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之觉悟的博客

国之法器:大慧禅师--怀让记略

2010-01-19 10:17:58

公元677年四月初八日[唐代仪凤二年],我之故乡古金州--即今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杜氏府宅,乍现一道白光,腾腾然刺破金州之夜空。村民见此异相,纷纷好奇向杜家一探究竟。只见杜府上下喜气洋洋地忙进忙出,原来,恰逢杜府大喜──杜夫人临盆,降生了一个男婴。村民亦感受到这份喜悦,村民分分向杜府道喜,像是自家喜事一般欣喜地传说着:“这孩儿必定是大有来历之天赐英才,在四月初八佛诞日出生,又有祥瑞的征兆,将来的成就一定不简单。”恰此时,朝廷中也正由于这道奇特的白光,而为之骚动;当朝廷中掌管天文历法的太史发现此一瑞相后,连忙进奏高宗皇帝,说明这代表国家法器的诞生。高宗听了大喜,即下诏命金州太守韩偕亲自到杜府探视存慰。这个深受大众祝福的孩子,正是日后身系禅宗法脉传承大任之--大慧禅师怀让也。
让自幼就博览群书,十岁就能颂读“六艺”,精通文史。唐高宗听其事迹后,便招金州太史韩偕见之,帝问云:"是何祥瑞?"偕答:“国之法器,不染世荣。”
时,有位僧人元静对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矣”!其母信之。于是,禅师武后捶拱二年[688]刚满十岁的让就辞别亲友故土,前往荆州玉泉山拜宏景为师。武后通天二年[697]受戒。让常曰:“夫出家者,当无为为法。”此后,其毅然穿山越岭北上,抵河南少林寺嵩山达摩修行处,师从惠安法师学佛悟禅,凡十五年,深得大师身传。后经惠安法师引荐,让欣然南下南粤韶关曹溪参拜著名的惠能大法师学习佛教经典,颇得真经,成为六祖之高徒矣.
让抵达南岳后,本只是山居修道,并未开法传禅。至唐开元年间,有道一至南岳住传法院,终日坐禅。让知其为法器,乃前去问:“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曰:“图作佛”。让即取一砖在石上磨,道一问他:“磨砖作什么”?让曰:“磨作镜”。道一惊奇地问:“磨砖岂能成镜”?让曰:“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他的这一反问,使道一无话可答,便问:“如何即是”?让曰:“如牛驾车,车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接着他对道一说:“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据说道一闻此开示,心极愉快,如饮醍醐,便对让礼拜,并问:“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让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道二又问:“道非色相,云何能见”?让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道一再问:“有成坏否”?让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接着怀让就此对道一说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味花无相,何坏复何成”?怀让还认方:“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能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惠能圆寂后,禅师于玄宗先天二年[713]前往南岳衡山般若观音台弘愿部法,勇开南岳第一系,史称“南岳怀让”。
禅师主张“平常心是道”,以为行住坐卧,都禅,禅法在日常生活里;这里禅的思想,演变为禅的行为,禅的行为酿成禅的思想。因为人类的经验,一面是行为,一面是思想,不过普通人的思想与行为,是分开来讲的;相反的,禅在说思想时,就是讲行为:定慧合一,知行合一。禅的思想,经常靠问答,而阐明禅旨,但并不排除其它的方式,尚可托于韵文的咏出。言句的举扬,是不可缺的,达摩以来,已有文字的表现,乃至隋唐以来,倾向于文字的讲究,产出许多文字上的公案来,参禅的材料,就多得很了。
怀让禅师说法,直示心要;称性而谈,辩才滔滔,圆融无碍,盖自心三昧所流露,从学弟子无数。时,有一位叫道一的僧人(俗姓马,被后人称为马祖)在衡山修习坐禅,一坐就是许多天,道一相貌奇特,行走像牛,看人虎视眈眈,伸舌可达鼻尖。让知道这位年轻的僧人是个大乘法器,可惜不明根本,应当点拨:“大德坐禅图什么?”怀让问正在打坐的道一。“图作佛!”怀让拿起一块砖,在道一山庵前石头上磨,“磨作啥?”“磨作镜!”“磨砖怎能成镜?”,“坐禅又怎能成佛?道一一听,便急急问:“那怎样才对?”“好比牛拉车,车不走,是打车呢?还是打牛?不待道一回答,让又说:“若修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无定相。”道一听了怀让的教诲,似喝了醍醐一样,匆忙下拜:“怎样用心才能契合无相三昧?”让说:“你学心法,犹如下种,我说要诀,譬如下雨;因缘和合,自然见道”。道一欣喜极了,再请法师开示,“何渭心性”,让禅师娓娓道来:“心是我们对境生起的念头和思想;而性则是生起心的本原、能量。它无形无相,但却存在,如水中盐味,色里胶青。”道一豁然大悟。同样侍师十年,最后成为南岳门下一世祖。此后江西嗣法,四方学者像云一样聚集座下。仅得其心髓的入室弟子就有八十四位。
唐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伟大的怀让禅宗七祖圆寂了,谥号大慧禅师,唐宰相裴休为塔题写了“最胜轮塔”篆字碑颂其功德。
关于让之弟子,宋《高僧传》载有道竣、道有一二人,《景德传灯录》卷五则说有六人(未列姓名)。但是后来禅宗的发展,唯道一最为出名。其门人众多,分散到各地也成为一方宗主,逐渐演化出临讲、沩仰两大派。临济以下,后来又分为杨岐,黄龙两个支派。所以禅门五家七宗,发源于南岳怀让一系的便占有两家四宗。故怀让在禅宗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千三百多年来,怀让的这一脉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公元十二世纪,这一脉又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韩国和中国的港、澳、台,其影响乃至东南亚等地亦然。 后禅宗又传到欧美,使东西方文化在更深层次的精神领域中交融。在今天之西方世界,禅门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怀让禅师功不可没也!
清河张曰:金州怀让,名门高僧;中华仅有,神开南岳。人天皆仰,万年不朽。首创临沩,禅宗雨后。灵佑众生,以身弘法。伟名可见,慈悲为怀。定慧合一,知行合贵。直撤人心,所作无碍。岳门一世,弟子八四。五家七宗,发仞大慧。功得无量,永传后世。

附 :《祖堂集》--
怀让和尚嗣六祖,在南岳,姓杜氏,金州人也。初生之时,有六道白气应于上像。仪凤二年四月八日生,感此瑞气,刺使瞻见,奏闻高宗。帝曰:“此气何瑞?”太史曰:“国之法宝,非染俗贵,在于安康、金州分野。”时金州太守韩偕具录奏上,帝曰:“僧瑞宜加善庆。”敕韩偕亲往存毓。厚赐安慰。是时杜氏名曰光奇,家内有三子。于三子中其应瑞生者,年近五岁,炳然殊异,心怀恩让,不与竞。父母号之名为让。子至于十载,唯爱佛经。有三藏玄静过舍说法,告光奇曰:“此子出家之后当获上乘,至幽至微,会于佛理。”垂拱四年,年始十五,拜辞父母,往荆州玉泉寺事弘景律师。经于八年便怀让,至通天元年四月十二日于当寺受戒,至久视元年七月十八日自叹曰:“我受戒今经五夏,广学威仪而严有表,欲思真理而难契焉。”又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时有坦然禅师,睹让嗟叹,乃命云游,博问先知。至嵩山安和尚处,坦然问西来意话,坦然便悟,事安和尚。师乃往曹溪而依六祖。六祖问:“子近离何方?”对曰:“离嵩山,特来礼拜和尚。”祖曰:“什摩物与摩来?”对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在于左右一十二载,至景云二年礼辞祖师。祖师曰:“说似一物即不中,还假修证不?”对曰:“修证即不无,不敢污染。”祖曰:“即这个不污染底,是诸佛之所护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记汝:佛法从汝边去,向后马驹踏杀天下人。汝勿速说此法,病在汝身也。”
马和尚在一处坐,让和尚将砖去面前石上磨。马师问:“作什摩?”师曰:“磨砖作镜。”马师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尚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也?”马师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师又曰:“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法无住,不可取舍,何为之乎?汝若坐佛,却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解脱理也。”马师闻师所说,从座而起,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禅定无相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于道。”又问:“和尚见道,当见何道?道非色故,云何能观?”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乎?”马师曰:“可有成坏不?”师曰:“若契于道,无始无终,不成不怀,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若如是解,当名为道。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
三昧花无相,何坏复何成!
有大德间:“如镜铸像,像成后镜明向什摩处去?”师曰:“如大德未出家时相状向什摩处去?”进曰:“成像后为什摩不鉴照?”师曰:“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不得。”
师天资三年八月十二日终,敕谥大慧禅师最胜轮之塔。

请使用以下网址来引用本篇文章:

http://oson.ca/trackback.php?e=1082

作者 留言
这篇文章没有任何回响。
从以前的帖子开始显示:   
Powered by the Blog Mod version 0.2.4 by Hyperion 中文化 by YLL讨论网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2 phpBB Group
Weblog style by Hyperion
Original style from Live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