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北美枫杜录林

???陕西省太白县

?????11?

?????31 Jul 2015

???法官

???旅游,美食,

?????Send private message

?????北美枫杜录林的博客

Find all posts by 北美枫杜录林

???爱好山水,旅行游玩,吃喝玩乐

散文游记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岐山,一场知识改变命运的长跑

岐山,一场知识改变命运的长跑
杜录林
77中国的高考制度变革以后,农业社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组织即将成为历史,城乡到处可以听见考学这个口头语,上大学以后可以不经过单位推荐而参加全国组织的高考了,就是说跳出农门可以经过这一条终南捷径而有希望了。可以靠自己的学习知识的能力逃离这个让人至今说不清道不明的农业社--------------中国也是全世界当时最大的社会群体,也是全中国最大的家庭,农耕文明引发的农村组织。
爱吧,因该去爱,因为黄土高原是中国祖祖辈辈农民奈以生存的根本,非爱不行,然而长期生活其间的人来说,拿什么去爱,怎么去爱这个60年代大饥荒苦不堪言70年代衣食不保的社会,家家户户都为吃穿发愁忧郁,用油布摖锅炒菜过日子,煤油灯熬夜苦度日子,到处可以看见穿草鞋的人穿梭往来,为了过年积攒一些麦面待亲戚而秋后天天顿顿晌午打搅团下午煎搅团,一身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缝缝补补岂止是三年,冬天棉袄棉裤烂了大腿上的肉都能看见的性感衣服,夏天儿童为了那一身白衬衣白球鞋而含泪哀求父母长达数日也不一定能得到的70年代的儿童梦,大都是男耕女织的粗布不离身。春荒难熬青黄不接,家家户户鬼见愁的难言之隐。
愁啊,生活,生活在那种大天地大家庭里面,春夜来临关中那一家农民不是唉声叹气苦苦掀磨苦苦熬日子,叫人怎么去爱。
恨吧,拿什么去恨有什么道理去恨,我们又不是那些知识青年伤痕派在农村才几年就叫苦连天一河滩的伤痕,我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先人祖传下来的旧房之中,恨谁去,恨父母恨兄弟姐妹吗,没有理由去恨,恨命吗,家家户户都是那样,那一家不是在农业社的煎熬之中苟延残喘,那一家不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就像现在的腐败思潮一样,行将成为历史,让人爱爱不起来恨又无法恨,只能以说不清道不明作总结,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终结农业社的一大动力。
岐山作为西府第一文化大县来说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岐山的3所中学蔡家坡中学岐山中学益店中学从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在西府地区一直是名列前茅的,高考刚恢复时其辉煌程度仅次于宝鸡中学。就现在而言岐山的综合文化实力仍然是宝鸡地区文化含量第一,几千年前的文武周公汉唐时候就不用提了,太过遥远,也没有必要再提及那些陈芝麻烂套子了。
岐山县依据国家重点学生重点培养的政策,在全县招收了200名初中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几万名考生里面也就录取了200名,可见当时要求之严条件之苛刻。东乡的安排在了益店中学,其余在岐山中学,师资力量选用的是岐山教师里面的各科挑大梁的老师,其中不乏当时很鲜见的中学特级教师,老师里面最低学历都是文革前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足见岐山当时文教系统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吃饭上大灶2000人为一大灶,到处为吃一碗饭在拥挤混乱厮打哭闹中进行,80年代岐山中学上灶吃饭的窗口拥挤的程度不亚于70年代凭票买肉的窗口,比起来路遥写的平凡世界小说里面描述的学生吃饭场景来说,路遥写的那种场面太过于艺术化了太文明化了,路遥将学生吃饭小说化成了一场吃饭的艺术,而用了春秋之笔白描,然而80年代岐山中学挤饭的程度我在此也只能用太史公之笔一带而过,实在不想提及那一段让人揪心落泪捶胸的场景,留给曾经见证过那里发生事情而身临其境的校友们自己体会去吧。
为了一碗饭,一碗开水,到处在挤,到最后学校让体育老师拿上一丈多长的扫帚棍在胡乱打学生,然而收效甚微。
睡觉睡大铺,晚上睡觉各种不利于睡觉的响动此起彼伏,磨牙磨的咬牙切齿恨之入骨,让清醒着的人感觉到睡觉入梦的人好像遇见了3辈子仇人,做梦说梦话的人痴人说梦,做梦哭的让人不觉与梦中人产生共鸣,哭的是那么伤心啊,可怜的梦中人啊,到底谁把你气的哭成那样啊。
第二天天明梦境结束仍然是慌慌忙忙奔跑于教室。
等待的是一场知识改变命运的长跑。
岐山,莽原,落花,小河的流水,就让那一段逝者如斯的岁月成为旧梦吧。让礼拜六成为一场长跑的临时休息点吧,星期六是各自返故乡的时节,闲暇的小憩。
等待岐山老街黄昏暗夜的降临,晚上总有一个不知名姓的卖烧鸡的老人,一件黑粗布棉袄与一个简陋的鸡肉小摊,那是岐山老街黄昏昏暗的煤油灯下把一只鸡千刀万剐成薄如纸片的鸡肉的幽香,五里长街的老城啊,文王武王太公周公曾经漫步于斯,然而学校里面的生活却是玉石爷的钩子冰罢生凉。
走出去吧,岐山之春虽无奢华,然而城南的小河,就像岐山人的灵魂与精神,蜿蜒曲折无急流险滩无两岸猿声啼不住,也无大江东去浪淘尽卷起万堆雪,只是默默静流一路向东,从凤翔而来,流向扶风而去,没有歌声,没有欢唱,没有鲜花一路相随,我只是流经黄土高原的一条名不见经传的小溪流。
春天里,我把我仅有的泪水变成的河水
全部一览无余的奉献给河之两岸需要灌溉的农人
我身下几行纤细的鱼草
曾经外露着我是一条清可见底的河流
母亲渭河不曾以我太小而放弃我,
万年的坚韧匍匐于黄土之中
我用岁月的雕痕把沉睡的荒原唤醒
纵深的沟壑
从周朝一直流淌到如今.
岐山,故土,30年未曾谋面的家乡啊,每当春天的柳絮飘落于窗前之时,那是梦中的城南小河柳絮,是一幕幕莽原三月的一汪泛绿的涝池,千年古柳深褐色的沧桑年轮,是一段如泣如诉的老城春秋,是秋日一望无际的玉米地,是故土难离的旧梦。
人间三月天 春风入周原
两岸春草生 池畔柳絮飞
夜来风雨声 唯有考生苦
秋蝉鸣校园 偶闻风琴声
苍莽周原地 虽贫却含金
十万学子泪 洒遍三秦阙
一别润德泉 只余两本书
归来吧,喝一口蔡家坡半原的清泉水,走过蔡镇老街的人流,到岐星同学家里喝上一碗30多年前的农家稀饭,莫无声息的渭河兰花在向我招手,母亲渭河那红与黄交映的灵魂在呼唤我,告别身后的岐山,我将前行。
作者 陕西省太白县法院 杜录林 电话15191790069 邮编721600 网号 2937568302
作者简介 杜录林,男,1965年生,1987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学历文学学士 先后在教育系统党政机关工作,现为太白县法院一级法官。

2015-07-31 22:11:12
Reply with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