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中国评论家冷梅

???CHINA

?????27?

?????13 Oct 2007

???业余作家

?????Send private message

Find all posts by 中国评论家冷梅

???冷风啸万里,梅韵傲百花!
冷梅的语言冻库:
http://blog.sina.com.cn/lenm
http://lenm.exvv.com/

评论鉴赏 Review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

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
——兼读王万然的诗歌



冷梅



“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这是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在今年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上向与会诗人发出的一声沉重的呼唤,也是对当代中国诗人发出的倡议。诗歌源于生活,生活即是诗歌创作的源泉,这些简单的道理恐怕连中小学生也是懂得的,可为什么吉狄马加要在一个有200多名诗人参加的国际诗歌节上发出这样的呼唤?在二十一世纪各种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国,这种呼唤是否合时宜?恕我孤陋寡闻,国外的诗歌现状如何,我没有去研究,不敢随意评说,对国内(大陆)当今的诗歌状况还是略知一二的,故斗胆说说一些粗浅的看法。

当今中国之诗坛可谓繁荣至极,每天各种传媒上发表的诗歌作品数以万计,每年全国出版的诗歌读本数以千计,还有数量可观的各种电子诗歌报刊。若以诗歌数量来衡量,中国必定稳坐“诗歌王国”的头把交椅,能获此殊荣也不错,足以让许多人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现在,许多地方正在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的战略,若为“多快好省”的效果考虑,建议某些地方先建设成为诗歌大省、诗歌大市,因为这一目标最容易实现,哪个地方拉出来不是一大串诗人?这一大串诗人拉出来的岂不是一大串诗作么?诗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诗的、读诗的、评诗的、玩诗、贩诗的较其他文化人多得多,搞文化建设怎能忽视诗歌呢?其实,当下的诗歌创作环境相当宽松,虽然一些报刊大大压缩了诗歌版面,一些官方诗歌报刊控制了话语权,一些出版社垄断了出版权(《国家反垄断法》对此失控),但数量繁多的诗歌民刊的出现和网络的广泛应用,还是为诗歌创作拓展了极大的空间,诗歌事业正进入空前的繁荣时期。但是,繁华背后是孱弱,热闹背后是混乱,当今诗歌事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实很多,最主要的是相当多的诗人及诗歌爱好者越来越脱离实际,越来越远离生活,视诗歌为自慰的工具或任意玩弄的玩具,或把诗歌弄得深不可测,或把诗歌弄成废话大白话,或把诗歌弄成污染阅读环境的文字垃圾,或把诗歌弄成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凡此种种,使诗歌渐渐失去了骨气和灵魂。表面繁荣却日益丧失骨气和灵魂的诗坛,即使诗人和诗作再多,也将日渐受到世人的质疑和拷问,正如一些地方的经济建设很火爆,GDP年年飚升,若不落实科学发展观,任豆腐渣工程、面子政绩工程、污染环境工程、重复建设工程、破坏文化遗产工程、封建迷信工程等等不良工程的泛滥,各项经济指标膨胀之后,留下的后遗症必定很严重。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最大的特征是日趋低俗化和边缘化,缺乏具有时代特色的理想精神,游离生活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担当社会责任的力作愈来愈少。在这种情况下,吉狄马加的呼唤是适时的,不知诗人们对此有何感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的诗句揭示的道理,于艺术而言,无疑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任何伟大的艺术均来源于生活,任何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是热爱生活的。诗歌艺术是较早伴随人类劳动生活的艺术之一,在文字产生之前,初具节奏感的劳动号子应是诗歌的祖先,文字出现之后,诗歌应是文学艺术的最初艺术形式,是先人体验精神生活建设精神世界的最初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随着劳动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而丰富。故诗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生活,缺乏生活体验、不能关照人类生活的诗歌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此,我不想太啰嗦,还是以一些实例来说明问题吧。最近,我集中阅读了王万然的诗歌,因受其诗歌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染,对诗歌与生活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思考,对一些问题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现无妨说出来与同道者互相探讨交流。



一、本土意识:诗歌的原生力量



我们一直强调艺术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这是较大的文化范畴,非一般诗人作家能较好把握。本土意识应是民族精神的一个内容,它不是狭隘的地方主义,它是一个人或某一群体对其所处的地域及其衍生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道理,一方人必然认同一方水土。不同水土养育出来的人文精神是不同的,这是各地文化艺术呈现不同特点的根源。比如说,粤剧与京剧各有特点,这是岭南文化与京都文化区别的特例,其它亦然。作为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应怎样认识认同他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最直接的是以艺术作品来寄托其所思所忆所感,把本土意识融入艺术创作中,如程贤章是当代著名的客家文化的研究者和传播者,他的大量作品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风貌。各地许多作家之所以成名往往与其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有关。万然出生于陆丰碣石镇,该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海边,生于斯长于斯的万然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海洋生活是相当熟悉的,故他的诗歌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浓厚的海洋气味。特别是他对大海性格的理解和对渔民生活的了解,是较深刻的。他于1992年出版的诗集《海之魂》,相当部分诗作与大海有关,是对大海的描述和感悟、对海洋生活的思索和理解的大集成;他以后在诗歌创作中还是剪不断大海情结,写了不少与大海有关的诗作。如此对大海念念不忘并为之创作了大量作品的诗人,确实罕见。

万然一直生活工作在海边,对大海及海洋生活的理解往往很独特,且阅《出海》:“皮肤是闯荡大海的通行证∕当海风剥夺了白∕阳光便加冕了黑∕从此∕你吸收了阳光的性格∥螺号扬起帆的征程∕你用礁石般的大手∕轻抚孩子细润的脸∕顺手戴上腥咸的帽子∕头也不回∕让海水∕把妻子长长的嘱咐∕沉沉的忧郁∕和心头滚滚的柔情∕埋进沙滩的脚印∕然后∕背起祖祖辈辈的网∕去赴海的宴请∕去跟风浪碰杯”。该诗的第一节便把渔民的性格与大海联系起来,第二节把渔民的家庭与大海联系起来,虽然渔民的性格粗犷,但对孩子妻子却充满柔情;出海是渔民的使命,是获得幸福的家庭生活的保证;出海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既充满搏击风浪的快意又隐藏风险,但为了祖祖辈辈的嘱托和全家人的生活,渔民不得不义无反顾的出海;在渔民看来,出海是“去赴海的宴请∕去跟风浪碰杯”,这显得有些悲壮,正是如此,才深刻揭示了渔民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万然在此独辟蹊径,不刻意去描述风浪的险恶,而是注重了对渔民出海前的细节描写,突出了渔民的使命感。若不是热爱生活、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是不可能写出如此有力度的诗作的。其实,他的大量诗作,无论是对大海的褒扬,还是对家乡自然风景的歌颂,无论是对历史文化名胜的沉思,还是对家乡风俗民情的咏叹,都处处体现了他的本土意识。本土意识的树立和日益强化是诗人(其他艺术家亦然)不断融入生活、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重要表征。本土意识是艺术家创造独特文化的精神动力,于诗歌艺术而言,本土意识是诗歌保持独特性的原生力量,因为诗人是情感最丰富的艺术家,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会,与本土情结的关系最密切。



二、 怜悯情怀:诗歌亲近民众的魅力



真正的文学艺术家是具有怜悯情怀的。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社会底层(草根命运)的关心,对受难者的同情,对自然环境的爱护,对不良世俗的反叛,对社会丑恶现象的不满,对腐败堕落行为的痛恨,等等,都是怜悯情怀的表现。杂文“革旧鼎新,激浊扬清”的功能甚明显,诗歌可不是这样,因为诗歌的流派复杂,主义纷陈,诗人所站的立场和所维护的利益往往千差万别,难以互相妥协。窃以为,不管是歌颂还是批判,均应以人为本,维护正义与良心。现在自怜自叹的诗人也不少,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命运和生活生存环境,往往将自己鸡毛蒜皮的情感体验变成博取同情的资本。他们认为,什么道德良心、社会责任、理想精神都是次要的,甚至不值分文。倘若这种诗人安分守己,自我陶醉,那是他们的私事,但千万不要以低俗下流的文字示人,以免误导视听,更别自以为是,兴之所至随意侮辱攻击他人以提高所谓的知名度。当今诗坛的不文明言行太多,限于篇幅,不想多说。怜悯情怀作为诗人的重要素质之一,近年来在诗评界被频频提及,许多诗人在加强这方面修养的实践中,确实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价值观念的嬗变,一些诗人变得急功近利浮躁不安,拜金拜利拜名主义已深入部分诗人心中,另一些诗人则摆出与世无争的姿态,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等的态度模棱两可、模糊不清,具有强烈的明哲保身思想。走向这两种极端的诗人,是否具有怜悯情怀,是否能让诗歌重返生活,值得怀疑。

万然是不会走向极端的,他是一位具有怜悯情怀的诗人。他在编辑工作之余,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评论、杂文,可说是大“杂家”。其前几年出版的杂文集《海陆物语》充分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得到杂文界的普遍肯定,省作协杂文创作委员会还专门为他的杂文集举行了研讨会。他的杂文题材广泛,对时世的针贬颇具及时性和针对性,而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却具同情感和正义感。他的许多诗歌同样充满正义感,更具怜悯情怀。其诗歌涉及的题材更广泛,包罗万象,既及天文地理,又及历史文化,更及社会生活,文字诙谐幽默,诗风泼辣雄起,具有杂文的味道和讽刺诗的风骨。他对腐败堕落和社会丑恶现象迎头痛击,对不良世俗冷嘲热讽,他关注广大民众的生活和精神环境,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底层命运,字里行间体现着他的怜悯情怀。且阅《面对一棵枯萎的梧桐》:“一棵一人合围的梧桐∕穿着白石灰的围裙∕站立在某常委楼的前面∕绿树、青草、小鸟、红玫瑰相伴∕立春即将来临∕我仰望它∕蓝天,印上错综复杂的树枝∕黑不溜秋∕热情的值班员告诉我∕是砌了圆墩后缺营养死的∕我看着树下一圈漂亮的瓷砖∕头上啾啾的鸟声提示我∕爱不能封锁∕让思念流淌在叶脉”。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梧桐树,它不是死于自然的力量,而是死于人为的意志。这棵枯死的梧桐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养尊处优的梧桐树远离大自然,表面受到溺爱,实则受到残酷的禁锢封锁,焉有不死之理?正如诗歌,若逃避现实,远离生活,成为美丽或龌龊的文字摆设,怎能有旺盛的生命力?若诗人缺乏怜悯情怀,造成诗歌与民众的隔阂,可能象某些人对待那棵梧桐一样,无意中导致梧桐枯死。诗人保持怜悯情怀是让诗歌重返生活的一个理由,也是一种途径吧!



三、 理想精神:诗歌升华的催化剂



文学的狂欢早已落潮,影视剧、百家讲坛、电视选秀、城市比拼、T字舞台、MTV、KTV、行为艺术等等文化或非文化现象无不强列地诱惑着人们的眼球,在人们文化消费日呈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消闲方式和娱乐兴趣已发生重大改变,文学的市场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占已成不争的事实。文学最大的悲哀不是体现在读者的多寡方面,而是体现在文学创作的不可重复性,一个诗人作家有可能创作出轰动世界的作品,但他不可能重复写出一部完全相同的作品,否则便会受到怀疑,被责为江郎才尽或黔驴技穷。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当然可以重复印刷成为摇钱树,但毕竟机会甚少。而搞书画的则不同,可以用同样的构思作出多幅相似的作品,拿到市场自然可以卖一个价钱,若是赠送,则每幅雷同书画的价值几乎相同。正如某些领导签写“同意”两字,不管重复多少遍,都可以让人得到实惠。我说这些话不是有意贬低书画家们,但书画创作的重复性比文学创作的大得多,一幅成功的书画创作用不了多少时间,得到的物质回报却很可观,而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创作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数十年,甚至穷尽作家的一生。在出版机制存在严重缺陷的今天,最惨的是普通作者,付出不少心血弄出一部作品,还要自费出版。书画作品不用发表出版挂在书画专卖店就可以卖钱,若是权贵的书画,不管优劣,自然有人掮买,而文学作品没有发表是不可能得到稿费的。在这种文学创作环境中,一些诗人作家急功近利的行为似乎情有可原,值得同情。文学创作的这种特殊性,已使许多人望而生畏,能认认真真去研究文学艺术的愈来愈少,表现在诗坛上,浮躁之风日盛,一些诗人已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因不愿正视现实和关照生活,其诗作已患严重软骨症,诗人和诗歌存在的必要性倒让人怀疑了。

在此,我不得不重提诗歌的理想精神。当今的诗歌群体似乎很庞大,但已在文学世界中蜕变为矮子。矮子要重新站成巨人,非一朝一夕之功,客观条件的限制早已存在,一名诗人要依靠一首诗或一部诗集成名得利,机会极少,难度极大。诗人只有回复到内心中,去审视自身内在的黑暗角落,虔诚的打开心灵的天窗,才能感受到生命的阳光。即诗人要减少幻想,真诚的生活,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以诗歌的名义重建理想精神。当今诗坛的不尽人意,意味着诗歌正走向失落。诗歌的失落实质上是诗人主体意识的失落,诗人的创作个性也随之失落,导致理想精神的建立缺乏坚实的基础。诗歌象其它艺术一样,需要真诚和执着,一位热爱生活和有理想精神的诗人,必然对诗歌有着虔诚的追求。诗歌是诗人的精神武器,能否征服诗歌受众,除了高超的艺术操作水平,拥有理想精神是必不可少的。理想精神是指每个个体为人为文时所担当的责任和道义。要增强诗歌的魅力和生命力,赋予诗歌的理想精神是一条重要途径,因为它是诗歌升华的催化剂。

万然有一些诗是直接写诗人的,对诗人的生活生存状况曾认真思索过,对诗人的理想精神问题也曾诘问过,但作为诗人,他很清楚该怎么做。他的诗大多短小,但很有启示作用,其中《纯净水》这样写:“纯净水像商人的思想∕肮脏得让人想起∕劣质的奶粉∕婴儿个个大头”。这首诗仅有四句话,但批判性很强,包含的内容很丰富。纯净水是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产物,又是商人乘机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因素是工业商业的严重无序发展,商人是重要的污染者之一,难御责任,商人又适应“市场需要”生产纯净水,使消费者受到双重损失,所以商人的思想是肮脏的,纯净水已洋溢铜臭味,何谓纯净?(更别说某些不良商人用自来水充装纯净水或根本不清洁消毒纯净水之容器)。正如某些贪官故意设障碍,大肆索贿受贿之后才给人办事,还自谥于人有功有恩。此诗的后两句也颇耐人寻味,一些商人昧着良心,竟然把罪恶之手伸向襁褓中的婴儿,上世纪八十年代潮州安埠假奶粉事件和前几年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相信许多人尚记忆犹新。中国人的造假技术堪称世界一流,造假规模也值得“自豪”,假米、假油、假糖、假盐、假药、假烟、假酒、假酱油、假臭豆腐……我们的肚子不知填了多少假的东西?还有假钞(币)、假种子、假化肥、假冒商标、假冒牌照、假冒军人公安、假冒高干子弟、假冒书画、假冒图书光盘、甚至假处女膜,等等,等等,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不是打假专业人员和质检人员,时时受到假东西的威胁和危害。诗坛的假冒现象也不少,诗人有伪诗人,有人附庸风雅谎称诗人,有人购枪手捉笔操刀为自己脸上贴金;诗歌也有伪诗歌,去年遭“恶搞”的“梨花体”诗歌,许多人认为是废话诗,当属伪诗歌之列。假冒伪劣商品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伪劣的诗歌可能危害人们的心灵健康。在制造物质产品的人丧失职业道德时,若制造精神产品的人也失去职业道德,要倡导建立理想精神,难度就更大了。为此,倡导理想精神,应成为诗坛的共识。

限于篇幅,没有对万然的诗歌作出全面的评价,敬请诸君原谅。倘若我们还要将诗歌进行到底,要更虔诚的坚守精神家园,那就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吧。(07.09.13_14)

2007-10-19 08:28:03
Reply with quote
杨光 ?2007-10-21 21:50:15?? Reply with quote


“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
严重支持!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杨光Collection
现代诗歌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散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