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地理类>> 唐玄奘 Tang Xuanzang   中國 China   唐代   (602年664年)
大唐西域記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門人辯機奉唐太宗之敕令筆受編集而成。《大唐西域記》共十二捲,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玄奘遊學五印,大破外道諸論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
    《大唐西域記》係唐太宗欽定,玄奘親自編撰,由弟子辯機整理而成。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秋七月,玄奘在翻譯出佛經的同時,終於完成了著名的《大唐西域記》,於十三日進表於太宗。言道:“所聞所歷一百二十八國,今所記述,有異前聞,皆存實錄,非敢雕華,編裁而成,稱為《大唐西域記》共十二捲。”據悉,該書記述128個國傢和地區的都城、疆域、地理、歷史、語言、文化、生産生活、物産風俗、宗教信仰,此外還記述了其他十餘國傢的情況。本書是繼晉代法顯之後又一取經遊記巨著。書中除生動描述了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印度雁塔傳說、那爛陀學府以及諸如佛祖成道、佛陀涅磐等無數佛陀聖跡,還有很多佛教傳說故事。內容全面係統,詳實生動,先後被譯為英、法、德、日等國文字廣為傳播,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佛教歷史及交通史、民族史的珍貴資料。《大唐西域記》實際是一部玄奘西行的實錄。在西行求法的徵程中,經歷了數年時光,所到國傢上百,山河城關成千上萬,觀禮佛寺寶塔成千上萬,親歷事故和接觸的人物不計其數,而《大唐西域記》裏連同他每走一地所處方位、距離多少裏、國體民情、風俗習慣、氣候物産、文化歷史都寫得清清楚楚,就連哪個寺院所奉某乘某宗,僧衆多少,是何人講什麽經,多少捲等,都寫得十分詳盡,準確無誤。這些記載又被後來的歷史文獻和文物考古所佐證。依據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記》記載提供的綫索,對著名的印度那爛陀寺、聖地王捨城、鹿野苑古剎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古跡,成為考古史上一大奇跡。這些都充分證明,玄奘當年在險惡艱難的求法途中,將所經歷的大量信息和各類資料準確無誤地記錄在案。
提要
大唐西域记 提要
  《大唐西域記》十二捲,唐釋玄奘譯,辯機撰。玄奘事跡具《舊唐書》列傳。晁公武《讀書志》載是書,作元奘撰,不及辯機。鄭樵《通志·藝文略》則作《大唐西域記》十二捲,玄奘撰,《西域記》十二捲,辯機撰,又分為兩書。惟陳振孫《書錄解題》作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大總持寺僧辯機撰,與今本合。考是書後有辯機序,略雲:“玄奘法師以貞觀三年褰裳遵路,杖錫遐徵。薄言旋軔,謁帝洛陽。肅承明詔,載令宣譯。”辯機為大總持寺弟子,撰斯方志,則陳氏所言為得其實矣。昔宋法顯作《佛國記》,其文頗略。《唐書·西域列傳》,較為詳核。此書所序諸國,又多《唐書》所不載。則史所錄者朝貢之邦,此所記者經行之地也。《讀書志》載有玄奘自序,此本佚之。惟前有尚書左僕射燕國公張說序,後有辯機自序。句下間有註文,或曰唐言某某,或曰某印度境,疑為原註。又有校正譯語雲,舊作某某訛者,及每捲之末附有音釋,疑為後人所加。第十一捲“僧伽羅國”條中,有“明永樂三年太監鄭和見國王阿烈苦柰兒事,是今之錫蘭山,即古之僧伽羅國也”,至“祈福民庶作無量功德”共三百七十字,亦註者附記之語,吳氏刊本誤連入正文也。所列凡一百三十八國,中摩揭陀一國釐為八、九兩捲,記載獨詳。所述多佛典因果之事,而舉其地以實之。晁公武《讀書志》稱,玄奘至天竺求佛書,因記其所歷諸國,凡風俗之宜,衣服之製,幅員之廣隘,物産之豐嗇,悉舉其梗概。蓋未詳檢是書,特姑據名為說也。我皇上開闢天西,鹹歸版籍。《欽定西域圖志》,徵實傳信,凡前代傳聞之說,一一釐正。此書侈陳靈異,尤不足稽。然山川道裏,亦有互相證明者。姑錄存之,備參考焉。
  竊以穹儀方載之廣,藴識懷靈之異,《談天》無以究其極,《括地》詎足辯其原?是知方志所未傳、聲教所不暨者,豈可勝道哉!
  詳夫天竺之為國也,其來尚矣。聖賢以之疊軫,仁義於焉成俗。然事絶於曩代,壤隔於中土,《山經》莫之紀,《王會》所不書。博望鑿空,徒置懷於邛竹;昆明道閉,謬肆力於神池。遂使瑞表恆星,鬱玄妙於千載;夢彰佩日,秘神光於萬裏。暨於蔡愔訪道,摩騰入洛。經藏石室,未盡竜宮之奧,像畫涼臺,寧極鷲峰之美?自茲厥後。時政多虞。閹竪乘權,憒東京而鼎峙;母後成釁,剪中朝而幅裂。憲章泯於函、雒,烽燧警於關塞,四郊因而多壘,況茲邦之絶遠哉!然而釣奇之客,希世間至。頗存記註,寧盡物土之宜?徒采《神經》,未極真如之旨。有隋一統,寔務恢疆,尚且眷西海而咨嗟,望東離而杼軸。揚旌玉門之表,信亦多人;利涉蔥嶺之源,蓋無足紀。曷能指雪山而長騖,望竜池而一息者哉!良由德不被物,威不及遠。我大唐之有天下也,闢寰宇而創帝圖,掃攙槍而清天步,功侔造化,明等照臨。人荷再生,肉骨豺狼之吻;傢蒙錫壽,還魂鬼蜮之墟。總異類於藁街,掩遐荒於輿地,苑十洲而池環海,小五帝而鄙上皇。
  法師幼漸法門,慨祇園之莫履;長懷真跡,仰鹿野而翹心。褰裳淨境,實惟素蓄。會淳風之西偃,屬候律之東歸,以貞觀三年,杖錫遵路。資皇靈而抵殊俗,冒重險其若夷;假冥助而踐畏途,幾必危而已濟。暄寒驟徙,展轉方達。言尋真相,見不見於空有之間;博考精微。聞不聞於生滅之際。廓群疑於性海,啓妙覺於迷津。於是隱括衆經,無片言而不盡;傍稽聖跡,無一物而不窺。周流多載,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屆於長安。所獲經論六百五十七部,有詔譯焉。
  親踐者一百一十國,傳聞者二十八國,或事見於前典,或名始於今代。莫不餐和飲澤,頓顙而知歸;請吏革音,梯山而奉贐。歡闕庭而相抃,襲冠帶而成群。爾其物産風土之差,習俗山川之異,遠則稽之於國典,近則詳之於故老。邈矣殊方,依然在目。無勞握槧,已詳油素,名為《大唐西域記》,一帙十二捲。竊惟書事記言,固已緝於微婉,瑣詞小道,冀有補於遺闕。秘書著作佐郎敬播序之雲爾。
首頁>> 文學>> 地理类>> 唐玄奘 Tang Xuanzang   中國 China   唐代   (602年6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