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于学忠
--------------------------------------------------------------------------------
在我的心目中,卢苏宁与其说是一位小说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心灵与情感的歌者。无论是长篇《利益取舍》,还是电视剧本《烽火少年》、《海洋使者》、《森林里的笛声》、《国际列车从这里通过》,或是中篇小说《 超越爱 情》,还有他的短篇《佛 崖》、《 闹心的海蜇》、《边 缘》,都是他唱给我们时代与生活的歌。
卢苏宁的《森林里的笛声》是唱给军民及军民鱼水之情的歌。他的《烽火少年》更是他对半个世纪的中国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之歌。讲述了八路军叶排长和女战士何静奉命带领齐晓东等七个孩子向后方转移,历尽重重艰难,情感的隐秘深处揭示了心灵苍凉的吟唱,悲欢离合,终于回到大部队的故事。他的长篇小说《利益取舍》(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3月版)是一部现形官场小说,反映的是真实的官场,用现实主义精神手法写人、写官、写事、写情,揭示社会官场的歌。
有的作家是靠情感与心灵写作,有的作家是凭聪明与才华写作。只有少数的优秀作家,能做到这两者的结合。读卢苏宁的小说,你不但能发现其才华横益、阅历深刻、构思新奇、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而更使人感动的是他的思想超脱、感情丰富,能经得起社会的筛选、时代的考验、读者的公认。无愧于心灵与才华的歌者。《利益取舍》一书,重点不是对利益的讲述,而是对利与益和取与舍的探究;就像他所说的:官场小说流行作为文坛一种现象无可臧否,但这一现象说明广大人民群众对官员们工作和生活的关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权力使用和腐败现象的关注必然会反映到文学作品中来。在写这部作品前,他看过许多官场小说,感到这类小说有两个不好的倾向。一是虚美。公仆英雄完美无缺,不食人间烟火。二是抹黑,官场中的人渣不耻于人类。我在机关工作多年,《利益取舍》要反映的是真实的官场,用现实主义精神写人、写官、写事情,他力图这样做,是追求情感与理性的艺术。
对于人性的关注,在卢苏宁的作品中是一惯性的,可以说是他的艺术理念。由《烽火少年》(15集电视连续剧,中央电视台2004年拍摄.2005年1月中央电视台4、8频道播出)及电视剧《森林里的笛声》〔(上下集)编剧.2002年中央电视台出资拍摄.2003年中央8频道多次播出〕这两部电视剧集的名字即可略知一二,一读三叹,以至于泪下。不同的是,写《烽火少年》时,作家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境界,既是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与现实。在一般的作者,可能会由老八路的“阐述”极其神秘的革命文化,构思成为一部反映社会变迁,历史发展的文学作品。而在卢苏宁的《森林里的笛声》,却是在文化的氛围﹙或氛围的文化﹚与社会的文明﹙或文明的社会﹚之间,选择了属于他自己的文学思路,那就是描写解放军人的大兴安岭文化的背景下,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动人的故事和人情美、人性美、大自然之美,歌颂了现代军人的优秀品质、高尚的情操、铁的纪律和军民鱼水的深情和历史的篇章。
我想用“故事”去概括《森林里的笛声》,是生怕读者和观众误会这部作品仅仅是一种故事。实际上《森林里的笛声》该剧讲述大兴安岭深处,云峰山顶有一个空军雷达站,雷达站的官兵们在深山老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多年都见不到一个女人。雷达站惟一的邻居是护林站的林爷爷。这年林爷爷的两个外孙女肖云、肖红到山上来看望姥爷,给战士们带来了惊喜。肖云是个年轻的女画家,肖红是艺术学院的长笛学员。肖云曾患精神疾病,她在山上见到了一位与死去男友相貌十分相像的战士周志,从而引发病症。为了治好肖云的疾病,指导员交给周志一个政治任务,以保护进山写生大学生安全为由,让周志想办法开导肖云。几经周折,终于解开肖云心里的疙瘩,肖云恢复了健康……这一系列动人的故事和人情美、人性美、大自然之美,组成的不仅是现代人的真正活着的历史,而且也是一首生与死相连、灵魂与血肉相脉、解放军与人民鱼水深情的和弦交响曲。
文学创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难得的是在卢苏宁的许多文学作品中他投入更多的情感,有梦幻般的感受;比如,你会感到是活在他创造的时空中和故事中,达到顺应内心极其自然的境界;就像他说的那样:“人性是由情和理两方面构成的。“人”字,一撇 一捺,情理互相支撑,少了一边都不是人”。这是一位心灵与才华的歌者所体现的价值,就是其文学作品能为了一束可以照亮人们心灵与情感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