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 首页 -> 博客群 -> 淮南小山黄伟群的博客
正在观看博客的会员有: 没有
|
《雪梅歌》(又名《十三月雪梅歌》、《(秦)雪梅思君》﹡)并序
2014-10-21 06:18:39
《雪梅歌》(又名《十三月雪梅歌》、《(秦)雪梅思君》﹡)并序
●淮南小山
《雪梅歌》流传闽南一带街市乡间三百馀年,妇孺能歌。辛酉岁南下归闽寻根,得于大伯处,乃太平洋音影公司出版高声电子琴伴奏台湾佚名女歌手演唱磁带。此曲吾父至爱,吾亦一听倾心。甲午秋日多暇,忆及旧事,重拾旧曲,稍加剪裁以就声律,成此组诗。此歌词版本极多,乃依泉州民俗文化丛书《泉州歌谣》所录文字,参以台湾佚名女歌手并台湾闽南语一代歌王黄秋田演唱版演唱歌词酌定附后,俾使此歌词定型化云云。
(1)
唱齣雪梅与汝听,雪梅人品实端贞。
甘心为婿﹡守清节,众口相传有美声。
(2)
列位女郎须细听,雪梅是汝正仪型。
劝君勿学风流子,先果后花难为情。
(3)
正月里来春气浓,家家户户闹匆匆。
前街后巷人携子,放炮张灯迎佛公﹡。
(4)
雪梅独坐守空房,二九佳年不嫁郎。
长日泪流目尽赤,一心盼子早成梁。
(5)
二月里来春草青,远郊近坰竞萌生。
雪梅抱子喉头哽,细雨绵绵落未停。
(6)
针箧未开布未织,春阴镇日正伤心。
冤家死鬼抛吾去,相见黄泉得几程?
(7)
二月里来又逢闰,雪梅抱子问前程。
灶君在上拜三拜,何处可招亡者魂?
(8)(折腰)
如何与我无缘份,兀自抛吾去九泉?
哭天蹈地难寻返,愈想心头愈不甘。
(9)
三月里来天气清,家家户户过清明。
雪梅抱子扫夫墓,墓桌前头摆三牲。
(10)
三杯白酒敬坟前,素烛一双燃两边。
泪落蛋清描墓字,君颜如拭俱潸潸。
(11)(折腰)
四月里来当夏至,相招婢女问巫仙﹡。
欲问夫君竟何死,牵来亡魄说因缘。
(12)
寿当享尽五十二,一点风寒钻入脾。
药不对头死非命,生生误我少年时。
(13)
五月家家结角黍,龙舟锣鼓正锵锵。
夫妻结伴去游赏,剩我雪梅守空房。
(14)
乱风吹散薄情郎,鸿雁分飞各一方。
只叹我儿年尚小,几时长大早成梁?
(15)
六月里来整半年,玉兰花白正鲜妍。
南风吹过清香至,乱耳鸣蝉惹我烦。
(16)
长夏杜鹃傍耳啼,不如归去正凄凄。
冤家死鬼抛吾去,留下幼儿须养饲。
(17)
七月里来七夕天,牛郎织女会天边。
鹊乌搭渡要相见,可恨夫君缘份悭。
(18)
前生注定孽姻缘,一世和君难再圆。
薄命雪梅嫁与汝,黄泉相见待何年?
(19)
八月中分月正光,思君不觉入花房。
百花百态齐开放,看见月光思著郎。
(20)
二八年华入汝门,肌肤与汝并无亲。
思君不觉心酸甚,相见除非见阎君。
(21)(折腰)
节逢九月是重阳,无奈思君入绣房。
拈针欲绣何花鸟?娇姹牡丹双凤凰。
(22)
拈针复绣孤飞雁,海角天涯乱扑还。
嘹唳声声太哀怨,雪梅与汝恰同般。
(23)(折腰)
十月里来朔吹寒,翻箱倒柜找被单。
忽见夫君旧衣物,伤心往事不能看。
(24)
前岁花园尚对看,今年抛我太孤单。
衣衫手捧与君换,烧付阴间御汝寒。
(25)
月临十一逢冬至,户户过冬庆团圆。
或搓汤圆或磨粉,雪梅母子太孤单。
(26)
头梳圆髻素花钗,乌袜纤纤搭白鞋。
蓝印花衫乌布裤,不施粉黛守哀来。
(27)
腊月里来是岁终,家家户户敬宗公。
雪梅香敬到门口,跪哭嚎啕惊媪翁。
(28)
悲哭嚎啕大凄惨,少年守寡几时休?
不与蜂蝶留念想,唯盼吾儿能出头。
(29)(折腰)
唱齣雪梅都唱完,思君泣血实哀顽。
一十三思浑各异,少年守节太艰难。
(30)
我未违卿卿背我,抛吾独去到黄泉。
留吾灯下守孤影,愈想心头愈不甘。
﹡改编自经典闽南语历史传说歌谣《雪梅歌》。又参见《秦雪梅吊孝》。
雪梅传说目前可考的文字依据出自民国无名氏章回体长篇通俗小说《七世夫妻》之第五世《商琳与秦雪梅》(第一世孟姜女、万杞梁;第二世梁山伯、祝英台;第三世郭华郎、王月英;第四世王十朋、钱玉莲;第五世商琳、秦雪梅;第六世韦燕春、贾玉珍;第七世李奎元、刘瑞莲。均为7对有名无实之夫妻):明太师秦欢与大臣商定国系莫逆之交。秦太师当着满朝文武百官之面出言将秦雪梅许配给商琳。后来秦太师见商家家道中落,有毁婚之意。商定国前去秦家求亲却为太师所拒,商琳因此害病。商家则为了救商琳,将婢女爱玉装成雪梅嫁与商琳,而生商辂。商琳后来知道详情,气愤之下,一命归天。雪梅决心为商琳守寡,照顾商琳与爱玉所生之子。
据闽南民间传说,明太师秦欢府上千金小姐秦雪梅,妙龄时许配官家后裔、士人商霖(一作琳),秦家要求商霖须取得功名后才得完婚。商霖得知雪梅才貌双全,想思成疾,渐至沉疴。雪梅遣婢爱玉探视,并服侍商霖,未几,商霖殒世,而爱玉已怀孕,生下商辂,雪梅乃请于其父,自愿入商家守望门寡。此后教子成名,商辂三元及第,表奏皇帝为其养母立贞节牌坊,封诰命夫人。
秦雪梅守望门寡并“断机教子”成名,以及商辂为侍妾遗腹子一事,见闽南著名梨园戏单折戏《雪梅教子》,民间家喻户晓。其年青守节、教子成名更是旧社会闽南地方宣扬推崇的典范。戏中七首插曲在南音中也颇受青睐。尤其现在闽南民间仍在流传的《十三月雪梅歌》至解放初更是妇孺皆能歌。
此戏不知起于何时,目前仅见于闽南小梨园,其他省的地方剧种均未曾见。其来历也无从稽考。清初泉州安溪人李光地(1642-1718)的《古乐经传》一书曾提到秦雪梅故事“少时见土戏于《断机教子》”,说明此戏至迟在明末已经存在。梨园下南老戏还有《商辂》一出,似是这出戏的延续,但也不知出于何典,又小梨园与下南老戏是彼此不相干的两个戏种,无孰先孰后问题。
晋江小梨园剧团剧目工作组据刘仕鉴、王文芳口述材料,于1963年校订的关于《雪梅教子》剧本中,有关以上问题的几段唱词和念曰:
“①[正旦(雪梅)唱]:“年少青春,青春守节,来在商门,扶助独强,独守孤帏,松柏青春。”[白]:“阮(我)自入商门守节,光阴似箭,转眼过了十余年是呢。”[唱]:“心坚如铁石,至死无差誓柏舟。”[白]“阮当初卜(要)来商门守节,也曾禀过我爹得知,我爹也有话说,说:子(儿),子(儿),你卜去商门守节也是,我也不敢强你,但恐放言移志,守节二字自古难得。我即当天立誓,只(此)去商门守节,若不坚,尸体不周全,阮尸体都不周全。”[唱]“松柏立天涯,立心所望,望卜流传阮名字,立心所望,望卜青史流传,添阮名字。”
雪梅之养子商辂,实有其人。事见明代陆容(1436-1494)《菽园杂记》(陆容,字文量,号式斋,江苏太仓人,与张泰、陆义齐名,当时号称“娄东三凤”。成化二年(1466)进士,曾授南京主事,迁兵部职方郎中,终居浙江参政。入《明史·文苑传》)。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浙江淳安人。明代唯一个三元及第、二度拜相、主持内阁的宰辅,卒谥文毅。在明代以至历代的宰辅中颇有名气。 据《菽园杂记》载:“商文毅公辂,父为府吏;生时,知府遥见吏舍有光,迹之,非火也。翌旦,问群吏家有何事?云:‘商某生一子’。知府异之,语其父云:‘此子必贵,宜善摆之。’后为举子,浙江乡试,礼部会试、廷试皆第一,景泰间仕至兵部侍郎兼春坊大学士,入内阁……。”
据此,商辂生时,其父尚健在,可证秦雪梅并没有守望门寡,即商辂非遗腹子。又商辂之父,即传说中的商霖,仅系府吏,并非官家后裔。由此可推知,秦雪梅必非太师小姐,因门户不相当。陆容仅小商辂22岁,属同时代人,所载当真实可靠。且《明史·商辂传》未涉及商辂(1414-1487)的出身,《列女传》亦无秦雪梅其人。
据此可证明其故事至迟是明代后期人所创作。当然,不能就因此否定《雪梅教子》这出戏主题的教育意义。戏中插曲所引用的典故,如《啟公婆》②中的“痴媳妇,再(那里)学得三迁孟母。”《听见闺房》②中的“机头断,费了前功。”《孙不肖》②中的“玉不琢、不成器”等仍可借鉴。况且戏归戏,史实归史实,戏本身就是文学创作,不能要求都要依照历史事实来写。
在此,谨借陆容的记载,希望冲淡、削弱长期笼罩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的阴影,证明它是后人的创造,而非历史事实。并无否定《雪梅教子》这出戏的意思。事实上,秦雪梅作为一个虚构的人物。她的艺术形象,是千百年来深受封建礼教毒害、又敢于追求爱情幸福的劳动妇女的代表。民间作者有意识地塑造一位恪守封建伦理道德的大家闺秀,她渴望得到人生真挚的爱情,又力图以守贞节、教子成才、流芳千古的封建礼教观来守护自己的爱情。这一性格矛盾的人物,实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类似的传说人物北有哭长城的孟姜女,南有化蝶的祝英台。江淮民间也有《小寡妇上坟》等。
本组诗系据权威正宗原版歌词(文字依据林华东主编泉州民俗文化丛书《泉州歌谣》,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2011年11月第二印,并参考八二年高声电子琴伴奏台湾佚名女歌手演唱版歌词酌定)改写,在歌颂秦雪梅教子的同时,力图使读者窥见封建礼教对美好人性的摧残。
附原歌词于后以便对照。
(部分资料据署名“商通”的博客:2008-11-2713:30:34《〈雪梅教子〉“欺骗”中国历史五百年》相关资料编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2e2f70100bhox.html
﹡婿,夫婿。
﹡迎翁,抬佛踩街。
﹡姑仙,原作为红姨,又写作翁姨。神婆之意。为押韵而改。
附《雪梅歌》原歌词:
唱齣雪梅乎恁听,雪梅为人真端正。
甘愿为君守贞节,人传人,好名声。
劝恁列位注意听,着学雪梅这所行。
毋嗵学人做歹仔,无尪婿生子歹名声。
正月算来人迎翁﹡,家家户户闹匆匆。
前街闹热透后巷,人看人,看迎翁。
可怜雪梅守空房,十七八岁毋嫁尪。
目屎流落目眶红,愿心想我子亲象人。
二月算来春草青,草仔青青要发芽。
雪梅抱子喉管滇,春天雨,落袂停。
针黹毋绣布毋织,暝日哀怨心伤悲。
心肝死人做伊去,等几时才能得相见。
二月算来二月闰,雪梅抱子问灶君。
要问商辂的字运,问商林,的亡魂。
怎样甲阮无缘份,做你死去见阎君。
放阮孤单找无君,心肝想那想那怨恨。
三月算来是清明,家家户户上山顶。
雪梅抱子到墓前,墓桌前,排三牲。
三杯醪酒排头前,一对白烛点双边。
目屎流落鸡卵清,顺墓碑商林的名姓。
四月算来是夏至,娘婢相招问红姨。
要问商林怎样死,牵亡魂,来说起。
岁寿吃到五十二,一点风寒钻入鼻。
吃没对药才会死,误雪梅青春少年时。
五月算来人缚粽,江中锣鼓闹匆匆。
有尪有婿要游江,亏雪梅,守空房。
乱风拆散薄情人,鸿雁分开在西东。
商辂我子真细汉,等几时才会亲象人。
六月算来是半年,玉兰花开白迷迷。
南风吹来清香味,红埔蝉,吼吱吱。
听见杜鹃叫声啼,声声吼出苦伤悲。
心肝死人做你去,放商辂乎我著养饲。
七月算来七夕天,牛郎织女在河边。
七月初七要相见,恨商林,早过身。
前生注定歹八字,一世甲君袂团圆。
歹命雪梅来嫁伊,要见君除非着后世。
八月十五月正光,雪梅思君入花园。
看见百花开齐全,看见月,想著君。
十六青春入君门,并无甲君困同床。
雪梅思君心头酸,要见君除非入阎门。
九月算来是霜降,雪梅思君入绣房。
拈起针线绣花丛,绣双凤,朝牡丹。
又绣一只孤飞雁,天边海角乱飞还。
声声吼出真哀怨,秦雪梅甲恁同一款。
十月算来北风寒,掀笼掀箱找被单。
拿起商林的长衫,无爱看,伤心肝。
前年花园相对看,今年放煞我孤单。
拿起衫裤乎君换,烧乎君阴间穿袂寒。
十一月算来是冬至,家家户户人做节。
有人挨粞有人做,亏雪梅,大惨凄。
头梳圆头插白花,脚穿乌袜甲白鞋。
身穿一领布仔花,毋抹粉打扮守寡体。
十二月算来是年兜,家家户户人敬孝。
雪梅点香到门口,跪落去,大声号。
声声哭出大声惨,少年守节躇时老?
毋愿乎人讲借口,愿心想我子会出头。
唱齣雪梅念完全,雪梅思君真哀怨。
一月思君想一款,恨商林,大毋愿。
阮未侥你你侥阮,做你死去到黄泉。
乎我雪梅受苦恋,心肝想那想那怨叹。
﹡迎翁,抬佛踩街。
﹡感谢泉州黑米糕君提供黄秋田演唱版《雪梅歌》。
[/img][/list][/list][/code][/quote][/u][/i][/b][/flash]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孔夫子旧书网【书友访】淮南小山:此生幸与书为伴
2014-10-18 05:29:42
孔夫子旧书网书友访谈录
【书友访】淮南小山:此生幸与书为伴
http://www.gujiushu.com/824246.html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青岛吟草》九首(2014、8、2-4)
2014-08-28 01:06:21
《青岛吟草》九首(2014、8、2-4)
1、青岛游先赴日照
父昔经海上﹡,我今追父踪。
徐州北过后,直指日初东。
﹡父昔从上海乘海轮至青岛旅游。
2、日照灯塔(景区)海滨浴场赶海
惯眺台湾岛,今来望马韩。
东南与东北,两处海天宽。
3、青岛海湾大桥﹡,即胶州湾跨海大桥,桥长排名世界第一
杭州湾上今为弟,青岛海中汝为兄。
两处风光同一爱,蓬莱宫对水晶宫。
﹡全长41.58公里,较杭州湾跨海大桥35.673公里长5.907公里。总耗资99亿。
4、胶州湾海底隧道,长7800米,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车程5分钟
厦翔﹡惯从海底过,今向胶州湾畔经。
头顶一盆黄海水,二十五丈地中行﹡。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长6050米。
﹡分别有三处标识,云“进入海水区域”、“距海平面82.8米”、“前方500米出隧道”。殊为人性化。
5、游船海上观青岛
名门闺秀推青岛,碧玉小家藏厦门。
入海栈桥一回望,几多游客竞销魂。
6、前往奥帆中心码头途中即景
绿树红房八大关,海滨公路傍名园。
忽惊泳客如蚁阵,浴场栈桥来眼前。
7、赴黄岛
黄岛对黄海,又添我伟群。
我宾尔是主,却是一家亲。
8、黄岛金沙滩﹡,号称东南亚最大海滨浴场,“亚洲第一滩”
雌海曾谙今雄海,碧玉如墙扑岸来。
七里月牙沙细软﹡,游人如织踏波回。
﹡南濒黄海,呈月牙状东西伸展,长3500米,宽300米。为我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滨浴场之一。
9、食海鲜
虾蛄唤作琵琶﹡,蛏子称为刀鲜。
锁管谓之笔管,鱿鱼一律用煎﹡。
﹡虾蛄,北方以其形似琵琶,叫作琵琶虾,俗又称皮皮虾、爬爬虾。山东多红烧。与闽南清煮不同。
﹡铁板煎。
6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小山楼书话】小山楼主人——不折不扣的“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全集控”
2014-05-17 06:59:23
孔网【我的专藏参赛】小山楼主人——不折不扣的“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全集控”
我的兴趣在研究中国古典诗词散曲。最初是买各种选本,后渐觉不过瘾,欲“一睹全豹”。82年向中华书局购买了第一部断代诗全集《全唐诗》开了头,一发而不可收,遂一路买下来,成了不折不扣的“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全集控”。以下是我历年来搜集的已出版的“全”字号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全集([ ]内为辑佚之作或选本),按分类依次作一说明:
诗全集:
《诗经》、《楚辞》:
《诗经》、《楚辞》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正因为它们的特殊性,在编历代全集时,都没把这两部分编入。以彰显它们的经典性。这两部全集,我收藏的是《十三经注疏》本《诗经》,它的权威性就不消说了。《楚辞》的本子很是普通,就是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万有文库)《楚辞》,是白文,无注解。只求其作品的完整无缺,无它求。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全3册)之前的全集是丁福保先生的《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逯书晚出,虽未收入《诗经》、《楚辞》两大全集,却将先秦至汉之前的古诗一网打尽。1985年,我在《光明日报》上的书讯中看到此书价仅14.50元,当时兴趣未及,失之交臂。后百般搜求,却难觅芳踪。94年7月写信问中华书局,说有存书,价88 元。汇款去,95年2月退款,言已售罄。9月从报上得知该书己重印,10月再汇款,11月获书,欣喜若狂,一桩心病就此了却,只是十年后书价己涨至121元矣!
《全唐诗》(全25册)、《全唐诗外编》(全2册)、《全唐诗补编》(全3册)、《全唐诗作者索引》(全1册):
《全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全集的开山之作,由曹雪芹祖父曹寅担纲组织编纂,清扬州书局雕版印刷。中华书局1960年中华书局出排印本。1979年中华书局将1960年版改为平装本25册。1983年6月,我参加工作刚满一年,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说是一个日本小姑娘来华的愿望是要带“一筐唐诗”回国,于是就向中华书局购买了第一部断代诗全集《全唐诗》,书价39.50元,恰好是我当时一个月的薪水。此后又从新华书店配齐了《全唐诗外编》(全2册)。这书我通读了三遍,编制了部分诗人姓名、作品索引。直到1993年10月,又从北京邮购了陈尚君先生编的《全唐诗补编》(全3册)。经研究发现其中的一处重要错误:失收了释文偃的一卷诗。 本以为关于《全唐诗》一书的的故事就此了结,不想今年38日,从孔网上读到一个帖子,介绍故宫藏书扬州书局《全唐诗》书影,提到1983年中华书局又据平装本出版了《全唐诗作者索引》。这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于是,次日从孔网上搜到一本品相九五、价格适中的下了单。计6+5元。3月17日书到,薄薄的一本,是馆书,书脊有浮签“不外借”,书面有馆章,书内有书袋、借书卡。还有编号,以及馆员手写的铅笔字。虽说品相卖家交代得不够清楚,但我只要实用,所以还是给了他好评。自己动手将浮签揭除,铅笔字擦掉,其他一仍其旧。此书当年定价0.44元。三十一年后方到我手,与《全唐诗》配为完璧。虽说现在已经有了电子书可以代替,但买它不还为完成一个心结。有网友说是花点钱来留住当年的记忆,值!书缘有时似乎只隔着一张纸的厚度,你却要用几十年才能超越它。噫嘘嚱!
《全五代诗》(全2册):
《全五代诗》是1992年12月5日从四川巴蜀书社购入的,此书为清李调元编,当代学者何光清整理。
[《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全l册)]:
这是中华书局总编徐俊先生力作。其中收入的敦煌学郎诗令我耳目一新。
有此二书,《全唐诗》才算真正齐备。多年前,就听说陈尚君先生担纲整理新本《全唐五代诗》,这样一来,旧本又要被新本超越了,一如逯钦立先生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取代丁福保先生的《全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
《全宋诗》(全72册,索引1册)、《全宋诗订补》(全1册):
1994年,我在当地新华书店看到《全宋诗》1-5册出现,当时价120元,甚巨。每次去那家书店,都要驻足良久。这部书在180万人口的较大城市里被人冷落,甚至已落了厚厚一层灰。最终,我还是抵抗不了诱惑,于当年6月28日把它请回了家,好生梳刷除尘,靓妆归架,为寒斋增色。之后下海,一边挣钱,一边等此书陆续出版。计分三次购买:一是97年8月25日、9月12日购其6-25册(北宋部分),计花大洋675元。二是98年11月3日购其(26-35)册(11月5日补漏发的第28、33册,京邮)计花大洋402.50元;三是2001年9月20日购其(第36-72册,索引1册),计花大洋1194元。共计花大洋2391.50元。此书自第6册起,都是直接从北大出版社邮购的。最后一批书,我都不记得怎么与其负责华东地区发行业务的刘先生打电话,向他说明了我如何购买了这套大书的前半部分,要求后半部分予以优惠。刘先生最后慷慨以书店的折扣(具体多少不记得了)向我这个个人读者供货,书先到厦门万里书店,再到泉州海疆书店,然后我到泉州公干时取回,我扛着一大箱书,手里再提前一大箱书,乘公交回到石狮,当天中午在父亲的协助下包书上架,完成了购书工程。我兴奋地写诗寄孔老(他是该书顾问):“拱璧连城到海涯,先生何幸住京华。”此书自1994年读起,直到2006年7月到福州参加高考改卷,用12年的时间终于通读一过。
本以为此书的故事告一段落。2010年10月,在搜其他书时,又赫然见到《全宋诗订补》(全1册),于当月30日从孔网购得:是十品新书,原价54元,书价33.50,加上邮费48.00元。书到手后,发现书不是北大出版社出版的,而是郑州大象出版社出版,装帧题签风格与《全宋诗》迥异,稍觉遗憾。又书是2007年4月二印,信息不灵,险错良机。
(《全元诗》全68册待购):
《全元诗》是今年才推出的。本以为元朝国祚九十馀年,作品寥落。没想到整理出来还是有68册之多,于宋不遑多让。想来元承宋遗绪,亡国灭家,诗人创作呈井喷之状。更没想到的是,此书的定价令人咋舌:居然要9800元。三家大型电商虽有打折,也要六七千元之巨。只能待来日。
《全辽金诗》(全3册)、《全金诗》(全4册):
《全金诗》(全4册)是1996年4月8日从天津南开大学出版以180大洋购的。当时维修摩托的小弟看到我看此书,好奇地问,你是大学教授吧?后来2003年8月,又从报上看到山西大学出版社出《全辽金诗》(全3册),虽有重复,还是咬牙以258元大洋买下。
《全明诗》(已出1-3册):
由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主持,当时估计要编200册。但出到第3册就没下文了。章培恒教授前两年去世了。据说这套书也成了烂尾工程。据透露,章教授对此书极为重视,亲自到印刷厂据稿督印。不知何时重新启动。
《全清诗》(启动):
我在(2012、11、23)完成的《清词整理的鼎力之作——当当“三12”活动《全清词·雍乾卷》全16册特价入手记》中提到:
“由此想到 《全清诗》 的整理问题,据我所知,目前关于清代诗人的著作情况的相关书目除了张舜徽的《清人文集别录》(全上下两册)(1963年11月一版一印,1980年5月中华书局1版2印)外,还有:
1、《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上下册) 武作成 中华书局1982年4月一版一印 / 6.45元;
2、《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全3册) 王绍曾 中华书局 2000年9月一版一印 / 238.00元。
3、《清人诗集叙录》(全3册) 袁行云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年8月一版一印/ 108.00元。
近年又有两部著作问世,分别是:
1、《清人别集总目》(全3册)李灵年、杨忠主编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7 月一版一印/ 560.00元
2、《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全3册) 柯愈春编著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1年11月一版一印/ 480.00元
最近又有两部大型全集、书目全集问世,分别是:
1、《清代诗文集汇编》总目录·索引 《清代诗文集汇编》编纂委员会 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1年11 月/200.00元
2、《中国古籍总目集部(清代卷 )》《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 编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2年10月/ 1260.00元
据此,清人的诗集有了全面性普查的书目,也有了大规模的汇编,《全清诗》的编辑工作条件已经具备,《全清诗》编撰工程启动之条件已经成熟。呼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尽快将其纳入规划,着手启动这项工程。
据悉,《全清词》按清朝十帝的历史顺序,两朝一卷,共分五卷。除了已出已购的“顺康”、“雍乾”两卷外,“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陆续编辑,待依次出版,据说,将共集有清一代万余词人词作之大成,收词作30万首以上,皇皇凡4000余万言,全部编纂完成将达100至120册(按:我已购40册),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词作品断代全集。”
此建议在多家国学网站发出,最近,据国学数典论坛的网友说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启动《全清诗》的编纂工程,我的呼吁终于得到回应。
《全清词》全部整理完成,据整理单位估计还需20年。相较于《全清词》,《全清诗》的册数估计更为庞大。再算上未出完的《全明诗》、待出版的《全元诗》(68册),这几套大书出齐之日,真不知能否买得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大型选本:《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全2册),《近代诗钞》(全3册)]:
近代诗因系从清代析出,没有全集,只有大型选本。《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全2册),系1992年3月15日从当地新华书店购得。大洋40.50元。
此后很长时间,近代诗的收藏止步于此。直到2012年4月25日从孔网购得《近代诗钞》(全3册)。近代诗的全集,有陈衍的《近代诗钞,》1933年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铅印24本,多年未见再版,早已不可求。现有钱仲联先生的同名新编《近代诗钞》,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32开三册精装本,原定价100元。不知为何,这书网上铺天盖地,孔网上40元的比比皆是。我选了孔网38元的一家,但由于书重量所致,加上运费变成51元了。
词全集: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全2册):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于1993年4月7日于上海邮购,因发来两部上册,退回一部,下册寄来时已是5月8日。计花大洋150元。这是编者王昆吾博士的学术著作,他将我们习见的“词”的概念定义成“燕乐杂言歌辞”,于是其起源也就从唐上溯至隋,这部全集就是他按这一概念搜集的成果。
《全唐五代词》(旧辑全l册)、《全唐五代词》(新辑全2册):
《全唐五代词》是张璋、黄畲先生编的,于1986年10月26日购得,大洋8.35元。后来又看到曾昭珉主编的同名新本《全唐五代词》(全二册),是国家高古委资助的古籍整理项目,于2001年6月11日邮购于京,花大洋89元。
《全宋词》(旧版繁竖全5册)、《全宋词》(新版简横全5册):
《全宋词》(旧版繁竖全5册)是继1983年购《全唐诗》后购的第一部词全集。于1987年5月8日 从京邮购,大洋30元。《全宋词补辑》,这本书不厚,但却很重要,缺了它,《全宋词》就难成完璧。是书83年出版时,余方读《全唐诗》,学力不及,且也信息闭塞,失之交臂。后遍访不得,只好写信向该书编篡者、古籍整理专家孔凡礼先生求助,因他手头也无书,未能如愿(也因此与孔先生结为忘年之交)。此后我多次致信建议中华书局重印该书。2000年9月,到武汉出差,在汉口的书店看见中华新版王仲闻先生校订的简体横排本《全宋词》己将该书收入在内,不管其价格甚高(大洋198元之巨),遂重新买下整套书。但简体横排本无作者索引,价值大打折扣,实为一缺陷、遗憾。
自从2010年偶然踏入孔夫子旧书网,补缺书就变成很容易的事。且从孔网上一查,竟有多本《全宋词补辑》,于是从中选择了品相全、报价最低的一本,很快,卖家从北京丰台区寄来了书。薄薄的一本,书价仅10元。打开一看,除了钤有一收藏印章、贴了个空白小书签外,品相近十品,心想,毕竟是首都,旧书丰富。购买此书,使得我《全宋词》配套齐全,虽是馆书,但也了却了一桩心愿。也是我对其时刚刚去世不久的孔凡礼先生的一个纪念。
《全金元词》(全2册):
1993年2月15日邮购于京,大洋33元。
[《词渊钩沉》(全l册)]:
此书补唐宋金元四朝词之遗。虽非全集,却也是补璧之作。
《全明词》(全6册)、《全明词补编》(全2册):
《全明词》(全6册)2004年4月17日邮购于京,花大洋280元之巨。在读《全明词》时,常发现明代词人不按谱填词、突破格式、率意而为的实例。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所据文本是作者稿本,未最后定稿所致。
2010年10月,在孔网逛书店时,无意中查到有卖家在卖《全明词补编》(精装本二册),是浙江大学2007年1月出版的,原价98元,孔网价37元,为三八折,于是下单购买,加上邮费,相当于四六折。当月27日到书。使《全明词》得以配为完璧。
《全清词》(中华书局顺康卷前2册;“顺康卷”1-20册,其中含重新修订出版的前2册;南京大学出版社“顺康卷补编”4册;南京大学出版社“雍乾卷”16册):
《全清词》(顺康卷第1、2册),中华书局出版,1996年1月10日自京邮购,大洋61.50元。此后相当长时期没有进展。
2005年4月9日,在当地瀚文书店赫然发现《全清词》顺康卷20册,其中含重新修订出版的中华书局前2册,总定价980元之巨,经和店家商量,以八五折购得,计花大洋833元。当时夫人虽告知网上购书有优惠,但不得其门而入。只知道贝塔斯曼之类的网站,所售之书都不是我所需要的,故未引起重视。
2010年10月,在孔网搜其他书时,搜到《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四册,已改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十品新书,于是下单订购,原定价243.00元,卖家挂价171.00,加上运费为199.00元。书到手后,发现封面装帧与中华书局版迥异,稍觉遗憾。
也是在搜书过程中,赫然发现《全清词·雍乾卷》第1册,书价40元,断然下单,11月2日完成。不久又搜到第2册,以要价80元之巨作罢。
2012年双11后,才从国学数典论坛网友处得知《全清词·雍乾卷》全16册整体推出,定价1600元,直呼太贵。心想只能等半价活动了。双12,当当、卓越半价活动,《全清词·雍乾卷》赫然在列。但价格还是甚高,稍一迟疑造成订单未付款而被取消。12月19日夜,半价活动又回来了,且承国学数典论坛网友告知可以用券。于是,重新下单,用了一张满300减100的券,实际支付700元,只相当于四三折。22日是周六,只用了两天,就到货了。带了绳子要提书,一大箱,扁扁的,不是提回来的,是扛回来的。回来仔细检查,是出版社原箱。拍照留念。内四册一包,十六册一册不少,版权页在最后一册,是2012年5月一版一印。检查了首册和尾册,印刷质量良好。反思当时为何错过了这部书,从网上搜索得知,这部书的首发式于2012年5月19日在南京大学举行。当时由于关注别的热点事件,未能及时得知该书的出版信息。至于多出来的这第一册,与原购的无异,就以90元的价格挂在网上,因为孔网系统的自动设置的原因,没等卖家设置邮费就被下单确认,很快就脱手了。
[大型选本:《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全2册)]:
此书系诗词合编,前处已及,此不赘述。
[《近代词钞》(全2册)待购]:
《近代词钞》是严迪昌教授心力之作。此书自1996年6月初版印了2000册后,一直没有重印,市面上早已绝迹。可能大都被各大学图书馆收藏。以前和孔网一位书友竞拍过一部,一路竞到275元,以最后一次竞价放弃,落于对方之手。对方告诉我,只要我再加一次价书就到我手了。孔网、淘宝网上倒是有几套,但价格甚巨。好在此书的电子书网上有,使用颇为方便。纸质书,只有等再版了。
散曲全集:
《全元散曲》(全2册):
《全元散曲》86年价仅8.35元,是在当地新华书店看到的,至今还记得当时另一个读者也将其拿到手中。当时兴趣未及,竟未买。92年8月26日从上海邮购买到时已是44.90元,真是后悔莫及。
《全明散曲》(全5册):
是1996年11月26日自京邮购,大洋186元。现在来看,还是买到了冷书。
《全清散曲》(全3册;增补版全3册):
《全清散曲》(全3册)
《全清散曲》我购的是1985年9月一版一印,26.50元,印数4000册。1993年5月8日我阅中华书局《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得知齐鲁书社有是书,5月25日写信询问,6月3日回复有书,6月16日汇款,6月25日打电话询问,言书已发,直至7月13日始收到。原来该书6月21日既已发出,邮局耽误,到我手已是第二次催领。据出版社邮购组的同志说,该书是从别人手中找出的样书。当时以原价购回八年前出版的书,真是弥足珍贵,简直是奇迹!
《全清散曲》(增补版全3册)说来话长。2011年3月30晚,上当当、卓越、京东查新书,居然在京东、当当上发现《全清散曲》增补版,是2006年1月出版的,一版一印。距今已五年,本人居然茫然不知,消息闭塞,真是汗颜。
上网查了一下,增补版在1985年第1版基础上作了较大的修订和增补。新增作家近百人,小令、套数400篇。全书精装3册。定价278元。这个价格真心不便宜。尤其是对我这样已有初版的读者来说。但想到购买初版的特殊经历,就算是当初买到便宜货,现在再吐出来吧!虽然此前一段时间败金甚多,还是决定入手。最后在孔网一卖家处以218.50元的价格拿下,书到,是十品新书,包装结实,只第三册的书角稍有损伤。题签钤印后,仔细阅读后记,才发现此书并非重排本,只是影印原书初版,再附录增补的部分,增补的不多,仅131页。且修订的部分,是以勘误的形式附录的,要增删的文字,完全要靠读者自己手工一一订正。为了这一点变化,重新买了前面的初版部分,有点冤枉!出版社称,由于二十年没重印,初版十多年前就无书可售,有很多硕士生靠从导师处复印,是学界的需要。可出版社没考虑到购买了初版本的四千名读者的需要,其实完全可以出两种:已购买了初版的读者只需单独印“增补本”,对缺初版本的新读者可买“全本”。齐鲁书社这次有失厚道。
赋全集:
《全汉赋》(全1册):
北大出版社出版的费振纲教授辑的《全汉赋》(全1册),是1993年9月3日自京邮购的,大洋19.50元。虽是软精,但印制精美。至今还保留着当初阅读此书的愉快记忆。至于大赋的精美,小赋的精巧,残赋的精彩,印象深刻。
《全魏晋赋校注》(全1册):
2011年9月27日晚,在京东关注收藏了《全魏晋赋校注》(原价148元),遇到活动,又凑了他书为一单。在10月7日下午下了一单。12日到货。历时3天。书为大16开,紫红色的护封,白色漆书效果的书名。编著者在后记中说,只是从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取材,大概自己编著者心里也明白,此书还不能真正称得上《全魏晋赋》,于是才在书名后又加了个“校注”。作为与北大费振刚辑的《全汉赋》衔接的号称“全”字头的全集,这显得不伦不类。作为全集,校勘异文,当然是必须的,但注释就是蛇足了。且校注混编,殊乖体例。开本设计成16开一大册,也与《全汉赋》不配套,不便收藏。定价148元,价格甚为昂贵。排版印刷方面,正文用五号宋体字而非小四号宋体字,字太小。校文用楷体而非小五号宋体或仿宋字,没有审美品位。
然而该书最大的问题,据国学数典论坛网友说是收录不全。作为2008年出的书,完全没有利用新的学术成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程章灿的《先唐赋辑补》完全没有看到。《陆士衡文集校注》里的一些篇目也是没有收入。很多作品相关的校勘内容也没有收入。各种敦煌抄本和日本抄本也是一概不参考。说是承接《全汉赋》,但无论是体例还是质量都明显不继。
唯一可称道的,是在京东国庆“满100立减20”活动期间买的,价格86.40元,五八折。搭配的《新华字典》(第11版)算是白送。
有了这个教训,以后书名带有“校注”的“全”字头的赋总集要慎买了。并且也在思考这一系列的全集要不要继续买下去。
至此,中国古典诗词曲赋“全字号”全集(己出版的部分)几乎均被我“一网打尽”,庶几齐备矣。一般大学中文系的收藏,恐怕也未必如此齐全。整个书房俨然是一座小型的古典文学资料库。回想我的藏书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得益于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出齐中国古典诗歌断代全集”的宏伟规划。正是在不断的积累中,于88年发下宏愿:将来定要购齐此套书。今完成大半。余之梦想是有朝一日购齐馀下的《全明诗》(在编,下同)、《全清诗》、《全清词》以供研究之需,则此生无憾矣。然闻册数甚夥,料价格亦不菲,每有望洋兴叹之感。
﹡加[]者为选本,非全集。
(2014、4、5,6)
孔网【我的专藏参赛】大赛投票处:我的“1号参赛作品”, 6月30日前,每天投出您的宝贵一票!
http://user.kongfz.com/member/my_study_works_vote.php?surveyId=11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福鼎太姥山长歌》(2014、5、2)
2014-05-11 06:45:36
福鼎太姥山长歌(2014、5、2)
李白梦天姥,我今游太姥。太姥天姥本姊妹,太白与我为兄弟。诗仙屐迹不到闽,此事前人足可惜。昔传东海众仙翁,一年一聚此山中。有山无海山不润,有海无山岸不雄。山海俱备添生色,况兼川泽足玲珑。尧时老姥种兰此山下,汉时曼倩奏封天下第一峰。泗滨南山真儿戏,清源难当此山雍。北上八百里,一来睹真容。疑是雁荡山,分灵镇闽东。西与武夷鼎三立,海上仙都闽之轴。秦屿西北路,逶迤万山曲。浙客翻比闽客多,人言此情久如是。登车十八盘,始至山门前。缓步过天街,来拜太姥仙。太姥仙庭豁然开,森然众峰立庭阶。仙人巨掌何其肖,五指比并指空来。旁有一峰似夫妻,伟岸娇羞相尔汝。世间真爱感天地,化育众生实赖此。璇玑木栈缘溪入,聚仙亭畔游客息。仙人锯板仙杖侧,果然胜景朴老迹。一片瓦,悬空寺,绿雪芽清谷风寒。通天洞,七星洞,侧身但见一线天。头上石珠累成串,笑语吟吟地缝还。观鲤亭上叫三声,九鲤朝天应声出。如此峰林世罕匹,摇头摆尾活泼泼。高僧说法鬼神听,双翁垂钓俯首立。白云寺古摩霄宫,覆鼎极顶可观日。山海大观难有两,海上仙都看不足。风动石,天生桥,万古海风吹不坠,试胆谁与我偕来?仙人洞,乐章台,如听瑶琴天上排。龙岗绝顶无去处,忽有地缝才可入。贴胸抵背艰难甚,所过之窄无此窄。空中现此一线天,升天入地片刻间。恨不身插双飞翼,随风直上众峰巅。再三盘桓不忍去,愿邀天姥童姥俱来会,国兴寺北龙潭前。
2 Comments (Post your comment)
引用(0) 文章地址
|
|
|
Blog 拥有人: |
淮南小山黄伟群 |
作者群: |
(没有) |
博客: |
观看所有文章 |
|
好友名单 |
Go: |
上一页/下一页 |
日历
«
<
»
>
2月 2025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连络 淮南小山黄伟群
Email : Send E-mail
私人留言 : 发送私人留言
MSN 短信 :
Yahoo 短信 :
发帖后自动返回论坛 : 1
QQ 号码 :
关于 淮南小山黄伟群
注册时间 : 2010-06-22 07:42:51
来自 : 中国
职业 : 教师
兴趣 : 中国古典(传统)诗词
留言板
这个博客里面没有任何留言。
博客
博客启始于 : 2014-12-23 17:09:08
文章数量 : 0
博客历史 : 3712 天
回响总数 : 0
观看人数 : 50058
RS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