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馬專欄 William Marr's Column |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
|
有希望的早晨 (一汉/二英)
有希望的早晨
不管天气预报员怎么说
这是个有希望的早晨
我已经看到
此呼彼应的尖锐鸟鸣
在漆黑的天空上
划出一道道
长长短短粗粗细细的弧线
透露天光
DAYBREAK
I don't care what the weatherman says
it's going to be a fine day
Already I can see far and near
birdcalls rise
and prick the dark sky
making slits
to let light in
A PROMISING MORNING
I don't care what the weatherman says
this is a promising morning
here and there
I see piercing birdcalls
making slits
long and short, wide and narrow
on the black sky
to let the light in
2008-07-30 04:28:33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8-07-30 15:10:28?? | |
学习的案例!我正在研读先生的《秋窗》,此诗刊于27页,前几天读了,还有影像。大著早已多次印刷、遍及世界、广受赞誉,而还要修改,先生敬畏诗歌、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改后更细节些更生动些,标题更有意蕴。long and short, wide and narrow 使 slits 更形象化了。
只是我觉得,dark 比 black 含义要丰富些,它有社会内容,先生改它的考虑是? |
Lake ?2008-07-30 17:54:54?? | |
非马先生是先写的中文还是先写的英文?
看起来,A PROMISING MORNING 版本和中文版更相符。
但我更欣赏DAYBREAK 中的第二节
Quote: |
Already I can see far and near
birdcalls rise
and prick the dark sky
making slits
to let light in |
其中,birdcalls rise 和 prick the dark sky 优于
piercing birdcalls,on the black sky。
前者两个动词 rise, prick 比后者的形容词 piercing 和介词on 生动、有力。
要不,也来个一国两制 - 双语版选用A Promising Morning, 很多人喜欢对照着看;英语版采用 Daybreak.
还在反复读 ‘to let light in' 和'to let the light in',捕捉语感。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8-07-31 13:11:37?? | |
英文第一首含蓄些,聪明的读者从"fine day"自然会看到希望。
第二首诗人把“希望”塞给了读者,不需“品”就尝到“味”了。 |
非马 ?2008-07-31 15:58:17?? | |
谢谢道模, LAKE. 这几天忙着将我的中英文诗档案合并,以免浪费时间精力把已译过的作品重译. 这首诗是先有中文,后来译成英文(其实我大多数的英文诗都是再创作,而非直接翻译),便是收在AUTUMN WINDOW 里的DAYBREAK. 去年制作POWERPOINT 双语诗画幻灯片时,需要用这首诗,却忘了已译过,便把它赶"译"了出来,就成了这首比较接近原诗的A PROMISING MORNING. 最近整理时才发现重复了,也发现因翻译态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实在是件颇有趣的事,所以都贴出来,想听听大家的反应与意见. 不用说,我自己是比较喜欢较不拘泥的DAYBREAK.
道模说得对,在这里 dark 比 black 的含意要丰富些.
至于‘to let light in' 和'to let the light in' 哪个语感较佳,我想每个人的感觉可能都不一样.一位美国诗友说她的原则是:如果你觉得一个字加也可以不加也可以,那就不要加.这样至少简洁些.
我也完全赞同LAKE 的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及介词的说法. |
William Zhou周道模 ?2008-08-04 14:43:17?? | |
读懂了“直译”和“意译”的区别了。在先生这里“意译”几乎就是“再创作”吧。 |
现代诗歌 | 评论鉴赏 Reviews | 散文游记 | 诗海室 | Chinese Poetry |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 | 合作交流 | 音乐与朗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