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之觉悟的博客

我对古诗词创作的一点见解--歌诗合为事而作

2010-01-19 10:25:28

诗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其地位很重要.至唐宋诗词已登峰造极.后历代词人难望其相背.唐宋诗词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写景优美无比,其二是写情舒畅细腻.每每有身临其境而产生共鸣之感.又因当时词人的心境环境之不同,于是出现了风格各异的词风,譬如苏词白诗,等等.后世之诗词虽然极力模仿,也出现了不少在格调比较可读的诗词,但毕竟时代不同,处境各异,很难看见有同样韵味的上好佳词.故此,如果要用现当代或某一代去比较唐宋诗词,就有削足就履之困难.唐宋诗词作品,不会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其往往是用词来个人抒发情感的.这些作品,因为有阅读审美励志等功能和价值,就传承下来,成为后学者模仿之典范.
古人无意中留下的诗词规格,使后人穷其一生去追求,而终不能脱离其规矩。随着时代的发展,诗词越来越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沦陷为现在被人讥讽的“老干体”。然而,诗词传承到现在是有其生命力的。现在所谓的新一代诗人不霄仰或不敢“旧瓶装新酒”,妄自菲薄,写一些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意象,读者不知所云,自然不会买帐。这是导致现在诗歌缺乏读者的真正原因。
窃以为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其“老妪能解”我非常认同,正是因为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才使得白诗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所以,作为一个当代的歌者,一定要像白诗那样强调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之态度。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用华夏文学最古老最唯美的格律诗词去倾情呕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毛润之,鲁迅,郁达夫等先贤当年做到了。那么,现在还在痴迷于拉帮结派占山为王,以中国所谓著名诗人自居媚俗西方,肤浅地“对牛弹琴”,整天无病呻吟无趣下流的那些自以为伟大的诗人们呢?你们的作品敢放在阳光下像白居易一样谦卑吗?能“老妪能解”吗?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吗?】,这是作为一个真正诗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啊!!!

附:陋作6首--

[一]巴蜀二题
舟次雨夕



锦城更润雨,

夜雨打船头。

独宿芦花里,

春涛入梦流。



[二]春园



春入名园里,

闲观事事幻。

鸟争高树语,

鱼负落花游。

埽石蜗留篆,

寻香蝶上楼。

夕阳添丽景,

月又上银钩。



[三]西蜀淮口沱江岸口号

沱江江水平,

风急白鹭轻;

忽然飘斜雨,

渔船江上人。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oson.ca/trackback.php?e=1092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Powered by the Blog Mod version 0.2.4 by Hyperion 中文化 by YLL讨论网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2 phpBB Group
Weblog style by Hyperion
Original style from Live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