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啸徐行 举人
注册时间: 2008-05-03 帖子: 1336 来自: 中国安徽 吟啸徐行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4-16 00:15:42 发表主题: 梅花粑 |
|
|
梅花粑
我所说的梅花粑,是多年前在我乡下老家冬春季节广为流行的一种主食,多见于早餐。一般在饭上蒸食,也可贴在锅沿上,炕出焦皮,若在油锅里一枚一枚烙出来,其味更香更美。但那年月,难得有这样的奢侈。
此类主食,还有糍粑,方块状,比较粗糙,无论蒸煮烙,都容易烂,粘稠沾牙。后来又流行年糕,条状,样式很单调,颇有点粗制滥造之嫌。吃在嘴里,比较硬,若胃消化功能差一点,一碗半碗之后,准会撑得难受。
梅花粑则不同。它状圆,麻饼大小,背面光滑,四周有一道道棱印,呈圆台形。正面是两个套加的圆,中间镶着五瓣梅花,质朴之中流露出精致和细腻。一入眼,就给人一种很工艺的享受。
做梅花粑离不开梅花模。梅花模是用上好的木材精雕细刻而成。一般选桃木、樱桃木,或檀木,由于质地坚韧,花纹细密,印出来的梅花粑,精美清晰。
做梅花粑的主料是糯米,也掺进些籼米,但有固定的比例。糯米多了,梅花粑会太软太糍;籼米多了,梅花粑又太粗太硬,影响质地,更影响口味。磨米也很讲究,石磨太新太老都不行。那样磨出来的米粉,要么过于粗糙,要么过于细碎。最好选有些年头的石磨,磨槽磨牙都恰到好处。此外推磨也有蹊跷,用力过重过轻,推得过缓过急,都不适宜。那种火候,我只能道听途说,在老人眉飞色舞的叙说中揣想罢了。
之后是揉面,要加入芡团。芡团要陈年老芡,祖上传下来的。如何制作,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知道,非面授机宜,手把手交三五回,不能得其真传。若用新芡,做出来的梅花粑,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根本不用品尝。即便外行也能品出来,那种香味和口感,不说天壤,至少要差十里八里。
揉面一般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承担,要舍得花力气,反复揣揉几十遍,乃至上百遍。揉熟后,随手掐一团,往梅花模里一按,用掌轻轻碾压,在案板上一磕,一个梅花粑滚落,捡几片撩叶垫在下面,一枚一枚排满竹席。
在大锅上架好木制方形蒸笼,有七八层高,里面铺着蒲草,大火烧煮,满屋烟腾雾绕。数十分钟后,师傅一声吆喝,梅花粑出笼,往大抬筛里一倒,雾气消散,梅花粑清晰呈现在眼前,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面而来。此时食用,口感最佳。
做梅花粑一般要赶在十冬腊月,农事结束,兴修水利也已告罄。劳力们都闲在家中,十家八户联手,从早到晚,谈笑风生,热烈的场面,让人大为感染。烟雾中朦胧的人影,火光里洋溢微笑的面庞,灯火下沾满汗滴的额头,又会让人忘了隆冬。有时赶上彤云密布,一阵风紧,几声呼啸,数朵雪花飘落下来,气氛立即氤氲着浓浓的年味。
梅花粑晾干后,乡民们从小河里取回腊水,用大缸泡起来,水三五天一换。梅花粑不走形,不变味,早晚捞几枚,放在锅里一煮,再就着自家腌制的香菜、萝卜,吃一碗两碗,别有一番享受。而开春以后,同样是小河水,泡梅花粑却会大异其味。因为水是春水,稍泡几天,梅花粑就会膨胀,味也变酸,大老远就能闻出来。
如今,我老家已多年不做梅花粑了。当年做梅花粑的模子、蒸笼、石磨、芡面,都不知散落何处。那些精于做每哈粑的老人,均一一谢世。当年做梅花粑的盛大场面和热闹情景,都烙在岁月深处。我也只能靠回想拾几枚梅花粑,果腹我饥肠辘辘的记忆了。
二00九年元月二十八日于霞蔚居 _________________ 彰显自我爱好,弘扬民族文化,追求诗意生活. |
|
返页首 |
|
|
|
|
William Zhou周道模 探花
注册时间: 2007-06-10 帖子: 3950 来自: 中国四川广汉 William Zhou周道模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4-16 14:38:07 发表主题: |
|
|
给历史画像,让记忆鲜活,使生活飘味…… 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是灵魂的歌唱.
周道模 |
|
返页首 |
|
|
|
|
赵福治 探花
注册时间: 2006-05-30 帖子: 3456 来自: 中国北京 赵福治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4-22 03:54:59 发表主题: |
|
|
只能靠回想拾几枚梅花粑,果腹我饥肠辘辘的记忆了。 |
|
返页首 |
|
|
|
|
荷梦 进士出身
注册时间: 2006-12-19 帖子: 2826 来自: 湖北,黄梅 荷梦北美枫文集 |
发表于: 2009-04-23 01:42:18 发表主题: |
|
|
记得小时候,家里也有那做耙的模具..... |
|
返页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