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玨's blog

王維詩二首 Two poems by Wang Wei (701 - 761)

2007-01-06 07:21:24

竹里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Lodge Among the Bamboos

I sit alone by the serene bamboos,
Strumming my zither and whistling.
No one knows I'm in the deep woods,
Only the moon comes watching.

送友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Seeing Off a Friend

We finally parted in the dale. As I saw
The sun settle down, I closed my wattle door.
The grass greens in spring every year, but alack!
My friend, can I expect to see you back?

以下是我的讀書筆記:
竹里館- 王維

竹里館是輞川別墅中另一景,因居於茂密的竹林中而得名。此詩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意境見美。

詩中寫景物,只用了三個詞:“幽篁”,“深林”,“明月”。幽,深也。篁是竹林的意思,屈原《九歌-山鬼》中便有“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的句子。幽篁和深林指的是同一樣東西,即茂密的竹林。明月則是人人慣用的詞語。詩中寫人物活動,也是用了三個詞:“獨坐”,“彈琴”,“長嘯”。嘯指撮口發出悠長而清越之聲,乃魏晉以來所謂名士的一種表示灑脫清高的行為,類似今日的吹口哨。詩中的用字造句很平淡,似是隨意寫出了眼前的景物和人物活動,沒有仔細去刻寫或塗飾,但四句合起來,卻帶出了一種清幽絕俗的意境。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淨,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又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

此詩意境的形成,全賴人物的心境與所寫景物的內在性質相一致。詩人在取材,編排上并非信筆所之。詩中寫景色,選擇了竹林和明月,取其與所要顯示的清幽澄淨的環境原本一致;詩中寫情懷,選擇了彈琴和長嘯,取其與所要表現的那種寫意怡寜的心境表裡如一。詩人意興清幽,心靈澄淨的狀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淨的屬性悠然相會,境界自出。而這種意境恰恰又與本詩自然平淡的語言風格相輔相成。

本詩的結構很精致。首句有“獨坐”,三句便有“人不知”;首句有“幽篁”,三句便有“深林”,首尾呼應。詩人在寫月夜幽林的同時,又寫了彈琴,長嘯,是用音響托出靜境。末句寫“明月來相照”,不僅與上句的 “人不知”有對照之妙,也起了點破暗夜的作用。這些音響與寂靜以及光影明暗的襯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運用其間的。

送別 -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送別」詩題一作「山中送別」,一作「送友」。作為一首送別詩,本詩最顯著的特點在於并非就「送別」二字大作文章,而是著墨於送別以後的動作和思緒。

首句很精練,一個「罷」字將送別的種種情形統統略去,如此便可騰出筆墨來寫別後的行為和思緒。二句似乎是說現在友人已經離去,詩人的心境大概也能隨著這柴門的關閉而逐漸平靜下來吧。而後兩句以一年一度綠的青草作比,說無知的青草尚有信用,年年均有轉綠之時,難道友人你就能一去不返嗎?這兩句是詩人在友人離去以後的思忖之辭,表面上看似有對友人的預警意義,而其實卻是亟盼友人盡早歸返,兩人可重續友誼。

末句中的「王孫」指被送的友人,典出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乍看王維似有抄襲之嫌。其實《招隱士》中那句的詩意是感嘆游子不歸,但見滿目荒草叢生,愈顯其凄涼氣氛;但王維之作卻是以草綠反襯,問游子於草長鶯飛之時能否歸來,兩者雖同有王孫及草的意象,但運用的角度卻大相徑庭,絕不相似。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oson.ca/trackback.php?e=83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Powered by the Blog Mod version 0.2.4 by Hyperion 中文化 by YLL讨论网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2 phpBB Group
Weblog style by Hyperion
Original style from Live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