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长篙的博客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野孩子二首


2015-12-29 22:45:31


【野孩子】
.
去把所有人叫来
把国王叫来
把小贩们叫来
把热恋中的情人叫来
把青蛙叫来
把冬天的雪叫来
把司马迁叫来
令修指甲的停止修指甲
令炼钢铁的停止添煤
令高铁停下
令花卉停止生长
令所有的店铺关门
令飞矢的导弹悬停
令所有的工匠挖开所有的坟墓
这是长生不老的征兆
仙女们啊
信仰的神啊
风啊
对着大海高喊
对着哺育的河流高喊
对着城市
对着囚牢
对着滾滚而铺天遮地的雾霾高喊
.
“狼来了”
.
2015.12.26长篙

.
.
【前世】
.
假如你失去了记忆
亲爱的
我会帮你想起
.
高山没有变
河流也没有变
.
假如时光已经消逝
亲爱的
后人会把我们的现在叫“前世”
.
2015.12.25长篙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走近阿麦——读阿麦的作品,有一种天空被扯近的感觉


2015-11-11 18:29:02


个人简介:阿麦,本名马明,回族,1978年生于甘肃广河。农民出身,多年外出务工,曾从事地摊摊主、餐厅服务员、保安、三轮车夫等职业,现开出租谋生。2008年开始写诗,有作品发表于《诗潮》《中国诗歌》《民族文学》《作家报》《回族文学》《新诗》《飞天》《中国文学》《文学月刊》《四季风》《东方诗刊》《原野》《民族日报》等报刊,并入选《新世纪诗选》《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等选本。曾获首届“魅力临夏”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三等奖。

走近阿麦
——读阿麦的作品,有一种天空被扯近的感觉。
作者:长篙

读阿麦的作品,有一种天空被扯近的感觉。近期来,由于对少数民族诗人作品的阅读,感觉他们的诗歌基本还原了语言的真实性,对人性的重温也让人倍感打动。记得少年时喜欢读民歌,被一种真实的情调所打动,那是对爱情、生活的描绘,是美好的。现在,不时地读到能够从内心发出的声音:我所熟悉的诗人有西娃、河南的阿月浑子、内蒙古的北城和李文俊等。她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某种原始的情感而且能通过文字表现出来。我们向往一种真实,不被污染的感觉,他拥有原始体验的回归,而非来自某种技巧的刻意。
甘肃,不知道与黄河的源头远不远?也不知是不是牛羊成群?在阿麦的诗中并没有多少描绘。但是,生活的尘埃丝毫不影响阿麦对纯净的追求,一种对自然的感受能力,用另一句话说,是对安拉的信仰,只有内心的纯朴才会有真实的情感与语言,他弃去了所有的花俏与故态。
阿麦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一方面为了生活而奔波,一方面又要为了内心的信仰而不放弃追求。在这个环境中,造就了诗人的创作内容与心态。所以诗中多是接近低层的真实生活,又有内心纯真的向往与追求。他让我看到一位回族大汉在坚苦的岁月中坚持不变的信仰,用纯净的内心记录生活的感受,有不被打倒的坚忍不屈的精神。诗中的内容更多地围绕着精神层面展开,语言,其特点是复杂多变,带少量的朦胧意识,也有带跳跃的语言,我在后面的阅读中会一一举例出来。
《阿麦诗选》将要出版发行,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好诗,真令人难忘。在诗中我看到了仿佛与我有相同风格之诗的作品,同样真实地打动我。难怪阿麦在看到我的诗后在群里说:“我要把二十多年来的赞美之词送给你,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当然,这并不是一种感恩,阿麦重情义,是因为对诗歌的一种朴素的大爱,已经溶入心底的感觉。这是一种共鸣。相信他的真实性流露比我要深刻的多。
在此,从众多的诗歌中选择几首认真来阅读,应该是很困难的,阿麦的作品感受深沉,语言风格独特。100多首,内容涉及广泛,因此,我只能挑选不同篇章里的诗歌来阅读,可能忽略了大家感兴趣的诗歌。还好,读者以后可以拿出诗集,好生阅读,会产生出另一种喜悦。
展开这本诗集,在8月中秋月的日子里,展开时间的轴,浏览这本记载阿麦心程的诗文,并感谢这种描绘。
应该说诗歌是属于大众,是因为热爱诗歌的人群很多,涉及到各个领域,有打工、农民、军人等。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风景。阿麦在现实低层的生活里有丰富的创作源泉,信仰与教诲使语言充满对正义与大爱。朴质,感人。只有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才是我们的所感动的。是的,他并不具备那种超高空飞行,也不会在低呤中悲泣。那是一种平凡,一种源自生活的自由情感区域。
综合来说,作品的特点:非常重视语言的变化与提炼,重视感受。里面基本上很少看到抒情的成分,是因为对生活的深沉。这让我想起伊甸的诗。同样的具理性,只不过伊甸的作品可能气势更阔一些。因为阿麦由于生活与环境的原因,作品的表现总是倾于一种平静、低调。这也符合诗人黄梵的观点,低下的创作能够培养向上的谦恭态度,从下往上,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崇拜,极端的暴力倾向化情感,因此,阿麦的作品是平静的,但不平庸。他不是空洞性语言,不是小我小花的文艺化。同时也缺少西化流行的象征主义描绘,因此,他的主张是非先锋的,几乎无门无派系,而独立于这个与世无关的空间。
少数民族的特点是朴实、真诚,是满满的人生美酒与热爱。是的,让我们用文字记载人生,无论他是高贵还是平凡,都是珍贵的,是值得珍藏的文字。
最后,看到张予所说:“读阿麦的诗集《身体里的圣殿》,我便一直有着这样一种思考,能否让诗贴近大地,低空飞行。如果做到了,这样的诗至少不算是庸作。”
“我飞进了一页纸的黑暗部分 看到生存的艰辛与沉重
我飞到另一页纸上 看见你也在那里挥动翅膀”
这种感受让我深有同感,在不算高收入的阶层,一方面要照顾生活,一方面又要创作,诗歌在文学领域既心灵是高贵的,物质却又是贫穷的。可是,人们总会得到安拉的照顾,在物质缺少的同时内心却最富有。附一首,【超低空飞行】来结束我们的同行,期待在下一个路口相见。

【超低空飞行】

没有鸿鹄之志
却试着张开翅膀

颠簸之样

是的 接近草芥并不代表没有梦想
不登大雅之堂便没有居功之伟
便不会产生有敌意的对手

贴近的湖面
总能看清自己的影子
无论狂风暴雨
闪电
哪怕跌倒
也不会立即死亡

2015.9.26长篙于湖南安乡中秋


阿麦作品选及赏析


我把夜晚涂成黑色

某年某月的某个夜晚。我把房间涂成黑色,我把自己涂成
黑色,我把大马路涂成黑色,我把羊群和麦苗涂成黑色,我把
喜爱的诗歌和心爱的女人涂成黑色
通过纸梯子,我看到有人在吸烟,用左手敲打头颅。有人走出咖啡厅
向更黑的地方走去。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密谋,然后急匆匆地走向
更高的楼层。医院的走廊里,女婴的哭声在慢慢变弱……
我把黑色揉碎,然后焚烧。我在灰烬中寻找黑色的翅膀,黑色的眼睛
黑色的挽歌,黑色的宫殿……那些细雨,那些沙砾,那些鬼火——
在逐渐变黑。一束花,在黑色的句子上枯萎,然后摇着我的左手
——呐喊!我把沙漠涂成黑色。我把月亮涂成黑色。我把萤火虫
涂成黑色……骆驼在干渴中死去。少女在拖沓的句子上死去。玫瑰
在断墙上死去。我把我的梦幻,和那个心爱的女人
涂成黑色。这一夜,我看到——我和我的祖国
被涂成了黑色。我摊开右手,那些苜蓿,鸟儿、花朵、葡萄酒
小麦、稻穗、棉花、李白的句子……和我的肺叶一起
被谁涂成了黑色!

析:诗人的情绪高涨,记载的不仅仅是深沉,也有极大的痛苦,如这首“我把夜晚涂成黑色”。

我厌恶时间

我厌恶时间。
时间是只恶狗,叼着父亲的裤腿,
匆忙地奔跑,一路向西。
向西的地方,
离天空很近,人们在闲看云卷云舒……

我厌恶时间。母亲瓜熟蒂落的时候,
它又盯上我。许多事还没来得急做,
我们便一起赛跑。跑着跑着,
我的身子长高了,学会了口是心非的言说。
这只恶狗——
叼走了我的微笑,还给冰冷的脸庞。
叼走了信任,还给阴谋,匕首。
叼走了情爱,还给灰烬。
叼走了文字,还给木门,窄门,独木桥。
叼走了硬骨,还给软骨,唯唯诺诺……

时间这只恶狗,总是与人类为敌。
我们再也找不到童年的马车,满载粮草回家。

析:《我厌恶时间》
这一首也是充满了重量的诗歌,把时间比成恶狗,再也没有比这种可怕的形容更伤悲的了。恶狗紧追不舍,凶狠,这是诗人底气接近丧失的地部,




太子寺

向西走
河流湍急 掩埋白骨
打马经过洮河 便是水家清真寺
大殿穹顶的弦月从不沉落
戴白帽穿青衣的男人们行走在暮色中
行走在寺院里——
阿訇颂经 领拜 众人跟着礼拜
动作整齐

脸色凝重
仿佛每个人长着相同的脸
每个人都是天使
或者孩子
……

此刻可以忽略许多事
譬如仇恨 毒计 穿过身体的蟒蛇
太子不再重要
寺院亦然

析:《太子寺》这一首让我想起洛夫的《金禅寺》,虽然没有那么简洁,和意想不到的大跨度的意境与开阔,例显得凝重,禅味也浓郁。他的变化是“譬如仇恨 毒计 穿过身体的蟒蛇”这种记载是阿麦的一惯做法。表现具体。下面例举:


《金禅寺》
作者/洛夫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写下猫,一只猫爪
便露了出来
它爬上书页,谨慎地望着我
它的瞳孔散发怀疑之光
不敢写下叫声
怕危险逼近
我们对峙。它卷起尾巴
斜视窗外……想起
异性
写下树,树下有恋人
他们拥抱,接吻,滚向草丛深处
只有猫,和我在夜色中
对持。它们进化
皮毛光滑,牙齿锋利……
可它们,
永远也不会相信
危险来自同类

析:这件作品颇有灵性,在阿麦的现实主义描绘中很少看到这种带理性的诗歌,她的喻象明显,喻意深入,语言形象生动细腻,收尾来自同类说明在同等的条件下的相互抢夺性,这里隐射到人类的相互残杀。

走在朝圣的路上

打开圣训
某章经文中居住着我的祖先
亚当夏娃玛利亚……
他们穿长衫蒙面行走在朝圣的路上
骆驼穿越浩瀚的沙漠
阳光炙烤大地

他们的血管流淌着坚韧的河水
清澈见底
此时腹蛇在天堂门外行走
婴儿泣哭
父亲,我爱你
明天
我将踩着你的脚印
走在朝圣的路上

析:是的,作为回族诗人,信仰伊斯兰教,写不出带教义的作品才怪,因此,我读到这篇就不陌生了。诗中引用了“长衫”喻之朴素与虔诚,“腹蛇”喻之路途的坚苦与凶险。是的,我们都是安拉的仆人。


山水本性

汉语里的山,是立起的川
川中有林,林中有鸟鸣,豺狼与狐狸
猎人与我——
一个忙于捕杀;而我忙于打开内心的洪流
在黑屋沉睡。纸页上的蒲松龄告诉我
狐狸远比尘世的女人更加漂亮,温柔、贤淑
皮肤白皙、长着水蛇腰、留齐腰长发……
烧一手好菜

她们引诱我
当书生。亮晶晶的大眼睛眨巴
眨巴望着我。我的青衫里藏着艺术的灌木
而“灌木”寓意“”棺木”;这并不让人觉得寒气来袭
蒲先生爬上水面告诉我,艺术就是美
说完隐于桃树下。一个长着粉色脸颊的少女
拉着我的衣袖在院子里舞蹈……此时
星星点着一盏盏明灯

析:在这件作品里,我读到一个大度,这也是阿麦不同风格的表现,山水之情,应张开与收敛,但阿麦在这段作品中以收为主,这也符合作者低沉与平凡的诗风。如“山水本性”这里反映的是作者愉悦的人生之境。

以水的温度,唤醒……

那些草原,是我的导师
她们静谧如处子,那样站着,坐着,睡着,躺着,奔跑着……
她们说着家乡的语言,昆虫的语言,麻雀的语言
她们抱着小小的身体,互相取暖
我拍拍她们的肩膀,她们轻盈的闪过。那个
半遮面的女人,不让我窥视黑纱下的身子
左乳上蜂鸟惊飞!

她们,是我的导师
譬如风,湖泊,闪电,玉米地,经幡……
我常常停下脚步,和她们交谈

析:在这里我读到了一种悲。我曾说过:孤独的人与世界说话,一点也不孤独,他能与万物为伍,与天地同乐,这是一种大境界。在这首诗中,作者做到了这种境界。

逝水

有人说
花儿开始谢了
我不相信——
雅安:
他们在说笑
他们喜欢把玩笑开上天去

乌鸦飞回来了,黑黑的
像横在天际的棺木

我走过的小径
长着青苔……
清真寺的“毛拉”召唤聚礼
声音洪亮,沉重!
雅安:
天狗食日
只是个传说
我弯腰捡拾麦穗
来年
去看你

析:这首作品一定要贴出来,在阿麦的语言表现中,这种少字的排列是有限的,但并不意味着势止,这是一篇悲文,是纪念地震后雅安的,这件作品沉重无比。


魔术师

向后退
回到真实。我把车停泊在广通河畔
看见魔术师的手
在阴影中挥舞
一下,楼梯倒塌。许多人像潮水汇聚
说着一些温暖的话,时间悄悄流走……
又挥舞一下,街道变成平地。雨水倾盆
青草葱笼,牛羊哞哞叫 我们
在肥沃的草丛中奔跑

掌声雷动
魔术师的手 像银鱼在天空抖动
三下,四下……
花儿开了
蜜蜂 蝴蝶 恋人 音乐 书籍……扑向洁白的外套
这可爱的大自然
让我想起多年前的树木
结着嫩绿的果实

评:现实的描绘,却有魔术般的境界,是一种自然在人工环境后的变迁过程,诗歌表现了对生活的赞美。


梨花开了

梨花开了
比雪花要白
比杏花还要迟一些

譬如你——
生病了,让我送你梨花吧
生小孩了,让我送你梨花吧
娶新娘子了,让我送你梨花吧
播种了,让我送你梨花吧
读好作品了,让我送你梨花吧
把敌人赶出国门了,让我送你梨花吧
孝敬老人了,让我送你梨花吧

让我送你梨花吧,送给你
一生的纯白

析:如何在平朴的语言中找到这种真实,你不用找了,这种还原是阿麦的常用典型手语。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推开手术室之门:
她是春天。
她是爱。
她是美人唇边的痣。
她是藏在句子里的小人儿,有着小小的脚丫,小小的手, 小小的微笑,小小的抖动。
她是闪电。
她是性。
她是骨头里的花朵,裸舞的精灵。
她是火焰。
她是淌过甲骨文的水,滴滴答答拍打灰色的瓦楞。
她是敲字的手,削苹果的手,捧着你的脸庞疯狂爱抚的手。
她是牧笛。
她是梦。
她是油菜花,玉米地,阳光,星星
或欲望。

析:我们读一件轻松的作品,一种洒脱,语言的不节制,气息的放任。她具有一种快感,不仅仅是阅读上的,感觉上的而且是自由的。有一种大病初愈的感觉。是一种欢乐的,仿佛与儿童的心境相联合,对大自然的幸福与满足感,诗歌真的是具有魅力的文字游戏。


梅花

写下梅花,
我希望她是懒散的。
她也撒娇,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吃粗粮,
从来不关心政治,
不穿透明的衣裙给别人看。

她也睡觉,
把被子盖得严严实实。

在丈夫回来之前,
她做好了饭菜,并且一热再热。
从不露出光芒。
在春天,她也下地……

我喜欢的梅花,
是不识字的女人,或者
不是官宦家的女人。

她会和我度过一生,
而不要求更多。


对于少用叙事行为描绘的诗人来说,这种唯一有抒情特点的却渗入了情节部份。


如果爱你

如果爱你
我会在远处看你 绝不走近
我会在晨礼后祈祷蓝天白云层次分明 绝不遮掩阳光
把金币撒在你的庭院上 让你的脸颊姣美如花儿
如果 爱你

如果爱你
我会用最优美的词语赞美你 你是我唯一的故乡
你在广通河畔行走 河水是灵魂的轻响 教授我
在泥沙俱下的日子里 不亢不卑的活着
如果爱你

如果爱你
我会选择一个迎春花开的季节
迎你进门 然后听你讲述儿时的故事
有关放牧星星 月亮 蜜蜂 花朵 孩子的故事
如果爱你

如果爱你
我会在最后的诗行里写进我们的昵称 然后
在靠右心房的地方埋进一个名字
或者一个音符 从此不容许别人踏青 我说如果爱你
如果爱你

析:在这件作品里,仿佛读到了泰戈尔的新月集,非常萌的词与优雅的意境。

例这首泰戈尔的作品第15篇。

你是朵夜云,在我梦幻中的天空浮泛。
我永远用爱恋的渴想来描画你。
你是我一个人的,我一个人的,我无尽的梦幻中的居住者!
你的双脚被我心切望的热光染得绯红,我的落日之歌的搜集者!
我的痛苦之酒使你的唇儿苦甜。
你是我一个人的,我一个人的,我寂寥的梦幻中的居住者!
我用热情的浓影染黑了你的眼睛;我的凝视深处的祟魂!
我捉住了你,缠住了你,我爱,在我音乐的罗网里。
你是我一个人的,我一个人的,我永生的梦幻中居住者!


我的爱情,步步为营

一个男人是一座岛屿,
一个女人则是岛屿的颠覆者。

日出之前,我用半张兽皮制衣
穿上它,到另一个领地
伐木,狩猎……
我的肩上空空如也——
熊和老虎
我不曾射杀,一个是我前世的哥哥,今生
困于爱情的废墟。另一个
则是君王。我必须保持忠诚
你说
银狐是我的爱人,她的妩媚
可以让河水清幽
木然站在那里,等我醒悟
她已走远
花朵是另一个她,或者
她的女儿
她们一起飞翔

还有诸多好亲戚,譬如
狼,狮子,金钱豹,河马,红信子
羚羊,梅花鹿,麂子……
我见过,或者未曾见过——
爱她
我步步撤退
直到阵营丢失

析:阿麦的作品中很少看到关于爱情的诗,他让我想起海子,同样缺少一种对爱的热情。在这件作品里,爱也显得沉重而威猛。气势很大,感受浓厚。

如海子的这篇《坛 子》


这就是我张开手指所要叙述的故事
那洞窟不会在今夜关闭。明天夜晚也不会关闭
额头披满钟声的
土地
一只坛子

我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进入这坛子
因为我知道只有一次。
脖颈围着野兽的线条
水流拥抱的
坛子
长出朴实的肉体
这就是我所要叙述的事
我对你这黑色盛水的身体并非没有话说。
敬意由此开始。接触由次开始
这一只坛子 我的土地之上
从野兽演变而出的
秘密的脚。在我自己尝试的锁链之中。
正好我把嘴唇埋在坛子里。河流
糊住四壁。一棵又一棵
栗树象伤疤在周围隐隐出现

而女人似的故乡 双双从水底浮上询问生育之事

读:两个好姐妹

刚才读波德莱尔的“两个好姐妹”
我认为波德莱尔是不错的兄长 他的
两个好姐妹 像两个记忆中剥光了衣服的熟苹果
被生活的齿轮碾压至死——
她们淫荡
快乐
泪流满面
……
穿比基尼吊带 丝袜
红色与蓝色
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警示车辆开往炼狱与天堂
这两个好姐妹有着怪脾气 总是喜欢隐藏起
绒毛尾巴
让暗恋者
找不到碑石
像我;
或者隐身农田的兄弟 在两个时代里
啃食荞麦馒头
饮冰凉泉水
……

榆树下
波德莱尔挥舞银笔 法兰西的太阳
正在照耀世界

析:这件作品是阿麦运用诗的语言对“波德莱尔”诗歌的解读,也从侧面反映出阿麦的好学与接受其他诗人的影响。


齐家行

不需要理由
不需要篝火
拍拍衣袖 我们在清晨出发
那些骑马的兄弟 狠狠挥动马鞭
鞭声空旷且绵长
他们喊我兄弟 情深谊长 我们——
走过古城 石那奴 齐家坪……
尘埃飞扬 捡起一块块碎陶 那些陶片
像兄长憨厚的脸庞 古朴庄重
大禹也在前行 喊我兄弟
叙述治水的险情和要诀 我们彼此凝视
身体里的陶片 散发着明亮的光芒
安特生的小眼睛在镜片后闪烁 像一条直线的鱼
游向四方 古树叶倒映着历史的画卷
唯美 且怡人魂魄

天黑了 我们在文字中取火
夜晚即是永恒

析:齐家是谁?我问阿麦,阿麦告诉我,是应该是一个地名,与阿麦的家相隔50里。非常朴实的一种行程,居然有了豪放的影子。


太阳爬过马含山

太阳爬过马含山
照耀兰州一带的村庄,羊皮筏子,游人
也照耀河洲花儿中的乡亲
天使莅临过这里,她采摘太阳的蜜汁
涂满大地

我洗尽双手,怀抱诸多名词
譬如上河,红沟,八松集,祁家集,康家崖,太石,西果园
更多的名词则生长在我的骨头里
譬如夏娃
果实

这也是一件热情的作品,丰满而充实。


诸神在村庄散步

四月
诸神在村庄散步
鸽子衔着麦秸树皮
在低矮的屋檐下筑巢
灰色的翅膀
托举着狂风
冰雹
闪电
河州一带的大瓦房

我看见
玫瑰烧灼的女人 在奔跑
长袖里遗失容颜
爱……

析;这应该是一件带幻境的作品,一个是神,一个是村庄,他应该带有美妙的联想,但是诗里却是现实的痛苦的镜头,让我对这个美妙的主题感到沉重。



像战斗机盘桓在天空
上升 或俯冲
翅膀托举——风暴 闪电 雷鸣……
目光俯瞰世界
铸铁的爪子
一只收拢
另一只淬入地狱之火

诗人行走在湖面上
泼洒湛蓝
或纯白
鹰在飞翔
世界在颤抖

析:如果要在阿麦的诗中找到高亢,这完全是行不通的。但这件应该有了这种影子,有激烈而颤抖的影子,有不屈的形象的影子。


坏时代

孩子,你还小
还会从睡梦中笑醒。

你的皮肤白皙,像雕塑师展柜上的杰作
你的眼睛明亮,看世界唯有爱,美丽善良……

眼底的世界不过是个大乳房,或者流淌的蜜汁
这让我放心,又让我不安!

——你还小,没有学会算术。世界的阴谋毒计
或明或暗,像媚狐在裸舞

他们说人间是美丽的,像花儿一样
他们的房屋越来越敞亮,村头耕地越来越狭窄

我得告诉你,这个世界上
大国在欺负小国。富人在窃取穷人的果实

孩子,让我们一起来读书
改变未来!

析:这件作品有顾城的可爱,不是说顾城是一座城,而是有孩子般的童心。这种借孩子表达对尘世的看法,与期望是父母一惯立场。如顾城的这首《杉》,但这件作品充满了玄幻,回家有了死亡的象征,而阳光则是指天堂。这与阿麦的现实主义是有区别的,故顾城有朦胧的象征。杉是顾城的独子。诗中这样写道:

《杉》作者:顾城

我要对你说一句话
杉,我喜欢你
这句话是只说给你的
再没有人听见
爱你,杉
我要回家
你带我回家
你那么小
就知道了
我会回来
看你
把你一点一点举起来
杉,你在阳光里
我也在阳光里


废纸篓

白天是废纸篓,盛装着夜晚的残留物:
爱抚过一亿次的躯体与长发,被阳光覆盖。
许多人离开这里。许多人又走到这里。
陌生人彼此窥探并吸引着走到一起,
像陌生的蜜蜂给陌生的花朵授粉,
它们熟络了又各自离开。

阳光是废纸篓,盛装着雪山的洁白。
我离开这里,走在劳动者的行列。
尼采是废纸篓,柏拉图是废纸篓——
他们像缺角的埙,散发出漏风的声音。
声音是废纸篓,虫子不断地吹响它。
大地是废纸篓,人类在上面消失。

析:读这件作品让我想起非马的《废纸篓》,非马用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一种思考。“满头满脸”指一个人的被焦头烂额的折磨神情,是一种思考后,一种回顾,过渡后被扔到“废纸篓”。通过吐,形象地表现出垃圾也是通过处理的过程。而阿麦的语言则是通过表象,广泛地概括。

《废纸篓》
作者:非马

张著嘴 随时准备
把吞咽下太多的生命渣滓

喷你个满头满脸

加沙 加沙 加沙 沙……

以色列 哦以色列 亲爱的以色列
是什么让你背离了《圣经》航线的引导
双手沾满了鲜血 长袍上浸满人血 眼睛燃烧着
红色火焰
再也找不到绿洲 或者蓝色的湖泊

在中国的长镜头下
你们异常兴奋的眼神 你们在杀戮你们的邻居 强暴
他们的女人 攻占他们的家园 他们的财物……
你们在播撒仇恨的种子

看见了吗 那些善良的人们 爱好和平的人们
你们有着同一个祖先!
你们为什么不去坟前祷告呢
回顾世界历史 没有一个民族可以长盛不衰
再过百年 你们会不会是今天的穆斯林 今天的加沙

战火在燃烧 多少骨头在碎裂
待哺的婴儿失去了母亲 妻子失去了丈夫……一具具尸体
倒在血泊中 被焚烧 活着的人们再也哭不出声音 眼泪

在世界的长镜头下 海啸卷走了无数的生命
地震 火山爆发 矿难……让人揪心
忏悔吧以色列 镜子前看看魔鬼的脸
全世界人民在注视着

哦以色列 亲爱的以色列
安拉乎是全知的 没有什么比人类互相残杀更为邪恶了

析:这种宽幅的语言形式似乎给予了阿麦更长的气流来还原一种愤怒的气节。这种理性与对人性的关切使诗歌上升到一种世界舞台的境界。


猫2
——赠石溪兄

它怀疑
我是否真诚;
暗处有大蛇行走……
我掩卷,掷笔
反之,写下木屋 男人 女人
阳光 水……
南边,大雨滂沱;
北方干旱,麦苗死于饥渴;
不宜提及爱情,金钱,死亡
性。森林
被不知名的风毁坏。
忏悔,在全人类之前
包括我,和一只无罪的
公猫。
只有猫,才是真实的
存在
他们贩卖爱情 良知
植假牙 做拉皮术
他们诠释美,拒绝智慧和原生态
我无法保证所有的词汇具有可信性
只有猫,让我保持警惕
怀疑我的真诚,怀疑危险逼近
我闭上眼睛。端起一杆枪
暗处,烽火连天
我的断指,在战火中一闪一闪
永远不曾停止流血

析:这是一篇语言有了变化的诗歌,具有跳跃性,显然可能是受石溪的影响。因此,如果这种写法也成立,将成为阿麦的另一道风景。


陈述

哈哈,你没有睡醒
你说你开始想我,想我没有下巴的嘴唇

我在狂笑
金斯堡也在狂笑
那些伟大的诗人们,他们在发情
像一只烂苹果陈述自己的不幸,他们在神圣的诗句上
吐满肮脏的精液

给他们一块十万平米的抹布 好让他们
擦净脚指 手指 扁平的乳房 殷红的嘴唇
擦净他们身体中大大小小的暗疾
擦净夜晚
擦净床罩 擦净苹果树的叶子

刺状的虫子开始爬出城墙
我便整夜整夜的失眠 想象
十万辆火车同时开来
十万吨麦芒同时刺来
十万个警察同时走来

十万亩罂粟同时烧来
十万头雄牛同时扑来
十万只乌鸦同时飞来
十万个女人同时醒来

……哈哈
我在狂笑
他们在狂笑 鸟儿在狂笑
蚂蚁咬过的躯体在狂笑
夜晚在狂笑


析:这种陈叙的快感,一定是受到每个诗人的影响,当然不是郭沫若,难道是西川?这种火烈的程度在平静的阿麦诗中是少有的。


我们

我们是复数,而我是单数。

在他们的世界里
第一人称的我像个被人遗弃的瓢 在水面上流浪
没有方向 他们的楼层越建越高
房租食物水电费……像魔咒 紧紧地附在单薄的身体上
它们长着相同的脸 与我为敌
更多的我 汇聚在一起 像潮水

奔逃。我想把他们紧紧搂在怀里哭泣
另一个我在异乡行走
拖着长长的蛇皮袋 衣服肮脏
破旧 工资微薄 市民看着我像看着啃净肉的
骨头 或蝇蛆……
我在流汗 年轻的身体像枯木 脸如揉皱的报纸
另一个我熟读圣贤书 尊纪守法 为民主欢欣鼓舞 而真正的民主
是他们的 福利亦是他们的……
村主任的红印章在暗处活络 它在撕咬人们的脑袋……

我站在镜子前
镜面上的人如此陌生 让人厌恶 这是个没有未来的时代
如果跳下楼去 身体轻飘飘的仿佛风中落叶 不留
一点声响 我爱他们

爱阳光
世界。如果明天还不曾离去

析:这篇作品同样充满了对生命,对人类的大描写,一个复数,一个单数,在不对称的世界,我显得单独,这件作品反映出作者当初流浪与被离弃的感受,是相当痛苦的过程,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收尾还是充满了信念,因为阳光还存在,明天还有。这是值得崇尚的。

在八坊宾馆 与晨光相见

晨光来了
他是个帅气的小伙子
诗人和教师

河州的天气非常寒冷

他来之前
我在想
他会不会着青袍
骨头里贮存几轮太阳和月亮
会骑马吗 马蹄下
踩几只飞燕
马背上驮几卷经书

他唤我麦兄
其实阿麦并不发芽

我们没有谈论诗歌
他走的时候
我看见桃花开了 很艳很艳
河水也更深了

析:阿麦是很讲义气的诗人,重信义,大义,对生活对友情的义。


无题

我的诗行在前行 结着
苦难的花蕊
我无法入睡
终将死在诗歌的状态上
那里盛开思想的花朵

我将写下
太阳的诗篇
绿色麦田
文字扬起双蹄
奔跑
我不想给这个时代
写下墓志铭

——
孩子 我爱你天使的脸
爱明天
天堂的鸟鸣

析:这件作品仍然表现出对生活的表现,内心透露出一种纯净的想法,生与死都是一种回归。没有苦痛,相反体现出一种回族人的信仰与平静。

吹麻滩杀死了我

一路向西
我以纯净之身行走 先是太子寺
离开了我
南阳坡离开了我
河州城的姑娘离开了我

阳光温和
洒向十一月的树荫 我的左手
紧握兄弟 右手执白云……
我们细细交谈 仿佛两只蚂蚁谈论粮食
蔬菜 果实 阴雨

婚嫁……向西走
房屋离开了我 革履离开了我
肉体离开了我
鲁班石沉睡 他们唤我
西去

析:对死亡的陈叙是一种坚定,含有一种大悲,对别人对自己的。因为有了安拉的信仰,所以不泣不忧。当死亡来临,对一切不再感兴趣。无论谁“论粮食、蔬菜”“肉体离开了我”“西去”是一种凛然。


蜀道忆故人

每个人都是惟一的:
譬如我建立的群,叫“人,男人,女人,诗人们……”
那里汇聚着汉语里最诚实的匍匐者!
他们叩首,长啸,奔跑于闪电中。

一束玫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马蹄从甘肃驰向蜀道,
仿佛寻找栖息在文字里的草地,牛羊,溪水,秦砖汉瓦……

蜀道人生,我一直不曾问:
可到了长安?
见到了李白的月光?
披长发煮酒论史的人?

乌云遮蔽日。从文字的间隙里
我看到了——
在唐朝,一个先生麾下的书童,
常年在马背上驰骋,取匪首于千里之外……

清晨,你听到喜鹊的鸣叫了?
那是我和朋友们在唤你!

析:我们读读阿麦对传统诗歌的描写,重意境的创作。


变化

他停下来
在柴草垛旁支起画板
笔尖轻触 一只鸟儿扑棱着翅膀飞远了
默诵“扫帚,抹布,天空……”
笔锋回转——风起;天蔚蓝
再转——门开
走出两人,或坐或站或走远
他沉默
更多的人走了出来
如惊涛骇浪 群兽出山
即大惊,汗湿长衫
低语“……又回不了了”
画板消失
雨骤降

析:突然对这件作品感起了兴趣,他让我具有了嚼味。这应该属于顾城式的朦胧体,又一次让我看到阿麦语言的变化。这件作品通过画笔,切换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这种变化。如梦般地反映出一种对人生的突悟。


思想者

思想者行走在洁白的纸上
他的翅膀断裂 飞不出蓝天的牢笼
他开始妥协
于是妥协
他收起流血的翅膀
开计程车 种田 干售货员 在大街上给人擦皮鞋
清扫马路 替别人送花 外卖烧烤 值夜班……

没有人追随他
像一只待宰的羔羊 孤独的王

他开始疯癫
咩咩叫……
他在洁白的纸上涂满鲜花 断指
蒿草在坟头摇曳 女人哭泣并走向断墙后的深井
他绘制猎枪 锦旗 花儿纷纷坠落
神在召唤
……

思想者行走在洁白的纸上
风起 轻轻拂动水面波纹 巨鲨张开血口
吞噬他 只存白骨

析:这件作品甚至接近了樊子的疯狂程度。他让我想起感受至浓的与平凡的生活与内心的痛苦挣扎。

2015.9(发于《雁门诗稿》公众号)


作者简介:本名:李智明 笔名:长篙。1965年12出生,湖南安乡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美国 “风笛诗社”成员,“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会员,常德诗协理事,县作协理事。手稿被台湾《秋水诗社》收藏。作品曾发表在台湾《创世纪》、台湾《乾坤诗刊》、美国《新大陆》,澳洲《千千诗页》,越南《越南华文文学》等,署有诗集《小城雨季》,《空城》,曾获“丁铃文学奖”“年度文学艺术创作奖”等。
主张“诗无定法,随性自然”。

        

文章地址

【弧光】一组


2014-05-02 03:14:01


【雷声如浪】

只有在寂静的时候发出的声响才具振撼
比如酣声

我在千篇一律的诗海中寻找
愿意被其击溃
燃烧

远方
只看见一道道无声的闪电

2014.4.28(午休)


【弧光】

透过薄的晶体
把视线投放得更远
不留死角
穿越时空与黑暗
仿如一轮初升的太阳
在地球边闪耀

忍受所有的痛苦与不幸
透过尘世的迷雾
展现出
真实的身影

2014.4.30


【兴师问罪】

一个变两
两个变十
人类像分子一样裂变

从土地上站起
从小巷里涌出
在道路中奔流
在广场上汇聚……

他们足可以喝尽天下的水
喊声如雷
手掌如森林的枝叶一样繁盛

这样的大军
潮水般
面对生存
面对死亡

2014.4.29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淩駕於一種風度, 是曠野而發自內心的呐喊●讀『黑暗中的河流』浙江伊甸作品有感(完整版)


2014-04-30 19:26:41


湖南☆長篙賞析

淩駕於一種風度,
是曠野而發自內心的呐喊

●讀『黑暗中的河流』浙江伊甸作品有感(完整版)



有一種勢,他們雖然高亢、洪亮,在運行的時候,卻是斷續、停頓的,因此覺得晦澀、抽象、難懂。但如果能夠保持完整、流暢,則是自然通達,豪爽灑脫,具雪山的形,或者自由河流的貌。在『黑暗中的河流』裏保持了這種連續,讓人閱讀暢快的感覺,通篇來講,基本格調保持了一致性。這也是成熟詩人所能做到的,少了故態、人為、雕塑的跡象。


『黑暗中的河流』溶入了多種創作風格,大多是作者對事物、生命、現實的感受。詩中所能表現是詩人主體與社會現實的滲透。其創作風格,我們可以從詩集能夠體會到既有思想深刻的一面,也有純真樸素的一面,甚至帶有童趣的影子。如《吹進身體裏的風》,但總體氣質深沉,勢位很高,視野寬曠,好像受普希金、裏克爾、艾略特等詩人的影響較大。
『黑暗中的河流』是流動的,也是生命的延續的象徵,一旦被黑暗包圍時,我們會被感到受壓抑,是一種受周圍環境的壓迫,內心無法釋放的感覺。在此,伊甸雖然與好友力虹有著相同的感受,但表現出一種堅定不阿。“河流”是流動的,在『黑暗中的河流』中,作品反復強調“但是它在流動”轉化了黑暗中的苦難,意志非常堅決,重複中形成不屈的口號。這也是擺放在整部集子中作為前序,貫達人生。展開講,這種“流動”是一種血液,活潑的、堅定的人生行走。這也是詩人一生追求的路線,在艱苦環境下磨煉一位詩人的心智,也正在此環境下,詩人的內心強大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後期的作品中,詩人的意志與正能量不斷地釋放著,這是詩人追求人性最大呐喊的理由。

黑暗中的河流(代序)

我們看不見河流
但是它在流
我們聽不見水聲
但是它在流

我們愛它,我們給它寫一千首讚美詩
但是它在流
我們恨它,我們發誓忘記它
但是它在流

我們遠遠逃開,一去不復返
但是它在流
我們尋找它,像尋找聖地一樣虔誠
但是它在流

我們氣急敗壞地吼叫,咒駡,威脅
但是它在流
我們取消它,刪除它,否認它的存在
但是它在流

黑暗愈來愈黑,愈來愈暗
但是它在流
天塌下來,堵塞了它以外的所有河流
但是它在流

伊甸是不太善於舞弄技巧的詩人,因此,通常在詩中看不到更多的妙句,其藝術形態卻具有個人的魅力,更多的追求是理性的表達從內心的強烈體現。樸素、激情、沉澱、高亢是組合詩人形象的特徵。
詩人站位很高,但視野幾乎卻是“草根、底下、卑微”的世界,從較高的視線關注這些低微的顯得濃郁、深沉、壓抑。因此詩歌很少看到歡樂的氣氛。
在一本詩集裏尋找詩人最滿意的作品是一件很艱難的事,作品與作者所表現的可能會相差甚遠。是因為讀者與作者的代溝,由於閱讀理解的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不一樣,通常大眾認可的作品並不一定是作者感受最深或者認為最成功的作品,在『黑暗中的河流』尋找作者最成功的作品顯然有些力不從心,彷佛每一件作品都非常優秀,都具有自己的特點。如一首“蚱蜢”,收尾——“我要做一隻蚱蜢呢,還是要做一個人。”《蚱蜢》最大的特點是跳躍,而人是真實的回歸。通常時光如白馬過隙,非常之快,而“從小草到小草”泛指百姓,蚱蜢是指低卑的人生了。作者收尾在思考,人與蚱蜢的關係,該怎麼跳躍,才能獲得輝煌的人生成就。

蚱 蜢

從這棵草跳到那棵草
就好像人從青年跳到中年
從中年跳到老年
人跳得多麼沉重,還要發出一些
虛無主義的長籲短歎
蚱蜢跳得多麼輕盈,多麼驕傲
好像整個世界也在跟著它跳躍

整個下午我躺在草地上
呆呆地思考一個天大的問題
——我要做一隻蚱蜢呢還是做一個人?

《車站》仿如“荒原”的縮小版。畫面重立,陰沉,隆重。

伊甸對畫面的處理有獨到的秘方,聯繫一種虛無的人生,如這首《夜晚,突然下雪》“一片,二片,第四片……”“它們從遙遠的地方趕來/就為了在我眼前晃一下?”寒冷的人生,短暫的人生,虛無的人生,輕描淡寫的,不經意的“晃一下”。
夜晚,突然下雪

一片雪,像一道光從黑暗中突然閃出
在我眼前晃了一下,沒等我伸出手來
它就不見了。第二片雪從黑暗中閃出
晃了一下,又不見了。第三片雪,第四片雪……
前仆後繼,連眉頭都不皺一下,這些雪
跟我有什麼關係?它們從遙遠的地方趕來
就為了在我眼前晃一下?

《二月》這種與季節相聯繫的主題,帶著更多的悲傷,塵世的苦難,在這個月份裏的淒慘形象。
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也能在集子中找到,如《高原上的豌豆花》有略帶抒情、浪漫,還有輕快的表現在詩集比較少見,另一首,如《說愛》。
高原上的豌豆花

陽光和寂靜停留在嬌嫩的綠葉上
像天使的手停留在少女胸膛
紫色的花蕊微微顫動
這驕傲的乳頭,這美的勳章
被雪山孕育的風吹得一塵不染

豌豆花,豌豆花,你從夢中醒來
呼喚著哪一匹白馬?

我,一個身上長滿雜草的江南浪子
在你身旁靜靜地躺下
我想:只要躺著,躺著,耐心地躺著
總有一天,你會把手伸過來
把體內熾熱的血輸過來

豌豆花,豌豆花,我不是你夢中的白馬
你是我身上永恆的傷疤

在發給伊甸的微信中我這樣寫道:“正在讀伊甸兄的詩集時,感覺作品極具震撼性,內心真實,感受深沉,語言流暢,是學習的範本。”伊甸回復非常謙遜,給人感覺很實在。
應該說伊甸的作品嚴謹、凝簡。但其表現的多樣性,如這首《推門》是如何從略帶口語的表達中體會。其不厭煩地“推”一下、二下、三下。一張門,一道坎。的確生活中矛盾重重,一張門,一個問題,需要思考,需要疑問,我們徘徊,舉棋不定。這件非常生活的作品,細膩而且與伊甸的其他作品表達有較大的區別,是另一種嘗試。
推 門

從家裏出來
我鄭重地關上了門
然後使勁推了兩推
門關得很嚴實
我放心了,但在轉身走開之前
我還是習慣性地
再次推了一下

我向前走了幾步
突然感到恐慌
——門真的關緊了嗎?
我不由自主地往回跑
把門推了一下
推了兩下
又使勁地推了第三下

我不得不相信
門確實關得很嚴實
但相信歸相信
我走出十步之後
又回頭看了一眼
這一看,心又恐慌起來
真想回去把門再推上幾推

以時間為軸也是生命的另一種詮釋:在這件作品中,我們讀到的是一種對人生的豁達的態度,是頻帶偉人的手勢。雪,早離開了文人“春花雪月”的視野,在平凡中享受天際帶來的偉岸與幸福。這便是《7月31日:昆侖山大雪》。我們不講“雁山飛雪大如被”“千樹萬樹梨花開”。那只是一種淺境,如何溶入心境與曠遠,這便是三維的表現,也是伊甸常用的以脫開二維的意境模式,具現代詩特點的拓展而獨到的冷抒情。

7月31日:昆侖山的大雪

大雪有時並不帶來寒冷。它帶來
另一種時間,或者世界的另一張臉
它不想掩蓋什麼,它用白色塗抹了
一些山峰,一些寺廟,一些腳印
是要考查人類的眼睛和靈魂
有幾分穿透力

現在天空正在落下來——落下來的是
天空中灰暗的部分
那明亮和蔚藍的部分正在等待
等待,是一種玄奧的哲學——
為什麼等待?在哪里等待?
以何種姿勢等待?
而我以一種最簡單的站立姿勢
等待降臨在我身上的一切

我生命中的這一場意外的大雪
是高原的恩賜。它通過這些漫天飛舞的精靈
向我宣講自由、激情和死亡的學說
我在大雪中看見了燃燒
在一片深深的沉寂中
聽見了盪氣迴腸的吼叫

作者對生活的描繪也有不少,生活化,平民化。如一首“看老人悠悠的散步”。在作者自選的2006-2008年的收集中,有兩首《看著天一點點亮起來了》《城市裏的蟬》以及深有力量的《林昭之死》這些語言已經超越了以往,彷佛閱讀的趣味越來越濃,而且這些氣勢與用詞更顯魅力。詩中抑揚頓挫,而且取捨飛白恰到好處。穿插形象,用意用景都自由自在。有飄逸的感覺,較以往都有層次感,表達更加豐富。當翅膀升起來的時候,為什麼不到天空?因為深沉的大地,陰暗的大地,讓伊甸的心變得沉重。仍然是黑暗中的河流在流淌。
看著天一點一點亮起來

起先以為是一種錯覺:看黑看得太久了
從黑中看出了白。像要反駁我似的
那白一點一點亮起來,它彷佛在說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大地上出現了好多黑乎乎的影子
它們原先被黑夜囚禁
現在一窩蜂竄出來啦
它們蠢蠢欲動:想綁架還是搶劫?
然而天一點一點亮起來
越來越多的光從雲層之上降落下來
像是一道道神諭
那些影子立地成佛
它們清澈、明亮,猶如孩子的臉頰

我聽見了鳥聲,櫓聲,自行車的鈴聲
那都是光發出的聲音啊
光的聲音,像水波一波一波蕩漾開去……
天真的亮了,它亮得
那麼驕傲,那麼不容置疑
彷佛它一直就是那麼亮似的

林昭之死

天空已經崩塌,你
一棵雷擊之後渾身淌著鮮血的白樺
還能用你的骨頭支撐一縷星光
用你的傷口訴說大地的疼痛嗎?

所有的石頭和山峰都在屈膝下跪
你的站立就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一個天真的詩人剛剛說出“時間開始了”
所有的時針就開始瘋狂地逆轉
你纖細的手指能夠阻止什麼?
但你決不願屈辱地垂下睫毛
對海嘯般的陰謀和罪惡視而不見

在地獄的門口,你說:我來了!我看見!
整個世界只有一雙眼睛是睜著的
整個世界只有這雙眼睛
看見了懸崖、陷井、冰窟、火坑
但你仍然縱身一躍
你想以自己的粉身碎骨
去給世界一個警告嗎?
但世界已經變得又聾又啞又瞎

在所有的黑色之上,我看見了
比黑更黑的冷漠和殘忍
在所有的白色之上,我看見你殷紅的血
至今還在緩緩地漫延、浸潤、滲透
我不敢抬起頭來,怕那白色的雲朵
突然降下一陣陣血雨
在一個鮮血比水還要廉價的時代
最後被放上祭壇的
是你流盡了熱血的軀體
是你至今找不到憩息之所的靈魂

我看見了你雕像般的臉
目光中帶著痛苦的閃電……
一排陰森森的槍口對準你聖潔的胸膛
除了你的母親,茫茫天地間
沒有一滴淚水,一聲歎息
寂靜……寂靜……彷佛整個世界正在死去

槍聲響了……我聽到的卻是
雷鳴般的鼓掌聲,歡呼聲,爆竹聲
這些可恥的聲音中
有我的……聲音,我的罪惡!我永遠的悔恨!
林昭,在白茫茫一片洪水中
你是唯一的鴿子

但橄欖樹倒伏在深深的水底
連諾亞方舟都已經沉沒
你往哪里去?你往哪里去?

天邊的曙光發出低沉的吼叫
你的血從初升的太陽身上濺射開來
“啊,大地,祖國的大地
你的苦難,可有盡期?”
你卻忘了自己的苦難,像耶穌從十字架上
為眾生撒下無限悲憫和祝願
你刺破手指用鮮血寫下的詩句
越來越沉鬱,越來越厚重
正在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人們用一個問號和一個感嘆號來悼念你
這兩座不斷長高的石碑
正在把崩塌的天空一點點撐起
緩慢,顫抖……不時地滲出血來

而另一種描寫《看霧》的作品,當今的霧好像是邪惡的象徵,不再清純,不再是在山水之間的虛無飄緲。現代的詩歌中,多以歎息、厭世為主,在這首裏卻以另一種形式表現,主旨雖然深刻,而表面卻形象生動化,不以常態的厭世手法,而多以形象的表現方式,擬人化,擬物化,其內在我們仍可深掘。讀讀這件以形象為主的作品。
看 霧

它爬行著,翻滾著,纏繞著,變幻著
它像竊賊一樣翻牆而入時整個世界視而不見
它像豹子一樣呲牙咧嘴時連山峰都躲了起來
它像蛇一樣嘶嘶叫喚時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

它沒有形體,它可以是任何形體
它沒有心臟,每一顆灰塵都是它的心臟
它沒有拳頭,卻靠它的魔法四處出擊
它沒有眼睛,就把所有的障礙物當作敵人

它爬行著,翻滾著,纏繞著,變幻著
它填平所有的溝塹,吞噬所有的房屋
它追上每一個奔走的人,把他們融化
把他們變成霧,讓他們爬行,翻滾……

如果昌耀的語言在伊甸的詩中有表現的話,而內心的語言也是一致的。黑暗彷佛又成了這部集子的主流。確實,生活的環境,以及我們聽到的不良的資訊,感受到的慘境的一切,都會對詩人產生一種巨大的壓力,對別人命運的同情,對社會認知的感覺,對良心與社會與歷史的撫摸,都形成了一種壓力,歷史該怎麼寫?詩會不會形成歷史?詩應該揭示小我還是大我的人生。很顯然,伊甸已經擺脫了個人的小我,對社會的一種觀點,而內心的堅定又不斷地從黑暗中透露出來的光明。如:
一個人走進黑暗

一個人走進黑暗
走進這塊比世界還要大的岩石
他不是來尋找寶藏
他來看看這黑暗
摸摸這黑暗
他想發現它堅硬和軟弱的部分
黑暗最軟弱的部分
也像蜈蚣、蠍子和蛇
又狠毒又狡猾
但他走進了黑暗
他要看看這黑暗
摸摸這黑暗
他要用自己最堅硬的部分
去撞擊黑暗最堅硬的部分
只要撞出一點火星就夠了
只要有一點火星
……黑暗
就不會比整個世界還要大了

這件作品不同的是,黑暗是摸的,堅硬和軟弱的對比。也是暗示作者一個人在黑暗中的堅定。
詩集中還有許多二句或多句的排列形式的作品,有些格律的外表,表現出伊甸作品的多樣性。她是建立在古典與現代,韻律與現代的基礎上。如《樹》《轉過一個彎》《有些日子》等,優雅抒情。
再說一個問題,這也是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有些作品我們幾乎看不到描繪的理由,
但確實又形成了詩。為什麼記下來,這絕不是普通的描述。讀者也不要把這樣的作品當成普通描景的作品來看待。如這首《湖水》很短的心境。
湖 水

汽車在太湖大堤上緩緩行駛
湖水溫柔地撫摸著岸邊的蘆葦
——它一刻不停地撫摸了多少年?
誰也不敢回答
車內正在播放的一首情歌突然黯淡起來

主要引發思考的詩句獨白:湖水與蘆葦的關係。“撫摸”一詞親切而深厚。誰又會在意呢?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或者常態。這多像我們身邊的人,一種被愛的感覺是無形的,而被愛者又沒有感覺。這便是真實的生活。我們生活在幸福之中,卻很難察覺。爾後,誰回答,作者正在思考的時候,這種感覺是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以及我們感受到的一切都是有感情的,都是具詩意的畫面。收尾心情突然黯淡起來,表明我們的生活,是平淡的,無論被撫摸還是去撫摸,沒有人會記住你,這便是平凡的生活,我們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沒有誰會被注意。『黑暗中的河流』中有許多這樣的短篇,是屬於思考性的,瞬間的感悟。
友人看到我在閱讀一本詩集,並在作筆記,感到好奇,說:“現在讀書的人不多,看詩的人更少,寫讀後感的更珍貴”。是的,有好作品是需要品的。友人正好翻到一頁《不見猴子》,便當著單位的人朗讀起來,時遇央視曾播放“時間都去了哪兒?”的歌。我說:“詩人所講,現代人與猴子的區別,其實現代人還不如猴子,很多本性都已經喪失。”
不見猴子

那些猴子鑽進樹幹裏去了?
那些猴子躲進石頭裏去了?
那些猴子像蚯蚓爬到泥土裏去了?
那些猴子飛到天上去了?
(誰給它們的翅膀?)
那些猴子全都變成了人?

在峨嵋山上,猴群出沒的地方
沒有一隻猴子出來見我
沒有一隻猴子願意和我談談詩歌和愛情
沒有一隻猴子來搶我的麵包和葡萄
(我甚至盼望它們抓破我的手臂
用鮮血來點染這漫山遍野單調的綠)
沒有猴子,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
我感到世界拋棄了我

我身邊走著太多的人

今天,又一位友人也在朗讀。聽著聽著突然感覺這首詩更妙不可言,經朗讀後才感覺這件作品是在描寫人生的全過程,從孩子到最後死亡。那就是《吹進身體裏的風》
吹進身體裏面的風

小時候,風能吹倒我的身體
但吹不進身體裏面去

長大後,風吹不倒我的身體
卻能一點點吹進身體裏面

中年時,風吹進了骨頭
有時我聽見骨頭裏飛沙走石的聲音

風正在一點點吹進我的靈魂
等到靈魂灌滿了風,我要在靈魂的壁上

戳一個洞,“呼——”
把自己的身體吹得杳無蹤影

解詩如下:
小時候,風能吹倒我的身體(弱不禁風以及對外界的無知)
長大後,風吹不倒我的身體,卻能一點點吹進我的皮膚(這裏對外界有了一點認識,長大了,有朦朧的感覺。那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有接觸世界的新鮮感。)
中年後,風吹進了骨頭,有時候我聽見風吹骨頭的聲音(這裏的遞進,明顯地體會到風沙的影響,一有風吹草動就緊張,是因為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明顯,越來越清楚風的力量和起風的原由。)
風正一點點吹進我的靈魂,等到靈魂灌滿了風,我要在靈魂的壁上(從皮膚到肉體到骨頭再到靈魂,意識裏被風佔領,頭腦及靈魂,裝不下世上的煩惱及悲傷)戳一個洞,“呼——”把自己的身體吹得杳無蹤影。(這裏應該指死亡,呼,可以理解出靈魂出走。無影蹤是指在世上沒有留下什麼。)

確定一位詩人的成就,不是指帶給我們的閱讀愉悅的感受,而是一位詩人對詩歌的理解、表現與弘揚。伊甸從事文學教育,對文學的美學研究很深,詩歌溶入了大家詩人的特點,並且具有自己的個性與目標。語言、表達都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作品已經擺脫了小我的認識,但對生命與生活又溶入了自我的感受。不再拘泥於小視野的風雨,而是淩駕於一種風度,是曠野而發自內心的呐喊。

我曾於2013年8月推薦伊甸詩人作品加入美國“風笛詩社”子頁中這樣寫道:“推薦理由:伊甸詩人語言流暢自如,詩風沉厚,內斂剛烈。”其作品的意義與推廣是閱讀與欣賞的理由。

詩是語言的表達方式,是詩人內心的強烈表現,是詩人堅定地生活的象徵,其意義不在於言表,其內心的豁達已經開闢了生命意義的道路,詩人有同情,有冷峻,更多的是潛藏的一種大愛,對生命執著的愛,對生命堅定的執著。理解是一種幸福,幸福何求?有緣於追求。求之何義?是一種思考,思考是一種幸福。
如果把詩歌描述成夜空,那伊甸便是踏著星子前行的詩人。在集子的最後,看到詩人的個人創作年曆,伊甸在2012年32屆以色列.世界詩人大會中獲詩歌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伊甸在詩壇嶄露頭角時,我說,這大概是最後一個浪漫詩人。十多年,伊甸在力圖改變自己,只是今天,我讀他,還是認為這個位置對他合適。”——引自詩人葉延濱先生的話。
我更贊成沈健先生在《吹進靈魂的風:伊甸論》提到:“伊甸得以消解詩歌極端主義寫作的無效閱讀,神奇地把讀者帶向了喧鬧的「如今」,帶向時代:「一個虛擬的春天」”;但不是絕對的消極,而是在黑暗中有著光明期盼的探索。更準確地講,浪漫主義在這部集子表現不多,更多的傾向是對現實的理性思考所得到的感受。

總結:在伊甸的作品裏,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內心世界的表現,較難發現常規的什麼“縝密”“高古”“音律”等技巧,甚至“意境”“畫面感”的講究。這有兩種情況:一是伊甸不注重技巧,二是伊甸無視技巧,是因為化技巧為無形。很顯然是屬於第二種,是讓後人來總結自己的那一種,是創造技巧的詩人。把感受和內心的真誠放在第一位,技巧永遠是第二位,這是大家詩人永恆追求的目標,所以崇尚一種境界,人性的真摯與本性的面目揭示。感受是曆千年來不朽的技巧。因此,少了文藝的范兒味,視生命沉重的感覺,是一種喚醒的行為。在語言上,也不是很注重象徵,因此,沒有抽象感,但表達上已經溶合了西方現代詩歌表現的特點,整體上壓的很低,很低調的人格後面包裹著一顆高貴的心靈。

2014年3月20日于湖南安鄉

附詩歌創作年曆:
伊甸創作年表(節選)

1953年10月9日出生於浙江海甯縣長安鎮。當時父母是長安鎮上的浙江制絲一廠工人。
1981年第一次參加詩會,在莫干山。認識省內許多詩人:汪靜之、冀汸、洪迪、龍彼德、張德強、樓奕林、黃亞洲、程蔚東、謝魯渤、嵇亦工、孫武軍……
1982年9月26日,在《浙江日報》發表一首詩,首次署名“伊甸”。
1983年 9月:到湖州師專中文系讀書,跟各地大學生詩友(如程寶林、朱淩波、蘇曆銘、潘洗塵、包臨軒、華海慶、傅亮、卓松盛……)頻繁聯繫。與柯平、潘維常來常往。
12月:首次在《詩刊》發表詩歌。
1986年:與沈健去大西北,遊歷陝西、青海、西藏、甘肅、新疆……在西寧結識詩人昌耀,留下一生難忘的印象。
9月:赴太原參加《詩刊》第六屆青春詩會。結識《詩刊》編輯王燕生和王家新。
出版袖珍詩集《紅帆船》(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7年1月:赴京參加全國第三次青年文學創作會議。
3月—7月:在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結識25歲的青年詩人駱一禾,至今珍藏他的兩封千字長信。
6月:獲《萌芽》文學獎。    
1988年4月:與柯平、力虹、宮輝合著的詩集《城市四重奏》出版(浙江文藝出版社)。
5月:參加灕江詩會。
6月:《黑夜裏的同行者》獲《詩歌報》全國愛情詩大獎賽一等獎。
    7月起:擔任《詩歌報》函授輔導老師,指導150個學生。
2009年評論《美國新超現實主義詩歌鑒賞》收入大衛主編的《特級教師推薦的創新閱讀》。
詩作《我聽見蘆葦在喊你的名字》、《大雨》收入林莽主編的《2010中國年度詩歌》。
2012年5月,潘洗塵主編的EMS週刊總第148期《伊甸新作快遞:陽光總是走得很慢》出版。
   9月,在以色列獲第32屆世界詩人大會詩歌獎。

    7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试读北岛《开 锁》作品/长篙


2014-04-29 20:50:20


试读北岛《开 锁》作品/长篙

在“北美枫”诗坛见到众友讨论北岛一诗《开锁》,众说纷纭,更有多年老友在其内,深有同感,将准备回复之时,登陆入坛,却不知原贴何在?也不知原贴张于何年何月,搜索终不得见,幸好已将原诗复制,故将一孔之见,以博众友之雅趣。
原发贴诗友对北岛至崇敬,然见到《开锁》一诗多有不解,疑惑之,举例他人习评,也不甚求解,论以朦胧,求众友解析之。发至论坛,引发讨论。好友博弈善论,力求解之,然不得其认允,细读,登陆全无。
在此,再向众诗友问好,不知何年何月发贴,诗友们各自去向,只求浅薄之识,妄评之,以享众友,谅。重新发贴,有缘者能续读,重述旧梦。

《开锁》
文/北岛


我梦见我在喝酒
杯子是空的

有人在公园读报
谁说服他到老至天边
吞下光芒?
灯笼在死者的夜校
变成清凉的茶

当记忆斜坡通向
夜空,人们泪水浑浊
说谎——在关键词义
滑向刽子手一边
滑向我:空房子
一扇窗户打开
象高音C穿透沉默
大地与罗盘转动
对着密码
破晓!

浅读:这件作品不可细剥,其主题已惯穿全身。《开锁》为开,锁为惑,一生之求,仍不得晓。全诗畅达,终为已用。其心深沉,坚贞不二。人生为空,转眼即逝。首为“空”为梦,第二段第三句“光芒”为生,末句“清凉的茶”指死,人走茶凉之意。第三段“记忆”指人生,“刽子手”指反对的一面,“空房子”指内心,指胸有大志,坚定中,“罗盘”指迷茫,“密码”指求解,即开锁之钥匙,“破晓”指重生,释放与穿越皆可。
全诗表明诗人在仍在迷茫中期待破解之日,暗示生命易失,锁将难开,收尾积极向上,重现光明。锁或指命运之锁?成功之锁?抵达之锁皆行。

    3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Blog 拥有人: 长篙
作者群: (没有)
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11月 20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连络 长篙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

Yahoo 短信 :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 1

QQ 号码 :

关于 长篙

注册时间 : 2007-09-08 19:29:51

来自 :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博客

博客启始于 : 2014-04-29 21:11:46
文章数量 : 0
博客历史 : 3858 天
回响总数 : 0
观看人数 : 18782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