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王鸿云

?????4?

?????18 May 2009

?????Send private message

Find all posts by 王鸿云

古韵新音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诗及诗话一批

诗及诗话一批
迎春花
朝日彤彤幻彩霞,寒冬无奈向天涯。
东风吹过谁人识,傲立人间第一花。
飘零的紫藤花2063
聊将心绪赋痴愁,回尽沧桑一点眸。
始悟此情不为爱,此情只是为诗留。
飘零的紫藤花2062
今宵白发变青衿,无尽情怀一梦深。
故地重游莫逢雨,风风雨雨少年人。
赤壁怀古
可怜小杜不英豪,又过千年铁亦销。
江水涛涛冲不尽,犹余旧垒认前朝。

和妻
令计常常为会计,升职亦复笑几声。
红尘误写卅三载,算帐依然不精明。

有感
小径徘徊一梦赊,丝丝情绪日西斜。
南风落寞秋将至,落尽窗前栀子花。
他人时常误把丈夫令计读作会计戏题
红尘误写丈夫名,读罢呵呵笑几声。
令计何时成会计,由来算帐不精明。
诗话一则
中华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最终定格在近体诗上,不是偶然现象,是音韵的必然选择,但还有无更好的诗词方式?这种探索还是必要的,比如此后又有词,此后又有曲,此后又有新诗,虽然都不能超过近体诗,但毕竟也是多样化的一种方式,以后呢?还需不需要我们继续控索更美的节奏格律?我不能知道的了。

诗话一则
一诗友问于余曰:“吾一日吟一首,人言快,对吾言,一周一首则进步快也,一首用多少时为最佳也?”
答案曰:“因材而异,因才而异,七步一首不为快,三年两句亦不为慢也。”
诗话一则
一诗友问于余曰:“无灵感时,强写乎?亦罢乎?”
答曰:“视情况而定,初习者,练技术也。寻题、寻韵而练,无灵感亦需强写,以求技术之熟练尔。艺术成熟者,诗由心发,无灵感且莫动笔也。”
诗话一则
余之诗话,时有揭时人之弊者,些许人反感之至极,以为言已也,竟恶语相加,余亦窃喜,余之诗话切中时弊也。
诗话一则
评论者,最忌主观臆断,感情用事,而时人总将主观之意见拿来论诗,余之惑也。
诗话一则
童谣有韵有天真之趣,应属诗之一种,忆儿时,唯记一首写马猴子的童谣了。
“红眼绿鼻子,四个毛蹄子。
走路啪啪响,专吃活孩子。”
小时哭闹之时,奶奶吓我用之童谣也。
诗话一则
想写一下关于童谣的历史,苦不知从何下手,苦想一下,汉朝“举秀才,不知书…………”之童谣,可能是有记载之最早童谣吧。
诗话一则
有时我的丈夫写好诗给我看,我认为某个字不合适,应该改成另一个字,丈夫不服,有时会争论起来,以致于儿子认为我们吵了起来,跑过来劝架,我突然灵机一动,给儿子说了我们的看法,让儿子评判,儿子则每每站在我这一边。
诗话一则
有一个人先是喜欢我的诗,后来又讨厌我的诗,再后来又喜欢我的诗,我自己有点晕晕的。
诗话一则
一诗友言于余曰:“吾本喜君诗,奈何他人不喜,余亦不敢也。”
诗话一则
一群诗人的艺术,我写的本来差,但你夸了我,你写的很差,我也必须夸你,还有他,最后每个人都在夸。这就是最后的艺术。

2009-05-21 17:24:26
Reply with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