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巴九公

???中国

?????85?

?????29 Jul 2010

???教师

???爱好诗词

?????Send private message

?????Send e-mail

?????巴九公的博客

Find all posts by 巴九公

???爱好中华传统文化,愿与爱好传统文化的海内外朋友结缘。
谢谢。

巴九公2012-02-27 04:32:51

“清华简”之造作者大约有两个目的,一、用“出土文物”证明《古文尚书》为伪作,取信于学界。二、在此基础上,构建其中国历史断代工程。

蘭臺出版社2012-01-12 12:58:14

袅袅婷婷豈淡妆,容华本該自然香,丽质用來矜权贵,风雅多半事孔方。。。。。。。。

   哈哈哈哈哈,到此一遊。。。

胡礼忠2010-11-15 05:18:52

拜访老师、颂冬祺!

谈古论今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读书日后说读书

读书日后说读书
大约十年前,下愚写过一篇文字,其中有云“据统计,美国人年均读二十五本书,日本人读十八本书,国人读八本书,别国如何不敢说三道四,除了应试书籍,国人年均绝读不了八本书,读一本书也是夸大其词。这样低的阅读量不足以支持一个庞大作者群,靠写文章养家活口越来越难。有的人就搞短平快,编肥皂剧捞钱,绝难养成世界级大作家。”
最后一句话近来不确,盖国人终于出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侪辈草民也殊感荣幸之至。说来惭惶,莫大师之名自公布其得奖日下愚始知,莫大师之大作下愚只读过四个字:丰乳肥臀。觉得其名太艳,太招摇,倒不如金瓶梅三字含蓄。
别国现在人均阅读量如何,不得而知,国人阅读量想来未有大的改变。一位熟人言其无计消闲,劝其开卷有益,答曰:“绝不读书,就是因为当年书读多了------”熟人言行一致,见其立于稠人广众中观奕棋有之,立于桌旁椅边观雀战有之,绝不见其一卷在手。下处周遭除学生,不说100%,百分之九十七八一年难读一本书,业教者不读书也大有人在。下愚算1%个文学爱好者,不要说全国有哪些新人新作,就连本地有哪些新人新作,也一概不知。下愚闭塞落伍,不足为训。问一些年轻朋友,在校学生,他们大多答曰:易中天、阎崇年、王立群----。
呜呼,易、阎、王诸先生不过是讲家,靠其讲口而非笔底营运。那些朋友与下愚一样,都是从讲坛上认识,而不是从其作品知道其名其作的。或者说先是讲家,讲史家,通俗一点,不拍惊堂木之说书人。讲而后名,名而后作,作而后签名售书,成为上宾,名、利、权三丰收;据说有先生腰缠万贯,骇人听闻。某些媒体成了名人制造作坊,富家翁制造作坊,当然也是“著作家”制造作坊,“学术”制造作坊。
客观地说,诸先生并非最大成功者,例言之,知道本山大叔者比知道阎先生者多,知道小沈阳者比知道王先生者多。“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诸先生不过是串讲,继而串写历史故事,似乎没有多少独立建树,出人诠释,恐难入作家之林。
易先生知道急流勇退,适可而止,不恋栈,现在较少露面于传媒,而是潜心教授,潜心学问。学者标格,讲而有成者,其易先生之谓歟!
据说阎先生签售时曾被掌掴,对掌掴者下愚与天下人同声一讨,怎么就忘记君子动口不动手之古训呢?怎么不用批判武器,而用“武器”批判呢!马克思称约翰•退尔为拿破仑刷皮靴,其实王先生与阎先生与退尔操业并无二致,王先生为吾国第一个皇帝,千古一帝刷;阎先生为吾国最后一个皇朝刷,当然,吾国还有一个短命朝廷洪宪,但它不列入正史。见过对刷皮靴者进行过“武器”批判吗?
这一帝一朝有一个共同特点,一帝搞过焚坑,一朝搞得多一点,搞过薙发令,搞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屠城。康、雍、乾三代搞过一百七八十年文字狱。特别受到作家青睐,单小说就有《康熙大帝》、《雍正大帝》等,至于影视剧作,从清廷第一代皇帝努尔哈赤到逊帝溥仪,代代皆有,有的有几种版本,一拍再拍,大刷特刷。有需求,有卖相,有收视率。扬名立万挣银子多的去了,怎么独对阎先生一人过不去?
过去成名出头有一条路子叫“终南捷径”,现在似乎也有一条捷径:讲坛捷径,只要上得二三次讲坛,就可以扬名立万,接着是是签名售书,必有粉丝捧场,读大作,留大名,粉丝受宠若惊,必然趋之若鹜。签售者名利双收,不亦乐乎!不亦捷径乎?
不过这一捷径未必一定走得通。有一位出生于敝乡的大作家,下愚绝对无心攀龙附凤,在坛上讲情学,实际是为其续《梦》作铺垫,下愚曾在网上贴过二文,意在请大作家珍惜羽毛,不要下深水。当然,下愚拙文,大作家绝对没看到,看到了也会嗤之以鼻。续作出炉,某日下愚无意走进一间大书店,看到一大墩大作家续《梦》,观察了半个小时,未见一人问津,不禁有怪哉之感,便捧起一本恭读,读得半页,掩卷长吁,可惜可惜,倒也倒也!
一分为二,铩羽对大作家是好事,对红学界也未尝不是好事。论后四十回非曹作之热褪,续后四十回之劲消。大作家尚且覆舟,其如非大作家者何?好一阵耳根清静。讲坛好像对红学也不大感兴趣了。从此少浪费多少笔墨,节约多少纸张?省得几何声光电热?善哉善哉,南无南无。大作家也可行其故道,拾其余绪,潜心创作,说不定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传世之作,忝为乡里,与有荣焉。
捷径就是捷径,一讲成名有之,一讲致富有之,做学问则是水磨功夫,恐怕很难在那里做出大学问。真正做学问者,想成为作家者,要耐得住寂寞,“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不必艳羡那个讲坛,清代朴学家上过讲坛?章太炎、赵宜仲上过讲坛?周豫才、郭贞堂上过讲坛?王了一,董同龢上过讲坛?李学勤先生也不上讲坛。
下愚于讲坛绝对没有半点不敬之意,讲坛对普及历史知识,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大有禆益,下愚亦受益匪浅,谢过谢过!然听讲坛乃耳食,算不得读书。知识阶层者不读书,无乃太过乎?

2015-10-10 05:15:27
Reply with quote
古韵新音
散文游记
小说故事
北渡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