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新的文学情怀

2007-04-03 01:01:37

王维新的文学情怀

www.sn.xinhuanet.com   2007-01-17   来源:宝鸡日报


2004年的一天,我收到了千阳县委农工部长王维新寄来他尚未出版的长篇小说《奔向天堂》。全书共30章56万字。作品从光绪末年一直写到新中国诞生时期。在这个博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郝家、杨家、麻家、宋家、常家、姚家六个家庭四代人近百年的发展变迁史,展现了走出黄土地的农民在向自己命运挑战的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磨难。作品深刻揭示了金钱对权力的腐蚀,功利对爱情的亵渎,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塑造了郝玉让、郝宝成、杨月娥、翠萍、姚春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品场景宏大、视野开阔,纵贯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涉及到清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的千阳县、三原县、西安、平遥、太原、北京、上海等地。这部书从几个家族长达百年的奋斗中,整个折射了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的时代全貌……简直就是一部动荡中的民族编年史。

这使我十分惊讶!在我的印象中,王维新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他通过自学考试进行知识储备,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并有了高级政工师的职称;他从县志办《人物志》责任编辑做起,一路走来,从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又到县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县交通局局长,直到担任县委农工部长。在此期间,他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也发表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但他的主要成果是在工作份内所撰写的调查报告、理论文章等。如《关于农民负担的调查与思考》、《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深层次问题研究》等,前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后者被全国政协评为二等奖,并被选为第七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交流论文。最近他撰写的《机关党员要率先保持先进性》一文,又被中华新世纪文典编委会评为一等奖。现在,他突然拿出一部56万字的长篇小说,自然使我大吃一惊、刮目相看了。

其实,我对王维新的粗浅了解只是皮毛,顶多算是冰山一角。当我和他真正坐在一起交谈时,我才真正受到震撼继而被感动。作为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每天面对的是繁琐的、千头万绪的工作。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在农工部长这种工作岗位上。现在,他每天要下乡、要搞调研,要经常地向上级汇报工作,接待各种来访,要协调各种矛盾和关系,还要写那么多的调查理论文章……一个正常人,仅这副繁重的担子就可耗尽其全部精力,他哪儿又有时间搞文学创作呢?可是,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可以说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多年来,他发表的各类作品460多篇,获各种奖项40多次。2005年6月28日获中国文艺协会金爵奖。他撰写的、主编的书籍像《探索中的收获》、《公仆情怀》、《悠悠鱼水情》、《再造人生》等共五部;他创作的剧本11部,有九部已被拍摄和播放;他的诗集、民间故事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集、论文集、电影剧本,包括长篇小说《奔向天堂》均已杀青,正等待出版、拍摄。《2006年全国书稿版权交易目录》共262页,他的三部作品被列在15-16页,向国内外介绍。他的散文《九寨沟》被评为首届"意林杯"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优秀奖,《跨越鸿沟》、《空巢幻影》先后获得妙手杯和中华网第三届精美网文大奖。此外,还有三部手机连载小说正在创作之中……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

古人读书写作,有个著名的"马上、厕上、枕上",王维新却是把节假日、双休日和晚上等能腾出来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到痴爱的文学事业中了。这就不光是痴迷文学,这更是一种执著的信仰。文学,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有必要回顾他走过的文学之路--

王维新出生于千阳县北天台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他13岁时就曾发表过一首小诗,这恐怕是他迷恋文学的最初动力。14岁时他就被招工到县电信局当了报务员。那段时间,他腿脚勤快,经常到县文化馆、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得此便利,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著,打下了最初粗浅的基础。对他来说,那是一个称得上"疯狂"的阶段。他曾经把朱自清、孙犁等名家的散文用毛笔抄出来,贴得满墙都是,每天朗读、背诵,体会其中的意境、底蕴;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每日记日记,整整记了十多年,装满了几个大箱子。他后来的参加自学考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冲着幼时那个作家梦而去的。

那段时间,他发表作品并不多,但却对他后来的工作帮助很大。政府办、宣传部都是笔杆子大显身手的岗位。由于他的文学底子,他在这些岗位上干得得心应手。同时,随着阅历的丰富和在机关的历练,他对文学的认识除过有火热的激情外,又多了许多理性的思考。这一时期,他几乎买全了中外名著,运用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思考。这也成了他作品源源不断发表的黄金时期。他曾回顾那段时间:"上班,我是逻辑思维,调查、下乡、处理事务;下班,我是形象思维、阅读、思考、写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经过多年思考、构思、《奔向天堂》终于写就。

写长篇小说是个非常繁重的工作,经常是耗尽心力还不见结果。我问他:你处于什么原因,要耗费数年时间和精力来写这部长篇呢?

"处于对文学的热爱",他说,"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形象记录,是锻造人类灵魂的钢铁熔炉,是辨别忠奸、真伪、美丑、善恶的反光镜,是人类精神境界的天堂。现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面对金钱的魔力和诱惑,许多人纷纷逃离了冷清、无利、困苦的文学园地,我虽然尚未放弃,仍在坚持,虽也感到迷惘,但总觉得她与自己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缘。文学对陶冶我的性情,提高工作能力帮助很大,文学使我开阔了眼界,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使我真正眼睛向下,关注底层人的生存状况,关注农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关注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从而使我更好地通过我的工作,为农民群众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这那里仅仅是对文学的热爱,这已经升华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了。

尽管痴爱文学,尽管在工作之余持之以恒地阅读、思考、写作,尽管已经有了那么多的作品问世或即将问世,但王维新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说,我只是把文学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休闲方式……对自己的定位仍如此低调,他这种创作心态就使人敬佩!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文学处于一种低潮的时代,但仍有不少痴迷者把文学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守望着她、关注着她。因为,他们坚信文学依然是神圣的。对此王维新表示:文学如果是奔腾不息的时代洪流,他愿作这时代洪流飞溅的浪花;如果文学是星光灿烂的夜空,他甘愿作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无数飞溅的浪花,又何来奔腾不息的滚滚洪流?如果没有无数的星光在天空闪烁,那里有夜空的星光璀璨?何况,浪花也能推波逐浪,小星星也能傲视苍穹。(李 涛)


   【关闭窗口】
编辑:雷媛媛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oson.ca/trackback.php?e=236
1页/共1
发表回响发表回响
作者 留言
wwx
童生

注册时间: 2007-04-03
帖子: 4
来自: 中国陕西省

帖子发表于: 2007-04-03 22:36:23    发表主题:
引用并回复

情系文学,挚爱一生。 Shocked
返页首 阅览成员资料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发表回响发表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