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hepingdao

?????2035?

?????25 May 2006

?????Send private message

?????Send e-mail

?????hepingdao's Blog

Find all posts by hepingdao

???为网友服务: 端茶倒水勤打扫!

胡济卫2011-09-27 09:18:29

能否给我寄一本《北美枫》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胡济卫 邮编:463000

胡礼忠2010-11-15 05:16:05

拜访老师、颂冬祺!

溪月梦2010-02-21 05:25:15

刚到这里,有点眼花缭乱,还请指导。

张南城2009-08-03 00:12:17

看望先生,问好。我是个新手,望多关照。

hepingdao2009-01-25 19:53:34

感谢山城子老师,先生高风亮节,
情怀可嘉,风骨可佩,期待先生大作早日成书

山城子2009-01-24 01:20:46

山城子给岛主拜年——祝你春节愉快安康幸福吉祥!
同享一首七绝:
牛来鼠去岁将除,年味浓浓瑞雪铺。
做客故乡竟半年,亲情蜜意可成书。
2009-1-24晚上于故乡辽西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7:21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我的邮箱:YK20086631@163.com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4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白衣年代2008-11-08 20:26:20

请赐寄《北美枫》:723500陕西省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三复课(23)班 杨康

sunyunjuan20082007-11-23 05:35:47

真对不起啊,来到新家什么也不懂,换板面时不小心把您的留言无意中删除了,特向您道歉来了 Crying or Very sad

北美之音 Voice of North America
网友论坛
现代诗歌
宾至如归
谈古论今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没钱哪来伟大人格:鲁迅一生如何挣来这么多钱?(图) 中评社



鲁迅

  中评社 半个世纪以来,“鲁学”一直享有“显学”的至高学术地位。但是在作为显学的鲁学研究中,却很少涉及鲁迅的经济生活背景。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他们内心,大都懂得钱的重要性。

  我持续20多年的研究阐明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鲁迅的稳定收入,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法西斯文化围剿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鲁迅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

  经济自立,是鲁迅坚持“韧性战斗”的基础。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青少年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穿一双黑帆布面胶底鞋。乱蓬蓬头发很长也不剃。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邀请鲁迅在大饭店赴宴,西崽竟然看鲁迅衣衫朴素而不准他进门!许多回忆录记载:鲁迅虽然生活简朴,却节省很多钱支援革命。

  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时代,25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仅15元人民币的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头戴资修反的“帽子”。人拉犁、扛石料,干牛马活、吃猪狗食之余,还是改不掉老九的臭毛病,一休息瞪着双眼就想看书。当时只准学“马恩列斯毛林江”。幸好农场还有一套《鲁迅全集》,这是作为革命文献发下来给群众轮流自学的。
  我这个 “专政对象”,当然在传阅“革命文献”方面最靠边站。《鲁迅全集》前几卷精彩的部分,如《呐喊》、《仿徨》等,都被“内部矛盾处理”的别人抢去看了,连《两地书》、《集外集拾遗》都轮不到我,读书预备队排得挺长挺长……,只有那上下两册簇新精装的《鲁迅日记(1912—1936)》谁都翻了翻也不愿过目,扔在角落里。好罢,我就在冷而又冷的角落,自学这冷而又冷的《鲁迅日记》罢。沉沉的两大本,厚厚的千余页。那是多么枯燥、琐碎、繁复、乏味的流水帐啊!记得鲁迅自己描述过:

  “我的日记……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例如:二月二日晴,得A信;B来。三月三日雨,收C校薪水X圆……尤其是……薪水,收到何年何月的几成几了,零零星星,总是记不清楚,必须有一笔帐,以便检查……”

  但是,旗手的帐,总不能算作“变天帐”罢。

  百无聊赖之际想:好罢,我正好是学数学出身的,就来查查鲁迅的帐罢。“中国文化人经济状况”的自选研究课题,原来是这样开始的。

  首先注意到鲁迅每年都买很多很多书,每年日记后面都专门附有一篇长长的“书帐”。从1912年5月鲁迅抵达北京,到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病逝,在 24年零5个月的漫长岁月里,鲁迅一共记载了25篇书帐(每本日记一篇),共计购书9600册,古碑、刻石、画像等拓片6900张,真是洋洋大观!一看书名就像翻开菜谱一样:那都是很好的书,其中有许多很珍贵的书!这是我最羡慕的!

  鲁迅爱逛琉璃厂、淘古物字画,爱吃馆子、摆酒席,孝敬老母,资助亲友,前期在北京住四合院时就雇佣女工和车夫;后期在上海住大陆新村三层楼房,他和许广平、幼子海婴三人更雇有两个女佣,晚年经常带全家乘出租车看电影、兜风、赴宴席……。但那么大的开销,需要多少钱啊?

  中国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我在牛棚里,没有钱,才懂得钱的重要性。鲁迅1923年曾向我们的祖父母一辈人(那时都是莘莘学子)作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一针见血挑明——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鲁迅全集》第1卷第161页)

  那么鲁迅一生究竟挣了多少钱呢?没有人精确统计过。太费事了!只有像我这样的傻瓜,才干这样的傻事。我庆幸“十年浩劫”没有白过,收获之一就是算清了鲁迅24年零8000多天的帐。他的钱来自下列四方面:

  (1)公务员收入

  民国一成立,鲁迅就应蔡元培之召,担任教育部公务员,时间长达14多年;这是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正式职业。他的名义收入如下——

  1912年5—7月,每月津贴60银洋;8—9月,每月“半俸”125银洋;10月后定薪俸220银洋;

  1913年2月后薪俸240银洋,12月后仅有九成即216银洋;

  1914年8月薪俸增为280银洋;

  1916年3月后增为300银洋。

  1924年1月(民国十三年一月)重缮之《社会教育司职员表》载有周树人应得四等三级“年功加俸”(每年加薪)360银洋。但是20年代以后教育部经常拖欠,实发2/3即平均月付200银洋左右。

  (2)教学收入

  五四运动以后鲁迅除了供职教育部以外,还先后在北京八所学校兼课,时间长达六年(1920—1926)。1920年8月接受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请,兼任北大国文系讲师,同时又兼任高等师范学校(后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每周各一小时,讲授《中国小说史》月薪各18圆,共36大洋。鲁迅兼职的其他六所学校是:世界语学校(1923年开始,月薪15圆)、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开始,月薪13圆5角),中国大学(1925年,月薪10圆);黎明高中(1925年,月薪6圆),大中公学(短期),另有一处“集成国际语”学校是义务讲课。

  但当时北京各校经常拖欠薪金。从1921 年4月以后《鲁迅日记》才有“往高师校(北京高等师范)取薪水”的记录,9月以后才有“往(北京)大学取薪水”的记录。1921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52圆(并非全部);1922年日记缺失;1923年《日记》载收入讲课费129圆。1924年《日记》载收入讲课费808.5圆;1925年《日记》载收入讲课费728.3圆。其间他去西安讲学一个星期,得讲学费300圆大洋。

  1924年在鲁迅的经济生活中是一个转折点,他的年收入构成中,第一次出现了本职收入(教育部薪水)少于业余收入(讲课费及稿酬、版税)的情况。业余讲课和写作收入占59%,超过一半;而本职收入仅占41%,也就是不到一半。

  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由林语堂推荐专任厦大国学院研究教授,月薪国币400圆;

  1927年2月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受聘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月薪国币500圆。

  (3)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收入

  从1927年12月到1931年12月,整整四年又一月中,由蔡元培推荐,鲁迅受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得月薪300圆大洋(1929年1月起《鲁迅日记》中改称为“教育部编译费”,实质上是一回事)。由大学院和教育部定期支付49个月之久,未曾拖欠,共计14 700圆大洋,折合黄金490两。

  (4)写作、翻译和编辑收入

  1907—1908年曾有《人之历史》等多篇论文在东京《河南》杂志发表,稿酬约为千字2银圆大洋,共约得100银圆;他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也得到大约200银圆左右的稿酬,主要贴补家用。

  但是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诗歌、论文、杂感,都是不计稿酬的无私奉献(详见下文)。到1923年他的日记中才开始有收入稿酬的记载。

  后期鲁迅在上海生活,“卖文为生”也就是作为自由职业者,依靠版税、稿酬和编辑费。一开始北新书局每月支付给鲁迅的版税是国币100圆和《奔流》杂志编辑费100圆;他在报刊发表文章的稿酬为每千字5—15圆,鲁迅每月收入至少500圆,生活比在北京时宽裕得多。但是北新书局经理克扣大笔版税,1929 年8月鲁迅找律师与之谈判,维护了自己的著作权,索回两万多圆应得版税(详见后文)。

  到1932年“大学院”津贴撤销以后,版税和稿酬成为鲁迅主要经济来源。

  我统计的结果:1912年春—1926年夏鲁迅在北京期间,共收入银洋大约41000圆(1922年日记残缺、为估计数)月平均245圆;

  1926年夏—1927年秋鲁迅在厦门和广州期间整一年,共收入教学费国币5000圆,月平均417圆;

  1927年秋—1936年在上海期间他共收入国币(法币)75278元4角1分,月平均697圆。

  那么,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鲁迅2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多少钱呢?根据历史资料换算,1912年一块银洋约合今人民币40元,1927年1圆“国币”约合人民币35元;1936年1圆法币约合今人民币30元。

  也就是说:

  鲁迅前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职业为主,1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164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9000多元;

  中间(厦门广州时期)1年专任大学教授,年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17.5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1.4万多元;

  后期(上海时期)完全是自由撰稿人身份,9年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226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两万元以上。

  若不计入1922年的收入(日记缺失)则23年间共收入119 873.3圆,相当于今人民币408万元以上。

  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他完全依靠自己挣来足够的钱,超越了“官”的威势、摆脱了“商”的羁绊。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超过他作为公务员年收入的两倍。

  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鲁迅为了写作、译述、教学、研究等购置的图书就达到1.6万多册(幅),24年中共计耗资1.3万多银圆,相当于今人民币50万元人民币,占他总收入的1/9左右。……然而,他有了那么多的金钱之后,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而始终保持勤俭奋斗的本色。

  我在牛棚里算清了鲁迅一生的经济帐目,才睁开眼睛看清: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多少夜晚在牛棚暗淡的灯光下,透过一千多页密密麻麻的银钱帐目的算草,我解读了鲁迅和钱的纽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鲁迅以他的脑力劳动所得,总收入相当于今人民币408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间阶层”即社会中坚。他受之无愧。

  从“而立之年”以后的24年间,鲁迅平均每年相当于今17万元人民币、每月9000—20000元人民币的收入,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来源:新浪网 摘自:《何以为生:文化名人的经济背景》)

2009-02-20 20:17:24
Reply with quote
大雅风文学奖
奥运之光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北美枫》版主议事区
海外新闻 Oversea News
音乐与朗诵
联赛专刊编辑小组
诗海编辑部
《北美枫》编辑委员会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北美华人文学社理事会
评论鉴赏 Reviews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落尘诗社
古韵新音
美哉贴图
开心一笑
健康与美容
Maple News
社区消息 Community News
散文天地编辑部
合作交流
驻站作家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诗海室
散文游记
信息中心 News Centre
诗歌联赛组委会
音乐极限
移民心语
内部交流
乐岛编辑部
會議中心 Meeting Room
诗词吟诵
影视频道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冻结栏目
Chinese Poetry
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