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西翔

?????7?

?????12 May 2010

?????Send private message

Find all posts by 西翔

评论鉴赏 Review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谈谈艺术之间的借鉴

题记:从江耶的诗<<相遇>>谈起
相 遇
2010-09-03 10:05:12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611e8e270100lvun [查看原文]


从西向东,一扇一扇的门

把那些梦,关得紧紧的
我在梦的门外,青石板的街上
尽量轻手轻脚的,不惊动
门边上,微微发暗的露水

一个红衣女子丁丁当当地
走过来,抬眼看我一下
迅速低下头,侧着身
从我我的左边穿过

太阳还没有出来
小街远远地向前伸展
直到在很远的前方
挤成一条线,仿佛没有
2010、8、27

艺朮之间没有契约性规定,它们之间总是情不自禁的相互融合,借鉴。你看,诗与小说之间那条道路,站立着散文,而散文又与诗结合,既成散文诗。那么,诗与小说的结合呢?我们常说,谁谁谁的小说像诗,诸如沈从文,孙犁的小说。我们又说,哪部电影哪部电影,像诗,等等,不一而足。
那么,诗自己的本身内部呢?我们都知道,诗自己的本身内部,自古以来就有叙事抒情两个分类。以生活特征占优势的为叙事诗,以感情特征占优势为抒情诗。不过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诗的正宗属抒情诗。但又对叙事诗的魅力钟情不忘,以至于在我的潜意识里,叙事诗的魅惑还要占上风。
首先,纯粹的抒情诗看过即忘--这也是该类诗的一大特征。它不像叙事诗有过目不忘的细节,有一连串的画面感,像影视一样(我曾在拙作<<谈谈当下的叙事诗>>中有专门描述),呈现在你脑海里显示持续巨大的轰击力,再加上你自己的阅历而引起的共鸣,你怎么能过目而忘呢?
历史经历到当下,诗歌本身的两大分类也在相互融合,或夹叙夹议,以至于有诗评家大胆断言:叙事也是抒情。更有甚者,如汤养宗:"在某种层面上说,诗歌中的细节,是为了对“抒情”的节省"。哈哈,我们不去评判孰优孰劣,赶紧回到正题。
江耶的这首<<相遇>>,据我推测,可能是个半大小子的情窦初开,常言: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谁沒有美梦啊,少女希望碰见白马王子,少男希望碰见富豪家的千金。当然要根据自己的个人贫富程度,以此下降。
诗的开头:从西向东,一扇一扇的门 --这是大致环境。
把那些梦,关得紧紧的/我在梦的门外,青石板的街上/尽量轻手轻脚的,不惊动/门边上,微微发暗的露水/--作者采用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常规手法,或者说是暗喻手法,不惊动门边上,微微发暗的露水。--这里须要说明,这是诗性句子,是叙事更象诗,这很重要!
英国诗人菲利浦·拉金有意识的借鉴小说技巧,他说:"当我开始写作更具有特色的诗时,我已经发现了如何使诗像小说一样耐读。”耐读?--实际是说明了很多问题,而不仅仅是过目即忘!
下面这一段就是纯粹的细节描写了:一个红衣女子丁丁当当地/走过来,抬眼看我一下/迅速低下头,侧着身/从我的左边穿过/--在我过去的文章里我也曾经说过::白描即叙述,细节即情节。
那么,白描与细节入骨三分,惟妙惟肖的把红衣女子的心思,神情勾勒出来,红衣女子害羞,矜持,而又怀春,如在眼前。
到此,诗中的相遇算是告三段落,叙述也有了,细节也有了。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
剩下的是我这个读者,自从九月三日读毕此诗后,我就一直对该诗的最后一段念念不忘,觉得少见,觉得意义非凡,它不是常见的对小说的细节借用,而是一种意境的借用--它已经突破了诗中叙述化的范畴,而升至更高层次。或者是更高一级的抒情!最其码的,它也拥有一定的相对稀缺性!
但这些都是我截止今日的思考。这八九天来,萦绕脑际,昼夜不息,搅得我心中的石头,始终无法落地。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不写出来不为快,始终无法释怀的诗,可能就是一首好诗吧?!
你看:太阳还没有出来/小街远远地向前伸展/直到在很远的前方/挤成一条线,仿佛没有/--你看,这不是诗中主人公的怅惘是什么?因而,这也真是是对“抒情”的节省"。
由此,我还想到视听艺术和语言艺术的结合:用大海波涛表现人站在海边的激动的心情,用天上的飞机表现人向往的心情。

2010-09-12 21:56:03
Reply with quote
山城子 ?2010-09-14 01:29:38?? Reply with quote


过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诗的正宗属抒情诗。但又对叙事诗的魅力钟情不忘,以至于在我的潜意识里,叙事诗的魅惑还要占上风。

——赞赏!!!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山城子Col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