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横舟的博客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横舟:什么是公有制社会


2009-06-11 00:35:19


什么是公有制社会

横舟

目前,大家都在谈论社会的公有制问题。什么样的社会才算是公有制社会?怎么辨别公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说,看一个社会是不是公有制社会,主要看它两点:一,政治权力公共所有;二,经济利益公共所有。如果符合这两点,才能算是公有制社会,如果不符合这两点,就不能算是公有制社会。

一,政治权力公有化
政治权力的公有化,是一个正常人类社会最为显著的标志。说明这个社会是否进入先进社会,是否进入了民众的稳定生活社会,是否纳入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程序。政治权力的公有化,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可靠保障,也是人类安全生存必须要实行的必要措施。

那就是说,保障人类最大生存的团体结构,国家,必须要掌握在大多数的民众手中。以大多数民众利益为代表的行政团体,才是国家的象征。才能组织政府,使用国家的名义,代表国家行使权力。那么,这个权力才能叫公权,它所走向的目标,才有可能走向社会的公有制,也可以是私有制。

政治权力的公共所有,广大民众的当家作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它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也是落后的人类团体集体追求的目标。为了这一目标,人类社会的精英们,带领着各个民族和种族的人们,与人类社会的败类们做着长期的流血的斗争。这一斗争的过程,名曰:民主革命。

在民族精英们的带领下,人们通过民主革命,获得政权,建立起政治公共所有的社会制度。如果这个社会的公民选择了公有制,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公有制社会。如果这个社会的公民选择了私有制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是私有制社会。

公有制社会的公民,有着公共的道德体系。他们应该是具备强大的公共意识的,是要有高超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准的。他们应该是为了他人而活的,那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亲情与祥和的社会,大家生存在一个公平平等的环境当中。

二,经济利益公有化
在保障了政治权力公共所有的前题下,才能谈经济利益公共所有。如果没有政治权力公共所有作为保障,更本就谈不上经济利益公共所有。应为经济利益的公共所有,是由政治权力的公共所有派生出来的,没有鸡,哪来的蛋?

经济利益的公共所有,需要社会制度的保障。某种程度上讲,不是按劳所得,应该是按需所得。也就是说,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够拿到自然界应该给他的那份财物,这是社会最大的公平。我们每一个人,在降生到这个社会上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有了一份随之而来的自然财富。这是天赋财产,是谁也不能够剥夺的。如果是公有制社会,就更应该保障每个人的这份财富,使它稳定的回到每一个人的手中。这是人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原始利益,是应该受天道保障的。

那些倡导“私有制”社会者,打着劳动的旗号,巧取豪夺的不但取走了自己的财富,还劫掠了别人的财富,美其名曰不劳动者不得食。而实际上社会实施的是劳动者不得食,劳动者没有食。于是,又有人为自己的不劳动而窃取社会财富找借口,把劳动分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胡邹出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歪理邪说。

于是,就产生了一部分人暴富,一部分人贫穷的社会现象。又有人说,这是社会的稳定基础,合理。于是这时候,那些劳心者才发现,原来富裕起来的人,并不是劳心者。就连孔老夫子自己不是也要像劳力者那样,去满街要饭吃。

那么,这个既不是公有制社会也不是私有制社会,而已经存在的社会结构,到底是什么社会呢?那些既不是靠脑力劳动也不是靠体力劳动而富裕起来的人,是怎么富裕起来的呢?他们的巨大财富是靠什么方式弄到自己手里的呢?这是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实,真正的私有制社会,也是在政治权力公共所有的前题下才能产生的,是直接保护人们的原始利益的。没有政治权力的公共所有,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社会或者私有制社会。所以,公有制社会也好,私有制社会也罢,要想实现这两个社会制度,都必须是政治权力的公共所有。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献给民族烈女-----邓玉娇


2009-05-23 23:11:40


献给民族烈女-----邓玉娇



横舟



你那把利刃的锋芒,把六亿男儿的脸刮的净光。

你的呐喊,是号角,唤起了正义的力量。

你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儿女,预示着这个国家还没有死亡。

你的行为给我们这块热土带来了希望。

    3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私有制的起源


2009-05-08 05:28:35


私有制的起源



横舟



公有制社会好还是私有制社会好,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学者认为私有制是跟随人类诞生就有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天生的配套之物。这个出于人类的自私本性衍生的产物,是人类永远无法背离的。



在我国历史上,私有制是什么时候产生出来的呢?我们说,私有制的出现是在我们历史上的伏羲时代。在母系氏族社会退出历史舞台,父系氏族社会来临的时候出现的。那么是怎么出现的呢?



母系氏族社会,是以女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方式。那时候的女人们,身边要有好多男人簇拥着,以女人为核心,形成生活团体。而这个团体不是私有的,是要大家(很多男人)供养的。所以,子女们只知道有其母,不知道有其父。男女之间的性生活混乱,近亲结婚也比较常见,族群的人口繁衍缓慢。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作为社会强势的男人执掌了社会权力,从尊严角度来讲,就不能容许自己的女人再和其他男人随便交往。于是在伏羲执掌政权后,就颁布了一条法令,禁止近亲结婚,实行一夫一妻制。由于男人掌管着社会权力,这条法令颁布之后,很快就在社会上得到有效的推行。



由于一夫一妻制法律的颁布,男女之间具备了责任感,社会上就出现了单一的家庭。单元家庭的出现,就使得原来社会的公有制劳动形式,很快就演变成了以家庭为单元的经济实体。由于家庭经济的积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有财富结构逐渐的形成了,于是,就产生了私有制。



所以,我们说私有制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管理人员对于公有财产的窃取,也不是什么剥削的产物。而是来源于一条一夫一妻制的法令。也就是说由于一夫一妻制法令的颁布,而产生了家庭。又由于家庭的产生,才形成了私有制。



在母系氏族公有制社会里,人们过着准共产主义的生活。物品的集体贮存,分配式的生活,人们大多都处以公心相待。事事从别人处着想,照顾别人是日常理所应当的行为。可是,有了私有制家庭之后,就产生了个体自私的欲念,就不再为别人着想了。事事都以自己的个体利益为念,私心逐渐成为了人的主导意识。



另外一点,母系氏族社会是公有制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后,由于颁布了一夫一妻制法令,而产生了私有制的家庭,就结束了母系氏族的公有制社会。随之产生的私有制的父系社会,是带有强权色彩的社会。所以,我们还可以说,最初的私有制的出现,是男权社会的产物。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时代----裂变毛泽东


2009-03-29 23:40:39


时代-裂变毛泽东

横舟

目前,在反毛与拥毛问题上是两大阵营,反毛者人数不足百分之二,拥毛者在百分之八以上,在这个问题上扯皮的人数在百分之十左右。其成份,反毛者多以政府干部,知识分子为主。拥毛者主要是一部分政府干部和社会下层人员,以工、农和其他下层人员为主。

反毛者的依据是毛泽东搞专制,不民主,是个暴君。拥毛者认为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是老百姓的代言人。反毛者认为老百姓愚昧,没有文化,觉得自己虽然是少数,但真理有时候在少数人手里。

拥毛者认为毛泽东才是他们的真正领袖,是老百姓的知心人。他不毁坏老百姓,是老百姓的保护神。要是毛泽东活着,没人敢这么欺负他们。他们希望中国再出现毛泽东式的领导人,工农当家作主人。

从老百姓角度来看,毛泽东活着的时候,是中国老百姓最扬眉吐气的时候。是毛泽东带着他们共了地主老财和资本家的产,天下穷苦人得解放,让他们过上了人的生活。他们想念毛泽东。

从反毛者的角度看,毛泽东不要民主,搞专制,是人类社会的倒退行为。社会就是要分为三六九等,工农就应该是社会下层。新兴的地主、资本家,应该主宰社会,就应该享受天下财富,享受天下女人,就应该共老百姓的妻。

老百姓当中年岁大的,是那个时期过来的人,要是那个社会不好,他们也不会拥护毛泽东。年轻人没在那个社会呆过,可如今社会让他们吃尽了苦头,在加上家长给他们的影响,所有对毛泽东的崇拜更加激烈。

反毛的人如今理短辞穷,只能仗着手里有权,有钱。再加上自己有文化,有大道理,倡导民主社会的优越性。大谈反专制,搞民主的好处,进入民主社会,是人类的必经之路。要自己先民主起来。

然而,事实是两个阵营当中都有一部分人是从从前的那个社会过来的,说毛泽东搞专制,老百姓没有反对他。说现在“改革派”搞民主,老百姓却不拥护他们。专制概念是对老百姓专权,民主概念是民众要作主。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空间的错位,就是毛泽东搞专制,老百姓拥护他。因为在毛时代,普通的工人,农民都能当上副总理。“改革派”搞民主,老百姓反对他们,因为,他们主张“森林法则”,剥夺了老百姓的生存权。笑话就这么出现了,那样的话,专制就不能成其为专制了,民主也就更不能成其为民主了。

毛泽东搞专制,工农兵扬眉吐气,能当上国家的副总理,这叫什么专制呀?“改革派”搞民主,搞的老百姓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只能走极端路线。请问这世界上有这么样的民主吗?

毛泽东带领中国的老百姓,共了地主、资本家的产。“改革派”打着改革的旗号,共了老百姓的妻。这百分之二的少数人,掌握着国家百分之九十八的财富,他们还要对老百姓实行森林法则,既奴隶专制,并美其名曰为民主。

所以,反毛泽东的依据:就是应为反毛的人在搞剥削、欺压;就是应为反毛的人出卖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搞资本主义;就是应为反毛的人背叛了马列主义,背叛了共产党的党章。如果毛泽东阴魂不散,那些重新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就活得不安宁。所以,他们必须要反毛。

反毛泽东的依据之二就是:把民众从毛泽东的思想“毒害”中解脱出来,老百姓不要有反抗意识,要任劳任怨的接受新兴地主、资本家的宰割,承认自己下等人的地位,甘当骑在自己头上的主人的奴仆,让人家共自己的女人。

至此,笔者以为,反毛与拥毛的较量,都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目前社会情况已经不是二十几年前的情况了,复杂的局面已经使中国的民主运动失去了运行的轨迹。“改革派”已经不是当初的改革者,而是改革成果的占有派。已经完全的和民众站在了对立面,势成水火。在中国,伤了百姓,就等于伤了天下。以天下为敌,其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文化革命”的延续,使中国的民族文化精英没有沉淀起来。在大的历史洪流中,主导局势的人物,如果把握不稳,那将铸成大错。在民族主导力量和“改革派”的愚昧行为较量下,不管谁赢谁输,都将使民主运程向后无限期的延缓。但愿国家能够出现卓越的领袖人物,力挽狂澜。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反孔与尊孔的时代特征


2009-03-09 06:43:55


反孔与尊孔的时代特征

横舟

在中国儒学史上,自从儒家学说诞生那天起,就存在着反孔与尊孔的问题。细读孔子的文章,反复研究其思想,有些精辟之极,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句句真理。有些又是荒诞不径,践踏人伦,简直是在胡言乱语。其理论本身又是没有同一的逻辑准则,各种观点交叉在意起,有些还对立性极强。一方面渲染人性,一方面又强调专权;一方面渲染仁爱,另一方面又强调纲常。总之,纵观历史上的各派说法,反有反的道理,尊有尊的说法。

那么,我们就看看在历史上都是那些人在反孔,又是那些人在尊孔呢?反孔的首先是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的乌合之众,之后效仿的有学者、也有皇帝。尊孔的就甭说了,儒家的徒子徒孙历史上一大群,也有一大批皇上。延续到后世的今天,已经搞成了一个教派,同释、道、二教形成并立,还享受起了民间的香火。

尊孔的和反孔的打了几千年,谁也说不清楚自己尊孔的理由,谁也讲不清楚自己反孔的道理。于是,就有人开始研究这些尊孔与反孔的人,他们为什么尊孔?他们为什么反孔?于是,就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尊孔的人享受意识比较浓重,反孔的人变异思想突出。

历史上法家,及秦始皇、朱元章等人,包括例朝例代的造反者,都是以反孔为由头儿达到自己目的的。而那些尊孔者,大多是享受型,或者说是沽名钓誉型。象汉武帝,及董仲舒,以及后世的程、朱之流,他们尊孔是要享受人间富贵,延续他们的腐败生活。

总结起来,一句话,反孔的都是有变革意识的人,尊孔的大多是腐败生活比较严重的人。深入的研究一下,还真有点是那么回事。那些历史上所谓的大儒,那一个在生活上和人品上不是名声狼籍的?

于是,我们就发现了当今儒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儒学经过历史的演变,已经在无形中成为了一块试金石。说是试金石,到不如说是氧化剂。因为,它不可能试出来谁是金子,到是各路人的品质和思想都在尊孔或者反孔的问题上表现出来了。

而今社会,尊孔的大多是腐败分子,他们为了守成,延续腐败的生活,需要孔子的神明来保佑。反孔的大多是激进分子,他们不满现状,要求社会变革,追求新的生活。这真是儒学也在与时具进,孔子的历史作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学问以外,又有学问,社会发展谁也阻挡不了,如果孔子在天有灵,不知道此时会作何感想?



横舟的博客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汉奸”一词的民族主义含意


2009-02-15 17:28:08


“汉奸”一词的民族主义含意



横舟



汉奸,汉族人的奸佞,奸臣,愿意是指出卖汉族人利益的叛徒。汉有汉奸,藏有藏奸,满有满奸。在中国历史上,汉人政权沿用汉奸一词,有史可查的,最早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起用的。直到明末、清初,到洪承畴、吴三贵身上还一直沿用愿意。可是,到清末,从翁同龢使用开始,汉奸一词就已经有了它的民族性,已经不再是汉族的“奸”之意了。



当时的大清政权的“保守”势力,以帝师翁同龢为代表,攻击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为汉奸,卖国贼。也就是说,从这时候起“汉奸”这一词,已经完全脱离了它的本意----汉族的奸佞一意,从而升华到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卖者的代名词。



满清政权,没有为了满族人的利益,称李鸿章为满奸,而是直接的叫他们为汉奸,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他们从自己的政权考虑,从而扩展了民族利益,即大中华民族的利益。你可以讲,这是满清政权的利益需要,也可以讲这是权谋,但更重要一点,就是它照顾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如果使用满奸一词,就分化了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使用汉奸一词,谁也没有说这是只照顾了汉族人的利益,而是沿用了一个习惯称呼。从而弘扬了大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尤其是抗日战争中,日本反动派出兵中国,是对中华民族的侵略,而不是对某一个民族的侵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华民族的胜利,而不是某一个民族的胜利。那些背叛中华民族利益的人,不是背叛的某一个民族,而是背叛了中华民族。现在,一些人处心积虑的想把汉奸这一词,单一民族化,利用其原始含意,打着维护民族利益,不搞民族分裂的旗号,从中国的文化当中抹掉这个如刺在胸的词,那是枉费心机。要想世代不背骂名,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做出那些出卖民族利益的事情来。



所以,当再听见有人说,你现在提汉奸一词,就是分裂中国,搞民族分裂。我们说:这是在偷换概念。事实上,汉奸一词,尤其是在近代史上,它一直是站在中华民族的利益上,谴责卖国贼的一种手段。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已经不再是某个具体民族的叛徒代名词了,经过近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和世事演化,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叛徒的代名词。剔除民族败类,不是分裂民族。



所以,明确的讲,汉奸一词,就是指那些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人。如今就是利用这个词,把那些出卖国家利益的人打入历史的有利武器,只要你出卖了民族利益,就叫你祖祖辈辈永世不得翻身,背上千古骂名。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共产主义社会消亡的原因


2009-02-06 07:29:21


共产主义社会消亡的原因

横舟

在我国历史上,距今8000年前左右的人类社会,是氏族公社制的共产主义社会。那时候的人们,由于女性是社会的统领者,母性的光辉发放着光芒,人们都生存在平等与自由的状态当中。当然,女权是这个社会的另一个特征,男女之间是有阶级的,男人要遵从女人的管理。但总还是生存在一个祥和的社会气氛当中,但作为社会自然力量强者的男人们,出于对自己尊严的考虑,已经不满意了。

于是,一些男人就聚集到一起,开始向女部族首领要求男人们的社会权力。于是社会就发展到了由母系氏族公社制社会朝父系氏族公社制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这一转变,决定了人类社会今后的几千年的社会结构和命运;同时也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人文理念。传说伏羲就是父系氏族社会向母系氏族社会接管权力的第一人。

由于母系氏族社会朝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使社会的主导权力落入了生态强者的手中,从而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首先,由于男人的执掌社会权力,男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由原有的女人说话算数的社会,转变成男人说话算数了。于是,男人要求自己在女人面前的尊严。于是,就由执政者形成法令,由原来的一女多男制,改变为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说对于女人与男人的乱来,加以了严格的限制。给女人加上了对于丈夫的责任感,对子女的使命感的社会枷锁。传说伏羲就是一夫一妻制这条法令的颁布者。

由于一夫一妻制的产生,随之而来的就产生了社会当中的新型结构----家庭。这一社会新型结构,给社会增添了新鲜感和活力,但也给女人和男人都背上了子女和老人的包袱。随之而来的就是产生了以家庭为中心的经济实体,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私有制。新型的私有制的社会结构,给国家带来了繁荣和稳定,国家肯定是要支持。可危及社会的隐患问题也因此埋下了。
私有制的产生,给人们的心里上带来了新鲜感,焕发了人们社会活动的与劳动的激情,激励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巨富和猛增,巨大的财富又刺激了人们的竞争与贪渎心理,使得人的生存观念起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有的公有制(共产主义)观念,都是站在别人的利益上思考问题的。遇到事情总是先为别人着想,以别人的切身利益为己任。私有制产生后,人们就完全的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一心的想着损人利己,坑人暴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与人之间残酷的剥削和压榨。

由于私有制坠落了人的灵魂,掠夺使人成为动物一样的本性,财富的积累更加使人欲壑难填,于是就爆发了去劫掠更大财富的战争。在私有制社会里,为了财富而发动的第一场战争,是揭开奴隶制社会的序幕。这场战争是必须要打的,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社会文化的约束力。对外要扩张劫掠,对内要平衡日益冲突起来的社会矛盾。

私有制社会不是不能建立,是需要一个强大的约束力的,这个强大的社会约束力,就是文化。就是要以深厚的文化为社会背景,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为背景,那些占有社会巨额财富的私有者,就会演变成为绿林盟主或者奴隶主,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障碍。从而成为社会的公敌,成为革命的对象。

由此,我们看到,在我们的人类社会进程中,氏族的共产主义社会在历史上曾经长时间的存在,而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历史证明,公有制社会,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社会。而导致这个社会消亡的原因就是社会朝强权方向演变。首先是强势的男人执政,进而是男女之间的伦理观念的变化,使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度。而私有制又破坏了原始共产主义的人伦理念,直接坠落了人的灵魂。在社会没有文化力度制约的情况下,就直接发展成为了奴隶制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某个人的发明,在我国历史上,是早于西方一千多年,本来就存在的人类社会形态。回顾本民族历史,发展本民族文化,复兴本民族精神,以我们强大的民族文化理念,约束私有制社会这头猛兽的疯狂,从而改变我们民族的命运。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民族主义,中国最后的道德底线


2009-01-22 01:07:17


民族主义,中国最后的道德底线


横舟


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目前,国家的意识形态正在处于转型时期,在强大的经济利益冲击下,原有的道德标准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已经是名存实亡。新的道德标准还没有建立起来,由此而导致了人们各种行为的道德底线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而这种冲击,直接威胁到了国家利益。



在司法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信念产生了超乎于想象之外的信念动摇。这就要求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道德标准,来作为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尤其是政府官员的产生标准。



面对国家的利益,以什么来鉴定损害它的是是非非,在党纪国法不能达到应有力度的今天,就要提出一个能够衡量和判别这些是是非非的尺度来,用以衡量是否是维护国家利益的行为,从而给予公正的奖罚。



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本来是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但目前,谁敢说党员还能遵照党章进行对照、执行?那如同太阳镜上的商标一样的法律和一点尊严都没有的执法机构,谁还拿它当回事?各种宗教势力在国内蠢蠢欲动,可是中国的有识之士毕竟看得明白,中国不能再接受封建迷信的麻醉了。



这十几亿的人,上了一辆没有摩擦力的怪车上,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谁知道它往哪开,谁知道它什么时候停?谁知道它还要摸着多少石头才能过了这条河?面对西方列强饿狼般的眼睛,处于内偷外盗国家财产和资源,又能用什么才能保护的住?



民族主义,只有民族主义,才是目前唯一的有力武器,也是执政者唯一的有效手段。复兴民族文化,真正的解放思想,理直气壮的打起民族主义的大旗。同时,以民族主义清理干部队伍,以民族主义规范企业经营,以民族主义过滤国家精英,以民族主义培育后继之才。以民族主义唤起民族文化心理,建立起强有力的道德标准,以民族主义,建立起强有力的民主与法制社会,从而以民族主义信念治国、治政。唤醒民族文化心理和良知,刹住那辆失去摩擦力的快车,恢复民族的本源面目,阻止住一个民族的堕落。



民族主义,是中国最后的道德底线,也是维护国家主权,抵制分裂势力,清除卖国分子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以民族主义,凝聚起所有中华民族的维护者,抵制西方分裂势力,断绝腐败、卖国分子的幻想,阻断腐败分子与西方强盗的相互勾结。真正的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民主社会秩序,走真正的富民强国之路,成全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的美梦。



民族主义,不是稻草,它是一条救生船。拯救中华民族,自己得救。毁灭中华民族,一损俱损。中国是不可能成为西方殖民地的,这是近现代史上早已有的铁的证明。民族主义是把利剑,与其让别人用,还不如自己用。民族主义是最后的道德底线,也是炎黄子孙永远无法逾越的道德底线。

    4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龙图腾,是怎么形成的


2008-12-28 07:34:27


龙图腾,是怎么形成的


横舟


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在西部高原上生存。由于地震和洪水灾害的发生,危及了他们的生存环境。于是,他们决定迁徙,他们要给自己的族群寻找一处适合于他们生存的环境,但是,迁徙的路线产生了分歧,于是,部族第一次分成了两拨,这是中华民族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


在迁徙中原的过程中,由于要有个目标,要有个引路的物象,他们就跟着一条大蟒蛇走。蟒蛇喜欢水源,于是,他们就总是有水喝,有水果吃。另外一方面,蟒蛇还给他们捕捉猎物,并抵御野兽们的攻击,这就形成了他们对于蟒蛇的崇拜和信仰,就跟着蟒蛇一直从高原来到中原平壤。


来到中原后,受到各个部族的攻击,由于他们是以蟒蛇为自己的偶像,于是,各部族人都叫他们为蛇族。而蛇族人也把自己的蟒蛇供奉在自己的门楣与庙堂之上,并以此形成族群在对外作战中,凝聚的精神力量。


中原战争中,蛇族人统一了九州,天下一统以后,各部族首领们坐在一起,要选出一个王者,作为九州的代言人。由于蛇族是胜利者,于是大家就选了蛇族人的头领,来作为九州的总统领,代表其它八个部族首领行政,这个人就是伏羲。


而蛇族的崇拜物,就成为了大家的崇拜物。于是,就由真蟒蛇,变成了画像,进入庙堂,画在地上,树干上,墙壁上。在各种祭祀活动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图腾。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龙,为天下的图腾之意。


由于封建社会皇权文化的发展,龙作为图腾的精神威力越来越大,历朝历代的帝王和他的御用文人们,就把龙作为一种神器,据为皇家己有。成为后来为皇家专门为加固皇权,统治天下劳苦大众所用的精神震慑之物。


作为图腾的龙,它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但也是几千年来,钳制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枷锁。它是曾经引导我们走向统一繁荣的图腾,也是奴役、专制了我们几千年的镣铐文化,我们戴着它荣、辱自知。


龙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充满着中国劳苦大众的辛酸血泪。不要龙图腾,我们会忘记祖宗,背叛中华民族的根本。崇拜龙图腾我们重蹈封建专制的覆辙,重新回到被奴役压迫的皇权时代。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这就是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悲哀所在。忘记历史,就意味着我们对祖宗的背叛,记住历史,我们无法向前发展。谁能有心奋起,带我们跳出这个怪圈?谁又能有力回天,展望中华民族的辉煌与明天?

        

文章地址

横舟: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共产党员


2008-12-16 04:30:31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共产党员

横舟

巴勃罗-聂鲁达,是智利伟大的民族主义诗人、作家。于1945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9年流亡国外,思想激进。参加国际和平组织,又受到前苏联领导人的热情接待。政治与爱情是终生纠缠他的事情,也是他一生的创作主题。于1971年,以他的诗歌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漫歌集》是其主要作品,对我国新诗创作,影响很大。记得本人当年见到他好几首诗歌,尽管都是手抄稿,但魅力诱人。像《大地上的灯》、《马丘、碧丘之巅》至今记忆犹新。就是这些手抄来的诗歌,影响了当时中国的一带诗人,从而给中国的新诗歌创作和发展,提供了锐利的创作工具。也给我们的诗歌发展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诗歌《漫歌集》出版后,据说在当时的智利国内是秘密发行的。诗歌中渲染着浓厚的民族主义内涵,展示着一个坚强、充满斗志的民族主义战士性格。诗中,作者将美洲大地的山川、景物人格化,并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表现拉丁美洲人民渴求解放的迫切心情。同时也抒发出一个民族对于自由、民主的渴望和强烈的追求。

在传统的西班牙诗歌创作基础上,受波德来尔、惠特曼的影响,以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创作手法,完善自己的诗歌写作。诺贝尔文学奖的降临,说明了他的文学创作得到了西方文化的认可。另外一方面,也说明诺贝尔文学奖对一个共产主义思想作家的认可。

这一认可,一方面充分说明了聂鲁达作品的伟大与卓越,是超越文化时空的人类智慧精华。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诺贝尔文学奖的组织者们,并不排斥共产主义理论,对于产生于西方的共产主义学说,他们并不存在政治偏见。

那么诺贝尔文学奖的组织者为什么要蔑视人类东方智慧,歧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精髓呢?至此,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他们的种族文化歧视。是从他们的祖宗们的血液里延续下来的,历史上的原因(在西方人眼里,中华民族沃土就是他们抢掠与消遣的地方),遗传着他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抵制与打压的劣质基因,长期形成的惯性和偏见在作祟。在他们眼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魅力,也应该像中华民族的国土和物资那样,可以任其劫掠和宰割。而不能与之傲慢的种族“共荣”。

聂鲁达的思想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华,他早期创作的《二十首爱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也是其成名作。

《二十首爱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略去二十首情诗……

录:《一首绝望的歌》
我在的這一夜浮現出對你的回憶。
河水用自己固執的呻吟與海連接。
被拋棄的人兒如同晨曦中的碼頭。
是離去的時候了,哦,被拋棄的我。
冰冷的花瓣雨點般灑落在我心田。
哦,廢墟之地啊,遇難者殘酷的洞天。
在你身上經歷過戰火和起飛。

從你身上唱歌的鳥展翅飛去。
猶如遙遠的距離,你把一切吞食下去。
倣佛大海,倣佛時間。你的一切是海難!
有過歡聚與親吻的快樂時刻。
有過塔燈燃燒般的驚惶時刻。

駕駛員的焦慮,盲目的潛水員的怒氣,
對愛情的朦朧陶醉,你的一切是海難!
如霧的童年裏,我的心長過翅膀,受過傷。
浪蕩的發現者,你的一切是海難!
痛苦纏繞過你,欲望糾纏過你,
悲傷擊敗過你,你的一切是海難!

我曾迫使黑暗的大墻後退,
也曾比欲望和行為走得更遠。
噢,心肝,我的心肝兒,我愛過又失去的女人,
在這潮濕的時刻,我呼喚你,要為你唱歌。
你宛若天然水池蘊藏過無限的柔情,
而無限的負情像打破水池般地粉碎了你。
那是漆黑、漆黑的島嶼上的孤獨,
那裏,可愛的人兒,你的雙臂款待了我。

我如饑似渴,你是那可口的水果。
那是傷痛和毀滅,你就是那奇跡。
啊,女人,我不知道你怎麼能阻擋我
進入你的心田,投入你十字形的懷抱。
在你的身上,我的欲望最可怕,又短暫,
最顛倒,又沉醉,最緊張,又貪婪。

埋葬了許多親吻,你的墳塋依然熱火,
被鳥群啄食的葡萄依然還在發火。
哦,那被咬過的嘴唇;哦,那被親吻過的肢體;
哦,那如饑似渴的牙齒;哦,那扭纏在一起的軀體。
哦,那充滿希望與奮力的瘋狂性愛
我和你結合在一起,愛得盡竭全力。

柔情似水,輕如脂粉。
那句話兒,欲言又止。
我的命運如此,我的願望隨之而行。
我的願望命中落空,你的一切是海難。
哦,廢墟之地啊,你的一切都在逐漸倒塌,
什麼痛苦你沒說過?什麼海浪沒淹過你?

從浪谷到波峰,你還在燃燒,歌唱。
站在那裏,好像船頭上的一名水手。
你的歌聲依然突出,你依然破浪而行。
哦,廢墟之地啊,那敞開、苦澀的水井。
蒼白、盲目的潛水員,不幸的投彈手!
浪蕩的發現者,你的一切都是海難!

是離去的時候了,這艱難,冷酷的時候
它限制了整個夜晚的時刻表。
大海喧鬧的腰帶環繞著海岸。
冰冷的星星出現,黑色的鳥群徒遷。
被拋棄的人兒如同晨曦中的碼頭。
只有那個顫抖的黑影在我手中扭動。
啊,離開這一切,離開這一切!
是離去的時候了。哦,被拋棄的人兒!

    7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论民族主义(一)


2008-11-13 21:42:08


论民族主义

横舟

一,民族主义概念

你可以反对政府,但你不能出卖国家;你可以离开这块土地,但你不能背叛这个民族。这是对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最简单的定义。

但是,世界在朝着现代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还要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而复兴中华民族唯一的途径就是改革,就是尽快的使我们的民族进入民主制度的社会。所以,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还要是民主制度的推进者。

修复中华民族文化,也是民族主义者的大任。塑造民族形象,积垫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创建民族道德底线,已经是当前民族主义者的首要任务。以此为基点,恢复民族自尊,自觉的抵制封建意识侵蚀,自觉的抵制西方文化入侵,自觉的修复民族文化根基,展示民族新的文化心理,自觉的从封建文化意识当中走出来。做一个现代的民族主义者。

目前,在中华民族的头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仍然是重压在上面的三座大山,中华民族的崛起还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中国几千年来,长期深受封建专制的压迫,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由于不了解西方文化,给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可乘之机,给中国带来了运营轨道的偏离。

中国的民族主义者,长期的受到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打压,使民族精英一直处于低弥损毁状态。民族文化也是长期的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摧残,给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崛起,造成了严重的停滞和倒退的后果。

就国际社会和国内现状来说,在中国,坚持民族主义,弘扬民族精神,高举民族主义大旗,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唯一可行之路。不坚持民族主义,将涉及到国家与民族的存亡问题。

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史上,中国人民一直深受封建专制的压迫。当人民觉醒了以后,进行民主革命的时候,又无形的给自己套上了西方的精神枷锁,使中国长期的陷于“左”“右”的争论之中,其实,什么“左”“右”之争,全是“外患”形成的内忧。“外患”不除,国无宁日。

所以,高举民族主义大旗,修复民族文化根基,培养民族文化心理,树立民族文化意识,强调民族文化精神,才是国之正途,民之正路。而要想实现这些,就必须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民主制度。实现民主政治,建立民主制度就需要民族主义,不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不可能给中国人民带来真正的民主制度。

余以为,中国的当务之急不是反腐败,也不是建立法制秩序,更不是什么党的建设。而是坚决的树立起民族主义大旗,尽快的进入民主政治程序,尽快的建立起有效的民主制度,然后以中华民族文化的力量治国强民。

    10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诗选----《走向暮年》


2008-11-02 23:08:35


走向暮年(摘自《横舟诗选》)

横舟

我情愿在剧烈之中劈开往事
劈开那束缚我的过去
沿着思路走向遥远的暮年
走向苍白的双鬓、呆涩的眼
走向儿孙满堂的庭院
那冒白烟的大烟筒,流云
脸上黑豆似的老年斑

啊,大森林,你迷茫的绿荫尽头
弯曲道路顶端的钟鸣
那不再徘徊的幻想丛中的朽木
得而复失的季节开放的花朵和雨声
就象被你征服过的游泳场
到处都是女性的诱惑
和爱均匀地铺撒在双肩上的
时刻。当你完全的确信
这是一块生殖的土壤
衰老于是就不复存在
浮想联翩的脚步在被午夜的
十二点钟敲响的柏油马路上
高举着风暴遮成的巨伞
将道路都重叠在一起
但谁又能阻止不可歇止的河流
走向暮年

在灯光出现层次的夜晚
成熟在立交桥上任意的选择路口
要去的方向同星位一起旋转
风轮般迷乱的线条
象无数条手杖抽遍儿童列车的角落
做一次华贵的旅行吧 所要
支付的春天是使人留恋的往事
忘记鲜花吧,就象你时常
忘记暮年
你那正在走向的暮年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民族文化,你能质疑什么?


2008-10-31 20:16:24


民族文化,你能质疑什么?

横舟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这句话不是轻易说的。这是我们无数的文化前驱以各种各样血的代价换来的。试想,屈原为了诗歌,所付出的代价;司马迁为了史记,所付出的代价;曹雪琴为了红楼梦,所付出的代价……

无数的文化前驱,为了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他们呕心沥血的著述、论说,最终也躲不过杀身之祸,(类似焚书坑儒之事举不胜举)。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也是中华民族文人的血泪史。

一些人读了几本书,或者听到了一些奇谈怪论,就大肆的攻击民族文化,其实,是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根本不了解(别有用心者除外)。只要稍微的读一些我们的传统文学作品,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理论,就可以对民族文化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笔者就曾亲耳听过一个大学的老师讲:中国的古代文学没有文艺理论。这使我很惊讶,我劝他赶快去找司空图,刘熙载,王国维,袁枚的作品读一读。象昭明文选,蓉斋随笔等著述也是必读之书。

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前辈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自己没有任何理由进行糟蹋,也绝对不容许别人糟蹋。捍卫和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传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如果没有这些文化前驱,试想,我们现在有书读吗?可是,你知道,你现在所读的手里的书,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吗?你知道史记是怎么流传下来的?你知道红楼梦是怎么流传下来的?我们现在读的“四大名著”以前为什么是禁书?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这些书,有多少文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而那些帝王将相又是怎么动尽了脑汁,打这些书的主意,试图拥风附雅,想借以千古留名。

众所周知的乾龙皇帝,他一个人写的诗比全唐诗还多,可是有谁知道哪首脍炙人口的诗是他写的?中国诗歌史里又有他一首诗吗?这是什么?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那些质疑民族文化者,那些抵制民族文化者,那些诅咒民族文化者,其实,只要仔细的读一些中华民族文化的作品,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的理论,我想你就会感觉到,这是一面墙,一面不能用头撞的铁壁铜墙。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都没有起作用,几句诅咒又有什么用呢?
一切有良知的人们,一切善良的人们,不要在质疑了,坚定起来吧。坚定的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坚定的承担起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任,继承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才是一条通向自尊的人类社会的坦途。

        

文章地址

乱世红颜--陈圆圆(自序)


2008-10-20 11:05:32


长篇小说《乱世红颜--陈圆圆》

横 舟

华艺出版社

自序

一个题材思考创作二十几年,是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很难说。陈圆圆这个人物是早年就感兴趣的一个题材,没想到一纠缠就是二十几年。这其中几易其稿不说,还因为被人侵权,打起了版权官司。

上个世纪八三年左右,和剧作家锦云先生在北京郊区兴寿的一个山村里体验生活,晚上躺在床上聊天的时候,和他谈起了对陈圆圆这个历史人物的看法。他听了以后,就建议马上组织材料,把这个历史人物写出来,并在第二天,提出了具体的搜集素材和创作意见。后来因为全身心地投入诗歌创作,对于这个题材几次拿起来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来,历时近十年,也没有形成作品,但一直也没有中断对于这个题材的积累与思考。

九五年以后,由于减少了诗歌创作,明末那段历史总是魂萦梦绕地牵扯着,于是,就又把这个题材正式地纳入了思考创作日程上来。开始仔细地按计划搜集整理资料,并且对这段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拜访了很多的专家,结果认识到,这个题材可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之后,才试着就该题材进行电视连续剧剧本的创作。继而又几易其稿,都没有使自己满意。大约在九八年的时候,才拿出三十集电视剧本《陈圆圆》的初定草本。后又几经修改,形成初稿。经过一个朋友介绍,剧本转到刘恒先生的手中征求意见,刘恒先生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创作方面的不足,还给写出了具体的剧本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后,本人将这部作品投入影视市场,进行商业运作,同时进入小说的创作。结果作品就像陈圆圆的命运一样,多灾多难,差点儿易其主,被人劫掠而去。

本书是以传统思维的方式,在对明末清初这段历史的思考认识中而产生的作品。但是,可以直观地讲,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太轻信一些书书本本上的东西,走了不少的弯路。经过陈圆圆这个题材创作的风风雨雨后,又经过进一步地对于明末清初这段历史的思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历史的研究当中,很多史学家都把精力放在搜寻与阅读历史的资料上,力图从中获取历史的真相。通过思考和体验开始觉得,如果我们力图从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中去寻求历史本来面目的话,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本书中对于懿安皇后的把握,就存在着一些难点。史料中没有确切地给懿安一个当时环境中准确的定位,而是在有意识地回避这个问题。如:崇祯皇帝见她的时候究竟叫她什么?其他的一些宫女、太监对她怎么称呼等,本书就明确了她的太后位置。

所以,与其把精力完全投放在对于历史资料的考察上面,还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于历史形态的把握上面,至少文学家们是要这样。把握历史资料给你提供的史实,难于把握我们对于历史形态的认知。而准确地把握对于历史形态的认知,才是趋近于了解真实历史的有效途径。

在以往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的作品里,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时期的历史都是一样的。经过思考后不得不让我们认识到,人类所经历的历史,事实上各个时期都没有相同过。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再造历史,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9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组诗《千古悲魂》


2008-10-20 05:47:55


组诗《千古悲魂》

横舟


第一章 起 源


(一) 献 诗

在远古的高原之上,燃烧着一团
荆棘的火焰,直到后世的喧嚣之中
漂浮成一条没有底的船,颂词
挑在高耸入云的桅杆上,同时
也挑着几千年的功名垂成

青铜铸起黎明的欢腾和喜悦
同时也铸起紫红色的宫殿和汉白玉
的栏杆,以及它一代代进进出出的主人们
炉火铸就的铁链,将一个个拥挤
的夜晚紧紧的铐住,闪烁着星斗般的“忠诚”

饲养万物的高空,无忧无虑
黄天厚土的荒原上洒满了情种
这时人们象开凿岩石那样开凿
心灵,使黄昏的杨柳树下,传来
一阵阵的歌唱和一双双湖泊的眼睛

最艰难的是维持生命,多少人为此
作出了牺牲。当悲壮和神圣产生在
一夜之中,茂密的森林展示出灿
烂的华冠,覆盖住一条充满着
雷电的山谷和一群野兽的叫声

选择一个曙光照耀的时日
赤身裸体的在那里沐浴苏醒
挥撒尽一瓶瓶刚启封的美酒
走进那座不朽的庙宇当中
在那里朝拜,盛开成一注注香火耸立的威风

把帝国筑在一处神圣的岩石上
连同石柱上的野兽一起捆绑成疆场
那是一片迷途的硝烟充实的疆场
今戈铁马驰骋的疆场在一座
刀戎斧杖侍立的大殿两旁

在一次狩猎当中,将一件东西刻在鹿头上*
作为远征的记号,以此来炫耀
铁壁铜墙的威风,和昂贵的春天
所带来的喜庆。一列列的武士们
走出兵马俑的阵容,瞪着铜雕石刻的眼睛

广场上燃烧着千古壮观的寂寞
月光摇起夜的风铃声,使一座座庙宇
躲进很远的深山,这是星光闪烁的年代
闪耀着流芳百世的“忠诚”
大殿上陈列出朝拜声和香火的阵容

这时,即使咳嗽一声也要霉烂
列祖列宗的牌位前把一切都遮掩
期待的是预言中的那场风暴
而风暴又来自于中间的那个宝座前
使一切等待都变得那么虔诚

大丽花开放成未央宫的盛典
北海岸抒发着一代名臣的豪情
牧羊鞭耸立起一块亘古未有的丰碑
世世代代光耀着贪食香火的列祖列宗
使一统的江山大放光明

* 《殷历谱》(下篇、卷九)作为一种咒物




(二) 起 程


新的路途在巨大的喧哗中开始
沉稳的大殿宣泄着山呼海啸的潮涌
使送行同送葬一般庄重
摆满了酒杯的十里长亭正满载着一个
王朝的憧憬,闪烁着梦幻般的旅程

白龙马、木轮车被一顶长成松蘑的
黄罗伞罩住,两侧排列整齐的白杨树
瞪着奇妙的眼睛。绿荫拼凑成
五光十色的天空,直到未央宫消失
在身后的一片苍茫中

身边的武士令人骄傲,神气十足
炫耀出大汉朝廷的威风
足下是江山一统的沃土
肥沃的原野、茂密的丛林、古长城
回荡着铁壁铜墙的掌声

为此不会感到吃惊
去适应一场风暴的旅行,在沙漠中
适应北方高原的寒冷,去寻找那忠君
报国的赤诚之热,和一腔热血
浇铸的故土深情。行进在晚辉的温柔中

那棵生长在大墙之下的“帝女之桑”*
正摇曳着通身的绿色
正把一个王子王孙们抚养成一代代
征杀于远古的君王,整个的宫墙上涂
满了来自于疆场的自豪与硝烟

时光在脸上飞快的消失着美酒
同时也逐渐的消失掉亲友相送
的离别之情。御赐的白龙马
精神抖擞的朝北方行进
由远而近传来一阵悦耳的木轮车声

此刻的心情难以形容有多神圣
白杨树在道路的两旁侧立成威严的仪仗
一顶黄罗伞直指那烽烟滚滚的
边垂海疆,这是奉天承运
遣下的和平使者,行进在北上的大道上

离京城越远,视野越宽广
紫罗兰炫耀出莫非王土的荣光
绽开着天国之香、帝王之色
使一路的征程不感到寂寞
万千气象雕塑出大汉江山的屏障

这时,有一只苍鹰当空而过
朝最理想的顶端飞翔
那大概有一千多年苍老的身影
告诉人们古往今来的死者和生者
都从这条路上走过

晓行夜宿,逢庙烧香
一路上设计着建功立业的构想
时间与空间早已被遗忘
宛若行进在归来的路上
十里街亭御驾亲临在那里接风

一阵暴雨击碎了一场白日梦
惶恐中扮演了一个临危不惧的英雄
所要面对的是路途还很遥远
向异邦疆土进军,心里充满舒适之感
因为心里装的是两个帝王之间的事情

清晨,站在一个高处
望红日在朝辉中冉冉升起
为赶路无暇顾及霞光的美丽
中午与自己的身影同步,黄昏时
夕阳已在一顿晚餐之中

故国的疆土还在沉睡
而将要踏醒的是异国他乡的黎明
大路上传来一阵阵枯枝败叶的凋零
这时的田野不再富有,只有一根根
剥光了皮的树杆伴随着几只乌鸦的叫声

秋天,送走了一切
秋天,再做最后一次送行
昨天,还沉浸在节日的喧闹声中
桂花树下吟诗作赋,畅叙友情的同时
也畅想跃马扬鞭的威风
爱那匹白龙马,那匹御赐的白龙马
正在行进中炫耀着十足的忠诚

为阳光雨露歌唱,为登基大典歌唱
为征杀于疆场的勇士歌唱
为在列祖列宗的牌位上闪烁
的圣恩歌唱,黄罗伞抒发着
一路的豪情,这时一朵雨云升起在远方的空中

气候干燥、炎热,无端的迁怒于
一群残食庄稼的蝗虫,这整年贪
婪成性的蝗虫,顷刻间把一片绿油
油的庄稼吃的一干二净,天朝
的圣土上竟饲养着一群这样的畜牲

那块压在心灵深处的雨云你临近吧
尽快的展开吧,驱散尽眼前这闷
热的天空,还有那群蝗虫,还我永远的
绿色,大汉的江山永远年轻
引我上路吧,那道飞临的彩虹

但是,我仍然没有忘记祈求
哪怕是曲起双膝,哪怕是变成女人
不愿意承认的就一定不会存在
感戴于圣恩如雨的今天
忠诚将成为不可逾越的永年

远天,你那滚滚的流云,宛如浩荡
的皇恩,凌驾于大地、山川之上,凌驾于
万物之上,摧败着一切肮脏的
枯枝朽叶,使灰蒙蒙的天空暗隐着
一股股的征杀之气,窒息黎明前的那盏马灯

紧紧的收拢七零八落的灵魂,高
举着圣谕,从容的擅越过一棵棵紫杉
树,在浩瀚的沙漠中探寻着
大海的潮汐,然后借白龙马之喉
高歌。争取荣获一个逾越的空间

东方的事情象女人缠杂不清,东方的
女人软骨,去给异国君主做正宫
从而使男人们都成为名垂千古的
鳏夫,独往独来的沉浸在一曲曲
断子绝孙的梦中

在祈求年毂祭祀中,有许多动物
做出了牺牲*,人们渴望收获,就象君主
渴望战争,秋天会使人们忘记最初的
事,而黄昏的火焰很快又将人带入
沉深的回忆,让人领略到暮年的豪情

万物都生长在一种未来的劫数之中
所以和谐是从不可少的程序
在两王之间开拓一条坦途,做为使者
是何等的光宗耀祖,谁又知道在这
天命的后面将留下悲壮千古的歌声

在一片惶惑的光明之中,探寻着
即将要主宰的生命之舟,前先摸到
的一条拉纤的缆绳,深深的系在
一座大山的峰顶之上,埋在一片
永远无法攀越的云层之中

那双梦想之中的鹰翅,让人看到
它又在搏击长空,羽毛散布成最初的黎明
大片的星光开始损落歌声
朝霞沉浸在海水中
海面上浮现出旅途的第一个幻景

这时也许懂得了一点事情,千里征途的跋涉
不再为新奇而感到震惊,本来世界就很大
神秘的森林孕育着千万双眼睛
相识都应该是朋友
最不实际的是自以为成功

往前走,哪怕是一条出卖自己的路
劈肝裂胆以换取千秋功名
白桦树高昂着一颗自信的头颅
阳光下的枝叶闪烁着一柄柄
除崇祭祀的宝剑,和一片片破碎的仙境

这一边,尸骨堆砌的汉白玉台阶上
正在举行一次大典,帝籍亲耕的鼓乐*
声剥落着紫红色宫墙的威风
于是一段段巫史由此而诞生
丰碑如雨后春笋般耸起

不知不觉陷于一种大漠的迷茫中
眼前是一片异邦他乡的风情
普天之下并非都是王土
驼铃、牧歌也悦耳动人
顷刻间肃穆起大汉的朝臣和兵俑

天国的特使怎能与牲畜为伍
一脸挑衅的傲慢飘落于风沙之中
继续往前走,很难见到一处建筑物
空旷的田野没有一棵树
难道这块土地上能生存着一个种族

前途变的越来越贫脊
耸起的是一个个沙丘和一阵阵昏天
地暗的旋风,凶猛而又狂暴
东南西北谁也分不清
此刻才感到未来不能再憧憬

天空距离人很近,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星光离人很远,一点光亮都看不见
哪怕是一盏马灯,这时也不会迷失心灵
同时也不能忘记时间,大地上的一切都
陷于一种沉默中,只有风沙在动

行进的路程暂时停顿下来
停在一种莫名其妙的疑问之中
也可能是露宿,也可能是午餐
需要有一位向导来指示一下时间
来确认一下哪一条是前进的路

双手紧握汉天子的圣谕
一切艰难险阻都将溶化在
阳光雨露之中,在一个天高气爽的季节里
跟紧那只雄鹰,它搏击长空的眼睛
标注出一个灿烂的星空






* “帝女之桑”--《山海经、中山经》 *《山海经》中农业祭祀
* 帝籍亲耕《吕氏春秋》(上农)篇




(三) 前 进

前进是使命,同时也是洞彻肺俯的诱惑
但愿不是一片沼泽,尽管充满神秘
前程象一片茂密的森林,继续前进
即将离异这块扬溢着母亲肉肤气息
的沃土,也许等待的是一场疟疾

眼前挂满儿子那樱桃般的朱唇
和二老双亲的抚育之恩,回想起至友亲朋
的情谊和娇妻妩媚的双腿是那样
的有力。前进,在一个玫瑰色的早晨
沐浴在皇恩浩荡的风雨里

其实,很早就获得季节的信息
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一如反故
前进,异族女人的双乳象葫芦一般壮大
前进,直奔那幅员辽阔的异国疆域
茂密的森林变成一片玫瑰花丛,前进

五月,做了一个飞沙走石的梦
把一点对于沙漠的憧憬储蓄成风筝
放上天空,同时放上一腔浪漫的
豪情,掀起一世的风景
象瀑布在青春的高原上耸起

这时是开放的季节,都很活跃
燥热使骚动越来越浓烈的爬上
那个中午,那雍容华贵的中午
带着情欲沐浴在黄褐色的皮肤中
前进,赤胆忠心是搏起的魅力

当人们看到一座墓碑在秋天树起
四周的鸟潮盘旋成五彩的天地
于是,又让人们看到紫罗兰开放成早春的节日
聚集起的蜂群和一罐罐蜂蜜
将一路的铃铛从午夜一直沾响到黎明




(四) 出 关

最清晰的界碑立在人的心里
每当面对它的时候,总要踌躇
急于跨越它,但又恋恋不舍
因为这时人们最清楚那一边属于自己
“失去的,总是最美好的”至理

人们又都知道跨过去容易,回来难
可人们又总是忘记难在什么地方
于是就要有一个说辞,于是就要
有一个官冕堂皇的允许
为换取这个“允许”不惜出卖自己

所以界碑上的字永远不会忘记
只为故土难离,回顾时总要想起
因出关前是处女。腼腆和羞涩只
有这一次,筑起最强的记忆之城
使第一次永远不会忘记

人生的疆域究竟在哪里
是否象这道墙一样一块块砖的垒起
日久天长,阳面在暴晒中剥蚀
阴面长满苔藓,充实着霉烂和潮湿
或而阻滞通路或而用作工具

貌似强大的身躯,你若想走
近它,它就会渐渐宏伟,你
若想远离它,它就会渐渐渺小
最后直到消失在记忆里
一切都在你自己的选择之中

界碑不讲人性与兽性
是运动的都可以经过它这里,哪怕是风
因为它是永恒不动的
这不是它本身的悲哀
这是看你知不知道自重

然而界碑又不是永恒的
它需要跨越时间
跨越的时间越长,剥蚀的
也就越苦,最后直到全部的
消失在时间的苍海中







(五) 夜 雨

不愿让心灵上阴影汇聚起
沙漠上空的雨云,那片来势凶猛
夹杂着疾风暴雨的乌云,扰乱了草原
上和谐的气氛,它使一切都陷于黑暗
之中,它使生命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在这狂风暴雨当中,艰难的抵抗着雷电
的袭击,最可怕的还是来自异国公主的
诱惑,那只异风野味的雉鸡在时刻
撩惹着时当壮年的雄蛇
使忠诚与叛逆只在一纸之隔

失去功名富贵,还要失去生命
享尽人生欢乐又要留下千古骂名
眼看一座座沙丘漫上心灵
生命已经开始进行最后的承受
活,不可能,死,也行不通

路既然不能走,肯定要有个头
连绵无休的草原,一群群的牲畜
被驱赶在一阵阵的激情当中
大汉朝臣的一颗赤胆忠心
在大漠的上空闪烁成众星之星

灵魂在马鞍上蹦跳成雨点,蹦跳
成周游夜空的磷火和一条小溪
一卷卷的波浪和一条逆流而上的鱼
在一条没有底的船上冬眠成北极熊
冰天雪地中做一个永远洁白纯净的梦

夜,很深很深,思绪
遥远而苍茫。苍茫中寻觅那只
失落的马灯,寻觅着所要去的方向
路很短,时间很长,最终发现
还是在起点上,千古悲伤

当雨渐停的时候,远方还有电在闪
这时,黑暗拥挤着那只破马鞍
由远渐近的雷声象战鼓走过心灵
使心志变得如此庄重
猛然间觉得这夜就是一条坦程

夜是一条路,但它总要有个尽头
当正午的阳光照在夜的当空
兵败如山倒的雷雨早已逃的干干净净
那时我们站在天庭的最顶端
当空呐喊,是谁曾征服过黑暗

漫长的思绪引进黎明的门槛
最初的光芒还使人有些躲闪
但是,我们懂得了怎样面对黑暗
面对这灵魂之沼、地狱之栏
跨越吧,哪怕是披肝历胆

无法沉睡于拂晓的钟声
沉睡于这乱箭穿身的时刻
沉睡于黎明前这痛苦的抉择
那阳光升起的海面超度了一切
最终却无法超度他自身的船板

夜是一条路,它有生命
夜永远存在,它有活力






(六) 驿 站


恐惧,来源于一只出没林间的
野兽,晚风吹着旅途的汗珠
吹着路上的疲惫劳苦和最初的
一点激情,使被阳光烤昏的头脑
这时才略微带点清醒

今天的路程已经走完,明天的
开始也许在梦中,但这之间隔着
的是夜,夜的灿烂使人停留就象
这旅途中的驿站,坐落在
两个白天之间,即是起点,也是终点

武士的盔甲堆放的呆板而又零乱
随从们睡的横七竖八,有的还睁着双眼
睁着那双旱井般的双眼,把路上的
一股清泉企盼,但愿明天
嗓子不再冒烟

半夜里,有人还在抽旱烟,下房里的
马夫在大声的咳痰,呕吐的一口
风沙,又打响黎明的窗栏
然而,大伙儿还都沉浸在梦中
还都在梦中跋涉、旅行

诚恳和勤劳是永恒的痛苦
同祖宗的训诫一样有力标榜着人生
标榜着青砖朱门的四合院
和月光下一棵酸枣树漫上窗棱的阴影
豆油灯的光芒死劲的挤出门缝

这是奔波了一天的鼾声之海
激荡着妻儿欢快的梦和头天晚上
的笑声。坐骑咀嚼着漫长的夜
熟睡中的下人们还是那么不安静
使整齐干净的小院充满温情

如今远离故土出征是为圣命
同时,也是为了功名和后世子孙的基业
回忆使驿站很快走入黎明
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路程
小站里响起一片起床和洗漱声






(七) 武士的荣誉


盔甲闪烁着一片片的鳞光
阴森而又耀眼,充满着死亡之气
肉身排列成嫩草一般整齐的战阵
就象暴风雨之前的蚁群
显示着英勇、整齐而又悲壮的气氛

战鼓调动着世界,调动起一片
拼杀的海洋。智者残足断臂
忠厚者尸骨分离,顷刻间是一片血肉
模糊的疆场。乌云滚滚的战车
时进时退。杀阀声中箭飞如雨

一杆大旗下嘶鸣起将军的坐旗
闪电般飞舞的大刀,宛如在
把一方人头收割
割一块菜地,不时的有一道
飞红溅起。横七竖八的矛戟
旌旗散乱一地,绊着马蹄

人血浸染的战袍红的发紫
将军的脚下堆满敌人与同伴
的尸体。战车还在燃烧,滚滚的
黑烟把人们引向暗无天日的地狱
一将荣,万骨枯就是眼前的情景

沙场上,激荡着千千万万个野鬼孤魂
千千万万个庭院中传来凄惨的哭声
庆功宴后的将军,在把君王的女人奸淫
新婚的喜庆又卷入一场战火中
“奉天承运”。明天一早准备起程

带着君王的圣命,带着杀阀中
挣来的功名;带着奸淫公主
的威风;带着行尸般的兵俑
们所排列的战阵,以及海誓
山盟,视死如归的决心

建功以成名,杀身以成仁
使江山永固,基业永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路上
行进起兵俑的长龙,象一块块移动的
基碑,碑文都是两个字“忠诚”

身为大汉的臣民,生下来就懂得
卖身。以这五尺之身,换取雨露
般的圣恩,以光耀列祖列宗
这就是功名,这就是荣耀,这就是天生的
脾性,造就着一代代大汉的忠臣

失利者败如山倒,得胜者风卷残云
敌人的尸体暴尸荒野,同伴的尸体
集体安葬。值钱的收净取走
无用的一把火烧光,几年后土
质肥沃的草原又是一块征杀的战场

    6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乔叟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


2008-10-12 11:16:02


乔叟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

------读《乔叟文集》有感于短诗《往古时代》

横舟


《往古时代》是英国中世纪大诗人乔叟的一首短诗,它收在《乔叟文集》里。诗中所渲染起来的沉重、浓厚的情绪,把人们有又带入了最初的和谐之中。同时,又使人感觉到了不和谐的旋律。全诗通篇贯穿着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代的追寻和对当时中世纪英国社会的失望。中世纪的英国,社会正处在动荡、变革当中。新生的社会势力正处在萌芽阶段,封建贵族的统治正逐步走向衰亡。生活在这个时期的乔叟,亲眼看见了当时这个社会的腐败过程和生活在最下层劳动人民的灾难生活。因此,作者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基调上,透过一个中世纪的英国社会,把触角伸到人类的本源上,高层次的认识和把握社会问题,整个的舒展开一代诗人的博大胸怀,为我们展现了内含精深,外延广阔的场面和课题。所以,我们重新的回过头来,在认识一下,是完全有必要的。



请看,诗人从一开始就流露出“在往古时代/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平安而丰裕”。诗人为什么要在一开始就说在往古时代平安而丰裕呢?这是用来同当时的英国社会作比较的。确切的说,诗人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在追寻那个平安而丰裕的社会。这是诗人在时空上做的艺术处理,把读者的意识暂时调到另一个时空当中,调到那个平安而又丰裕的往古时代,从而为以后的境界渲染创造了条件。紧接着诗人就讲“他们吃着田野里的果子/就满足/他们一向不饱餐豪饮”,这就完全的限定了前面所追寻的那个往古时代。而且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时空上的跨越。关键在后半句:他们一向不饱餐豪饮。因为,在当时的中世纪英国,乔叟看惯了饱餐豪饮的场景,他意识到,这是人类灾难的根源。所以,批评饱餐豪饮与追忆不饱餐豪饮决不是随意讲出来的。这种纵欲的现象,是与原始和自然不相和谐的,这是对于两个时空的对比思考。它既不是生来就有,也不是自然的产物,它是人类坠落的象征,是不符合最初的社会秩序与自然规律的,应该予以谴责。我们人类,应该生存在一种自然的和谐当中,自然的自给自足。这种自然的自给自足应是“土地没有经过锄犁的开垦/五谷不靠人手就可以生长。”完全的尊从于自然生态的法则。那时“飞禽走兽也从未被刀、剑伤过”。生物界相处的很好,不存在弱肉强食。人类既然连飞禽走兽都不伤,就更不会伤害他的同类—人。所以,“百姓从未听到过战地的号角声/也未见过碉堡、城墙。”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十四世纪的英国已陷于战争的灾难之中了,事实上也是如此。但,人民要和平,要平安而丰裕的生活。



乔叟,出身于中世纪英国的一个商人家庭。做过税官、法官,当过议员。两次出使意大利、法国。对于当时的欧洲社会有着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英国。日益衰亡的封建贵族阶层的腐败和没落;新生的市民阶层(资产阶级)的贪婪和狡诈;暴力、战争给广大的百姓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都尽收眼底。而最使他失望的重要一面,还是来源于他的本阶级(新生的资产阶级)。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使他看到了一股新生的社会力量。同时,由于他的家庭出身,又使他对于这个阶层有着更深的了解。从金钱的霉臭当中,他看到了更为严重的问题---人的灵魂在腐烂。他发现了这些之后,才产生了他痛苦的本源。所以,他才认为,在那个理想的社会里,没有金钱。“人们不知道有钱币”。他认为金钱是罪恶之源,它使人们更贪婪、更暴戾,也是战争的根源。面对灾难重重的人类社会,使他失去了希望,使他无法在忍受,使他跃上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强烈的谴责这种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不公平。“如果人君霸主所能掠取的只是荒山寄居的野林/那里除去槲掬之类/别无充饥的食物/他们也就无意于战争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十四世纪的英、法战争打了一百年(到十五世纪才结速),完全是统治阶级之间的利益之争。而给广大的英国民众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灾难。



乔叟耳闻目睹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生活,面对这种非人力所能挽回的局面,他不得不感叹的回顾:“幸福的人们在山洞中或幽静的树林里安眠/他们不用围墙/却在埔满草叶的地上过着安闲的日子。”现在看来,那些生活在“往古时代”的山洞里的人们到是非常幸福的了。因为他们不受战争的威胁,不时刻为生存担忧。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十四世纪的英国,完全被战争所笼罩,在使用“填塞羽毛床垫”和“漂白被单”的中上层人也失去了安全感,也不能安眠无忧了。尽管他们的生活还很舒适,但已经失去了起码的保障,可以说已经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这就是少数人为了私利所造成的结果。



所以,诗人不无感慨:“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和睦、友好的环境当中/我们为什么不能再回到那个环境当中呢?”面对中世纪的英国社会的腐败、没落、欺骗、庸俗、虚伪和弱肉强食的一系列不公平的现象,诗人发放出他悲壮的哀叹:“今日的世人啊/只好动声嚎哭了。”“贪婪的罪行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忧患。”这是一颗尊贵而又高傲的心,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层次上搏动,在一个世人不能足涉的领域里搏动,在为人类的前程搏动。



诗人以他博大的情怀和高贵的气质,把感情的触角伸到“人的主食是硬壳果……,喝的是冷泉涌出的清水”的最纯洁、最深邃、最原始的事物当中。这在十四世纪的英国来说,决不单单是勇气问题。他用完整的艺术手法,证实了中世纪英国的悲剧所在。我们看到,诗人从一个低谷、霉烂的环境当中,攀跃到一个崇高、洁净的峰峦之上,大胆的揭示出了真理所在,力图从根本上去拯救那些坠落的灵魂。让它们到原始的冷泉清水中去沐浴。又以自身的清高和尊贵,显示出一个民族的伟大和不朽。并且从一个事物的起萌阶段,就预示出身后几百年或许更长时间的演变。



高速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污染,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以及更为严重的由于社会意识倒退,所形成的人的灵魂的污染。高速的竞争,高速的消费,大量的挥霍和浪费有限的自然资源,以满足那永无休止的、无限膨胀的私欲。而这种人类对于自己本身不负责任的行为得不到一个公 的裁决,因为这时的社会是由金钱和权力制约着,这种“堂而煌之”的作为是合情合理的,是这种环境当中的各种理论所能解释得通的。所以,无法忍受的诗人,劝人们“吃硬壳果/喝清静的冷泉水。”以此来告诫人们赶快去追寻自己失落的灵魂。而迢迢世人,应尊从诗人的劝诫,趁着世上还有“硬壳果、冷泉水”及时的去清洗自己的肠胃、灵魂,还来得及。历史在无情的证实着诗人的预言,而洪水般的世俗生活滚滚向前,千万不要等到世上找不到一粒硬壳果、一滴冷泉水的时候。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我所知道的顾城和谢晔


2008-10-12 11:06:42


我所知道的顾城和谢晔

横舟

初识顾城
与顾城相识大约是在20多年前,在陶然亭公园的一次诗会上。相识之后,一见如故。开始只是谈诗,后来什么都谈。几个朋友常在一起玩,与顾城夫妇相处的很随便。当然,谈的最多的还是诗。童话诗人给人以自然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他和朋友们相处的都很好。从男人角度来讲,显然谢晔是美女,由于人的本性,在一些聚众的场合,也有人骚扰谢晔。记得,在一个朋友聚会的晚上,大家都喝多了,有人就对谢晔动手、动脚起来,使顾城很难堪。但顾城以他的大度,容纳了一切。在顾城与谢晔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从而一时的在当代诗坛传为佳话。顾城在生活上是矛盾的,当时他完全的依靠家里,又十分的想独立。因为老大不小了,还要靠家里养活,他的心里承受不了,可现实又非要他依靠家里不行。他想做一个刚强的、自食其力的人,可社会却和他开了个玩笑,让他无法自食其力,最后只得出国。

在郊游中感悟古人
有一次我们出去郊游,他欢快的象个孩子,好象个永远也成熟不起来的孩子。当着我们的面,他和谢晔又象是新婚的夫妇,总有讲不完的话。时而令我们很尴尬,一种带着回味的尴尬。他喜欢石头,这次出去,他带回了许多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他捡石头的那个劲头,就象几岁的孩子。在外面吃饭时他总要照顾谢晔,而在家里吃饭时,总要谢晔照顾他。我们每人骑一辆自行车,他和谢总有说不完的话,于是就落在了后面。在去十三陵的路上,我们还把他们夫妇弄丢了。找到他们时,发现顾城对一只石兽感了兴趣,二人钻到了它的肚子下面,他在抚摸石兽的石身体。然后,谢拉着他的手,顾城在用手抱石兽的肚子。当他看见我们,从石兽的肚子下面爬出来的时候,弄了一身泥土,我们又赶紧给他掸去身上的土。当我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说,接触一下古人,这只石兽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前人是怎么样制造它的,应该感受一下。

在非常的情景下做画
他的画画的也很有意思,他喜欢在墙上、门上、地上画。有一次,我到他家里去,他钻到了床底下,问他在干什么,原来他在床板的下面画画。看着他从床下爬出来的样子,他不象二十几岁的人,到象几岁的孩子。看他那个样子,在一旁的谢晔有些尴尬,赶紧向我们解释,说他的神智又有些不好。我们赶忙问她有什么问题没有,谢晔说没什么,只是露出心疼的样子,对顾表示出关爱的表情。我们作为朋友,早就了解了,也觉得无所谓,谁也不会往心里去。只是顾城的神态有些不自然,过一会儿,顾城进里面房间收拾了一下行装,又和我们重新见面,一切又都向什么都没发生一样。顾城还喜欢用一块布包在头上当帽子,远看象个厨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这是一件看起来有些滑稽的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孩童表像,只有在谢晔在场的时候,才流落出来。在众多的朋友面前,他还总是保持着他那领袖的风度。

在难以父子和谐的时代
他的父亲是一位诗坛前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但每次来家里的客人,大都是找顾城的,这使得老人有些落寞。所以,每次我们到他家,他都要我们先去见他的父亲,借以缓解来往的人都是找顾城的,给名人的父亲带来无端的寂寞。但这仅限于几个老朋友,因为他知道我们不会同他父亲谈诗,不会争论起来。当时的情况又是无法回避,新一代诗人向老一代诗人挑战,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象这种两代人同时出现在一家的情况,在当时,恐怕绝无仅有的发生在他们的家里,然而,他们父子二人又是处理的这样好,这就是宽容。有时我很奇怪的问他,在家里是怎么样调节这个矛盾的,他说在家里都是生活上的事,不存在分歧。显然他这么说是不客观的,他回避了我的问题。但谁都知道,他比他的父亲名气大。老人家有时自己也调侃,儿子在向老子“挑战”。但在更多的时候,老人家是采取回避,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把外面的“战争”带到家里来。但我相信,老人家一定也在观察和了解这帮年轻人的动向,但老人家始终没有和现代派“同流合污”。就后来我和老人家的单独接触,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老人家对新诗,是采取了容纳百川的宽大胸怀,表现出对后一代的百般阿护。顾城的天才,与他自幼受到家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是有大关系的。但他的思想,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亲身经历的生活,来源与和他父亲在干校劳动时的亲身体验。

体验古人的炼丹术
他在一方面是无畏的强者,是战士,在另一方面又是谨慎小心的学者。当我们谈到生活时,他总是显出某种担心和畏惧。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聊天时,他讲,周围总是有一种不安全感,让你的心总是提着。我听了他的话一愣,当时我还不明白他在恐惧什么,后来才逐渐的明白。他太容易受到伤害了,他的每一个次经历,都是以他直接的受到伤害而告终。所以他总是在寻求那个能使自己安全的状态,总是在寻找那个能使自己安宁的地方。有一次我一进他的家门,就看到他在院里摆弄几个小石块,还在院里搭建一个土火炉。我问他在干什么,他不说,只是笑,然后把话差开,招呼我们进屋。由于我的好奇,又问起来,谢在吃饭时低声的告诉我,说他在仿效古人,炼丹。我听了大为吃惊,对他的作法很是不理解。于是同他产生了争执,他好象早有准备,他看了谢晔一眼。于是,就由谢晔向我解释。谢说,由于研究传统哲学,顾城对古人的事情有些好奇,想亲身体验一下。在这时,我还没有认识到顾的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也更没有意识到以后,他能为亲身体验献身。为人他有一种大的胸怀,他对朋友的交往,看的很重,他宁可忍让一切,也不愿意伤害别人。对于当时在诗坛上同他一样耀眼的几位大诗人,他总是在论说他们的长处,从没批评过别人。我当时有些不理解,甚至认为他是虚伪,在做和事老儿。但后来发现,他是在学习,在和这些成名之人交流。因为几个成名之人在一起,是不好在学术上进行语言交流的,他只好从作品中,来感觉别人的思想。同样,我们有时拿着作品请他指教时,他也是严肃的提出批评后,怕你受到伤害,总是说一句,你要是想发表的话,够发表的水平。虽然我们当时觉得很不自然,但看的出,他是在鼓励你。还有一次,我和已故诗人苇岸同他们夫妇二人去看一个国外大收藏家的展览,在展厅里我们碰到了杨练,杨当时和我是第一次见面,要和我认识一下,我由于误解了杨当时的意思,很不礼貌的回绝了杨。顾城当时的表情很难堪,但他当时什么都没说。事后,他通过苇岸转告我,他说我有些太神经质了,朋友之间不要那么敏感。我也想,我可能是误解了杨的意思。但顾城以后再没有当着我的面提起过这个事,我心里知道,这事另他当时很难堪,从而使我再见到他时,心里有些欠疚。好象这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容纳在他与谢晔的感情之中。只要和谢在一起,一切都容纳了。

一边讲课一边卖自己的书
顾城在大学讲课的时候,我和他去过几次,他的表达能力很强,他很注重形象思维,经常是掌声雷动。记得当时还有人要他报考研究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放弃了。我想,当时他没有上,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吧。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后,他看的很重。一方面是自己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出版社给他的书,他要买出去,以换回仅有的生活费。在着一点上,他非常感激一个姓张的朋友对他的帮助,他几次提到他非常感谢这位朋友资助了他第一本诗集的出版。记得有一次在人大讲课,他在上面讲,谢晔和朋友在下面卖他的诗集。他讲的非常坦荡,谢晔的诗集也卖的自如。我当时真的担心别人会误解他,而我自己确实不想卷到给他卖诗集的事里面去。苇岸在这时就做的很够朋友,他同谢晔使劲的招呼着来买诗集的学生。到后来,想起来我的作法来,感觉是有点尖刻,这种尖刻一直延续到顾城的“怅悔录”的出版时,顾城的父亲要我给顾城做国内的代理人。当时我由于和顾城的特殊关系,我觉得由我做他的代理不合适,我没有答应。之后,传来他的噩号,心里很是惭愧。后来,在整理顾城的东西时,我在他父亲的委托下,才带着愧疚的心情,将顾城的画稿接过来,转给了一家出版社。

他给笔者画过像
有一次,他给诗人苇岸画像,我在一旁看着,他把苇岸的脸画的特别长,他一边画着一边说,脸很长,承受的苦难也就很多,但有使命感。看他们画完后,我说,你也给我画一张。他看了看我,好象并不情愿给我画。可我就是想要知道,他画出的我是什么样子,坚持要他画。他看了看我,然后起笔话我。给我画完之后,我看他把我的嘴角夸张的画的撇下来,有些疑惑。他看出我不理解,就说:这下垂的嘴角,流露着对一个世纪的不满。我当时就笑了,我说,我真有那么大的怨气?其实我心里知道,他是在暗讽我平常总是怨气太大,对什么都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顾城的宽容,他是对一切事物的宽容,这包括与己有关的,与己无关的,身内的,身外的。他总是谈起他干过木工,但看的出来,他对那个工作没什么兴趣。但木工的韧性,在他的身上显现的非常充分。有一天,他说有人要他去报考研究生,我说这是好事呀?他不再言语,谢晔把话接过来,说顾城在考虑上学的条件,我们都老大不小的了,还在靠家里养着,要是再上几年学的话,怎么对家里交代?我想也是,可顾城的这种压力不是来源于家庭,而是来源于他的自觉。所以,他的这种宽容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他吃了那么多的苦,而他从没抱怨过,也很少提起过去,更没谈过对他的不公平。他是小孩的心性,伟人的胸怀。

诗,是诗人的宗教
在诗歌上,他完全是带着一颗童心来创作的,以他那敏锐的眼睛,站在儿童的角度,带着惊悸的目光来观察世界。从而获得了他那童话诗人的桂冠。但他不是儿童,他成熟的很,他成熟的看透了世界。但他又无奈的很,他无法走出画在自己周围的圈。他前卫的很,因为他是现代文化的领袖,他又传统的很,以至于到后来,他和谢晔的问题处理方式都是来源于这种传统意识。他敏感的很,他刚一接触新文化,就敏感到有件重任在他的肩上。他迟钝的很,他一直认为国粹、传统就是本源,他要永远的守住这个本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把诗看的很重,当我们把话题转移到诗上的时候,有一次他问我,你说诗是什么?我当时被他问住了,一时的答不上来。可我又觉得这是个非常应该思考的问题,就耍了个猾,回问他,你说呢?他严肃的沉了沉,说:诗是诗人的宗教。

体验苇岸的生活
记得那次在苇岸家,苇岸由于生活习惯,每天的饮食很简单,简单的让人接受不了。我怕顾城夫妇不习惯,就在街上买了几根香肠,想调节一下。可顾城看到后,就是不让做,他说要体验一下苇岸平时的生活。谢晔看我不能接受,就顺口说,顾城有时就这么不可理喻,顾城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后,他不太高兴,在吃完饭后,严肃的和我们谈了话。他说苇岸的身体不好,有肝炎,不吃荤是他的习惯,我们到他家里来,不应改变他的习惯。我听了后,感觉我平时对苇岸太随便了,没有尽一个朋友之情。但苇岸反而不在乎,晚上到我家时,他又买了肉食,还美其名曰是要尊重我的生活习惯。但晚上,顾城也很尽兴,并且批评了苇岸的生活习惯,对身体不一定好。

笔者眼中的谢晔
在生活上,或者说在他和谢晔的关系上,他们早就在心里铸成了生生世世以身相许的传统意识。谢属于他,他属于谢。他们相依为命,生生相依。他不懂英文,他也不学英文,由始至终的是东方的思维方式。在文化上是这样,在创作上也是这样,就是在生活上也是这样,他要尽一个丈夫的责任,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爱人。他希望谢是一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女人。同时,他也过分的依赖谢晔,使谢即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褓母,还是他的伙伴,这就是他的传统思维。可是他错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谢晔以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和他相亲相爱了。和他渡过了人生最困苦的阶段,印象中的谢晔穿着就象一个农村刚进城的姑娘,而贤惠的又象是北方人通常叫的嫂子。每当我们来到他家的时候,只要一谈诗,谢马上就闪到一边,只是有时给大家倒水,更多的时候,她就象个学生,坐在一边听大家谈话。但有一点必须看清,她在顾的周围所接触的都是国内第一流的学者和智者,时间一长,无形中的熏陶,造就了谢晔的才华。而谢晔本身就是个开化女性,他敢于为了顾城辞去她良好的工作,敢于为了顾城甘于清贫的生活。但这样的女性,决不放过擦身而过的机遇,她一定有她理想的追求。谢晔是个有理想的女性,她有对幸福追求的权利。当顾城真实的面对西方的现代生活,还想固守东方传统理念,而彷徨、徘徊的时候,谢晔已经对那些久已心怡的理想社会心神向往了。再加上谢晔本身懂的英语,掌握西方的思维方式,她一接触西方社会,就如鱼得水的适应那里。而顾城由于不掌握英语,坚持维护传统的思维方式,再加上文化差异,就使得他有些“故步自封”,有些不接受现代生活意识。所以,她不满顾城的“因循守旧”,不满顾城的“遁世哲学”,她不理解顾城在新生活面前的“胆却”。

感情的裂痕
而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出现了。这个女人在和顾城接触之前,就已经蜚闻在世。顾城不知道这些,如果知道,顾城决不会接纳她。她骗取了他的感情,或者说利用了他的感情,达到了她自己的目的。他知道后,为时已晚,因为,他面临着失去他的心爱----谢晔的尴尬处境。他不得不对谢进行怅悔,他要向全世界表白他的怅悔,借以求得谢的原谅,可是,谢晔没有原谅他。
而就在这时,一个男人也出现了。
在西方,就在她绝望,彷徨的时候,一个男人象魔鬼般的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失去了理智,她动了真情,她忘记了与顾城的海誓山盟。也许她要对顾城对她的背叛,做出反映,要让他付出相应的代价。也许她已经心恢意冷,她不愿意在给人当大褓母,她要追寻自己的爱情。

真正的实验开始了
这时的奥特兰的激流岛,就变成了一个大实验室。为避免伤害孩子,他们理智的把孩子托付给一家邻居。而后,东方的传统文化和东方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现代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思维方式,在这里,在这个奥特兰小岛上的小屋里,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在顾城的心里,谢是他的女人,永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在加进一个女人,也许是玩儿,也许是他家庭的一部分。而已经容入西方社会的谢晔,已经是西方现代思想的拥有者,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女性,她要要求自己的生存权利,她有权利要求。面对顾城的怅悔,谢没有原谅。而顾城所看到的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要和他分离,他的生命要被人剥夺,这使他无法容忍,也是他无法接受的,他不得不选择了极端,于是就发生了非常惨烈的一幕。
东、西方文化的一次特殊较量,在狭小的激流岛上得到了结论:两败具伤。

永远的怅悔
顾城认识的第二个女人,使他很累。开始他是十分的心怡,可后来当他得知她与另外一个男人的关系时,他很吃惊。他曾问她:你怎么和这种人来往。他的心里感到很委屈,有被愚弄的感觉。这与他那喜欢纯洁和干净的心理是相悖的。由此他更喜欢谢晔,更觉得谢的难能可贵,他应该珍惜谢晔。这才导致了他要怅悔,他要坦白一下自己曾经被浸染的灵魂,以博得谢的宽恕。记得在他最后一次回来的时候,他说要写一本书,一本轰动世界的书,真正的怅悔录。我想就是指的是要做一次反省,以求得谢的宽恕。但从事情的结果看来,谢没有宽恕他。

顾城的结局说明了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是不能在一时半会儿说的清楚的,有些是现阶段说不了的。单就生活上来讲,他是一个受害者,他的家庭也是受害对象。他一念之差,毁了自己得家庭,毁了他的事业,毁了谢晔,也毁了他自己。这是悲惨的,也是悲壮的。顾城的宽容,不会去追究别人,我们也无需去指责别人。但我们相信,他和谢晔永远是圣洁的,是任何污水也泼不上的。他们去了,把痛苦留给了双方的老人,留给了这个世界上爱他们的人,这里面又同时留下了许多讲不清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对外界的压力承受也是有限的。他的行为肯定要受道义的谴责,可这个事件,是一般的道义远远解释不清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还会赋予它新的说法。

接触过顾城的人很多,而女人很少。
十几年一晃过去了,前几天看了一下顾城的父母,老人家还没有从阴影中完全的走出来,但身体看起来还健康。我还是向以前一样,见到二位老人不知道该说什么,老人家见到我还象以前那样热情。家里还是二十年前那样简单,让人看了眼里滚泪。很难想象这是造就了两代大诗人的家。但愿二位老人心境平和,度过安祥的晚年。

照片:前右一为顾城,后右一为苇岸,后右二为本文作者。

    9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我所知道的顾城和谢晔


2008-10-12 11:05:00


我所知道的顾城和谢晔

横舟

初识顾城
与顾城相识大约是在20多年前,在陶然亭公园的一次诗会上。相识之后,一见如故。开始只是谈诗,后来什么都谈。几个朋友常在一起玩,与顾城夫妇相处的很随便。当然,谈的最多的还是诗。童话诗人给人以自然的魅力和吸引力,使他和朋友们相处的都很好。从男人角度来讲,显然谢晔是美女,由于人的本性,在一些聚众的场合,也有人骚扰谢晔。记得,在一个朋友聚会的晚上,大家都喝多了,有人就对谢晔动手、动脚起来,使顾城很难堪。但顾城以他的大度,容纳了一切。在顾城与谢晔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从而一时的在当代诗坛传为佳话。顾城在生活上是矛盾的,当时他完全的依靠家里,又十分的想独立。因为老大不小了,还要靠家里养活,他的心里承受不了,可现实又非要他依靠家里不行。他想做一个刚强的、自食其力的人,可社会却和他开了个玩笑,让他无法自食其力,最后只得出国。

在郊游中感悟古人
有一次我们出去郊游,他欢快的象个孩子,好象个永远也成熟不起来的孩子。当着我们的面,他和谢晔又象是新婚的夫妇,总有讲不完的话。时而令我们很尴尬,一种带着回味的尴尬。他喜欢石头,这次出去,他带回了许多石头,各种各样的石头。他捡石头的那个劲头,就象几岁的孩子。在外面吃饭时他总要照顾谢晔,而在家里吃饭时,总要谢晔照顾他。我们每人骑一辆自行车,他和谢总有说不完的话,于是就落在了后面。在去十三陵的路上,我们还把他们夫妇弄丢了。找到他们时,发现顾城对一只石兽感了兴趣,二人钻到了它的肚子下面,他在抚摸石兽的石身体。然后,谢拉着他的手,顾城在用手抱石兽的肚子。当他看见我们,从石兽的肚子下面爬出来的时候,弄了一身泥土,我们又赶紧给他掸去身上的土。当我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说,接触一下古人,这只石兽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前人是怎么样制造它的,应该感受一下。

在非常的情景下做画
他的画画的也很有意思,他喜欢在墙上、门上、地上画。有一次,我到他家里去,他钻到了床底下,问他在干什么,原来他在床板的下面画画。看着他从床下爬出来的样子,他不象二十几岁的人,到象几岁的孩子。看他那个样子,在一旁的谢晔有些尴尬,赶紧向我们解释,说他的神智又有些不好。我们赶忙问她有什么问题没有,谢晔说没什么,只是露出心疼的样子,对顾表示出关爱的表情。我们作为朋友,早就了解了,也觉得无所谓,谁也不会往心里去。只是顾城的神态有些不自然,过一会儿,顾城进里面房间收拾了一下行装,又和我们重新见面,一切又都向什么都没发生一样。顾城还喜欢用一块布包在头上当帽子,远看象个厨师,给人以丰富的想象,这是一件看起来有些滑稽的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孩童表像,只有在谢晔在场的时候,才流落出来。在众多的朋友面前,他还总是保持着他那领袖的风度。

在难以父子和谐的时代
他的父亲是一位诗坛前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但每次来家里的客人,大都是找顾城的,这使得老人有些落寞。所以,每次我们到他家,他都要我们先去见他的父亲,借以缓解来往的人都是找顾城的,给名人的父亲带来无端的寂寞。但这仅限于几个老朋友,因为他知道我们不会同他父亲谈诗,不会争论起来。当时的情况又是无法回避,新一代诗人向老一代诗人挑战,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象这种两代人同时出现在一家的情况,在当时,恐怕绝无仅有的发生在他们的家里,然而,他们父子二人又是处理的这样好,这就是宽容。有时我很奇怪的问他,在家里是怎么样调节这个矛盾的,他说在家里都是生活上的事,不存在分歧。显然他这么说是不客观的,他回避了我的问题。但谁都知道,他比他的父亲名气大。老人家有时自己也调侃,儿子在向老子“挑战”。但在更多的时候,老人家是采取回避,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把外面的“战争”带到家里来。但我相信,老人家一定也在观察和了解这帮年轻人的动向,但老人家始终没有和现代派“同流合污”。就后来我和老人家的单独接触,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老人家对新诗,是采取了容纳百川的宽大胸怀,表现出对后一代的百般阿护。顾城的天才,与他自幼受到家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是有大关系的。但他的思想,来源于社会,来源于他亲身经历的生活,来源与和他父亲在干校劳动时的亲身体验。

体验古人的炼丹术
他在一方面是无畏的强者,是战士,在另一方面又是谨慎小心的学者。当我们谈到生活时,他总是显出某种担心和畏惧。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聊天时,他讲,周围总是有一种不安全感,让你的心总是提着。我听了他的话一愣,当时我还不明白他在恐惧什么,后来才逐渐的明白。他太容易受到伤害了,他的每一个次经历,都是以他直接的受到伤害而告终。所以他总是在寻求那个能使自己安全的状态,总是在寻找那个能使自己安宁的地方。有一次我一进他的家门,就看到他在院里摆弄几个小石块,还在院里搭建一个土火炉。我问他在干什么,他不说,只是笑,然后把话差开,招呼我们进屋。由于我的好奇,又问起来,谢在吃饭时低声的告诉我,说他在仿效古人,炼丹。我听了大为吃惊,对他的作法很是不理解。于是同他产生了争执,他好象早有准备,他看了谢晔一眼。于是,就由谢晔向我解释。谢说,由于研究传统哲学,顾城对古人的事情有些好奇,想亲身体验一下。在这时,我还没有认识到顾的亲身体验的重要性,也更没有意识到以后,他能为亲身体验献身。为人他有一种大的胸怀,他对朋友的交往,看的很重,他宁可忍让一切,也不愿意伤害别人。对于当时在诗坛上同他一样耀眼的几位大诗人,他总是在论说他们的长处,从没批评过别人。我当时有些不理解,甚至认为他是虚伪,在做和事老儿。但后来发现,他是在学习,在和这些成名之人交流。因为几个成名之人在一起,是不好在学术上进行语言交流的,他只好从作品中,来感觉别人的思想。同样,我们有时拿着作品请他指教时,他也是严肃的提出批评后,怕你受到伤害,总是说一句,你要是想发表的话,够发表的水平。虽然我们当时觉得很不自然,但看的出,他是在鼓励你。还有一次,我和已故诗人苇岸同他们夫妇二人去看一个国外大收藏家的展览,在展厅里我们碰到了杨练,杨当时和我是第一次见面,要和我认识一下,我由于误解了杨当时的意思,很不礼貌的回绝了杨。顾城当时的表情很难堪,但他当时什么都没说。事后,他通过苇岸转告我,他说我有些太神经质了,朋友之间不要那么敏感。我也想,我可能是误解了杨的意思。但顾城以后再没有当着我的面提起过这个事,我心里知道,这事另他当时很难堪,从而使我再见到他时,心里有些欠疚。好象这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容纳在他与谢晔的感情之中。只要和谢在一起,一切都容纳了。

一边讲课一边卖自己的书
顾城在大学讲课的时候,我和他去过几次,他的表达能力很强,他很注重形象思维,经常是掌声雷动。记得当时还有人要他报考研究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他放弃了。我想,当时他没有上,可能是因为经济原因吧。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后,他看的很重。一方面是自己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出版社给他的书,他要买出去,以换回仅有的生活费。在着一点上,他非常感激一个姓张的朋友对他的帮助,他几次提到他非常感谢这位朋友资助了他第一本诗集的出版。记得有一次在人大讲课,他在上面讲,谢晔和朋友在下面卖他的诗集。他讲的非常坦荡,谢晔的诗集也卖的自如。我当时真的担心别人会误解他,而我自己确实不想卷到给他卖诗集的事里面去。苇岸在这时就做的很够朋友,他同谢晔使劲的招呼着来买诗集的学生。到后来,想起来我的作法来,感觉是有点尖刻,这种尖刻一直延续到顾城的“怅悔录”的出版时,顾城的父亲要我给顾城做国内的代理人。当时我由于和顾城的特殊关系,我觉得由我做他的代理不合适,我没有答应。之后,传来他的噩号,心里很是惭愧。后来,在整理顾城的东西时,我在他父亲的委托下,才带着愧疚的心情,将顾城的画稿接过来,转给了一家出版社。

他给笔者画过像
有一次,他给诗人苇岸画像,我在一旁看着,他把苇岸的脸画的特别长,他一边画着一边说,脸很长,承受的苦难也就很多,但有使命感。看他们画完后,我说,你也给我画一张。他看了看我,好象并不情愿给我画。可我就是想要知道,他画出的我是什么样子,坚持要他画。他看了看我,然后起笔话我。给我画完之后,我看他把我的嘴角夸张的画的撇下来,有些疑惑。他看出我不理解,就说:这下垂的嘴角,流露着对一个世纪的不满。我当时就笑了,我说,我真有那么大的怨气?其实我心里知道,他是在暗讽我平常总是怨气太大,对什么都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顾城的宽容,他是对一切事物的宽容,这包括与己有关的,与己无关的,身内的,身外的。他总是谈起他干过木工,但看的出来,他对那个工作没什么兴趣。但木工的韧性,在他的身上显现的非常充分。有一天,他说有人要他去报考研究生,我说这是好事呀?他不再言语,谢晔把话接过来,说顾城在考虑上学的条件,我们都老大不小的了,还在靠家里养着,要是再上几年学的话,怎么对家里交代?我想也是,可顾城的这种压力不是来源于家庭,而是来源于他的自觉。所以,他的这种宽容是很多人都不具备的。他吃了那么多的苦,而他从没抱怨过,也很少提起过去,更没谈过对他的不公平。他是小孩的心性,伟人的胸怀。

诗,是诗人的宗教
在诗歌上,他完全是带着一颗童心来创作的,以他那敏锐的眼睛,站在儿童的角度,带着惊悸的目光来观察世界。从而获得了他那童话诗人的桂冠。但他不是儿童,他成熟的很,他成熟的看透了世界。但他又无奈的很,他无法走出画在自己周围的圈。他前卫的很,因为他是现代文化的领袖,他又传统的很,以至于到后来,他和谢晔的问题处理方式都是来源于这种传统意识。他敏感的很,他刚一接触新文化,就敏感到有件重任在他的肩上。他迟钝的很,他一直认为国粹、传统就是本源,他要永远的守住这个本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把诗看的很重,当我们把话题转移到诗上的时候,有一次他问我,你说诗是什么?我当时被他问住了,一时的答不上来。可我又觉得这是个非常应该思考的问题,就耍了个猾,回问他,你说呢?他严肃的沉了沉,说:诗是诗人的宗教。

体验苇岸的生活
记得那次在苇岸家,苇岸由于生活习惯,每天的饮食很简单,简单的让人接受不了。我怕顾城夫妇不习惯,就在街上买了几根香肠,想调节一下。可顾城看到后,就是不让做,他说要体验一下苇岸平时的生活。谢晔看我不能接受,就顺口说,顾城有时就这么不可理喻,顾城听见了我们的谈话后,他不太高兴,在吃完饭后,严肃的和我们谈了话。他说苇岸的身体不好,有肝炎,不吃荤是他的习惯,我们到他家里来,不应改变他的习惯。我听了后,感觉我平时对苇岸太随便了,没有尽一个朋友之情。但苇岸反而不在乎,晚上到我家时,他又买了肉食,还美其名曰是要尊重我的生活习惯。但晚上,顾城也很尽兴,并且批评了苇岸的生活习惯,对身体不一定好。

笔者眼中的谢晔
在生活上,或者说在他和谢晔的关系上,他们早就在心里铸成了生生世世以身相许的传统意识。谢属于他,他属于谢。他们相依为命,生生相依。他不懂英文,他也不学英文,由始至终的是东方的思维方式。在文化上是这样,在创作上也是这样,就是在生活上也是这样,他要尽一个丈夫的责任,他要靠自己的能力养活爱人。他希望谢是一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女人。同时,他也过分的依赖谢晔,使谢即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褓母,还是他的伙伴,这就是他的传统思维。可是他错了。在他最困难的时候,谢晔以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和他相亲相爱了。和他渡过了人生最困苦的阶段,印象中的谢晔穿着就象一个农村刚进城的姑娘,而贤惠的又象是北方人通常叫的嫂子。每当我们来到他家的时候,只要一谈诗,谢马上就闪到一边,只是有时给大家倒水,更多的时候,她就象个学生,坐在一边听大家谈话。但有一点必须看清,她在顾的周围所接触的都是国内第一流的学者和智者,时间一长,无形中的熏陶,造就了谢晔的才华。而谢晔本身就是个开化女性,他敢于为了顾城辞去她良好的工作,敢于为了顾城甘于清贫的生活。但这样的女性,决不放过擦身而过的机遇,她一定有她理想的追求。谢晔是个有理想的女性,她有对幸福追求的权利。当顾城真实的面对西方的现代生活,还想固守东方传统理念,而彷徨、徘徊的时候,谢晔已经对那些久已心怡的理想社会心神向往了。再加上谢晔本身懂的英语,掌握西方的思维方式,她一接触西方社会,就如鱼得水的适应那里。而顾城由于不掌握英语,坚持维护传统的思维方式,再加上文化差异,就使得他有些“故步自封”,有些不接受现代生活意识。所以,她不满顾城的“因循守旧”,不满顾城的“遁世哲学”,她不理解顾城在新生活面前的“胆却”。

感情的裂痕
而就在这时,一个女人出现了。这个女人在和顾城接触之前,就已经蜚闻在世。顾城不知道这些,如果知道,顾城决不会接纳她。她骗取了他的感情,或者说利用了他的感情,达到了她自己的目的。他知道后,为时已晚,因为,他面临着失去他的心爱----谢晔的尴尬处境。他不得不对谢进行怅悔,他要向全世界表白他的怅悔,借以求得谢的原谅,可是,谢晔没有原谅他。
而就在这时,一个男人也出现了。
在西方,就在她绝望,彷徨的时候,一个男人象魔鬼般的出现在她的面前。她失去了理智,她动了真情,她忘记了与顾城的海誓山盟。也许她要对顾城对她的背叛,做出反映,要让他付出相应的代价。也许她已经心恢意冷,她不愿意在给人当大褓母,她要追寻自己的爱情。

真正的实验开始了
这时的奥特兰的激流岛,就变成了一个大实验室。为避免伤害孩子,他们理智的把孩子托付给一家邻居。而后,东方的传统文化和东方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现代文化和西方的现代思维方式,在这里,在这个奥特兰小岛上的小屋里,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在顾城的心里,谢是他的女人,永远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在加进一个女人,也许是玩儿,也许是他家庭的一部分。而已经容入西方社会的谢晔,已经是西方现代思想的拥有者,已经是一个开放的女性,她要要求自己的生存权利,她有权利要求。面对顾城的怅悔,谢没有原谅。而顾城所看到的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要和他分离,他的生命要被人剥夺,这使他无法容忍,也是他无法接受的,他不得不选择了极端,于是就发生了非常惨烈的一幕。
东、西方文化的一次特殊较量,在狭小的激流岛上得到了结论:两败具伤。

永远的怅悔
顾城认识的第二个女人,使他很累。开始他是十分的心怡,可后来当他得知她与另外一个男人的关系时,他很吃惊。他曾问她:你怎么和这种人来往。他的心里感到很委屈,有被愚弄的感觉。这与他那喜欢纯洁和干净的心理是相悖的。由此他更喜欢谢晔,更觉得谢的难能可贵,他应该珍惜谢晔。这才导致了他要怅悔,他要坦白一下自己曾经被浸染的灵魂,以博得谢的宽恕。记得在他最后一次回来的时候,他说要写一本书,一本轰动世界的书,真正的怅悔录。我想就是指的是要做一次反省,以求得谢的宽恕。但从事情的结果看来,谢没有宽恕他。

顾城的结局说明了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是不能在一时半会儿说的清楚的,有些是现阶段说不了的。单就生活上来讲,他是一个受害者,他的家庭也是受害对象。他一念之差,毁了自己得家庭,毁了他的事业,毁了谢晔,也毁了他自己。这是悲惨的,也是悲壮的。顾城的宽容,不会去追究别人,我们也无需去指责别人。但我们相信,他和谢晔永远是圣洁的,是任何污水也泼不上的。他们去了,把痛苦留给了双方的老人,留给了这个世界上爱他们的人,这里面又同时留下了许多讲不清的问题。但我们必须要看到,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对外界的压力承受也是有限的。他的行为肯定要受道义的谴责,可这个事件,是一般的道义远远解释不清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还会赋予它新的说法。

接触过顾城的人很多,而女人很少。
十几年一晃过去了,前几天看了一下顾城的父母,老人家还没有从阴影中完全的走出来,但身体看起来还健康。我还是向以前一样,见到二位老人不知道该说什么,老人家见到我还象以前那样热情。家里还是二十年前那样简单,让人看了眼里滚泪。很难想象这是造就了两代大诗人的家。但愿二位老人心境平和,度过安祥的晚年。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横舟短篇小说:《山 葡 萄》


2008-08-04 02:36:25


山 葡 萄

横舟

山里人睡的早,所以山里的夜显得格外静,而今天这个夜好象同往常不同。
天柱使劲地敲着手里那根烧红的钢钎,炉火映红了他的胸和脸。一下、二下、三下……一下比一下重,一下比一下狠,好象敲的不是钢钎,是站在他身边的那个端着一瓢水的跟他年纪相仿的女人。天柱古铜色的皮肤往外浸渗着汗珠,汗水沿着一块块隆起的肌肉往下流,叮当叮当的敲打声使这山里的夜更显得空旷和幽静。手里的钢钎打好了,他停下来喘了口气,好象才想起身边站着的她,才从她手里接过水瓢一饮而尽。她接过空水瓢,又随手递给他一块汗巾,他擦着汗,眼睛始终没离开过她的脸。她转身走进屋里,他望着她的背影,她走的是那么的好看,她回头看了他一眼,他觉得没意思的低下头,顺手抄起一根烧红的钢钎又打了起来,敲击声给夜的山谷带来了神秘和恐慌,同时也带来了诞生和死亡,谁能想到这个同她年纪相仿的女人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母亲,他的继母。

天柱扔掉手里的钢钎和铁锤,心闷地坐在那架山葡萄下,炉火渐渐地熄灭,就象他的心情一样,在渐渐的暗淡,最后暗淡的就象眼前这漆黑的夜。他顺手摘了一粒山葡萄放进嘴里,酸涩的味道使他流出了眼泪……

这是一条只有一户人家的山谷,大概方圆百十里也就只有这一户人家,庄户小院坐落半山腰上,不高也不低,脚下是一汪清泉,它叫野猪泉。小院只有三间石板房,而小院的四周堆放着整整齐齐的石垛,够着一个宫殿的。山柴扎的栅栏门前一位小伙子脸上带着一个面具在同一只大黄狗嬉闹,这时从山道上走来一位老汉和一位姑娘,大黄狗了发现老汉,不再跟小伙子逗,跑向老汉并冲那个姑娘狂吠,姑娘吓得躲在老汉身后,老汉将大黄狗喝叱住,这时小伙子也跑过来。

“爹,您回来了。”发现那位姑娘在看他,他也露出好奇的目光,老汉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他:“天柱,家里这几天没事吧?”“嗯,没事。”那位姑娘一直在打量着他,他瞪了她一眼,三人进院进屋。晚饭很丰盛,象过节一样,天柱爹喝了很多酒,显得很高兴,那位姑娘吃饭时一声不响,只是有时看正低头吃饭的天柱一眼。大概今天因为突然来了生人,而且还是女人吧,天柱吃饭时也一声没吭,吃完饭就回到了自己的屋里。

天柱养了一只松鼠,这只松鼠他养了两年多了,如果不是爹养的那只大花猫老想吃它的话,可以不用再在笼子里养了,可现在不行,而且还得挂起来,要不然非让大花猫给吃了。小东西很可爱,天柱现在正玩的起兴,他爹领着那位姑娘进来了。

“柱儿啊,你今年也不小了,老大不小的别每天一点正事没有,尽跟那东西逗着玩,来,从今天起,她就是你屋里的了,你们把屋子收拾收拾,早点歇息吧。”

天柱这间屋子是天柱爹堆放工具的地方,天柱爹是一个老石匠了,开石头用的工具应有尽有,而且不是一套二套,甭说别的,就看墙外那一堆的石料,就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么多工具了,那石料起码有十年前的。别看天柱爹每天吃的是粗茶淡饭,而且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可这干活的工具他可不凑合,这套工具是他用几十年的心血积攒下来的,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有的工具可以说近二、三十年就根本没用过,也难怪,石匠如果没有一套上好的工具怎么行,不过天柱爹的工具也太多了。

天柱爹一边说着一边就给天柱收拾炕,天柱却痴呆的愣住了,然后天柱爹又从自己屋里抱过一床被褥,铺好后,看了二人一眼就走了出去。天柱用惊恐的目光盯着她,她也显得很害怕。

第二天早晨天柱爹起来时,天柱正抱着大黄睡在门口,天柱爹一脚将天柱踢醒,脸上充满愤怒的神情。
几个月以前,天柱爹从外边回来晚了,路上碰到一只狼,不知怎么的,最近这几年,天柱爹就怕见到狼,有时听见一两声狼吼也发毛,而早年时候有多少只狼在他的手里丧命。那只狼跟了他一段路以后,走到一个山坳处就朝他扑了过来,要是从前别说一只,就是有十只八只的,他也不在乎,可这次他却吓的魂不附体,一会儿就被狼咬伤了好几处,突然又被一块石头绊倒了,狼乘机扑了过来,幸好这时天拄带着大黄赶来了。那狼正一口咬住天柱爹的衣领,当天柱爹听见天柱和大黄来了以后,浑身好象一震,一股不知哪儿来的劲涌向全身,他右手拧着狼的鼻子,左手掰着狼的下巴,生把狼的嘴给撕成了两半。

当那只狼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时,天柱爹拍了拍身上的土,才喘了一口气,心里话,好险呀,幸亏没在儿子面前丢了人。但他自从这件事以后更怕狼了,而且连夜里也不敢再走路了,天一黑就不出院门了。而天柱却对他爹更加畏惧了,尤其是当他想起他爹在夜光下同狼搏斗时眼睛里放出来的目光,是那样的狠,那样的歹毒和残忍,根本就不象人的眼中能发出的光,虽说天柱因此而得到个狼皮褥子。当然,他爹肯定是不要了,因为天柱爹事后大病了一场,几十年来都没有过的大病,一躺炕就一个多月。而这一个多月的卧床不起又使他能够有时间安静的想了许多事情,这就是促使他好了以后马上下山找了个儿媳妇,而且是他在病中就准备好了以后要办的第一件事,因为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而儿子是他的心头肉,是他最上心的事,所以当他看到天柱抱着大黄睡在门口时,他才生气的踹了他一脚,因为了他和天柱的生活,也为以后着想,他不得不给天柱找个媳妇。按山里的岁数他今年19,实岁数也17了,这孩子,真是少不更事,一点不体谅大人的心情。但也无妨,因为来的太突然,天柱爹相信慢慢就会好的。

“屋里的”是什么,天柱不懂,但有一点,爹是要让这个陌生女人住在自己屋里那是真的了。不行,怎么也不能答应,天柱在心里暗暗下了个决心,这次就是拼了命也要跟爹硬顶了,因为自他懂事以来,能放在他屋里的东西简直不多,除了日常用具以外就是那些工具了,而这些工具大部分是他每天都要用的,对它们他有着特殊的感情,可以说如果换个地方,远离这些工具,他要连觉都睡不着的。再有就是松鼠,他非常喜欢这些松鼠,每晚都要同它逗玩一阵才能睡觉,两年多以来已经养成了习惯,而且他还要负责它的安全,每天出门之前都要看看它的笼子挂好没有,窗子堵好没有,门上好锁才能离开,因为要防备那只大花猫,那只令他讨厌的大花猫,就是这样,大花还每天要在他的门口蹲一会儿,以寻找有利的机会。有两次爹不在家,他把大花猫抓到松鼠笼子前狠揍了一顿,至今大花一见到他就跑,但天柱注意到大花有时还是往他屋里窥视。总之松鼠是不能让他吃到的,就连他最喜欢的大黄也是不能轻易进他屋的,这新来的女人不但要在他的屋里住,而且是他屋里的了,他从感情上一时还真接受不了。

第二天晚上他是不能再容忍了,说什么也不能再容忍了,他准备跟那女人挑明了,让她滚蛋。
“今天你别在我屋里了,我屋里不要你。”
“大哥,你就收下我吧,干什么都行。”
“不行,你给我出去,快点出去。”
“大哥,这深更半夜的你让我上哪呀?你就收下我吧。”
“你爱上哪上哪,我不管,反正我不要你。”
“大哥,我给你做饭、洗衣服,什么都能干,你就收下我吧。”
“我不用你,你给我走,你给我出去。”
天柱爹这时听见他们的吵嚷声过来了:
“你让她出去,让她走?她就是你屋里的,这辈子就得跟着你了。不出去,哪也不去,今儿我看你怎么样。”
“爹,我求求您了,我以后听您的话。我不要她,让她上您屋去吧,算您屋里的得了。”
“啪”天柱的脸上重重的挨了一巴掌。
“爹,您今天就是打死我我也不要这女人,我就是不要这屋里的,不要不要,啊……”
“我叫你不要,我叫你不听话。”天柱爹左右开攻,打的天柱满炕乱滚,这时那女人一声尖叫,哭着跑出门去,天柱爹一看这女人跑了,放下天柱急忙追了出去。

要说天柱惹他爹生气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爹也狠狠揍过他,但象今天这样硬顶天柱还是头一回。有几次他爹下山前给他安排好了活,他等爹走后足足跟大黄玩了几天,然后从成品料堆里搬过几块石料算把他爹给应付过去了,但不能老这样干,他爹发现了以后,狠狠的揍了他一顿,最后把成品料都给洒上白灰水了。还有一次,大花在院里睡觉,他把大黄的绳扣解开,怂恿大黄去咬大花,追的大花满院跑,正好他爹进来,又把天柱好一顿揍,为此还差点把大黄的命给要了。从此以后,天柱再也不敢招惹大花了,大黄见了大花就躲,在天柱眼里,爹喜欢大花要胜于喜欢他,而大花每天吃饱了就是睡,连家也不会看,爹为什么这样喜欢它呢?这他就无从而知了,据说曾大花救过他爹的命。
天柱爹同那女人回来时已经很晚了,听他们的谈话好象那女的跳了野猪泉,爹翻箱倒柜的给那女的找衣服换:
“你这贱货是老子花钱买来的,你死了,老子找谁要钱去?”那女的呜呜的哭,哭了好一阵,天柱爹好象也着了凉在咳嗽。
过了一会儿,天柱爹的屋里没声了,好象在换衣服,接着就听那女的惊叫了一声:“啊……您别,不,不,不,您别……啊,轻点,轻点……”

这天晚上她就睡在了天柱爹的屋里。
天柱好长时间都不明白爹为什么弄那个女人回来,白吃白喝不说,还添了好多不相干的事情,爹这是怎么了?这不是放着好日子不过没事找事吗?可是自从那天晚上以后天柱爹好象变了,脾气也较以前好多了,脸上还时常挂起了微笑,嘴里时不常的还哼两句小曲。一天吃饭时,天柱爹对天柱说:“柱儿啊,以后你就叫她小娘吧,她在爹屋里呆一天就是你一天小娘。”天柱看了小娘一眼,虽然不知道小娘是什么意思,但知道她是走不了了,而且爹又对她好,反正她是爹屋里的了,跟自己关系又不大,于是就轻轻的叫了一声:“小娘。”他看见小娘点了一下头,一对泪珠流进了饭碗里。

一晃两年了,唉,过的还挺快……
天柱躺在炕上,望着窗外的月亮,翻了个身。
天柱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母亲什么样,他爹也从没对他提起过,他是由爹一手拉扯大的,要说他爹也真不容易。自从小娘来了以后,虽然开始他总感到有些不习惯,但渐渐的他感到家里变了。不但家里变了,就是他自己和爹也都变了,最明显的就是他们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天柱爹和天柱也不再穿漏洞的衣服了,家也象个家样了,就连大黄和大花也显得精神了,而且天柱明显的感觉到小娘身上不知道有什么东西牵着他们父子俩,尤其是爹,自小娘来了以后很少在外边过夜,即使下山送料,也比以往回来的早的多。以前他总是去半个多月20来天的,可现在有时一个星期就赶回来了。天柱最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总觉得心里好象欠她点什么,可又讲不清,尽管他们的年岁差不多,可天柱从心里觉得她比他大,他就象对待长辈一样的对待她,这也可能她是他小娘的过结吧。可以前怎没有这种感觉呢?总之,要想再过以前那种没有小娘的日子,恐怕这父子俩谁也不敢想象。

然而,最感到满足的还是天柱爹,小娘来了以后,他完全摆脱了那种即当爹又当妈的困境,自己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每天都能吃上热菜热饭不说,小娘来了以后在院里养了十几只鸡,每天晚上还能炒两个鸡蛋下酒,他一个快入土的人了,怎么也没有想到老了老了还有这种福享,何况还有个小娘守着,真是艳福不浅。他总是这样想:这好日子要是早几年该有多好啊,早几年他怎么就没想到给天柱找个小娘呢?但凭心而论,要说天柱爹对小娘有多深的感情那可不好说,因为他是一个快入土的人了,感情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年青人的事了,他的高兴主要来源于小娘给这个家带来的变化。而他的自信,说白了还是一种私欲,这种私欲就象他随时都要吸烟而又不能没有烟袋一样,虽然他一时一刻见不到小娘都会觉得心里空旷,有一种无着落的感觉,但要想从天柱爹生命的本身来认识小娘,那还差的很远,因为在天柱爹的内心深处,小娘是他的私有财产,是他花钱买来的,就象手里的烟袋锅一样,他需要她是生活上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是他花钱买来的,不使白不使,不用白不用的烟袋锅。但从另一方面来讲,他通过这两年的对小娘的观察,他又不得不承认,小娘是百里挑一的好女人,是让他瞎猫碰死耗子碰上了,所以小娘在他心里又有一种珍贵感。这种珍贵感就象手里的那只烟袋锅又装上了碧玉烟嘴一样,令他欣赏。然而一个大活人给人带来的事情往往要比一件静物要复杂的多,何况他天柱爹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又弄一个大闺女在身边,身体就是再好也顶不住啊,二来又到了这个岁数的人难免考虑的事情要多了。

最近这些日子,天柱爹的脾气越来越坏,连往日的几声干笑也不见了,常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大黄挨他好几次踢,吓得大黄一见到他就跑。天柱爹脾气不好是有来由的,首先是小娘来他家两年多了,就是养只母鸡也该下蛋了吧,可小娘跟他一炕睡了两年,肚子却什么动静也没有,近来自己的体力又明显不支了,他渐渐感到自己老了,精力不行了,能力也顶不住了,干那种事已经过了岁数了。越是这样他越是感到恐慌,刚过了两年的好日子不能到此为止,他清楚地知道,要想保住眼前的好日子,就得让小娘生个孩子,好在他家扎住根。可由于最近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行,他渐渐的感到不安和恐惧,因为这意味着什么他很清楚,他现在真后悔,要知小娘人这么好,当初他真不该急着占有她,应该给柱儿留着,当初他也是让那三百块钱给迷了心窍,也怪当初柱子年少不懂事。唉,这艳福不是那么好享的,是福是祸难说呀。听说山下有借种这一说,可他有心给小娘说说吧,又怕小娘被人拐跑了,不行,这条路决不能走,总之,他为小娘的肚子长不起来绞尽了脑汁。

通常情况下,天柱爹是不回来吃午饭的,可今天天还没到正午他就回来了,因为他明天就要下山送料,早点回来准备准备,不过,在天柱和小娘的眼里他今天是反常的。到家以后,他就看什么都不顺眼,找着茬发脾气,先是怨小娘饭没做好,后又因为一点小事骂了一通,可事情很明显,他今天是冲小娘来的,可又编排不出个理由来,最后把房檐底下那吱吱喳喳乱叫的不知趣的山雀儿从笼子里掏出来给摔死喂了大花才算了事,天柱瞟了大花一眼,大花知趣的将死山雀儿叼到背人的地方吃去了。吃完午饭以后,天柱爹就一直在院里转,东摸摸西看看,那神情很是古怪,而且还一阵阵的发呆,最后把天柱叫到跟前:“柱儿啊,明天我这一走又得半个来月,这中间咱家可不能离人。刚才在山下碰到一伙修铁路的,可能这两天就进山了,咱们要躲这帮人远着点,咱山里人没有他们鬼花花肠子多,尤其是要把屋里的东西看住了。晚上把大黄撒出来,爹这个家置起来不易,你可要当心,出了差错我非剥了你的皮不可。”
“爹,您放心吧,我把屋里的东西看住就是了。”说完这话,他自己也觉得奇怪,“屋里的”是爹说的,他无意中也说了一句。爹讲的屋里的东西都是什么呢?包不包括小娘呢?反正他觉得说完这句话以后,他心里有点不自在,因为这句话里边总是有点对小娘不尊重,不过,天柱爹听完以后到是十分满意。

天柱爹的话在天柱那里是绝对有效的,这一点天柱爹是非常放心的,而天柱又总是在天柱爹安排任务时表现的必恭必敬、俯首帖耳的。而过后怎么样天柱心里自有主张,这一点他很象他爹。天柱爹的脸上显着不可明状的忧丝,用手抚摩着那一串串的山葡萄,然后摘下一粒放进嘴里,毫无表情的嚼着,好象他对于山葡萄的酸涩味一点也吃不出来,而伴随着的是他的眼里又闪出了刚毅之光。
“爹,这几天正热,您要是晚几天再去呢?”
“你知道个屁,不按期交货是要罚款的。”

这几天格外的热,天柱躺在炕上准备睡个午觉,可心里好象老是有什么事似的,怎么也睡不着,于是就拿了一条汗巾走到山下的野猪泉想洗个澡,反正也没什么人,小娘也午睡去了。他脱光了衣服就跳进了泉水里,山里的天气虽然热,但泉水还是很凉的,清凉透明的泉水浸泡着健壮结实的身体,显得格外的舒服。突然间他想起了小娘,小娘好象在冲他微笑,于是他直觉地感到小娘就在他的身边,在注视着他。他赶快跑上岸,慌乱地穿上衣服,就在这时,有一双秀目也在树丛中匆忙离去。晚饭小娘做的很可口,整个晚饭都是在静默中进行的,吃饭时小娘总是低着头,只是不时的给天柱夹几次菜。天柱也不敢直视小娘,他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饭,然后回到自己的屋里。

最近一段时间,爹的屋里对他充满了神秘和诱惑,每当闲下来思想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往那儿想,眼睛也总想往那儿瞟,就象那间屋子有磁石一般,总想到爹的屋里去。可是去了以后又呆不住,如同那屋里长了刺一般,他又赶快跑出来,出来又不是心甘情愿的,还是留恋那里。细想起来又觉得好笑,他喜欢爹,也喜欢小娘,可总是觉得喜欢爹和喜欢小娘不是一种喜欢。爹在天柱眼里有一种威慑力,而小娘在天柱眼里也有一种威慑力,可爹跟小娘的威慑力在天柱看来也是大不一样的,而不一样在哪儿他又弄不清,总之他的心里感到很矛盾,很痛苦。他有时将爹跟小娘做了一个比较,爹以前能做的现在小娘都做了,只不过比爹做的好就是了,而一点也没有过分的地方,唯一的区别就是爹的目光里总是给人一种畏惧感,而小娘的目光里时常给人带来恐慌。以前每当小娘给他缝好衣服做好被子的时候,他总有一种幸福感,因为他从未领略过母爱,自从小娘来了以后,他从一顿可口的饭菜中都能够领略到母爱的温暖。而最近一段时间他不知怎么了,总对小娘的这些“温暖”感到厌烦,也许是因为年岁的增长吧。天柱现在需要的不仅是母爱了,因为他毕竟已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大小伙子了,而在天柱爹的眼里,他还是个世事不懂的毛小子,这也许就是天柱爹最大的错误。

修铁路的那帮人来的很快,几天功夫他们就在野猪泉边搭起了活动房并住进了工人,由于这些人的到来使山谷失去了往日的宁静,但也给长久过世外生活的天柱和小娘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欢乐,尤其是一个留小胡子的家伙,很是讨天柱和小娘的喜欢。那家伙很会讲笑话,而且能讲很多山下的奇闻异事,有鼻子有眼的,让人入迷。直到小娘邀请他到家里去坐,天柱才想起爹的戒律来,并给挡了架。这小胡子不但长的很帅,而且块头很大,天柱总想找个机会同他比劲,就是一直不好意思开口。


自从这些修铁路的来了以后,小娘好象换了一个人,她比以前爱打扮了,嘴里有时还哼两句小曲,而且总是爱往野猪泉跑,即使不挑水也要借口洗衣服往那儿跑。有几次小娘同小胡子聊的很开心,笑的很甜,很真诚,天柱发现小娘来他家两年了,从来也没有这样笑过。不过修铁路的这帮人在得到天柱允许之前是谁也不敢到他家里来的,因为都知道他家大黄的厉害,同时天柱也觉得家里这几天变得冷清了。


晚上天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现在恨这帮修铁路的,恨这小胡子,爹的话又响在他的耳旁:山下没好人。夜已经很深了,他望着窗外,又是一个明月高照的夜晚。就在他刚要睡着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大黄的叫声,而且不是在院里,好象很远。他翻身下床,来到院里,只听大黄在远处狂吠着,他闯进爹的屋里,见屋没人,小娘不知什么时候出去了,深更半夜出去这在小娘还是头一回。他疾身朝大黄叫的方向跑去,树林中草丛深处,大黄被拴在一棵树上,朝着一个方向叫着,月光下一个人影一闪,钻进树林不见了,但天柱一眼就认出那是小胡子。只见小娘从草丛中站起来,头发蓬乱,她一边捋着头发,一边系着衣扣。天柱无声的解开大黄的脖绳,同小娘一起走回家,一直到家他们什么话都没说。第二天早晨,天柱去挑水时见小胡子正在野猪泉边刷牙,天柱瞪了他一眼,小胡子悠闲自得的哼着小曲。天柱把水缸挑满以后,小娘也把饭做好了,吃饭时小娘一句话也没说,天柱赶快吃完饭将碗筷收拾起来洗了。小娘一天都没出门,只是呆呆的坐着,望着窗外,不过天柱看见了她顺着眼角淌下的泪珠,天柱想这一切都是那个小胡子惹的,于是就在小胡子单独上山时,天柱让大黄拦住小胡子一通好咬,从那以后,小胡子再也不敢单独出来了。

小娘是天柱爹从山下一个人贩子手里买来的,那人贩子自称是小娘的娘舅,跟天柱爹要五百块,天柱爹最后以三百块钱成交,二人谈好第二天早上在车站一手交钱,一手交人。那贩子觉得三百块亏点,于是当天晚上就钻进了小娘的被窝,你不是少给钱吗,我让你领走个二路货。谁知小娘早已是二路货了,他只能自认晦气:“他妈的,有继父的闺女没一个好闺女。”顺手又给了小娘20块钱:“谁让我是你亲娘舅呢,拿去零花吧。”就这样,小娘才被天柱爹领到家。

一连几天小娘都没出门,只是呆呆的望着窗外,望着那架山葡萄,有时擦着泪痕,可把天柱急坏了。天柱以为小娘病了,问她什么她都不言语,饭吃的也很少,急得天柱团团转。可他哪知道小娘的心思呢?末了小娘也只是说了一句:“你去睡吧,我没事。”又过了几天,小娘的精神才慢慢的好转起来。

天柱爹这次从山下回来买了好多东西,给小娘带回来好几件衣服和女人用品,给天柱也买了好多东西。小娘显得很高兴,一件一件的试衣服,晚饭小娘做的很丰盛,因为天柱爹在山下买回了肉和酒,吃饭的时候天柱爹讲着在山下听到和遇到的奇闻,然后对小娘说:“我这次在山下托人买了点药,回头我吃吃,你试试怎么样。”小娘看了天柱一眼,满脸绯红的低下头,忙往嘴里扒饭,天柱爹吃吃笑了起来,天柱被笑的莫名其妙。刚一吃完饭天柱就被爹哄了出来:“去,回屋睡觉去。”这么早就睡觉,天柱感到爹有什么事瞒着自己。

一弯清月高照,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山下野猪泉边传来音乐声,大概是在放录音机。院里静静的,山葡萄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深沉。天柱顺手摘了一粒山葡萄放进嘴里,酸的他直裂嘴,他可没有他爹那两下子。突然,从爹的屋里传来了声响。
“这回你准能给我生个儿子,闺女也行啊。”
“您可得慢点。”
“这药还真管事,挺灵验的。”
“您轻点,慢点,慢……您轻点……轻……”

只听得一阵小娘的呻吟声和他爹的喘息声,天柱觉得好奇,生儿子怎么个生法?他悄悄溜到窗前,往里望。突然他感到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头上,腿也颤得厉害,呼吸紧接着也急促起来,他不敢再久留,赶紧跑进自己屋里躺在炕上。不知怎的,他爹那天带着他去山下给大黄配种的情景又展现在眼前。记得那天爹也是这么说的:“给大黄生个儿子。”那是一只黑狼狗,见到大黄后,发了疯似的扑了上去,要不是爹拦着他,他非冲上去一棍子把那只黑狗打死。

头几天天柱爹还沾沾自喜的,可过了些日子,小娘还是一点动静没有,挑水做饭一点不显吃力,吃饭也挺香,天柱爹的脸可又拉下来了,心可就凉了,白费事,瞎耽误功夫,一点效没见着,这才感到自己身体有点不跟劲了,再加他这几天听天柱跟他讲小胡子的事,他的精神再也支持不住了。先是为这事把小娘狠揍了一顿,而后就躺在床上几天没起来,天柱和小娘一阵忙乎,以为他病了。他确实是病了,但不是身体,身体总是疲乏,他是精神头支持不住了,他要好好的歇几天,也要好好的盘算盘算。可是不管他怎么想,怎么绞尽脑汁还是没有办法,为此连大花也不待见了。他只是抽烟,不停的抽烟,他望着这屋里的一切,望着这院里的一切,这都是他亲手置办起来的呀,望着屋里烧火做饭的小娘和天柱,唉,都怪自己老糊涂了呀,不该拆散这小两口,要是让小娘在家里等两年,现在再跟天柱结婚该多好啊。小两口,想到这里,天柱爹眼前一亮,顷刻间他的眼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光芒,希望之光又重新回到他的脸上,就在这一瞬间,一个大胆的计划又在他那颗从未僵化过的头颅里形成了。

天柱爹今年到底有多大年纪谁也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先别说岁数,就是你要问他到底姓什么他都不清楚,他只是记得年青时候有人说他姓赵,是一个打猎人的儿子,也有人说他姓海,是一个和尚的儿子,又有人说他是山下一个大官的儿子,还有人说他是一个大胡子的野种,但这都是一些人的胡说八道,到底他姓什么谁也不知道。过几年那些胡说八道的人都死光了,他的姓氏也就更无人知晓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天柱爹什么样的苦都能吃,因为他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他之所以能够在这方圆百里荒无人烟的地方生存下来就是一个证明。天柱爹很喜欢天柱,这到不是因为天柱这孩子对他百依百顺,他更喜欢天柱的调皮,他觉得天柱这点上很象他。天柱每次同他捣蛋的时候他都想起当初他同日本人捣蛋的情景,他在心里深深的认为,这才是生存的条件和本源,所以有时尽管他在火头上打骂天柱几句,但心里还是十分高兴的。天柱爹最为有天柱这么个儿子感到自豪,尽管他现在还世事不谙。
天柱爹又准备下山了,这使天柱感到很惊奇。
“爹,您病还没好,过些日子再走吧。”
“你懂什么,趁现在行情好多跑两趟。”
“爹,这次您也带我下去看看,山下到底什么样。”
“放屁,你给我好好看住了家,出点差留神我揍你。”

就在天柱爹准备下山的前一天,修铁路的那个小胡子被人送走了,据说是被从山上滚下来的一块石头砸断了腿,没要命真是万幸。至于那块石头为什么松动掉下来,就没有人去怀疑了,因为当时好多人在场,谁也没见到山上有人,所以大家都说是意外事故。当天柱得知这事回来告诉他爹时,天柱爹愤愤地说:“便宜了这小子。”只是小娘在灶前烧火时偷偷的抹着眼泪,天柱爹问她怎么了,她说是烟熏的。

装满石料的大车停在野猪泉旁,天柱爹准备今天早点起程。他喝了很多酒,临走之前又端起了酒杯,同时递给天柱一杯:
“柱儿,爹这就走了,来,陪爹喝一杯。”
“爹,我喝不了这么多。”
“来吧,算你尽孝心,平时爹不让你喝,今儿个陪爹喝了这杯。”
天柱一仰头将一杯酒喝下,天柱爹喝完酒,拿起鞭子,对小娘说:“照我说的办。”而后转身出了门,直奔山下。

天昏沉沉的,好象要下雨。天柱爹走后,天柱就觉得头晕的厉害,小娘扶着他躺到自己屋的炕上,无意中小娘的头发扫在天柱发烫的脸上,他感到心里一阵慌乱,匆忙中望了小娘一眼,小娘的脸也非常红。天柱无力的躺在炕上,远处的天空传来闷闷的雷声,时而还有闪打亮这山里漆黑的夜。不知过了多久,天柱被一阵闷胸的燥热弄醒了,他感到自己好象掉进了火炉之中,继而又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涌上心头,涌向脸,涌向全身,这种感觉使他失去了理智,失去了知觉,他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小娘。他想小娘想的厉害,而小娘的影子又总是在他眼前晃,他扑了过去,小娘在同他捉迷藏,他发狠地扑上去,抱住了小娘。他爬到小娘身上,小娘睡着了,小娘睡熟了,小娘在呻吟,小娘在熟睡。

当他完全清醒时,他发现自己躺在爹的屋里,紧接着他又发现自己搂着赤身裸体的小娘,而他自己也一丝不挂。他惊呆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我干了些什么,我都干了些什么?”可是小娘还在熟睡,他好象刚反映过来,起身跑进自己的屋里,慌乱的穿上衣服,这时小娘已出现在门口,双方对视着,天柱慢慢的跪在小娘的面前,小娘扑过去,抱住天柱放声大哭,这时窗外雷雨交加。

大雨下了几天都不停,而且把天柱屋的后檐墙给冲塌了,二人抢救了半天东西,身上弄了好多泥水。小娘在屋外洗着身子,美丽的胴体展现在天柱的面前,他又冲上去抱住了小娘,小娘推开了他,顺手拿了件衣服披上。

小娘摘了一串山葡萄进来,自己吃了一粒,给天柱嘴里放进一粒,二人被山葡萄酸涩得流出了泪花,继而又拥抱在一起,好象要永远的抱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天柱闭上了幸福的双眼,而小娘呆呆的的望着窗外。

天柱爹回来的时候,大雨已经把山林的污迹刷洗的非常干净了,整个山林焕然一新。天柱爹这次又买了好多东西,其中最使天柱高兴的是他爹给他买回来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这玩艺儿一拨就说有笑的。吃饭时天柱爹显得格外高兴,因为他回来第一眼就看到小娘瘦了,而且做饭时他还看见小娘有过几次呕吐,他心里那个乐呀别提了,天柱窘迫地望着他爹:
“爹,这都怪我。”
“爹不怪你,你小子本事不小,我说我的儿子哪能不象我呢,哈哈哈哈……”
“爹,我那屋的后山墙让雨给冲倒了,我搬您这屋来了,要不然也不至于。”
“你小子别跟我绕了。哈哈哈哈……吃饭,来,再陪爹喝一杯。”

吃完饭以后,天柱爹说:“柱儿啊,你就先在爹这屋睡吧,等你那屋修好以后你再搬回去,今晚小娘睡中间。”说完他就出去了,小娘见他出去后,赶紧从箱子里取出一个纸包,将里边的白粉到掉,然后从面缸里抓把面粉包好又放进箱子。天柱爹大概是出去方便了一下,回来后喝茶时,他从箱子里取出那个纸包,取了点白粉倒进茶里喝下,脸上挂着从未有过的微笑,那是一种胜利者的微笑。

月亮时隐时现,月光照耀下的小院静悄悄的。月光从窗户照在土炕上,照在小娘洁白的胸脯上,小娘胸前的两个美丽的大乳房,一只被天柱爹粗糙的手攥着,一只被天柱强有力的的大手抚摸着,小娘微闭着双目,泪水顺着眼角滴到枕头上。云彩又遮住了月亮,使这山林中的一切又都陷进了黑色的夜里。野猪泉边传来了琴声,不知是哪个想家的小伙子在吹口琴。

这几天小娘呕吐的厉害,什么都不吃。天柱每天都催爹把他屋的后檐墙堵上,他爹每天都是那句话:
“明天有功夫再说吧。”
日子在一天天的过着,小娘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天柱还是每天催他爹堵后檐墙,他爹还是那句话。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韦应物《滁州西涧》今析


2008-07-05 14:07:16


韦应物《滁州西涧》今析

横舟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唐玄宗在历史上是中兴之主。他即位以后,承载着国人的期望,清除朝庭弊端,中兴了大唐基业。但很快,他又使国人失望,沉醉于灯红酒绿,崇尚奢糜豪华,衰败了大唐帝国。深究其原因,就是二个字:腐败。

韦应物,适逢于大唐天宝年间,入朝为官之后,亲眼目睹了唐玄宗的立志中兴和腐败衰亡全过程。最初,他象全国的学子一样,景仰唐玄宗的中兴之主的风范,也曾欣慰自己恰逢盛世明主,前途广阔。可是后来,他又为一个明主的衰败,赶到悲哀,苦痛。他入宫为三卫郎。可是,时间不长,败象已露的大唐王朝,就让他赶上了安史之乱。一下,他和他的朝庭一起,就陷入了四处流亡的逃难当中。之后虽然又继而为官,也是朝政颓废,相互倾轧。他虽然身揣远大抱负之心,可是没有施展才华之地。本来一腔热忱要忠心报国,可是又眼见得当今皇上由明转暗,王朝衰退,王位易主。此时、此景的心境可想而知,不免由感而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一句明面是写景,其实是心境描写。他和友人游玩至此,面对激流滚滚的溪涧,银珠乱蹦的飞瀑,给人一种势不可当的气势,非人力所能力挽之。面对涧边,那默默的生长的无人注意的小草,他看了后,油然感慨上天的造化无情,时事弄人,不由得心里寂寞丛生。就象自己现在的处境。一棵幽草,怎能抵挡风云变换的时事、朝政的颠覆?

独怜幽草,有自怜,也有因为朝政不稳,国家动乱,而产生的对于无辜的百姓的怜悯。也有对于朝臣,皇上甚至于大唐帝国的衰败的怜悯。因为,这是不可逆转的潮头,就象这飞瀑的山涧一样,势不可当。他本人,朝臣和皇上,眼前的命运,已经象涧边的幽草一样,呈现在眼前。作为诗人,他忧的是什么?就很明显了,诗人是不会单单为自己的命运担忧的。

“上有黄鹂深树鸣”。虽然眼前寂寞的情景呈现着,但还能听见,或者是还能隐约感觉到在这不和谐的落漠景色之上,隐约的听见黄鹂的叫声。可是,这种叫声已经深入到森林的浓阴之中,见不到黄鹂的身影。夹杂着山涧的飞瀑声,隐隐的从森林深处传来黄鹂的叫鸣声,遥远而有动听。这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心境,是在想,大唐帝国的命运虽然虽然已经处于衰败,可是,帝国的前途和他的理念还在空中回荡,还在他的心灵深处萦绕,使他永远不能忘怀。

“春潮带雨晚来急”。诗人在观看景色的时候,由于遐想太多,天色已晚,可能是他们忘记了回程,结果赶上了一场暴雨,得赶紧避雨。春潮,为什么用个春字呢?这决不是单单描写他们所处的时空季节,这里还在掺杂着诗人的梦想。因为,韦应物出道恰逢大唐盛世,他见过那群王伏首的朝圣场面。所以,眼前,由于朝庭的腐败、没落,所带来的暗淡局面,很快就会过去的,就象经受一场带有春味(盛世的余味未绝)的雨一样。尽管这场雨来的迅猛,但很快就会转瞬即逝,明天很可能就是个晴天。

“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一词,为在野,或下野,不正,应显示为困境之意。舟自横,本人解释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的的妥协,自然的横(停泊)在“野渡”这个无奈的困境里,停滞不前。又是在雨中,有迷茫之意。诗人一行人避过这场大暴雨,雨水刚一稀疏,一行匆匆忙忙的来到渡口,已经不见一个人影。因为,人们都去避暴雨,只有一条小船横在那里,等待着他们的回归。朝庭的这场变故过后,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大唐帝国在风波中颠簸之后的彼岸会在哪里呢?大唐帝国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包括诗人自己的前途命运,又将如何呢?这一切都象眼前的这个雨中渡口,和渡口上横着的这条船所面对的暴雨之后一样,是个未知的去处。

历史上很多文人把韦应物的诗,解释为田园诗,我不置可否。但我感觉起码这一篇是咏物诗。全诗感觉复杂,物象叠加。诗中寄托着诗人的感叹,追忆,无奈,遗憾,却懦,彷徨,失望与希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的执着和对于大唐帝国的坚定的忠贞信念。完全呈现的是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和对于国家昌盛的思念。

        

文章地址

北岛短诗《关键词》的建筑结构---及解读


2008-07-05 14:04:49


北岛短诗《关键词》的建筑结构---及解读

横舟



老子曰: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小诗《关键词》就很深得老子这句经的真谛。

《关键词》一诗,总共十六行,不到一百个字,用了将近二十个物象,跨越了两个空间,白天和黑夜。而在时间上,穿越了十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更为精竭的是,通过诗中的几个物象的交叉互换,在人们的思想里展开了无数个想象的空间和物象变幻的结果,使人们在不同程度上感受着诗的不同效果。

所谓大音稀声者,是说真正强大的音响,是让你在不觉之中受到震荡,让你感觉到从为有过的震撼。就象诗在第三节中所描述的那样:我的影子敲打着梦中之铁踏着节奏一只孤狼走进。这种震撼来源于空寂和恐慌,这种隔着世纪的恐慌,让你永生永世的忘不了。这一切又都是在一个梦里,这是怎么的一个梦,就可想而知了,肯定是一个非常之梦。

诗一开头,就明白的告诉你了,我的影子很危险。在这强大光源和能量支配下的影子,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所以,善良的人们,你们必须要引起注意,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但诗人又直白的告诉你,它不可怕。这受雇于太阳的艺人带来最后的知识是空的。是假的,是骗人的,你不要拿它当回事。毛泽东主席说过,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纸老虎。更何况这只不过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影子。

然而,也是真老虎。因为:那是蛀虫工作的黑暗属性暴力的最小孩子空中的足音。它们会象蛀虫一样,蚕食着这世间的一切,包括肌体、心灵。这时,你要非常的当心,因为它已经是暴力的最小孩子空中的足音。可是这种会象霹雷,会象闪电一样在你的身边发生。你还是躲不开,因为它是影子,时常伴随着你。这就是它的危险之处,你要时刻当心。

所谓大象无形,请看原诗:无人失败的黄昏鹭鸶在水上书写一生一天一个句子结束。读着这段诗句,很快就能使你感觉到了唐王维的空灵、禅意。然而,这里确没有王维的轻松、飘逸。诗人所给我们的是凝重的思考,是沉甸甸现实。是在这无形的大象之中的有形之物。他好象在告戒你,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所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它不是简单的影子,是真实的有形之物。

诗歌强烈的音响效果和肃静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交错成强大的反差,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意向在无限的扩展着内涵和外延,使得文学与哲学有一个相互交织的场所,在无限的空间里面任意的驰骋、互扰。频繁的意向组合与跳跃,让人臆想翩翩,这种在空间上的扩展和在时间上拉长的距离,使得思想变得更加鲜明,轻而易举的就贯通古今。完全超越了文学与哲学所能表达的生态形式,更超越于文学与哲学的具体内容,到达了诗歌应在的领域和境界。

在技巧上,也显示着娴熟和深厚的功力,不使人感到情绪的跳动和不稳。其整体意向上,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深得中国传统哲学之真谛。再加上现代技巧的表现和多元的结构手法,再加上点题之笔,关键词(其实这只不过是个我们经常使用的术语)的引入,不得不承认又是一篇经典之作。



附:《关键词》一诗



我的影子很危险

这受顾于太阳的艺人

带来最后的知识

是空的



那是蛀虫工作的

黑暗属性

暴力的最小的孩子

空中的足音



关键词,我的影子

捶打着梦中之铁

踏着那节奏

一只孤狼走进



无人失败的黄昏

鹭鸶在水上书写

一生一天一个句子

结束

        

文章地址

帝王之光


2008-07-05 14:02:37


帝王之光---雄光

横舟



在起始的霞光之中,闪烁着

一种野牛横行于世的霸道

显露出火车头和两条钢轨的征服之力

御赐的黄虫旋转起紫禁城的威风

疯狂的惯穿中原大地

成长成毒蘑,成长成驰骋于疆场的帐篷

和一顶黄罗伞

喷放出木兰秋狩的猎场。



醉倒在硝烟战火的柔情中

挺起的阳物博起一座山的力量

在高原上扬起一条峡谷之魂

扬起一群公牛思春的战阵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红绸飘舞中

沿着大路一直伸向舞台的幕后

统一割锯,割锯统一

由一群刚出土的兵马俑们报幕



春日当空,搂着五个女人上床

铁甲车炫耀出三千粉黛的熏香

刚健的胸肌上平铺着一个古战场

那欲火中燃烧的帆

正走向千创百孔的大海战

焦糊味至今还挂在博物馆的墙上



母亲跪倒在儿子珠光宝座的台阶下

占有女人,占有土地,占有月亮

开拓出一块群王俯首的广场

都学会屈膝朝拜

都学会伺候君王上床



烧制出一尊金壁辉煌的刑鼎

筑上钢筋铁骨的尊严

筑上男人的威风和一道帝王之光

象正午的太阳直射那高原平壤



集结起千军万马与山河同在

从泄堤的洪水中流放出紫禁城的光辉

让西北高原的墓碑生长成高耸入云的楼群

和一只叱咤风云的手臂



人皮铺就的大理石路面

白骨侧立成汉白玉的栏杆

那战火冶炼的金龙宝座旁

有一辆摩托车在吞吐硝烟



那是生长了几千年的帝王之柏

还在摇挟着通身的绿色

并且悬挂起了那块古老而又悠久的金牌

正准备传位于子孙后代



闪耀吧,回肠荡气的古战场

列祖列宗的牌位喷放着鱼肉之香

学习吃烤肉,再摹仿喝矿泉水

长出一身的猴毛来走入飞船

去追寻那个绿叶遮体的黄金时代



看那祖先的牌位还在增长

矗立起整个都市的恐慌

矗立成整个堆放战马盔甲的大殿

女人的肉体和男人的宝剑

闪耀吧,为一场赤裸裸的风暴



站在门口,就这样站在门口

伸出一双谁敢争雄的巨手

任欲望、孤独、寂寞之火在腋下焚烧

让那块红色的软缎挥洒出原始的野性

和登基大典的豪情



阳光剥落着岁月

同时也剥落着帝王们的基业

和诛杀开国元勋的骄傲

但是,长安街的嘈杂的喧嚣声

使紫禁城更加金壁辉煌



昨天的朝拜者

行进在今天的送葬队伍中

火化升天,土葬入地

延续着几千年的祖训

至今也没能阻止人们走向地狱。



集结起一群原始丛林的公牛阵

集结起一群军令如山的兵马俑

在皇恩浩荡的交响乐中

升起一面火红的旗帜

开始向死亡进军

向几千年后的今天进军







帝王之光---雌辉





我在回顾一个阴剩阳衰的早年盛世

为失去魅力的雄性光辉赞美

在母系氏族的国度里

有一群母驴在把一个早春二月向往

此时,我要开始诽谤女皇

开始诽谤偷食阳光的月亮



仔细的浏览那些阳萎的桅杆

占据着一条条帮倒底漏的破船

在一片沙滩上搁浅、停歇

摆出跃跃欲试的姿势

摆出超世纪的原始群雕像

由生灵活现的太监颁布被阉割的阳光



雕梁画柱闪耀着不长胡须的痛苦

位极人主的宝座上

歌唱着不能奸淫六宫粉黛的悲哀

那些沉入宫底的男妃

在为门口那对铜狮举行新婚大典



潮虫旋转起祥云四起的天空

汉白玉雕琢成欺世盗名的栏杆

莲花宝座的台阶上长满苔藓

先祖们铺就的石板路

把人们引向腐烂的根源



大山崩塌,岩洞无底

新月般的池塘中

有一座孤岛在向世人炫耀魅力

炫耀这霓虹闪烁的醉人之夜

但没看到一座拱桥能够博起



春天,在疯狂中

把一个雄狮般的情种寻觅

驰骋于寂寞丛生的大草原

驰骋于岩浆涌动的腹低

钢骨水泥堆砌的墓地、迪斯克

就是找到一根草棍也很不容易



改乘花轿去旅行

去挨个的抚摸名山大川的乳房

以潮湿霉烂做乳液

发泄成瀑布

发泄成一场大雨

凋零那根桅杆和一块块大理石的威风



看那对铜狮的神气

在因底气不足阳萎、早泄

更没人敢长胡须

长这黑色的太阳之光,纯阳之气

那大烟囱博起的活力

象飓风中的桅杆

夭折在一个刚刚挺起的早晨



然后,再夭折那个中午

那个阳光明媚的早年盛世

一览无余的朝野上

只有败将,没有男人

在一个母马驾辕的季节引吭高歌

阴辉普照的大地啊

从此不再有男人





选自《横舟诗选》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蛀 虫


2008-07-05 13:58:52


《蛀 虫》

横舟

李西肯送走最后一位做试验的客人,关上门,把工作台整理了一下,然后给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加了一点吃的东西。他看着这些尖牙利齿的小动物,感到一阵阵的欣慰,因为他今天又是胜利的一天。他得意的抽了一口过滤嘴香烟,又饮了一大口浓茶,真感到有点悠哉悠哉了,一看表,才猛然感到下班的时间都到了,大概食堂早开饭了吧,他这才拿起饭盒朝食堂走去。

华中纺织科学院蛀虫研究室主任李西肯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怪人,三年前他给院领导打了一份报告,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建议院领导成立一个蛀虫实验室,并详细介绍了自己对于几十种虫类的研究情况,和对于纺织品进行虫蛀实验的必要性。此建议立即在院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激起了各方面的议论纷纷。一方面认为李西肯这是瞎胡闹,纺织科学院又不是生物研究室,滑天下之大稽;另一种议论认为此项目可以考虑,但不一定非要在本院里,是否可以转让给生物研究所;还有一种意见是直接支持李西肯的,认为此建议大胆可行。院领导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迫于全院舆论方面的压力,才不得不为李西肯举行了一个答辩会。结果,答辩顺利通过,院领导这才感到左右为难,这事就被压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李西肯的那篇论文在“纺织研究”杂志上发表后,在国内引起了强大的反响,其它地区不少纺织研究部门都来信来人询问李西肯的研究成果,有两个单位并且要李西肯去他们那儿进行研究时,院领导才赶快成立了一个蛀虫研究实验室,并且提李西肯为研究室副主任,主抓全面工作。派来一位小姐,没几天就不愿意干,跑了,直到现在整个研究室就一个人,到也落个自在清净,不过工作却突不轻闲。

晚饭是两个菜一个汤,二两米饭。四十五、六岁的李西肯确实吃的不多,但他身材魁梧,满面红光,吃的虽然少,怎奈他养身有方。他已经练了近20年的太极拳,并且到现在还是独身,每天都在院里吃住,可以说现在跟他相连最密切的有两件事,一个是他的蛀虫室,一个就是太极拳。他要把这些虫子养得无坚不催,为此他翻阅了大量的外国资料。他目前正在培育一种新的品种,这个新的品种如果出来,它可对一切动物纤维织物和植物纤维织物进行蚕食,在一方面的理论上,也是一个重大突破。俗话说“拳不离手”,他每天都坚持打太极拳,而且到了出臻入境的境界。他的拳术打的好,关键在于他的桩功站的好,最近这几年他对于桩功有了不少参悟,他现在已经把意识放在身外进行站桩,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

最近这几天,他清晨起来到楼顶上站桩时心情不太好,总感到闷得慌,不舒服,原因是对面。往常站桩时的平视线上起了一栋高楼,文化馆的这栋楼正好挡住他的视线,而这个方位又正好是他练功时的方位,因他站桩时要背靠西北面向东南,应所谓的站乾位,走阳刚,所以他是怎么站怎么别扭。这文化馆盖房子也是的,不找个人给看看方位,再说这四周都是中式建筑,突然起一座西式塔楼也不和谐呀。看来文化馆的那个矮冬瓜馆长是一个草包,可惜了那辆漂亮的皇冠车让他坐。过了几天李西肯站桩时慢慢适应了这讨厌的怪物建筑,他索性就把意识放在这个建筑上,因为这庞大的建筑给了他一种力度感。有一天他站桩时突然觉得自己同塔楼融为一体了,不知是感觉还是虚幻意识,感到那座塔楼应该有个中式的楼顶就同四周和谐了。之后他的这个意识越来越强,每次站桩时他都幻想那个中式的屋顶出现,可每次练完功以后他都看到那个矮冬瓜馆长坐着皇冠车来上班,每逢这时他都要狠狠的瞪那个矮冬瓜一眼才下楼。

他的“金甲3号”蛀虫是一只口齿非常利害的家伙,这种虫子原来生长在矿山,被李西肯发现以后,逮捉回来进行饲养,虽然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这口齿利害的家伙已经咬碎了多少工程师的美梦啊。但李西肯还是不满足,最近他要让“金甲3号”同他从一热带森林里带回来的一种抗毒性极强的虫子杂交,进而培育出一种既口利又抗毒的蛀虫,因为他早就听说产品室的靳工程师在研制一种药物,专门对付蛀虫。李西肯是不能失败的,因为他从未就及想到过失败,但目前他的杂交工作进展的还不算顺利。

这时有人在敲门,随着敲门声新产品研究室的小林进来了。小林是一个助工,23岁的姑娘,事业心强,学习上也要求上进,而且有一股子钻劲。
“李工,我又搞出个新产品元素,您给试试。”

李西肯用不忍的目光看了她一眼,小林到他这里来已是第三次了,前两次她都以失败告终,看来这个丫头还不死心,这回得给她点厉害看看。他从小林手里接过布样,走到“金甲3号”面前,迟疑了一阵,然后,有力的揭开“金甲3号”的住宅门,将布样投在“金甲3号”的身上。只见“金甲3号”在布样下蠕动着,小林瞪大了眼睛看着,还不到一分钟,“金甲3号”就从布样下钻了出来,原来布样被“金甲3号”咬了一个大洞,这时小林的大眼睛里早已充满了泪水。“金甲3号”从布洞里钻出来之后,爬在布样上大口大口地蚕食着布样,一会儿就把布样咬得七零八落的,小林的心也跟着碎了,好象“金甲3号”咬的不是她的布样,而是她的心,因为这是小林3个多月的心血啊。她愤怒的望着“金甲3号”,又望着得胜的李西肯,看他那副得意样,仿佛李西肯变成了“金甲3号”,“金甲3号”就是李西肯。小林凄厉的叫了一声,转身跑了出去。李西肯悠闲自得的看着“金甲3号”咀嚼着那块布样:哼,不知深浅的小丫头,让你知道我这门不是谁都能进的。他用工具将“金甲3号”吃剩下的碎布片清理干净后,就站好姿势,暗暗运起玄功,给“金甲3号”进行气功按摩。他每天都要给这些小东西发放一次气功,以此来给这些蛀虫补气强身。这些所谓的“金甲”、“铁甲”、“钢甲”们长得壮实,一方面是李西肯饲养的精心,另一方面与他给这些“将军”们发功养身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些蛀虫本来身体不大,可经他养过之后,身体变得比通常看到的大的多。而他最近只要一运功,不知怎的总想起文化馆的那座大楼是盖了中式屋顶,再有就是那个矮冬瓜馆长,这时他才突然想起有几天没见矮冬瓜馆长上班了,大概是又到哪个旅游点开会去了吧。

第二天早上,他突然发现从皇冠车里走出的不是矮冬瓜,而是一个白头发的干巴老头,瘦的就象他手里拿的那根黑拐棍。之后,每天都见那根黑拐棍乘着皇冠车上下班。

大约半个多月以后,李西肯还象每天早晨一样,在楼顶上摆好姿势,站桩入境,可是脑子里突然好象出现了幻觉,眼前文化馆的大楼已经盖起了中式屋顶。他沉了沉心气,但那正在施工中的中式屋顶还是在眼前晃,他赶紧收气平心,而后朝文化馆的大楼一看,果然上面已经在起中式屋顶,他感到这一定是矮冬瓜的馆长给撤了,黑拐棍当馆长后改了图纸,看来这黑拐棍还行,不是个草包。本来嘛,当一个文化馆的馆长没有文化怎么行。

自此以后,每天李西肯都朝皇冠车投去一个亲切的眼神,然后再下楼,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没用几天屋顶就盖好了,很是得李西肯的赞美,用他的话说就是天工合成。当他用敬佩的目光把那辆皇冠车送进大门后,很是由衷的感到欣慰。这时楼下马路上一对骑车的小伙子在高声议论:
“文化馆的这栋楼盖得象什么玩意儿。”
“啊!可不是嘛,土不土洋不洋的,简直象一个大蘑菇。”

你们这帮愣头小子懂什么?这叫艺术,你们呀好好学去吧。李西肯不以为然的下楼去了,今天可以说是李西肯有生以来最得意的一天,因为他的新作“金甲3号”和那条抗毒蛀虫的结合品问世了,而且成活率达到50%左右,当然这里也有他运气功的功劳。一连几天他都守在新出世的幼虫旁边,一边护理一边记录,每天都干到天亮,连练功都顾不上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饲养和护理,小家伙们长得特别快,而且长得很称李西肯的心意,他当即命名它们为“金甲大将”,而后又用了两个夜晚赶写出了近三万字的论文,并寄给“纺织研究”杂志社。他简直太高兴了,再过半个多月“金甲大将”准能上阵了,仿佛他又看到了那些工程师们沮丧的脸部表情。这天他早早就睡下了,第二天很早就起来了,大概比以往练功时早起了一个时辰,他要多站一会儿,因为好几天没练功了。天还没亮,前方是那个使他欣慰的“大蘑菇”的影子,他目视着“大蘑菇”渐渐的入境了,他的心已同“大蘑菇”融为一体了,不过这时他隐隐的感到身上有些不自在,至少不象以往站桩那么舒服,大概是由于好几天没练功了吧,他也就没多想。天在逐渐的放亮了,他感到浑身热的难受,汗直往下淌,心里如同抱个火炉一样烤的慌,眼前一片红光,而且越来越浓,他突然感到是不是走火入魔了,赶快收功,平心静气意识回归,渐渐的眼前一片湖水,翠绿翠绿的湖水,心里感到一阵凉爽。湖水慢慢的平静下来,是一堵绿色的墙,是一个绿色的大“大蘑菇”。咳,这个黑拐棍馆长,你怎么不商量商量啊,挺好的建筑,颜色给刷坏了,这里外都是中式建筑,全是红、黄颜色,你给刷一个绿楼,这回到好,真象坏小子们说的“绿蘑”了,多难看那,也怪自己这几天没练功。应该上什么颜色呢?如果跟周围和谐一点,最好是刷成红色,对,下边红色,上边黑色,这是民族本色,而且自己练功的幻觉也是红色。自此每天早晨练功,他都幻想着这个红根黑顶的“大蘑菇”。有一次他收功以后,楼下文化馆的大门口又传来了皇冠车的汽车喇叭声,而这次车里坐着的不是黑拐棍,而是一个戴眼镜的老太太。这老太太就象一只老母鸡,一下车就吱吱嘎嘎的瞎叫唤,李西肯看到这里赶快下楼躲进了研究室,这老太太给人一种肉麻感。可是窗外还是传来那个老太太的肉麻声音,他走到窗前想关上窗子,可老太太的讲话内容又吸引了他。
“这楼的颜色是谁让刷的呀?这多么刺眼,多么不协调啊。”老太太在扯着嗓子高喊。
“这……这……这是前任馆长的意思……”秘书在托词。
“赶快通知建筑公司换颜色,换成传统颜色。”
李西肯听到这里,咳,有门,瞧不出这老太太不是一般人,还真有两下子,我说嘛,我关心的大楼一定会逢凶化吉的,定数啊定数。然而一会儿李西肯就会知道,他的“金甲3号”的定数到了。

靳工程师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防蛀剂,这种防蛀剂能在蛀虫刚一嗅到它的气味还没张口的时候就将蛀虫全身神经麻痹,如果蛀虫咬上就会立刻死亡。正当李西肯在室内得意的时候,靳工程师拿着喷洒了防蛀剂的布样走进来。
“李工,我最近新试验成功了一种防蛀剂,你给我试试看行不行。”靳工程师和颜悦色的说着,但在李西肯听来就句句都充满了挑战的味道,就象向他下了一道站表。他早就听说靳工程师在研制一种防蛀剂,究竟有多大威力他还不知道,但自从靳工程师今天走进他的研究室,他就感到有一种威胁在左右着他,但他心里有底,因为他的“金甲大将”已经问世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先用“金甲3号”来打头阵,这在靳工程师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压力了。李西肯从容自若地将布样扔到“金甲3号”的室内,,靳工程师的眼睛一直盯着李西肯的每一个动作,好象李西肯就是“金甲3号”。但也确实,尤其是最近这半年,李西肯的“金甲3号”毁掉了多少位工程师的荣誉。当靳工程师看着“金甲3号”爬到布样上时,他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金甲3号”,你怎么还不倒下呀。只见“金甲3号”慢慢的张开了嘴,咬在布样上,这时靳工程师的头“轰”的一下,可就在这瞬间,“金甲3号”的身躯一挺,便躺在布样上不动了,李西肯的脸顿时煞白,然后通红,又由红变紫,而这时靳工程师则一阵沉默后一蹦三尺:
“啊!成功了!成功了!‘金甲3号’完了,‘金甲3号’完蛋了!”一边喊着,就朝门外冲去。
“慢着,还没完。”李西肯的喝声止住了向门外冲去的靳工程师,“刚才不过是个前锋,主帅还没出场呢。”
靳工程师一愣,然后说:“你的‘金甲3号’都完了,还有什么拿手的,快拿出来吧。”胜利的表情在他的脸上是抹不下去的。

李西肯从“金甲3号”的室中取出布样,走到“金甲大将”的室前,用微微有点颤抖的手揭开“金甲大将”的住室上盖,将布样平稳的放到里边,然后盖好上盖。“金甲大将”缓慢的爬上布样,看样子并不想吃,它在布样上爬了一阵之后,才在布样的一边边沿上歇了下来,连一点中毒的迹象也没有。靳工程师的脸慢慢的拉了下来,额角慢慢的浸渗出汗珠。过了一会儿,“金甲大将”在布样边慢慢的蹭着嘴巴,然后就一点点的吃了起来,这时只听“扑噔”一声,靳工程师一屁股坐在地上,昏晕过去,因为“金甲大将”咬碎了他近一年的心血。

近些天来,李西肯的心情一直不太好,而且晚上总睡不着觉,睡着了也似梦非梦的,练功时精神凝聚不起来。文化馆的那栋楼颜色已漆完了,上黑下红,挺可心的,可是带来的是那楼的窗户,红楼上一个个的窗眼显得特别暗,就象瞪着一双双的大眼睛。而且有时他在梦里梦见那栋楼变成了他的“金甲3号”,瞪着眼睛看着他,浑身流着血,鲜红的血,是靳工程师的防蛀剂给搞的。他多么希望那楼的每个窗子上都挂上明黄色的窗帘啊,以驱赶他心中由于那一眼眼的黑窗子所带来的恐怖,而“金甲3号”的死也给他带来了迷茫,更使他对生命有了更新的参悟。有时他不断地为“金甲3号”的亡灵祷告,愿它的灵魂能象文化馆的大楼那样永存。可是文化馆的大楼就能永存吗?不是每次换一个馆长它就变一次吗?李西肯由此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但他还是期望文化馆大楼的窗子挂起明黄色的窗帘,但这是否决定由谁来换那位老太太,就无须他操心了。

现在李西肯也操不了心,他病了,而且病的不轻,但又说不上是什么病,如果七、八十岁了可以说是人老了,不行了,没病也得回去了。可他李西肯才40多岁,不到50岁怎能这样呢?每天早晨他起床后嘴里总有一股怪味,苦涩苦涩的,还有一股腥味。他洗漱完了以后,挣扎着看看他的蛀虫们,这几天他总感觉到虫子在变少,而且每天都在变少,他想大概是自己这段时间身体不行,它们没人照顾的缘故吧。有一天晚上它做了一个梦,梦见文化馆的那个“大蘑菇”上长了很多很多的花生米,而且都是炸熟的花生米,好吃极了,他一个个的摘下来往嘴里放,越吃越有味,越吃越想吃。正在他吃的尽兴的时候,突然被一粒花生米卡在嗓子眼里,于是他剧烈的咳嗽起来,咳嗽的他要死要活的,直到他醒来。醒来后还在咳嗽,而且嘴里有一股难受的腥味,他隐约感到自己不是在宿舍,而是在蛀虫室里。怎么来到蛀虫室的呢?他感到迷惑不解,迷迷糊糊的他感到自己躺在蛀虫室的地上,紧靠着“金甲大将”的虫盒,好象虫盒的盖已经打开。但不管怎么样,他是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因为眼前一阵阵的迷糊,头一阵阵的发昏,并且痛得厉害,继而就迷迷乎乎的感觉自己好象在往那个“大蘑菇”上爬,爬得很高很高,接着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在李西肯的死亡鉴定书上,医生是这样写的:李西肯现年46岁,因误食蛀虫而死。

    1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Blog 拥有人: www6959
作者群: (没有)
博客: 观看所有文章
好友名单
Go: 上一页/下一页

日历

 «   <   »   >  9月 20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连络 www6959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

Yahoo 短信 :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 1

QQ 号码 :

关于 www6959

注册时间 : 2008-07-05 13:53:00

来自 :

职业 :

兴趣 :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用户:

 主页:

 留言:
检视和加入笑脸  

博客

博客启始于 : 2010-01-25 17:50:50
文章数量 : 1
博客历史 : 5351 天
回响总数 : 0
观看人数 : 11748

RSS

RSS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