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超现实小说>> 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   意大利 Italy   世界大战和冷战   (1924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
分成兩半的子爵 The Cloven Viscount
  《我們的祖先》出版於一九六零年,係由一九五二年發表的《分成兩半的子爵》、一九五七年發表的《樹上的男爵》和一九五九年發表的《不存在的騎士》合併而成的三部麯。
  《分成兩半的子爵》討論了缺憾、偏頗、人性的匱乏。故事的起點是非常簡單、非常鮮明的意象或情境:劈成兩半的子爵,兩片人體各自繼續過着自己的生活--一半是邪惡的子爵,極盡破壞之能事,一半是善良的子爵,處處助人。爬到樹上的男孩不願意下來,一輩子在樹上度過;一具中空的甲胄自認為是一名男子,不斷貫徹它自己的意志力。故事由意象滋長出來,而不是來自作者想要闡述的理念;意象在故事之中的發展,也全憑故事的內在邏輯。這些故事的意義——準確地說,這些故事以意象為基礎而衍生的意義網絡——總是有點不確定的;我們無法堅持一種毫無疑義的、強製認可的詮釋。
  不過《分成兩半的子爵》最引我感觸的卻不是書中的主人翁(即分成兩半的子爵本人),而是該書的敘事者:一名小孩。這本書的故事都出自這名小孩之口,由她/ 他見證衆人的悲歡:而唯有我們讀者纔知道這名小孩的孤獨。
  《分成兩半的子爵》一書看來似乎具有快樂的結局(happy ending),但我讀起來卻覺凄然:這名說故事的孩子,該怎麽辦?在讀最後一頁的時候,我難過得很。


  The Cloven Viscount (Italian: Il visconte dimezzato) is a fantasy novel written by Italo Calvino. It was first published by Einaudi (Turin) in 1952 and in English in 1962 by William Collins Sons & Company (New York), with a translation by Archibald Colquhoun.
  
  Plot summary
  
  The Viscount Medardo of Terralba, and his squire Kurt, ride across the plague-ravaged plain of Bohemia en route to join the Christian army in the Turkish wars of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On the first day of fighting, a Turkish swordsman unhorses the inexperienced Viscount. Fearless, he scrambles over the battlefield with sword bared, and is split in two by a cannonball hitting him square in the chest.
  
  As a result of the injury, Viscount Medardo becomes two people: Gramo (the Bad) and Buono (the Good). The army field doctors save Gramo through a stitching miracle, the Viscount is “alive and cloven.” [1] With one eye and a dilated single nostril, he returns to Terralba, twisting the half mouth of his half face into a scissors-like half smile. Meanwhile, a group of hermits find Buono in the midst of a pile of dead bodies. They tend to him and he recovers. After a long pilgrimage, Buono returns home.
  
  There are now two Viscounts in Terralba. Gramo lives in the castle, Buono lives in the forest. Gramo causes damage and pain, Buono does good deeds. Pietrochiodo, the carpenter, is more adept at building guillotines for Gramo than the machines requested by Buono. Eventually, the villagers dislike both viscounts, as Gramo's malevolence provokes hostility and Buono's altruism provokes uneasiness.
  
  Pamela, the peasant, prefers Buono to Gramo, but her parents want her to marry Gramo. She is ordered to consent to Gramo's marriage proposal. On the day of the wedding, Pamela marries Buono, because Gramo arrives late. Gramo challenges Buono to a duel to decide who shall be Pamela's husband. As a result, they are both severely wounded.
  
  Dr. Trelawney takes the two bodies and sews the two sides together. Viscount finally is whole. He and his wife Pamela (now the Viscontessa) live happily together until the end of their days.
  Characters
  
   * Medardo, the Viscount of Terralba
   * The narrator, Medardo’s young nephew
   * Dr. Trelawney, the English court physician
   * Pamela, the shepherdess
   * Sebastiana, faithful nurse to the Viscount
   * Pietrochiodo, the court carpenter
   * Ezekiel, leader of a Huguenot colony
   * Esau, Ezekiel’s son
   * Ariolfo, the former Viscount of Terralba, Medardo’s father
   * Kurt, Medardo’s squire
  
  Trivia
  
  In the name of the physician, Dr. Trelawney, you can see a tribute to Robert Louis Stevenson, author of 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 (1886), perhaps the most famous tale of split personality between good and evil. Stevenson also wrote Treasure Island (1883), one of whose characters is a certain Squire Trelawney.
  從前發生過一次同土耳其人的戰爭。我的舅舅,就是梅達爾多·迪·泰拉爾巴子爵,騎馬穿越波希米亞平原.宜奔教軍隊的宿營地。一個名叫庫爾齊奧的馬夫跟隨着他。大群大群的白鸛在混沌沉滯的空氣中低低地飛行。
   “為什麽有這麽許多白鸛?”梅達爾多問庫爾齊奧,“它們飛往何處?”
   我的舅舅是初來乍到,那時他剛剛參軍入伍,我們鄰近的—些公爵們都參戰了,他不得不來湊熱鬧。他在徒控製的離戰場最近的一座城堡裏.得到了一匹戰馬和—名馬夫的配備,趕到帝國的軍營去報到。
   “它們飛往戰場,”馬夫回答,神情黯然,“它們將一路陪伴我們。”
   梅達爾多子爵早就獲悉白鸛飛過在當地是吉祥之兆,他看到它們理應表示高興。可是他感覺到的卻是相反的東西,心裏忐忑不安。
   “庫爾齊奧,是什麽東西把這些長腳烏吸引到戰場上去呢?”他問。
   “它們也吃起人肉來了,唉!”馬夫回答,“自從幹旱使土地枯荒,河流幹涸以來,哪裏有死屍,鸛鳥、火鶴和仙鶴就代替烏鴉和禿鷲往哪裏飛去。”
   我舅舅那時剛剛成年:這種年歲的人還不懂得區別善惡是非,一切感情全都處於模糊的衝動狀態;這種年歲的人熱愛生活。對於每一次新的經驗,哪怕是殘酷的死亡經驗,也急不可耐。
   “烏鴉呢?禿鴛呢?”他問道,“其他的食肉鳥禽呢?它們都到哪兒去了?”他的臉色發白,而眼睛卻熠熠生輝。
   馬夫是一個皮膚黝黑、滿臉絡腮鬍子的士兵,從不擡頭看人。“由於猛吃害瘟疫死的人,它們也得瘟疫死了。”他舉起矛槍指了一下一些黑乎乎的溜木叢,細看之下就發現這些不是植物的枝葉,而是一堆一堆猛禽的羽毛和幹硬的腿爪。
   “看,不知道誰先死的,是鳥還是人呢?是誰撲到對方的身上把他撕碎了。”庫爾齊良說。
   為了免遭滅絶之災,城鎮裏的人們攜傢帶口地逃避到野外來,可是瘟疫還是將他們擊斃在野地裏。荒涼的原野上散布着一堆堆人的軀殼,衹見男女屍體都赤身裸體,被瘟疫害得變了形,還長出了羽毛,這種怪事乍看之下無法解釋:仿佛從他們瘦骨嶙峋的胳膊和胸脯上生出了翅膀。原來是禿鷲的殘骸同他們混合在一起了。
   他們已經踏上了打過仗的土地,地面上有着戰爭的遺跡。他們走得慢了,因為兩匹馬時時揚起前蹄,不行往前行。
   “什麽東西驚嚇了我們的馬?”梅達爾多問馬夫。
   “先生,”他回答,“沒有什麽東西能像馬腸子的氣味一樣讓馬難受了。”
   確實,他們一路經過的狹長的平原上馬屍橫陳:有些仰倒,四蹄衝天,有些趴臥,頭頸栽地。
   “為什麽許多戰馬倒在這裏,庫爾齊奧?”梅達爾多問。
   “當馬感覺到肚子被劃破時,”庫爾齊奧解釋說,“就不讓內臟流出。有的將肚皮緊貼地面,有的翻身仰躺。但是死神照樣很快把它們帶走了。”
   “那麽在這場戰爭中是戰馬先死啦?”
   "土耳其彎刀好像是專為一下子剖開馬腹用的。再往前走您將看到人的屍首了。先是戰馬,接着,就該是騎士了。可是我們到了,營地就在前面。”
   在地幹綫邊緣上出現了帳篷的尖頂、帝旗和炊煙。他們嚮前急馳,看到前一場戰鬥的死者幾乎全都被運走和埋葬了。衹看到有些斷肢,特別是指頭被扔在莊稼茬子上。“每隔不遠就有一根手指頭為我們指路,”我舅舅梅達爾多說,“這是為什麽?”
   “願上帝饒恕他們:活人將死者的手指割下,為的是拿走戒指。”
   “那邊來的是什麽人?”一個哨兵問。他穿的大衣上長滿緑黴和青苔,活像樹皮,他就像是立在寒冷北風中的一株樹。“神聖的帝國皇上萬歲!”庫爾齊奧大聲說道。
   “蘇丹王該死!”哨兵回答,“不過,我請求你們,到了司令部時告訴他們派人來替換我.我已經在這裏生根啦!"馬在這時揚蹄飛奔起來,為的是躲避那像烏雲一樣籠罩在戰場上的蒼蠅,它們在糞便堆上嗡嗡叫。
   “許多勇士,”庫爾齊奧註視着,“他們昨天的糞便還在地上,人卻已經啦!”他在胸前劃十字。
   在營盤進口處的一側排列着一行帳篷,從帳經裏走出一些滿頭鬃發,身着錦緞長裙的婦人,她們襢胸露懷.浪聲浪氣地叫着笑着迎接他們。
   “這裏是宮廷貴婦們的住處,”庫爾齊奧說,“任何其他軍隊裏都沒有這麽漂亮的娘兒們。”
   我舅舅早就在馬上扭過臉去盯着她們看了。
   “當心,先生,”馬夫又說,“她們又骯髒又有傳染病,連土耳其人都不敢把她們當作戰利品搶走。她們身上不僅長了陰虱、臭蟲和跳蚤,而且蝎子和壁虎都築窩了。”
   他們從野戰炮隊前走過。已是傍晚時分,炮兵們在大飽和臼炮的炮筒上燒他們的清水煮蘿蔔的晚飯。由於白天炮擊次數太多,炮筒變得像炭火一樣通紅發熱了。
   有人拉來滿滿幾車土,炮兵們用篩子篩那些土。
   “火藥不夠用了,”庫爾齊奧解釋道,“不過打過仗的地方十裏含有很多火藥,衹要晾幹,就能收回—些。”
   他們走到騎兵的馬廄前。獸醫們在蒼蠅的包圍之下,在那裏替騾馬醫治外傷,忙着用針縫合,用熱藥膏敷好,用綳帶纏紮。馬匹嘶吼,蹄子亂蹬,醫師們也大呼小叫,手忙腳亂。
   他們嚮前走了一大段路,來到步兵營地。夕陽西下,士兵們坐在各自的帳篷前,將赤腳浸泡在溫水桶裏。由於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突然發警報,他們洗腳時也頭戴鐵盔;於握長矛。在一些圍成亭臺形狀的更高一些的帳篷裏,軍官們往腋下撲香粉,手搖折扇扇風。
   “他們這副模樣並不是驕氣,”庫爾齊奧說,“相反,他們是要在艱苦的戎馬生活中做出優遊裕如的姿態。”
   泰拉爾巴的子爵很快被引至皇帝面前。皇帝的帷幄裏挂滿壁毯,裝飾着許多戰利品。皇上正伏在地圖上研究新的戰鬥布署。桌面上攤滿了展開的地圖,皇帝往上按圖釘,從一位元帥捧着的針囊上要取小圖釘。圖上已經紮上許多圖釘,弄得什麽也看不清了,看地圖時先要拔掉釘子,看完後再按上去。這樣拔拔按按,為了滕出手來,皇帝和元帥們都把圖釘銜在嘴唇上,衹能含糊不清地說話。
   皇帝看到了跪在他面前的年輕人,發出嗚嗚的疑問聲,從嘴裏取出圖釘。
   “他是剛從意大利趕來的騎士,陛下。”有人這樣嚮皇上介紹,“泰拉爾巴的子爵,出身於熱那亞公國最高貴的傢族”。
   “立即封為中尉。”
   我舅舅馬上跳起來,雙腳一碰立正站好,這時皇帝威嚴地大手一揮,所有的地圖都轉動起來,收捲好。
   那天夜裏,梅達爾多雖然感到疲倦,卻遲遲不能入睡。他在自己的帳篷周圍來回踏步,耳裏聽着哨兵的呼喝、戰馬的嘶鳴和士兵時斷時續的夢中吃語。他仰望着波希米亞夜空中的繁星,想到自己的新軍銜,想到次日的戰鬥,想起遙遠的故鄉,想起家乡河裏蘆葦颯颯的響聲。他的心中沒有懷念,沒有憂傷,沒有疑慮。他感到這一切都是那麽的完滿而實在,他本人也是健全而充實的。如果他那時能夠預見到等待着他的可怕命運的話,大概他也會認為那是自然的、註定要到來的痛苦。他凝視着夜空與大地的交接處,知道那裏是敵人的陣地。他雙臂交叉,用手緊抱肩頭,覺得自己把握住了未來的新的現實,同時也對自己新的境遇抱有信心,他躊躇滿志。他覺得由殘酷的戰爭造成的流血的大地上匯集成了幹萬道血河,一直流淌到了他這裏;他任憑這血的波濤輕輕地撞擊自己,既沒有産生出義憤填膺之感,也沒有激發起悲傷哀憐之情。
  戰鬥在上午十點準時開始。梅達爾多中尉騎在馬背上,凝視着準備迎戰的教軍隊排列好的強大陣容,波希米亞平原上的風吹來稻米的清香,仿佛來自某個沸拂揚揚的打𠔌場。他把臉伸嚮來風的方向。
   “不行,不要嚮後轉,先生。”庫爾齊奧驚呼,他佩戴着下士軍銜,服在中尉的身旁。為瞭解釋他的阻攔,他又不慌不忙地補充道:“大夥兒都說打仗前這麽做會招來不吉利的事情哩。”其實,他是不想讓子爵看見後面的待援候補隊伍,那是由幾小隊瘸腳膠足的步兵拼湊起來的。他擔心子爵明白教軍隊的全部兵力幾乎都投入了戰場之後會感到沮喪。但是我的舅舅嚮遠處眺望,遙望着嚮地平綫飄去的白雲,心裏想的是:“對,那片白雲就是土耳其人,真是土耳其人,而我身邊的這些抽着姻的人是徒老兵,現在軍號吹響的是進攻的信號,我生平第一次進攻,這隆隆的響聲和震動,這老戰士和戰馬毫不在乎地看着那栽進地裏的流星就是炮彈,是我有生以來遇見的第一顆敵人的炮彈。大概不會有那麽一天,我將要說:"這是最後一顆炮彈了。”
   他手裏高擎着出明的利劍,眼睛看着在硝煙中時隱時現的帝旗,策馬在戰場上飛奔急馳起來。我方的炮火從他頭上的空中掠過,敵人的炮擊在教軍隊的陣地上打開一些缺口,炸起一團團煙塵。他想:“我就要看見土耳其人了!就要看見土耳其人了!”對於參戰的人來說,沒有什麽比同敵人遭遇,並看一看他們是否真像自己想象的那樣更令人興奮的事情了。
   他看見他們,看見土耳其人了。兩個人正迎面而來。他們騎着披挂鉛甲的戰馬,手持皮製的圓形小盾牌,身穿黑紅條相間的長袍。他們裹着頭巾,臉上的皮膚像海豚一般是棕褐色的,鬍須真同泰拉爾巴村那個被人叫做“土耳其佬”的米凱一模一樣。兩個土耳其人中的一個被人打死了,另一個殺死了不是殺死他的同伴的另一個人。但是誰曉得他們多少人正在起來,一場白刃戰即將開始。看見了那兩個土耳其人,就如同看見丁他們全體。他們也是軍人,他們的那些東西也都是軍隊的裝備。他們的面孔像農民的一樣飽經日曬,一樣顯出執鋤的神情。梅達爾多,原來一心想看看他們,現在已經看到了;他可以馬上回到泰拉爾巴來,趾高氣揚地從我們面前走過,昂首挺胸像衹鵪鶉一樣。然而他是來打仗服役的。於是他嚮前衝去,避開了彎刀的襲擊,發現了一個步行的小個兒土耳其兵,揮劍劈倒了他。既然已經殺了這麽一個,他再找一個騎馬的高個子兵試一試,結果很糟糕。因為他們小巧靈活,很有攻擊力。他們一直鑽到馬肚子底下來,用他們的那種彎刀刺剖馬腹。
   梅達爾多的馬搬開腿站立不動了。“你怎麽啦?”子爵問道。庫爾齊奧趕上前來指着下面說;“您瞧那兒。”馬的內臟已經流淌到了地面上。可憐的畜牲嚮上望望主人,然後低下頭去,仿佛想去舔食那些腸子,但這僅僅顯示出了英勇無畏的氣概:它昏倒了,然後斷了氣。泰拉爾巴的梅達爾多沒有了坐騎。
   “請您騎我的馬,中尉。”馬夫說道,可是他還沒來得及勒住自己的馬就摔落地下了,他被土耳其人的箭射傷,那匹馬趁機逃脫。
   “庫爾齊奧!”子爵呼喊着,撲到在地上的馬夫跟前。
   “您不要為我擔心。先生。”庫爾齊奧說道,“我們衹希望醫院裏還有烈性酒。每個傷員都能分到一碗喝.”我的舅舅梅達爾多投入混戰之中。戰鬥的勝敗尚無定論。在這場混戰中,似乎是教軍隊方面取勝。可以肯定的是他們衝亂了土耳其軍隊的陣綫,包圍了他們的幾處陣地。我舅舅同其他的勇土一起衝到敵人的大炮近前。土耳其人移動炮位,以便把他們肖幹炮火射程之內。兩個土耳其炮手轉動一尊大炮的輪子。他們動作遲緩,蓄着長鬍子,戰袍垂到腳背,活像兩個天文學家。我舅舅說:“現在我上那兒去,去幫他們校正炮位。”他熱情有餘,經驗不足,他不懂得衹能從側面或後面去靠近大炮,他躍馬橫刀,直衝大炮口奔去,心想可以嚇唬住那兩位天文學家。然而是他們對着他當胸開了一炮。泰拉爾巴的梅達爾多飛上了天。
   晚上,戰事暫停,兩輛馬車在戰場上收拾教士兵的軀體。一輛載傷員,一輛裝死人。戰場上進行的是初步分選。“這個我收,那個你管。”碰到似乎還有救的就放到傷員車上;遇到肢體殘缺不全的塊塊段段就裝到死人車上.以便進行安葬;那些已經算不上是一具屍體的殘骸就留在原地讓鵝烏吃掉。在那些天裏,由於兵員損失與日俱增,决定采取盡量多收傷員的辦法。於是梅達爾多的殘身就被當作受傷的軀體被安置到那輛裝傷員的車上了。
   再次篩選在醫院裏進行。仗打完了,戰地醫院早的景象比戰爭本身更為殘酷可怕。地上擺着長長的一排擔架,上面躺着那些不幸的人們,醫生們聚集在招架四周,手裏拿着鑷子、鋸子、針、綫和手術刀。一個死人接着一個死人地檢查過去,他們盡力使每具屍體復活。織掉這裏,縫合那裏,在創口上塞進藥棉,將血管像手套一樣翻過來,重新放兇原位,縫綫比血管還多,但畢竟是修補好並縫合上了。如果一個病人死去,他所有完好的部分都用於修補另一個人的肢體和器官,如此術斷地循環歹去。最麻煩的事情是處理腸子:一旦散開來,簡直就不知道怎樣才能使它們復歸原位了。
   掀掉被單,子爵殘缺不全的身軀令人毛骨驚然。他少了一條胳膊,一條大腿,不僅如此.與那胳膊和大腿相連的半邊胸膛和腹部都沒釘丁,被那顆擊中的炮彈炸飛丁,粉碎了。他的頭上衹剩下一隻眼睛,一隻耳朵,半邊臉,半個鼻子,半張嘴,半個下巴和半個前額:另外那半邊頭沒有了,衹殘留一片粘糊糊的液體。簡而言之,他衹被救回半個身子。右半邊。可這右半身保留得很完整,連一絲傷痕也沒有,衹有與左半身分割的一條巨大裂口。
   大夫們都很知足:“喲,太巧了!”衹要他不當場死去,他們也能設法去拯救。他們圍着他忙開了,而這時有些可憐的士兵衹在一支胳貿上中了一箭,卻死於敗血癥。大夫們縫合,上藥,包紮,弄不清他們做了些什麽。結果是第二天早上,我舅舅睜開了那唯一的眼睛,張開了那半張嘴,翕動了那一個鼻孔,又呼吸起來。泰拉爾巴人持有的強健體質使他終於挺過來了。現在他活着,是個半身人。
首頁>> 文學>> 超现实小说>> 卡尔维诺 Italo Calvino   意大利 Italy   世界大战和冷战   (1924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