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review Collections

他乡客

???加拿大.渥汰华 (Ottawa, Canada)

?????16?

?????03 Jan 2007

?????Send private message

Find all posts by 他乡客

小说故事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他乡客 ?2007-09-29 17:07:56?? Reply with quote


2) 细雨阻归程,无心柳成荫

记得那是5月11日。华生清楚的记得是11日。因为他总认为11是他的吉祥数。这不仅仅因为他的生日是腊月11日(比天主耶稣早出生两星期,比毛主席早出生15天)。 那天大约下午4点过一点。天上阴云密布,细雨纷纷。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华生从计算机房走出来,站在校园通往停车场的班车站前等着班车。M大学学生用的停车场设在远离校园5里地以外的近郊。每天有班车往返接送。一般时间半小时一趟,高峰期间每15分钟一趟。华生从4点10分开始等,已经过了半小时多了,还没有班车来到。上午来时晴天丽日。华生没有想到未雨先筹,没带雨伞或雨衣。密急的细雨虽然不很大,但是很急,全身几乎湿透了。还要护着工作了一天下来的计算机结果报告纸。浇湿了会难以辨认。湿透了的衣服让人觉得很冷。华生不禁打起喷嚏。一个,两个,三个。。。三个喷嚏有人讲。华生心里想,谁又在骂我了。可能是妻子埋怨回家太晚了。他心里骂起班车司机来,“可恶的司机不知上哪泡妞去了。”
(待续)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他乡客Collection
白水 ?2007-09-29 17:33:32?? Reply with quote


很记实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白水Collection
他乡客 ?2007-09-29 17:42:46?? Reply with quote


白水 Moonlight wrote:
很记实的作品.

谢谢白水夸奖。不过我还要说:完全是瞎编的,非纪实作品。到后来你就明白了,说“纪实”就麻烦了。 Wink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他乡客Collection
莹雪 ?2007-09-29 18:57:39?? Reply with quote


故事很生动。 Wink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莹雪Collection
征尘载袖 ?2007-09-30 17:06:09?? Reply with quote


^_^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征尘载袖Collection
他乡客 ?2007-10-02 15:35:19?? Reply with quote


等得实在不耐烦了,华生走到离车站最近的一幢办公楼内避雨。M大学是个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学院。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都是古香古色。华生钻进来的是一幢英格兰风格的三层小楼,主要用做学生管理和帮学生找工作的办公室(Placement Building)。 进了大门后,他抖了抖身上的雨。一边透过大门玻璃看着不远的通勤班车站,一边又迅速地扫描着墙上的招工广告。突然一张16开纸的广告吸引了华生的注意力。“招应届研究生毕业生一名为特种金融证券政策官员”(Graduate Trainee Program)。这是一家皇家公司(Crown Corporation)。受雇者将在两年内轮流在几个政策部门培训,旨在为加拿大资本市场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华生寻找着报名截止日期:5月11日。就是今天。哇塞,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一看表,4点45分。华生不再想回家了,博士论文也只好先放一放。打电话在自家的电话留言机上给妻子留言说要重新改一下简历,好申请找工作。今天肯定要8点以后回家了。

华生先把招工广告取下来,复印了一份,再把原广告贴回原处。他又回到了计算机房。把被雨淋湿了的外衣搭在椅背上。从书包里拿出存有个人简历和求职信(Resume and Covering Letter)的小磁盘。装到软盘里读出来。华生一边读,一边斟酌着。自己的简历主要强调学术上学过什么理论,而政策官员更强调实际应用学科。对简历一定要动大手术。华生对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那可是下了大功夫。先是花了48加元请一个文字简历公司一字一句地修改过。其实主要是改了格式、字体等表面容貌。但改完后确实显得更吸引人眼球。又请一位当经理的白人朋友史蒂夫润色一番。再读起来确实像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写出来的英语,原来英语中的外国味(Chinglish)一扫而光。他改好简历后,用鼠标一点发件(send),就通过网络发给了招工的公司。

发完申请信,等了半天,那个公司的网站没有回执确认的功能。华生心里不踏实,谁知道虚拟空间的东西会算数吗。其实就是有确认功能,他也常要到邮局发一封真正的申请信,做到万无一失。这已经成了习惯。此时已过晚7点。华生知道有个邮局晚8点关门。关键是要盖上今天的邮戳,不要过了截止日期。出了计算机房,雨早停了,天渐渐黑下来。来到通勤车站,看了看班车还是没影子。华生想我干脆坐11路吧。他撩开长腿急走带小跑地向郊区的停车场奔去。20分钟后他来到了停车场,远远看见通勤车也刚进停车场。华生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他还是从心里感谢通勤车司机。要不是司机误点,他可能会与这个求职机会失之交臂。冥冥之中似有神助。来到自己的坐骑前,他开门,启动,给油门,一气呵成。蹭的一声,车如离弦之箭窜上了公路。差10分8点,他开车赶到了市中心的邮局。请服务小姐称重后,贴上一张平信邮票寄走了。他松了一口气,对结果根本没抱希望。在邮局发完信后,华生拿出个袖珍记事本,记下5月11日发申请信一封至某某公司,350。这代表已发出350封求职信了。他手里还保存着143封拒绝的回信(Rejection letters)。其他200多个公司的申请则是如泥牛入海,音信皆无,雨打风吹去。记得人常说,在北美找工作服从大数定律。差不多发250封信,能有5个面试,有一个录取(即250:5:1)。对此华生早就不信了。自己已经发出300多封信了,虽然几个月前有个面试,但没有被录取。他只是凭着一种执着,像早晨起床要刷牙洗脸一样已养成了习惯。见招工广告就投发申请。至于后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待续)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他乡客Collection
他乡客 ?2007-10-06 08:03:17?? Reply with quote


这里要介绍一下华生的背景。华生在M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凭着他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渔夫奖学金”(Fisher Prize) - 三年学费全免,外加作助教来维持生存。经过日夜苦读,两年头上他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据说通过率仅为60%)。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时,从他很佩服的两位教授给出的一系列题目中,华生选了一个边缘科目 – 混沌数学理论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Chaos in Economics)。这是一个对数学基础要求很强的领域。当时在经济学界还是比较新颖。导师实际上也是从一次国际会议上听说的,并没有深入的研究。华生选题后,一边到物理系去旁听M大学中唯一讲授的有关混沌数学理论的课程,一边回来与两位导师讨论。有时甚至要给导师授课讲解。不过三个人因为兴趣相同,很是融洽。

三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奖学金也终结了。但是华生的论文初稿还没有完成。为了照顾华生的生活和学习,经济系决定让他给大学一二年级的本科学生讲授经济学基础课程 - 宏观和微观经济学101。 并由系里出资请来英语口语教师帮华生矫正口音(华生学英语,特别是锻炼口语的故事将在另外一集中介绍 –讲演俱乐部 (Toastmaster Club) - 学语言篇)。 华生每教授一门经济课,挣4,300刀。他当过学生, 了解学生的艰辛和需求, 故认真备课, 细心讲解, 很受学生欢迎。 但是每当期末考试之际, 华生出完试卷, 学生们考完,无论好坏,都能好好休假。 而他则要到失业保险金办公室登记,等着领失业金。 每周仅得125刀。 生活之艰辛不言而喻(国内的朋友可能不知道,125加元在当地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125元人民币在国内一个中等城市的购买力。对生活必需品这样非国际贸易领域,汇率折算是没有意义的)。 有幸的是4月底到失业保险金办公室填表时, 他发现了当地一个食品救济站(Food Bank) 从市政府拿到一笔研究拨款。 准备雇一名半日工作的软件程序开发员(Programmer) 建一个数据库, 对依靠食品救济站生存的穷人作一次分类研究, 详细了解其家庭组成, 性别, 收入等状况, 以便制定政策, 更好地帮助穷人。 对此职位,受雇之人必须是正在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才有资格。华生本来对数据库是门外汉, 根本一窍不通。 正巧妻子正在M学院的”挨踢”专业(IT)读大专。 妻子耐心地教了他一个晚上 “数据库三加精(Dbase III Plus)。”以她的毕业设计 – 录影带商店的收发数据管理模型为例,手把手教华生设计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数据库程序模型。 第二天华生就去食品救济站应试, 现囤现卖, 俨然以数据库软件程序专家的口吻自居。 食品救济站中本来就没有人懂数据库, 又看到华生是经济统计方面的博士生, 自然是专家级人物。 乐不得以最低工资水平雇到如此的大腕人物。 就这样阴差阳错, 他被雇用为软件程序员(华生在食品救济站中的经历和见闻将在另外一集中反映 - 在食品救济站打工的经历 (Food Bank) 穷人篇)。 于是他每周三天到食品救济站上班编程序, 边学边干, 另外两天到M大学作论文。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他乡客Collection
他乡客 ?2007-10-13 05:41:35?? Reply with quote


华生的两位论文指导教授在系里都很有名气,但是性格迥异。 上年纪的计量经济学家韦伯身材矮胖, 白白净净。整天西服革履。 头上的发蜡亮得苍蝇落上也要打滑。 他总是满面笑容, 彬彬有礼。一口纯正的牛津口音,处处显出英格兰绅士的气度。而年轻一些的宏观经济学教授汤姆又高又瘦, 是经济系冰球队队长。 每天穿着膝盖露着洞的牛仔裤, T恤衫。 嘻嘻哈哈, 和学生打成一片。华生也是系里冰球队的一名成员。 他在中国从小练习速度滑冰。 到了加拿大的M大学后, 一时买不到速滑冰鞋, 就听从汤姆的建议改打冰球了。 由于他滑行速度快, 就打前锋位置。 虽然他对冰拐的使用还有待改进,但已深得冰球队长汤姆的赏识。 一次, 教授们为了体验职业冰球队打球的感受, 以500刀的高价租下了市内的最好的专业冰球馆。 经济系和工程系的冰球队大战了两小时。 汤姆派华生打前锋。 不负所望, 华生打进了两个球。 最后经济系以5比4险胜。 平时每周五中午,系里的教授们一起去冰球馆打冰球。 华生和几位教授也搭乘汤姆的小面包车一同去。 为了在车上能加入讨论, 与球友们有共同语言, 周四晚上无论多忙,华生也要把当晚电视里的冰球赛看完。记住哪个队赢了, 哪个队输了, 哪个明星进球最多进得最漂亮。

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 华生确定论文包括三个部分: 1) 运用混沌数学理论建立一个宏观经济模型, 模拟经济的周期波动与衰退。 2) 把混沌模型中的确定性噪音运用于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 借以同传统的随机性噪音的模型相比较。 3) 用资本市场的实际数据输入混沌数学模型作实证研究。 当华生的论文初稿初具规模时, 汤姆想趁着题目新颖, 早些把其中的宏观经济模型部分投给杂志发表。 并表示华生主要负责模型的建立和理论论述, 文字方面不必担心, 自有导师把关。 经过半个月的苦干, 一篇十多页的文章定型了。 文章起了个冗长绕口的题目: 非线性动态宏观经济模型 – 论国民生产总值, 总就业水平, 和外汇汇率制度的周期波动与均衡状态的转换机制和调整政策。 在一次定期论文讨论会上, 汤姆和韦伯都对文章的定稿表示满意。 汤姆征求华生的意见:
“这是你的论文, 我们只是合作者。 你觉得我们应该把这篇文章投给一流杂志, 还是投二三流杂志呢 (First class magazines or second/third class magazines) ?”
华生来加拿大前,在南开大学学习时身兼两报两刊的特约记者和编辑, 发表过不下10篇中文专业文章。但是来加拿大后只顾上课,听讲,学习, 根本没有北美投稿的经验。 就问:“一流怎么讲, 二三流又怎么样?”
汤姆耐心地解释:“由于这是个新领域, 若投一流杂志, 恐怕只有10% 的可能性被发表。 若投二三流杂志, 就有80-90%的把握被采用。”
华生一听就说:“我只求命中率, 不在乎几流杂志。 那就不要投一流杂志了。”
韦伯也点头同意, “文章如果发表了, 对你找工作会有裨益。”
汤姆当下做主:“我知道美国一所大学新创刊一个杂志。 我看就投给它吧。 一切交给我办好了。”
当时华生并不知道在北美向学术刊物投稿还要交审稿费。 他心安理得地把一切交给两位导师代劳了。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他乡客Collection
他乡客 ?2007-10-20 05:58:42?? Reply with quote


3) 开卷论经略,枪手两三人

两个月以后,7月11日傍晚,华生像往常一样回到家中。从集中信箱处拿出当天来信,电费水费账单。每当看到日益增长的花费,实在令人感到压抑。忽然他眼前一亮,是一封特别快递信。看后才知道是曾经申请工作的皇家公司寄来的笔试试题。开卷考试,要求在接到信后七个工作日内(已经预算出寄信的时间)把答案寄回,以邮戳为凭,过期答案无效。华生身经百考,最不怕的就是考试,更何况又是开卷考试。心想这可是如鱼得水,答不出来就抄起来看。

等把12道试题仔细读了一遍,他顿时傻了。诚实地讲,12道试题中,有把握答对的只有半道题。其他11道半,不要说回答,抄都不知道上哪去抄。放(古)狗都找不到答案。此时他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妻子提醒他,“自己答不出来,不会找人帮助答吗?”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对呀,开卷考试也没说不许找枪手, 或者说没法辨别是谁答的。 诸葛亮曰::“自知者明, 知人者圣, 用人者杰。” 毛主席当年用这句话时,把后面两句给贪污了, 只提人贵有自知之明。 实际上那些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起来的人才是俊杰。华生开始思考谁最够资格作枪手。 妻子说,“你认识很多教授。M大学管理系的教授一定能够答出来。”
华生立刻摇头反对,“不行。万一招聘公司与M大学通气,一定会穿梆。那时弄不好会信誉扫地。要找也只能找公司连想都想不到的人才行。让他们查都没处去查。”
妻子想了想说,“我倒知道一个人有可能帮上忙。完事后别说公司,连我们可能都找不到他了。”
华生表示愿闻其详。妻子提起她在M学院认识的亨利。亨利是位30-40岁的中年白人。高大英俊。有事没事到M学院的计算机房上网炒股票,或写东西。曾经问过他,他即不在M学院注册任何课程,也不是M学院的雇员(华生心想,蹭吃蹭喝蹭课,还没有听说过蹭计算机用的人)。由于妻子近日来要做一个数据库毕业设计,为一个录影带商店做一个存货,销售的数据管理库,就在机房里泡的时间多一些。亨利有事没事找喳答话(又是个色狼。妻子当年在大学里也是系花,这都是我早就用过的招数了)。据亨利自己介绍他曾经在西部一家股票交易所当过律师,持有律师执照。不知何故离开了(哼,一定是干了什么不合法的事,被炒鱿鱼了)。这才来到安大略省自立门户,推销人寿保险。当他听说妻子也持有安省人寿保险推销员执照时,曾表示有兴趣合作。他还想去中国淘金,开发人寿保险业务。希望妻子加盟来主管他在中国的业务。妻子说不管他人品如何,只要他能帮助答题,就是贵人。先求他试试吧。华生心里十万个不爽,也只好答应(事后证明妻子这一提议是非常英明的)。死马当活马治吧. 他准备把试题复印几份,碰碰运气。但是嘱咐妻子不要提是求职笔试的试题。只说是大学课程的开卷考试题。

锁定了亨利以后, 华生心里还是没底。 这位亨利听起来像个大忽悠, 他能答上来吗。 就算他能答上来, 他肯卖力气帮助答题吗。 不能等在一棵树上吊死, 还得多找抢手。 华生搜肠刮肚地思索着。 忽然想起当年南开大学的小天才, 华生踢球的铁哥们 - 柴振铎(人称“财真多”),听说他最近在美国一所名牌大学拿到博士学位, 应聘到多伦多的T大学当教授, 讲授银行金融学。 只好求他帮忙。 多年不联系, 电话也丢了。 上网一查T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名单, “真多-财”的大名列在榜上。 抄下办公室的电话号码。 第二天上午,估计不上课的时间, 华生拨通了财大教授的办公室, “是柴教授吗, 我是南开的华生。”
“华生你好。 好久没有你的消息了, 怎么今天这么闲哉?”小柴的天津话还是那么纯正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他乡客Collection
白水 ?2007-10-20 20:48:16?? Reply with quote


我在认真的读着, 等 Very Happy

_________________
View user's profile     白水Collection
Previous  [1]2[3][4][5][6][7][8]  Next
现代诗歌
古韵新音
西方文学 Western Literature
加拿大〈游子吟〉网络格律诗歌赛 Classic Poetry Competition in Canada
宾至如归
移民心语
散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