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1 04:23:01 發錶主題: 现代诗歌好诗的"五动"标准(转帖二) |
|
|
五
惊动。
众所周知,人们长期生活在实用、公约的语言系统里,这套系统是在规约中用来交际操作的。人们一方面遵循其编码守则,规范自己行为,由此获得生存依据与指南。但是长期浸淫于斯,人们另一方面又宿命地被常规语言所奴役、所塑造,尤其是受到语言本身的盲区、陷阱、局限所制约,同样饱受语言的伤害,更不用说遭到多种话语权力的统治了。
为突破公约话语体系,保持、延续语言活力,人们另起一套艺术的创造性语系——它是想象的、假定的、非常规的,反语法的,是对实用语系的颠覆与擦亮。诗歌无疑是这套系统中,最尖利最去污的清洗剂。
现代诗的审美功能之一是使诗产生惊异感,而惊异感的产生,按俄国形式主义说法,就是要制造语词的陌生化效果。在所有文类中,诗歌担负着语词最勤劳的刷新者。语词的刷新不外是语词的发明发现:竭尽一切手段,动用一切器官,触发语词的气孔、细胞,让她们苏醒、生长,最后达成语言与自身存在的彼此照耀。
现代诗语词,早已脱离工具性,不再是是意识、观念、理式的启动,而是语言“自动”成为想像、感觉、知觉和超验。语言变成自身的流动、漂浮,在瞬间中撞击、闪现,也在瞬间中更替、消失。一方面,语言被表达的快感输送,另一方面语言被自身表达淹没或挤掉。语言和语言之间彼此蚕食、侵吞和争斗,在过程中完成语言的不可经验性和不可还原性。诗歌的最大进步,是语词真正进入(加入)她的本体性。现代诗视语词为诗歌的最高真实,是语词在选择诗歌,在创造诗歌。极端的说,是语词在选择诗人,是语词在选择读者。
读者从诗歌汲取营养与美感,主要也是指语词,语词的桂冠戴到她头上当之无愧。享受诗歌,许多时候就是享受诗语。让人惊讶的诗歌语言有两大类型:
一是以内在暴力修辞为主的“陌生化”语言:它采用暴力干预,即以主观意愿对语言进行大跨度的变形、畸联、组装、扭曲、变性,追求“惊谔”效果,(当然追求过度,容易失之杂芜造作)。
二是以“语感”为“内躯力”的口语:语言与生命近乎同步的自动,充满原生、本真、天然、鲜活的特色,(当然无节制的粗鄙,容易泛滥为“口水”)。
先说一。“陌生化”语言,其最大能耐就是产生繁复张力。所谓诗歌语言的繁复张力就是在各种关系范畴中,比如远与近、大与小、内与外、无形与有形、有限与无限,虚与实、具体与抽象的相互关联域中,制造巧妙的牵拉与对抗,从而获得以一当十的诗语“超载”。
如杨炼早期的句子:白内障的云层贯穿飞鸟。
这里有内外、大小(眼睛、天空;云层、白内障)的关系畸变,有主观与客观的物我交融——使得我与鸟的距离忽然拉近。甚至有主客颠倒意味——飞鸟穿过眼睛。这就给本来的常态表述“我注视鸟”,带来了另一种新鲜的语言活力。
再如:“白杨把闪电的根须钉入地下”(杨炼)。这是拟物、拟人的复合运用,也是激情、直觉,词与物,在瞬间的强烈碰撞。这种瞬间主观意愿和主观情思的“三合一”操作,像飞旋的砂轮,迅速擦出刺眼的火花。 还有,“把灯点到石头里去”(陈东东),“今晚,星空很希腊”(余光中),“深渊也是风的葡萄”(道辉)等等,都绷紧语词的张力。
语词本身能构成独立自在的世界。一方面以语词原在魅力自动“现身”,另一方面又通过不断改写,产生前所未有的意味。在暴力的驱策下,经由变形、倒错、易位、嵌镶、绾接等多种修辞,语词与语词不断进行惊心动魄的婚配,诞生了千奇百怪的变种。
语言暴力带来语言活力,正是这种活力,唤醒读者脑中长年沉睡的语词失效部分,当陈封的语词意识被激发起来,带动感觉与想象,或感觉与想象擦拂去蒙尘的语词,享受新诗语的盛宴就不再是那么奢侈了。
再说第二种,富有语感的元初语言。
这种语言,是生命瞬间体验与语词传递,几乎接近同步的一种同构关系,本质上不是修辞意义上的技艺手段,而是发出腹腔里最自然的“真声”,它与半途中从喉咙闯出来的“假唱”无缘。它的原初形态,天然质地,带着未经加工的成分,却极为靠近生命本源。素朴、本真、天然是它最大特色。它是另一种语词的“原在”刷新。这样的语言充满很好的语感质地:“一条水养着黄脸平原”、“黑汽车一夜换成了白馍”、“没有人活得过一团铁”、“酒再深也要回到浅”、“山吓得很小”、“江风一股粗一股细”(王小妮)等等。
总之,日常规范的语言要求语言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而诗歌语言的特殊性,则怂恿她不断进行冒犯、侵略、反常规、反惯性、闯红灯。语词不是双脚交替正常的行走,而是单脚跳着走,八步并着两步走,或者旋转走、侧身走、脚尖走、倒退走、膝盖跪地走,甚至头手倒立着走。因为诗语是一种最具开放性的“自选体操”,哪怕一个出奇的腾空,一次大胆的“私奔”,都会引起阅读者一阵惊悸。这就是好诗语言的魅力。
六
以上,主要从阅读接收角度,讨论好诗四种“图式”,它涉及某些心理活动,笔者就借用“动感地带”中的“四动”——感动、撼动、挑动、惊动,分别对其在情感、意识、思维、语言四个层面上的特定表现,做出连接,大胆给出一个“公式”:
这样,好诗就形成了以“感动”作为主旋律,以“撼动”、“挑动”、“惊动”作为“副部”的——审美接收“交响”。或者说,以感动作为终端接受器的好诗,同时混合着“撼动”、“挑动”、“惊动”的审美成分。这是理论在四个层面上做综合性的描述。实际上,很难达到那样周全完备的境地。
感动、撼动、挑动、惊动四种效果全部具备的诗歌,的确很少见。大多数情形下,好诗和较好的诗,只占其中一、两种份额。有的是以智与思的锋利撕人心肺,有的是以感觉或想象带动思维刷新,有的是以语词制造快感。不过只要其中一项十分突出,当可以和好诗的指数挂钩了。(比如,新诗史上多少人写过《失眠》,我都忘了,惟独80后的水晶珠链与众不同,她写出一种贴切而奇异的失眠 :“我的左胳膊在我身体上散步”。就凭这一句独到的失眠体验,我记住了她的名字。)
勿容置疑,诗歌带给人们类似的感受是十分奇妙的:有时,仅仅是一个不寻常意象、一个稀有感觉、一个突发奇想、一个和谐的内在律、一个机巧构思、一个精辟警语、一个似断非连的留白,便被我们迅速领悟而打上高分。所以,倘若有那么一两点突出的东西,令人眼睛为之一亮,或心为之一跳的东西,我们说,这样的诗歌审美接收可算基本达标。也因此,可以“单列”出好诗达标的基本“公式”,相对比较单纯:
不过,稍微复杂一些的现代诗审美,并非是上述简单的“单列”。往往是以感动为“龙头”,牵动或混合着其他“两动”、“三动”,形成另外的多元“配对”:
或者倚重感动与撼动的混交,或者倚重感动与挑动的混交,或者倚重感动与惊动的混交,或者只是后面“三动”的相互混合,也未尝不能成立。这样一来,以感动为主的审美接受“交响”,又可以变奏出各有侧重的多种审美可能。
一般来说,诗歌的接收心理流程,一方面是接受者有一种期待视野,具备“寻求满足的愿望”——即参与状态,一经或几经克服期待受挫,继而达到进入文本的通畅,与文本不断“交往”,最后产生回应共鸣,有时还可能引发多次的接收冲动。必须申明的是,感动、撼动、挑动、惊动,这“四动” 之间,自然不是简单的数学加减关系,而是互为关联互为包容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织一体,形成诗歌阅读总体感染力的。
设若进一步结合诗歌的本体与诗人主体性考量,我们当会发现,某些代表性界说(例如诗是一种“虔诚的沉迷状态”、诗是“生命的质量形式”、诗“是灵魂的漫游”;“诗人是种族的触角”(庞德)、“诗人是报警的孩子”(勒内•夏尔)、“诗人是自我灵魂的发言人”等等),大致都趋向于——将诗歌看成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历险:即精神历险、思维历险、和语言历险。换个说法,现代诗的成立,是以精神冒险与诗性思维冒险作为支柱,经由语言刷新而凸显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诗歌、诗人天生成了精神的先锋、前卫、异端、另类;为什么那么多诗歌、诗人提供了希奇古怪、凝视谛听世界的独特方式;又为什么几乎一切优秀的诗歌、诗人,无一不是语词的掏金者和炼丹士?而诗歌本体与主体的精神历险、思维历险、语言历险,正好对应于审美接收上的“三动”——撼动、挑动、惊动,并且最后在终端上形成感动的综合效应,这就给我们下面综合混合图示以有力的援助。当然,“四动”在本质上是整体性与交互性的:
不证自明的是,“感动”的整体综合效应,隐含着文本的某些“未定点”,即文本潜在的召唤结构。好诗之所以迷人,其奥秘在于潜在的召唤结构,存在着诸多可能性:或者由此及彼,或者由小见大,或者以有限寓无限,或者以有形寄无形,或者以瞬间见永恒,凡此种种,也都预伏着巨大误读契机。否则,好诗怎么可能只凭一小串文字编码,历久长新地牵动人心呢?好诗的潜在召唤,总是从诗人心中流出来、活出来的,是和诗人的心灵融合在一起,是生命的、灵魂的、原创的。拥有这一优质前提,好诗跨越亘古时空,总是能找到知音。
狄金森说:诗令我全身冰冷,连火焰也无法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假如我肉体上感到天灵盖被掀去,我知道那就是诗。⑿(雪莱也说过,诗之感人是神奇的、不可理喻的,越出意识之外,超于意识之上)。狄金森从整体上描述诗的感受,这种感受表明,诗歌在接收本质上当属整体感悟。感悟过程是浑然一体的。
所以上述“公式”与图示,笔者无意割裂接受过程的整一性和混沌性。“四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包涵的,有时像四色鸡尾酒那样界线分明,有时则是交杂洇化着的——感动既出示自己固有的情感特质,也难免不含纳精神上的震荡因子;以撼动为主的精神震慑图式,自然也无法完全拒斥情感成分。其他几“动”也都一样。
总之现代好诗的审美性,是在精神意识和诗性思维的历险中,经由语言历险中介,外化为感动为主特征的接收“型构”,它同时也成为现代诗的本体性“框架”,如下图示:
人类这一高级的精神活动,因多重历险获得确证。支撑现代诗“这一个”本体性架构,是情感(情绪)历险、精神(体验、经验、智力)历险、诗性思维(感觉、想象)历险——三根强有力的支柱,自语言地基上鼎立起来的分行建筑,自有其不可小视的“心动“能量,它作用于我们心灵隐秘处,常常在瞬间,悄悄改变着什么。
在某种意义上,“四动”使现代诗与古典诗歌、浪漫诗歌、后现代诗歌拉开审美距离,使人们在欣赏各个历史时期——古典诗、浪漫诗、现代诗和后现代诗时,很难再采用那种绝对统一尺度。这应该是诗歌与时俱进——审美精细化的进步表现,同时它也没有放弃与“整个诗歌”保持的某种共通性。
可是很奇怪,近年来,人们不断把审美的标杆下移,甚至降格为“只要你认为好就是好”的独家认证。其实这样的审美尺度,既广阔无边又狭窄之至:它一味服膺个人口味,无视众人眼光,只凭一已私见,取代社会评价,最终导致“好诗”到处泛滥和“好诗”无节制泛化,并且和“怎么写都行”结成联盟,酿成不良习气,严重损害诗歌声誉。“梨花诗”的网上恶搞,恰恰从一个侧面,证实偏激的私我化标准,最终还是要遭到审美艺术的惩罚和时间的报应。
客观的说,“只要感觉好就是好”的标准,一般只适用于诗歌沙龙、诗歌聊天室、圈内诗歌编选;适用于公众的临时阅读消费,实在难以进入专业遴选和诗歌史。有人会辩解说:在一个去本质、离心化的碎片时代,没有必要提倡整一的标准。我要说,在一个相当混乱而无序的时期,在浮嚣、狂欢、嬉戏、重复成为时尚,价值失衡、诗人失格、诗歌失范,良莠难分的语境中,诗歌审美普遍迷失,倒是更有理由重提诗歌造血的“色素”和诗歌验收的“光谱”。
事实上,真正能成为具有范式意义上的好诗,乃属稀有金属。回望5万首唐诗,大概只留下几百首,那么不到百年的新诗,能传世的肯定也不会多到哪里去。过分放纵“无标准”,实在不利于诗歌典律的建设。而好诗,离经典还有一段距离。相信大多数读者,只要稍许考察、比较获诺贝尔诗歌奖的经典作品,就明白,具有高级精神品质与艺术品质的诗歌,是无法轻易泯灭其精神界线,同时也是不难甄别其艺术高下的。既然有可能认同最高档的诗歌标的,怎么就轻易放弃我们手边的诗歌“刻度”?轻易而随便的放弃,意味着对自身的草率、要求的降低,和对高度的恐惧。
布卢姆认为经典首先是独创;拥有神秘离奇的力量和熟悉的陌生。我们不要求好诗在整体上有着全面的独创性,但至少在某个局部要有独到之处。好诗还差经典至少一个级别,好诗的最高级别是经典。而“四动”标准,应该是隐含着向上一个级别——推动的尺度:
假设诗歌有5个级别,好诗和比较好的诗,那是属于有特点、有特色的诗,它处于“举贤排差”的中间、偏上环节,起着净化与提升的作用。紧紧抓住中间环节,推行有“公信度”的好诗,并非多此一举。
因为经典有赖于好诗的积累;级别提升的好诗,有助于经典的形成。在这个意义上,好诗和较好的诗成了“泛”经典的被选和侯选。如此看来,好诗被纳入某些规范并非没有道理,尤其对于诗歌研究与建设的人们。在一个好诗不是太多,经典匮乏的时代,如若一味做诗歌的“离散”运动(美其名大众波普)是不是怯于面对更残酷的难度挑战,而选择了轻松逃避,躺在艺术水准普遍下滑的摇椅上,让“影响的焦虑”,做心安理得的释放?
当然,接受者存在许多差异,因性别、年龄、教养、经历,会造成巨大“误读”。 “误读”怂恿私我化标准,但私我化的“误读”,极易受时尚风气支配,经常使标准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所以,超越个人趣味、超越个人口味的尺度,还是有必要建立。
“误读”也使诗歌审美接收活动,同样变得既复杂又简单。复杂,有时候复杂到用尽一生,还“嘴嚼”不清,因为它制造众多可能;简单,有时简单到“喜欢就是好”,根本无须什么道理。对于这样一种“尤物”,真是让人摸不得碰不得,所谓诗无达诂是也。但是,任何事物,一旦沉醉在绝对的相对主义的迷梦里,津津于此而忘返,肯定会带来另一种偏颇乃至灾难。为纠偏愈演愈烈、无边的相对主义,笔者试图将接收尺度,尽可能笼在简明的“四动”里。旨在有所依傍,有所参照,拒绝将审美活动固定在“公式“里。
叶迦莹先生集半世纪古典诗词的研究心得,提出“兴发感动”之说,集创作、审美、批评、鉴赏于一体,以其所表现的感发生命之质量,和传达之效果作为该说的根本依据。这一古典诗学、词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对于已具备独立品格,又不乏与古典诗词血缘相系的中国新诗、中国现代诗或现代汉诗来讲,在转型期探询有效的审美“度量“,不止具有借鉴意义,更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最后必须重申,好诗是整体性的,是活的生命的有机体。笔者并无意对诗歌审美进行科学主义“切割”,实际上也切割不了。只是理论阐述需要,图解了“四动”,旨在反省传统标准的笼统,并在现代语境下,对“现代诗”审美做适当细化,以便接近于它的历险“本性”。一直以来,本人以“四动”作为现代诗歌批评、鉴赏尺度,但不知道最终是否一厢情愿?
注释:
①例如羊城晚报 2005.8.27 关于《寻找诗歌》的采访。余光中认为 :好的诗歌应该包括想象力的丰富,语言的高超,音调和意象的营造。一句话: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于坚认为:好的诗应该是有感觉的诗—— 一位有阅读经验有生命痛感的读者读了之后有感觉,那就是一首好诗;香港诗人黄灿然认为: 好诗永远产生于标准建立过程中,标准一旦建立就迅速被坏诗攻占;好诗实际上没有标准;广东诗人卢卫平认为: 好诗就是找到“新的秘密”,用什么样的语言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再例如2002年《诗刊》开展“新诗标准讨论”,收到来自各界200多份稿件。陈太胜认为,坚持中国新诗是有标准的主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简单化地、虚假地、永恒化地、粗暴地理解诗的标准;晓理认为,标准是随着艺术发展而不断丰富变化的;动态的标准,包含着补充、修正、嬗变甚至叛逆——局部的打破与重建,但保持它鲜活的开放性与发展性应该是永恒的主题;郑敏心目中最好的诗是“应当达到悟性的高峰,就好像登上塔尖,心灵有所震撼”。陈超说,现代诗写作的标准,像一条不断后移的地平线,它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址”,也没有一个技艺上的稳定衡估指标。 李怡说,提出“标准”,探讨“难度”,这就是将诗歌从个别的上升到社会整体精神建构中;需要通过对“标准”的定位来激活某种精神价值。等等。
②和平岛《诗歌解剖学大纲兼论什么是好诗》,绿风诗刊论坛,2007.5.18
③以上七种看法参见《天涯诗会》论坛2006.3.24。
④《诗大序》,《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
⑤⑥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代诗话词话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0、13页。
⑦⑧⑨⑾沈奇编《西方诗论精华》花城出版社1991年,第252、109、4、187页。
⑩加尔默达《美的现实性》,转引《拯救与逍遥》1986年版第58页。
⑿参见《诗选刊》2006.12 ,169页。 _________________ 欲钓那只太阳,却钓了一轮月亮
http://www.hongxiu.com/my.asp?id=1310875
http://blog.sina.com.cn/hanqirong |
|
返頁首 |
|
|
|
|
博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12-21 帖子: 4381 來自: SFO 博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2 17:56:11 發錶主題: |
|
|
余光中只识皮毛,媚俗的审美,不值一论。
就像有句话:one shot from greatness,
当引为博学者鉴。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返頁首 |
|
|
|
|
迪拜 同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6-10-31 帖子: 1588
迪拜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3 16:26:18 發錶主題: |
|
|
我认为
余光中实在是一个诗歌大师。(大智若愚...)
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他不怎样。
但是,
30年以来,
数不清的“专业精品”,被抛弃了,
而他的作品
却被人民接纳为“文化的符号”。 |
|
返頁首 |
|
|
|
|
博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12-21 帖子: 4381 來自: SFO 博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3 20:18:48 發錶主題: |
|
|
诗人当有一个气节的本质,诗质才得长久。
余与陈映真的政治狱不无关系。
我想,迪拜欣赏的是他的诗文,而我一向
不认为诗是普罗大众的东西,歌是。诗人写诗,
不应当发抒时刻,心中还想着读者的问题。
诗写出来了,就存在。
我看诗,不看30年,100年,我看300年。
这点或许与很多人不同。
余是博学的,但诗质差些。这也是个人的大胆妄论。
到底如何,300年后再说。他人说。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返頁首 |
|
|
|
|
迪拜 同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6-10-31 帖子: 1588
迪拜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3 21:05:31 發錶主題: |
|
|
您的观点也是有见解的。
但是,任何文化与“社会,政治”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会“作为真空”存在。
即使,如“文革作品”
在后来被“文化界”彻底否定,
也没有被“历史”抛弃,(只要,不是“主观上献媚的”)
作为“时代见证”,经过时间“沉淀”后,仍旧有“文化,与史”的价值。
所以,现在有的又重新被“介定”,焕发了新的光彩。
余光中的《乡愁》
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道标签”
并不在于“它究竟有多少被现代诗歌界专业认可的诗歌艺术含量”
而是因为,它是“中国历史被割裂的一道历史伤疤”
是“民族发展历程的一个历史见证”
因此
在一个特定的时刻,走进中华民族的心中
成为“一座不会消逝的艺术丰碑”。
对于“诗人的气节”
大陆一向是非常在意的
“郭沫若”,因为晚年的问题
如今,被普通的民众抛弃,
即使,仍有不少专家“肯定他的早期诗歌对于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意义”
但是
在“民间的地位”,已经是“一落千丈”了。
不过,余光中
好象,在大陆的资料没有这些问题。
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传过来。
大陆一向欣赏
如“老舍”的气节。
至少象“沈从文,钱钟书”,与“政治绝缘”,
假如象“巴金”,后来用余生进行了“某些态度上的反省”,也行。
对于“张爱玲”
即使“天纵奇才”,也是“毁誉参半”的。 |
|
返頁首 |
|
|
|
|
博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12-21 帖子: 4381 來自: SFO 博弈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3 23:45:32 發錶主題: |
|
|
请二位注意关注我开头提到的现代新诗的格律问题,我将在我所任版主的那个文学网大力提倡写新格律诗,旧瓶装新酒,提倡"两个不论",平仄不论,注意节奏,古音韵不论,使用现代普通话的声韵系统,使中国的现代诗歌发出天籁之声(也不反对仍使用假声吟咏的诗人),提倡百花齐放! _________________ 欲钓那只太阳,却钓了一轮月亮
http://www.hongxiu.com/my.asp?id=1310875
http://blog.sina.com.cn/hanqirong |
|
返頁首 |
|
|
|
|
博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12-21 帖子: 4381 來自: SFO 博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5 08:29:22 發錶主題: |
|
|
钓月 寫到: |
请二位注意关注我开头提到的现代新诗的格律问题,我将在我所任版主的那个文学网大力提倡写新格律诗,旧瓶装新酒,提倡"两个不论",平仄不论,注意节奏,古音韵不论,使用现代普通话的声韵系统,使中国的现代诗歌发出天籁之声(也不反对仍使用假声吟咏的诗人),提倡百花齐放! |
很好啊。新月诗派,新古诗之前的实验是当有后继的再开发。少一些束缚,多一些选择,配合现代人的生活及语言,写现代人的诗,也较易吸引读者。节奏上,少些长短律,多些轻重律的采用,或许会有新的效果吧?有些心得,莫吝啬于与大家分享哦。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返頁首 |
|
|
|
|
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杨光 秀才
註册時間: 2006-06-01 帖子: 683
杨光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上城 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7-03-15 帖子: 2024 來自: 江夏黄鹤楼 上城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7 03:49:10 發錶主題: |
|
|
听各位的讨论很受益。但我总觉到现在怎么还没有一个说服力的诗人
各种诗派都有了,就没有一个能统领众诗人的。(迪拜先生语)这样一阵没一阵闲聊的,
也不知道能到哪儿。 _________________ 每个诗人都很重要 |
|
返頁首 |
|
|
|
|
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迪拜 同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6-10-31 帖子: 1588
迪拜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7 16:45:50 發錶主題: |
|
|
按照我的理解,
统领中国新诗30年的4大经典,是否是这样?
北岛《回答》
----“撼动”,
----撼动一个时代。
舒婷《致橡树》
----“挑动”
----挑动你对于“女性价值”的“重新认识”。
顾城《一代人》
----“惊动”
----如“天外之音”,令人“腾然惊诧”。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感动”
----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已经感动了多少人的心灵? |
|
返頁首 |
|
|
|
|
博弈 榜眼
註册時間: 2006-12-21 帖子: 4381 來自: SFO 博弈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7 19:10:33 發錶主題: |
|
|
迪拜这时拿出好东西了, 鼓掌; 愿见更深入的评论.
诗事说不完的,也不必要有一个统领全局的大家,个见.
要有单一一个大家能把诗说透了,也就无诗了. 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斷的審醜裡終將建立起新的審美) |
|
返頁首 |
|
|
|
|
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迪拜 同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6-10-31 帖子: 1588
迪拜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7 20:44:52 發錶主題: |
|
|
倒不可能统一,
不过是“大概的格局”
提供一个“大致的摸板”。
上面,我看了半天,没有“律动”
可能,因为“1.2.3.4”没有列出来。
提到“律动”
最好的“范本”就是
余光中的《乡愁》了。
正好是
到目前为止“50年来海内外不可动摇的5大纯文本”。
我说明一点,就是
考虑“实际影响”
个人偏爱,或反对,就不算了。
还有相当多的“好诗歌”
但是
都还没有达到“全球华人公认,共鸣”的地步。
(譬如:大陆1949--1978年以前,也有不少属于区域的经典,却因为----时代,和政治的原因,无法得到---香港,台湾以及海外专业的认可。
另外,香港,不知道为什么,至少,是缺席了。)
纯属“一家之言”,谈谈看法而已。 |
|
返頁首 |
|
|
|
|
钓月 秀才
註册時間: 2008-04-12 帖子: 409 來自: 中国江苏 钓月北美楓文集 |
|
返頁首 |
|
|
|
|
上城 进士出身
註册時間: 2007-03-15 帖子: 2024 來自: 江夏黄鹤楼 上城北美楓文集 |
發錶於: 2008-04-28 06:24:49 發錶主題: |
|
|
哈哈。这“统领”容易遭人误解。比如:威权,专制……
我觉得要有一个主要的流派。一个影响力巨大的诗群。这在新诗里还没出现过,
现在正是发展的一个契机,新诗要藉此登上舞台。要出现几个大诗人才行,并
把这种影响推到国际上。试看,各国的大诗人不都是这样的?而中国的新诗从
没有出现过。得先辉煌,才没落。不能一出生就没落,就想新诗这种现在几乎、
被冷落到不成样子的。现在需要的是综合。例如,北岛的《回答》在我的《妥协》
被猛烈抨击。实在算不得什么经典作品(只不过凭那看似高尚深刻的外表)…… _________________ 每个诗人都很重要 |
|
返頁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