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之觉悟的博客

浅谈历史人物的局限性

2010-01-19 10:33:30

从商周到现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折腾的历史:战乱灾害,人祸迁徒,皇室相弑,军阀混战。中国人对工业革命及其经济的规律知之甚少。自古中国的小农经济是主体,持继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几乎没有。以至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曾经发出了中国贫穷了几千年的感叹。中山先生辛亥义举以前,有多少荒唐事就不说了,因为那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民国政府那些大大小小的当权者都作了些什么事呢?除了争权夺利,打仗征夫派捐,腐败自私之外,对国家的经济有何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以后,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本人那时亦不可不避免的有其历史的局限,其人带有皇权的特征。包括中国人民都希望有一个政府好领导去享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后的快乐和幸福。例如毛总认为以为自己是对的,特别是在取得了战年代争的巨大胜利后其思想开始膨胀起来,导致诸如“大跃进”等糊涂事情出来。
那时候,又有多少人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发展和组织生产,如何科学有效的发展经济。即使一些懂经济建设的专业人士比如马寅初等很好的思路,在主席皇权特征的思想下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50年代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苏联的所谓经验,例如合作化。加上伟大的毛主席似乎对自己的一套理论充满自信,但其实还是“摸着石头河”。就象我们准备开一个新的公司一样,也只能是一边开,一边学,一边犯错误,一边改进。那时,如果换了你我,也只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无经验可循,无章可依。无处可讨教。说句良心话,你我是否能作得比润之先生好些,也是十分可疑的。介公蒋先生在大陆时对经济的组织也是毫无章法,乏善可陈。能怪他吗?至少我是认为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时蒋委员长亦无可借鉴,他又有打不完的仗。但后来介公在台湾作的比润公的土改要好,因为有了失败的经验。毕竟历史给于他们的机会和经验是有限的。当然如果那时让介公,润公到欧美学个MBA的学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回来领导和组织国民经济,可能情况会好得多吧。就是后来小平同志想“改革”也不知道究竟怎么改,于是就出了个摸着石头过河的 “邓小平理论”,才有今天的经济成就啊。
所以窃以为要历史的看问题。不能按我们现在的认识去要求秦皇汉武帝唐宗宋祖,去要求毛泽东蒋介石。公平地说,要比较,就要拿毛泽东和蒋介石比,看他们领导的新旧中国后都作了什么实绩取得了什么结果。对了什么,错了什么,毁了什么,成就了什么。如果有人对伟大的毛主席有不满,我个人意见是主要从他和人际相互关系方面去批判和反思。因为这方面有历史人物的可比性的。例如中国传统的仁义理智信等。拿他在经济活动中的失误说事,那是不公平和狭隘的。因为伟大的人也是人不是神啊。我们应该以发展和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的历史局限性。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oson.ca/trackback.php?e=1105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Powered by the Blog Mod version 0.2.4 by Hyperion 中文化 by YLL讨论网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2 phpBB Group
Weblog style by Hyperion
Original style from Live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