,于坚怎么就成了“口语”的。在北岛之后,在中国当代诗坛,至少我个人认为,于坚和西川是仅有的两位已具备大师征候的诗人。
2、韩东。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口语诗”派,韩东无疑是那个最优秀的。且就“口语诗”来说,韩的诗是最干净的,谁见过韩东的诗里有一个脏字。但就诗歌写作而言,他早已难以为继转而写小说去了。
3、伊沙。我从不否认伊沙写出过好诗,我也尊敬他的勤奋。但以他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作品,怎么给“口语诗人”担当领袖角色啊。正如其当年说出“海子二世三世”一样,如今有多少伊沙二世三世……乃至若干世。
4、沈浩波。以拉帮结伙、摆弄“下半身”鼓捣出点名声的小沈同学,从文坛登龙术的角度讲,也可堪称为才子了,但迄今为止我从未看到他写出过一首好诗。自视甚高且颇有自知之明的浩波兄后来也不是又要弄什么“新现实主义”吗?不管怎么说,这也算一种进步了。(顺便说一句,在“下半身”中,朵渔乃是最出色的,也是近年来本人最看重的诗人之一)。
5、饿发、早年的夜林、部分的魔头贝贝、陈傻子、阿斐……这些写出过好的“口语诗”的诗人们,在我看来,他们的口语诗也是经过过滤的口语……
最后,在我所反对的“口语诗”范畴里,还包括所谓的“垃圾派”“废话诗”“梨花体”等等,诸如此类的就更不值得一提了。
此外,拒我所知,如我这般坚定不移的反对“口语诗”者,还有我的朋友、诗人赵卡。
其声称常年批发“口语诗”,一毛钱一首,数量不限,质量不保。 |
子花 ?2007-10-03 22:59:49?? | |
司马策风 写到: |
半溪明月 写到: |
子花 写到: |
看到精液,我真不好意思~~~~~~~~ |
呵呵,这是成人版块~
不过司马应该明白,这是子花婉转的意见,诗里出现这些字眼的确破坏它的美感,除非必要,最好少用~ |
多谢两位美眉建议。值得考虑!
看来东方女性更害羞一些——和婚姻状态无关,和个人心态有关。 |
严重声明!!!我不是女的 |
半溪明月 ?2007-10-03 23:05:11?? | |
这篇文章批的是口语诗人,就司马的诗歌来说,还远远够不上.我们反对诗歌里出现那些不美的字眼,但也不能一看到这些就和垃圾挂钩.子花,你说呢? |
子花 ?2007-10-03 23:19:09?? | |
恩!!!没批评司马策风的意思呢!!只是提个醒!!感觉那样的词汇不要用太多了~ |
半溪明月 ?2007-10-03 23:49:49?? | |
子花,我也觉得是个女的,误会了~  |
司马策风 ?2007-10-04 15:04:47?? | |
子花 写到: |
恩!!!没批评司马策风的意思呢!!只是提个醒!!感觉那样的词汇不要用太多了~ |
感谢子花的关注和提醒。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7-10-05 05:05:05?? | |
像岳飞这种历史人物,不知多少人写过,要写必须有新意才行。从构思到语言风格来看,司马兄所司之马真是天马行空,写出了新意。但有几个词污染了诗意诗美,像“那混球”也可以“那厮”代替也!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7-10-05 05:20:07?? | |
旧人物老题材,要出新才行。司马兄所司之马天马行空,构思和语言都有新意。就是个别词汇污染了诗意。如:“那混球”,也可用“那厮”替代也。 |
后页 [1]2[3] 前页 |
古韵新音 |
散文游记 |
评论鉴赏 Reviews |
交友沙龙 Victoria Salon |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
宾至如归 |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
网友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