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馬專欄 William Marr's Column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现代诗歌 | 评论鉴赏 Reviews |
|
美祉: 捧读《越战纪念碑》
越战纪念碑
非马 作
一截大理石墙
二十六个字母
便把这么多年青的名字
嵌入历史
万人冢中
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
终于找到了
她的爱子
此刻她正紧闭双眼
用颤悠悠的手指
沿著他冰冷的额头
找那致命的伤口
一段黑色的墙揭示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它诉说着往事的沉重。越战——一场噩梦,长达14年的美越战争,夺走300万越南军民的生命,5.7万美军士兵丧生,残酷的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创伤。
非马老师在他创作的《越战纪念碑》中,呈现出一个幻觉与现实相交融的场景。当您读到并触摸到每个名字的瞬间;当您读到“万人冢中 / 一个踽踽独行的老妪” 寻找爱子“致命的伤口” 的无声的画面;当您读到那“冰冷的额头”不过是冰冷的大理石时,诗人透过对一个老妇人及那些密布在纪念碑上的名字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深恶痛绝……诗人内心的呐喊,撼人心魄!
无数次捧读《越战纪念碑》,当眼前浮现出老妇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的表情时;当看到活人和死人“终于”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会面了;当读到老妇人要找出“伤口”的那种不死心的冀求,我泪盈满眶。 多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有什么“真实”比它更具无言的控诉力?难道您不以为《越战纪念碑》上的“人”才是应该真正被我们记住的吗?
一部好的作品的主导功能应该是在情感上唤起读者的共鸣,与读者产生共同的情感语言。非马老师的《越战纪念碑》之所以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达成了相应的情感状态,这已不仅仅是语言的理解了。
非马老师曾说:“对人类有广泛的同情心与爱心,是好诗的首要条件。”在《越战纪念碑》里,诗人对战争的受害者寄予深切同情的同时,更诉说着内心的美好向往,提醒人们和平与自由的可贵。
“澳洲彩虹鹦”第八期网上作品研讨会(2008年11月15~28日)
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p=436394#436394
2010-07-04 12:53:07 |
杨光 ?2010-07-10 18:26:06?? | |
对人类有广泛的同情心与爱心,是好诗的首要条件 |
散文游记 | 诗海室 | Chinese Poetry |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 合作交流 | 音乐与朗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