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 browsing this blog: None

評智慧名言故事--詩經

2010-01-08 04:03:46

楊先生將以先秦的詩經<關開睢鳩>的男子單戀夢寐以求的女子,為了吸引女子的注意,故以: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鑼鼓樂之"

這故事是何等高尚,何等高雅,而引起後人的注意?

楊先生又引用漢朝司馬相如,因自知自己窮困,不能直接向大富大貴的人家求婚娶心愛的女子卓文君,故交叉相同之方,改以唱一曲:

<鳳求凰>

鳳兮鳳兮從我棲,得託孽尾永為妃.
交情通體心和諧,中夜概從知者的誰?尚

暗示與情女方和他我私定終身,私奔他去,這也是跟<關開睢鳩>的追求女子故事貼出一轍.只是方式有別吧了.這兩故事都是引起後人無限興趣,是相當吸引人莫大興趣啊!他用上兩個朝代不同鬼故事來串連一起是何等的聰明的手法?

對於:

"智慧名言故事--詩經"這一本書

我是何等我喜愛呀?

生活狂潮

2009-11-29 13:16:31

游呀,游呀, 萬水千山,關過關不能停.

嚐盡了生與死, 混作一杯苦酒.

是喜歡, 是悲愁. 浪裏翻滾似喜與悲.

成功, 失敗, 江湖水中看不透.

又愛,又恨, 問君知否,似大江一去不停留.

跳千槽, 轉老闆, 也避不出勞苦命運.

又有喜, 又有愁, 江湖水中身不停游.

游呀, 游呀,闖過萬水千山

望退休.

人世之間

2009-11-27 22:09:51

安坐下來,打開電腦,進入網路,國界無限,思路即起,如鷹翱翔.

東奔西闖,任我張望,飛越時空,古往今來,搜求知識,無不喜愛.

找得靈氣,細聽古訓,古語難明,心領神會.東波李白,高人當前.

語語珠璣,神機妙算,洗我心靈,開我智慧.消我悲哀,解我沉悶.

與友相討,今古相混,明白道理,增加興趣,讀書太累,網中嬉戲.

樂時唱歌,吟詩下棋,無不輰順,看人繪畫,吟詩作對.中外均可.

搜求宇宙,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彩雲變幻,黑洞無底,深不可測.

天外有天,難以想象,看網知曉,虛無成真,古代知否,今人有幸.

心中有感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冥冥其中,此是大地之道,不因環境之惡劣而不運行,花不因生於山崖石罅而不開,處在深山,雖無人過問,它仍照樣盡開,它的香味不因強風而不放,香是蘭花的本性,也是天性之謂也,可說是欲罷不能也,如拂其意禁之開花,則花會死亡.人有話必說之,乃人之本性,古人因國法之不許,也有人跑到山野去向天高嘯大放一聲,文天祥雖囚禁,也盡寫了一篇浩氣長存的"正氣歌",屈原明明要投進汩羅,仍要哀號太息.古人註書立說,皆率性之作,他們對經濟或文章無補於世,也會不甘寂寞,去寫小說,一則無名,二則無利,反之卻有殺身之禍,隨時會大禍臨頭,然自有不說不快勢,中國文學皆因有這些隠名小說作品,非一般千篇一律的墓誌銘.是冒着生命危險的結晶.天下如李白所說的大塊假我以文章,上天有恒河沙數的星星,美麗的月亮,有規有律的太陽系列,地上山川草木,全都在有定律的運作,是大道的安排,是天理的循環.日復日,年復年,世代之興替,循環不息.世間萬事萬物,都在宇宙之間,聲色運行之中,那怕你我之不睬不理,又那怕有太陽將有九子連環之惡態出現?天理之運行,是不易為世人可易了解,人們只知太陽中的匡匡,有多少能知天外有天,本太陽外另有多少個不同的太陽,群星組合有如佛經說的外有33重天外天!

註解:天外天之黑洞:http://www.youtube.com/watch?v=iBy4IvYNwrc

原來人生可以:http://www.youtube.com/watch?v=mu9FPb-TZuk

李清照的故事 (4)

2009-11-11 23:14:19

李清照的故事 (4)

家庭矛盾與政治鬥爭

上次所談及李清照和趙明誠結婚後經常因丈夫出仕關係,常留土家中懷念,有一次又因在重陽佳節,思念丈夫,信手寫了另一首離情別緒的新詞要寄給趙明誠,是後來有名的,<醉花陰>.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廋.

這一封信寄到了趙明誠的手,趙感嘆不軼,引起了他的興趣,要來和她比比寫詞的功夫,閉門謝客,寫了三天三夜完成了五十闋,混集在李清照的字裏行間,他拿去訽問朋友陸德夫看看那些是最好的詞章,陸德夫玩賞再三最後說:”只三句絕句.”.趙明誠問是那三句,陸德夫說:”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廋.”恰巧,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這成為一段詞界的一則文人雅仕的笑話.

這首詞確有自己的特色,一開頭便寫出枯寂無聊之感.深秋的天氣, 薄霧彌漫,濃雲籠罩.深閨的人處于這種沉悶的空氣中,倍覺煩悶,感到金獸火爐中吐出的梟梟香烟就白晝一樣悠長.上半暌從白天寫到夜晚,具體地刻劃了深閨思婦獨對空幃,悵然若失,的精神狀態.下半暌寫思婦對酒賞菊,本欲借以遣愁,可是陣暗香襲來,頓生清冷之感.結尾一韻,詞人拎出一句:”莫道不消魂”,令人為之一怔;再寫一句,:”簾卷西風”景物也處於動態之中把情緒渲染出,環境鋪叙好了,然後讓人物出現.這樣的精心設計,好似一組電影鏡頭,從遠到近,最後來一個”特寫”,從而塑造了一個”人比黃花廋”的思婦形象.,上如<如夢令>,用海棠比人,這首用黃花比人.比喻的運用,都是依環境與情緒而定.黃花是菊花的雅稱 ,在古代顯出靈魂的美麗.而下一個”廋”字,既能傳逹出菊花(海棠一樣)的風韻,又能人物的精神風貎凸現出來.前人論詩有”詩眼”,論詞也有”詞眼”?這詞”廋”字正是詞中的”通體之眼”,一個”廋”字凝聚全詞的精神,使感情與景物融為一片,抓住了人物生格的主要特征,確是神來之筆.

處在政治困局之間:

李清照結婚過門不久,北宋王朝內部鬥爭日漸激烈,,她娘家和夫家都被卷入政治鬥爭的漩渦北宋自哲元宗元祐(1086-1093)年以後,黨爭時起時落,新舊兩黨不斷交替執政,因而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統治危機日益深重.徽宗為了挽回這種趨勢,企圖恢復神宗熙宇年間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特改元崇寧,任用蔡京為相.蔡京曾經追隨過王安石,但他實際上是個政治投機的人物司馬光執政時他積極参與破壞新法.章惇為相后,恢復新法,他又轉而依附章惇.後來他彼貶居杭州, 又因大官僚童貫的援引,得到徽宗賞識,再度起用.這時他已完全篡改和背離了王安石當年所制定的于民有利的新法,而變成打着”新政”旗號,搜括民脂民膏的反動政客.他與童貫和王甫,李彥,梁師成,朱勔相互勾結,形成”六賊集團”,完全控制了朝政.他們不僅打擊舊黨,而且排斥真正的新黨.首先定司馬光,文彥博,蘇軾以及曾布等一百二十人為元祐奸黨,由徽宗書寫刻石,稱”黨人碑”,立于大內的端禮門旁.又將元符末年(公元1100年)向太后執政時主張維持新法和恢復舊法的臣憭,分為正,邪兩類加以惩處崇寧二年(公元1104年),更將元祐,元符黨人加在一起,逹三百人九人,由徽宗筆書寫,劇石于文德殿東牆.蔡京又照此書一道,頒行全國.黨禍心慘烈,人所謂危.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曾”出東坡(蘇軾)之門,同蘇門四學士中的晁补之,張來等有通家之誼,平日言談,作文又往往涉及時政,對蔡京集團”放乎一已之私”的貪暴行為早有反感,加之不肯參與編改元祐章奏,因而在這場黨禍中也遭受沉重的打擊.他的名字被刻在黨人碑上.如今父親名列黨內,自然感到痛苦.然而偏偏矛盾的是,他的公公趙挺之卻屬於蔡京集團.他力排元祐黨人,曾經彈劾過蘇軾,在政治上也學蘇蔡京的投機,一會兒依附章惇,一會倒向蔡京,一會兒又投向章惇有分歧的曾布.就是依樣的手段,他爬上書右仆射(即丞相)的高位.李格非雖然是她的親家,但他也照樣排斥, 打擊.趙李兩家在激烈的黨爭中,實際上已變成了完全對立的兩派.李清照就是在這樣一個錯綜復雜的環境中生活着.按照當時的情況,她以一個女子,一個過門不久的媳,是不便于表態的;但那耿直的性格以及她對于父親的深厚感情,迫使她不得不表示明確的態度.她向身居相位的公公上詩救父,全詩雖已不存,但尚留有兩句:”炙手可熱心可寒”和”何況人間父子情”.前一句自杜甫的<兩人行>中化出.當時對玄宗信用宰相楊國忠,權奸當道,飛楊嚣張,忠讜之士, 遠而避之.故杜甫作詩:”炙手可熱勢絕倫,笏近前丞相嗔.”李清照化用這樣的詩句批評趙挺之,顯然有蔡京團比作楊國忠一伙的用意.

在這嚴峻的政治鬥爭中,所幸還有一位精神上的知己,那就是趙明誠.他雖然沒有明確反對過父親,但卻用自己的行為愛好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傾向,据他的姨父陳師道說:”正夫(趙挺之子)九幼子明誠,頗好文義.每遇蘇,黃詩,雖半簡數字必録藏.以此失好于父, 幾如小邢矣!”蘇軾,黃庭堅政治上是舊黨但他們都是著名的文學家.
蘇軾雖已逝世,但他的詩文仍極盛行.史載:”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一至八十萬,禁愈嚴傳愈多,,往往以多相誇.士大夫不能誦坡詩,便自覺氣索.”.朝廷還不令毀掉蘇,黃所書的石刻,守者不忍毀,把它投在城濠里才得以保存.生活在新黨家庭的趙明誠,不顧黨禁森嚴,不顧”失好于父”,敢于一字一句地搜集蘇,黃的詩文,不能僅僅理解為出于藝術上的愛好,這動的本身,就是對蔡京集團的一種抗議;對李清照來說,則是一種 精神上支持.

李清照的故事 (3)

2009-11-02 15:08:37

李清照的故事 (3)

李清照十八歲時結婚的快樂

趙月誠字德甫,密州(今山東省)諸城縣人,比李清照長三歲,父趙挺之,字正夫,歷官監察御史.太學博士,禮部侍郎,尚書右丞,直至尚書右仆(丞相).傳說趙明誠幼時,他父親將為他擇婦,恰巧那天他午睡,夢中他讀了一本書,醒來只記得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趙明誠如實告訢父親.
父親聽了非常高興的說:"看來你將要娶一個善于詞的媳婦了."趙明誠問是什麼道理.
父親解釋說:"言與司合,是詞字;安上已脫,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這不是說你是詞女之夫嗎?"(相信是後人扗撰的故事.)但卻說,他們的結合是十分美滿的一對,在詞界史上也成為佳話.
事實也是如此,趙明誠和李清照,確是一對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婦,他們都愛好文藝,不但在詩詞創作上互相和唱,而且共同硑究整理金石書畫.新婚之后,他們的感情尤其濃摰熱烈.趙明誠有時陪她到郊外春遊,有時帶她参加親朋的宴會,她都有填詞記述這些活動: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竟走香輪.綺筳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宫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拼了盡燭,不管黃昏.


詞中表現了她在京城生活的一面,在賞心樂事,娛目聘懷之餘,對那些接近皇帝的人物,也作了輕微的諷剌.尚有一些賞梅飲酒的樂趣: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或寫酒醒后悵然若失的神情:

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無不洋溢著活潑的氣氛,輕鬆的情調.又如:

減字木蘭花

賣花担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鬒斜簪,徒要教郎比井看.


詞人上半闋,極寫一枝春花的嬌艷欲滴,借以烘托女主人的容頻美麗.這片二句,緊扣上文,把一個新婚婦在丈夫面前的娬媚嬌的姿態,維肖維妙地表現出來.顯得清新活耀,猶其然不減少年時詞作中所寫的天真風情!

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建立在一個共同愛好的基礎上,這就是對金石古器的搜求,整理與硑討,趙家久富收藏,早在元豐(公元1085)八年之時.趙明誠自幼受到家庭影响,自幼"讀書贍博",酷好書畫.他曾說過:"余自少小嘉從當時學士大夫訪問前代金石刻詞.由於不斷搜求與鑽研,后來他對金石便有潚博的知識,成為宋代繼歐陽修之后又一著名金石學家.除金石之外,他還喜歡收藏書藉和字畫.剛結婚時,他還在京師太學讀書,自己沒有經濟收入;但是于初一,十五,用衣服押在"當典",取半千錢,去逛逛大相國寺.大相國寺是北宋汴京最大庙宇,它和太學都是位於御街的東側,中間只隔一道里城和一座州橋.寺內沒有"瓦市",每月開放五次(一說八次),類似今天的集市或庙會,四月來京的商人在這裡出售或販運貨物.據說寺僧房外面的庭院和兩廊,可容萬人交易殿後資聖門前,擺滿了各種書藉,古玩和圖畫.趙明誠從太學走到言裡不需很長的時間,在溜覽市場當中看到中意的碑文和字畫,就千方百計把它買回,與李清照"相對展玩咀嚼".李清照為了協助丈夫搜集文物,在家庭生活上也盡量省慳"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剌綉之具".在京師時有人曾拿來一幅南唐名畫家除熙的<牡丹圖>出賣,時人稱除熙"畫草木蟲魚,妙奪造化",尤長於畫花竹...以墨筆畫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迴出,別有生動之意".他的畫境淡雅而有骨力,似與李清照詞境有相通之處.這幅<牡丹圖>當然也是畫中極品,賣的人一定要二十萬錢才肯出手.二十萬,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當時雖貴家子弟,一時也不易籌集.李清照婦夫婦對這幅畫把玩不已,愛不釋手,留在家中欣賞了兩夜,終付不起錢又還給人家,他們為此悵惘了好幾天.

李清照由於在在金石書畫堆中,長期地"意會心謀,目注神授",因而她的形象思維和審美能力,自然受到深刻的影响,這一切表現在詞作中,就幫助她形成了高超的意境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海棠黃菊咏離居

李清照婚後,除了公媳之間有些齟齬之外,家庭生活基本上是愉快的.在北宋那樣的封建社會,理學已開始盛行,女子已開始纏足,進一步成為男子的附庯.李清照能够嫁給趙明誠這樣一個與她情投意合,以平等態度對待的丈夫,自然感到十分幸福.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圓缺",夫妻間難免有分離的時刻.婚后兩年,趙明誠出仕,少則小別數月,多則一年半載,時間即使比較短暫,也常常牽動李清照的離情別緒.元代伊世珍<嫏嬛記>云:

易安結褵未久,明誠即負笈遠遊.易安殊不忍別,覓錦帕書<一剪梅>詞以送之."詞日: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却上心頭.


<嫏嬛記>所載軼事可能是一種傳說,但詞中所寫的是真實的.上半闋寫別時情景.起句"紅藕香殘玉蕈秋"七字,把送別時的環境氣氛點染了出來,顯得蕭條,清冷.正好烘托出送者此時此刻的心境."云中"一句,寫作者由云間翱翔的鴻雁而想錦書,將蘇武雁足傳書的典故巧妙地融化于規定情境之中,自然妥貼,細致地劇劃了一剎那間的思維過程.下面蟬聯"雁字回時"兩句,不僅語意纏綿,而且預想中的妝樓凝望的神情他暗示了出來,使人回味無窮.
詞的下半闋寫別后心情.此時詞人倚西樓,回憶着別時的情景,只覺得時光流逝,人在天涯,充滿着無奈的情緒.結尾三句,則反復咏嘆,劇劃了難以排解的相思之苦.李清照一層一層的推進,,一氣呵成,顯得曲折盡意.細緻動人個性何其鮮明,所劇劃的嚴如一位新婚之後深閨少婦的神情意態.她還一首小令,也是寫思歸的離愁: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知殘酒.試問卷帘人,
却道海裳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


開頭兩句,是寫酒醒之后腦海中殘留着昨夜的一段印象.隔了一晚,殘酒未消,說明愁思的深重.我國詞古典詩詞中常有永兩後落花的台句,唐代孟浩然云:"夜來風兩聲,花落知多少."表現了詩人的傷感.李清照這首詞也表現了似的思想感情.詞中寫女主人和卷帘人的對話,意味隽永,波瀾曲折,深閨少婦內心深處皂傷春惜別情懷,小丫環天真無邪的神態,栩栩然如在目前.真太好了,一如看電影一樣的清晣!


欢迎光临sfiawong的博客
Blog Owner: [ sfiawong ]
Contributors: [ (没有) ]
Blog: [ View All Entries ]
[ Friends ]
Go: [ Back/Forward ]
Calendar
« < August 202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Shoutbox
2010-12-24 19:57:04
圣诞快乐!
2009-08-04 04:39:26
看望朋友。问一声夏日好。
奇文共賞
發掘多點奇文,想象多些奇思妙想.

我的想象有可能是未來的希望!

發掘出來的奇文也許是沒人注意的寶藏!
Contact sfiawong
E-mail address
Private Message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
Automatic return to the forum after posting
ICQ Number
About sfiawong
Joined
2009-05-05 20:09:43
Location
US/HK
Occupation
retired.
Interests
Reading and poetry.
Blog
Blog Started
2009-05-22 00:29:20
Total entries
4
Blog Age
5931 days
Total replies
4
Visits
141511
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