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情: Happy
]
俄罗斯文学,一直是我的挚爱,就像饥荒中的最后一口口粮,冰原上的最近一捧篝火。它养人,温暖人,因为它来自对苦难的深澈体认和担当。我们往往会忘失苦难,结果一并忘失自己,因为一旦离开苦难,我们就只是大地上飘忽的无质量无名姓的影子。苦难,是帮我们在存在之岩石上凿出自己姓名的凿子。苦难,也同时就是那岩石和我们。偶尔,灯下翻开茨娃的日记,或帕氏的《日瓦格》,或布罗斯基论流亡的札记,或者仅仅回忆起《金蔷薇》在少年时光里发出的闪动,俺就不免心中困苦,忍不住问自己:你还在吗?还能听到、看到苦难吗?你有多久没有受它的训诫了?而仅仅这样偶尔且短暂地发问,已能使自己的心在困苦中稍感安顿,如盲人仰受着星辰的抚摩。
感受吧,没有必要去做太多比较。你心里有多少,才能感受多少。也不要太急着释放,有些花秋天才开,冬天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