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 browsing this blog: None

六月的聲音

2009-06-13 04:09:31

<六月的聲音>

嗡,嗡,嗡,如空谷聲悽,

由深山傳來,來自北京;

港人回應其聲也厲,

聲音傳了二十載仍覺黑暗,

大學生心聲,求民主未受尊敬.


嗡,嗡,嗡,如空谷聲悽,

由深山傳來,來自北京;

港人回應其聲也厲,

聲音傳了二十載仍無光彩,

香港一定堅持不會放棄.

香港之巨浪,人聲如雷鳴,

今有十六萬之眾點白燭,

燃燒了十六萬人的血淚.

來自北京的聲音,為何沒反應?

如沉入海底的石頭的黑暗,

六月的聲音永遠响轍雲霄.


嗡,嗡,嗡,如空谷聲悽,

千萬個聲音傳了二十年;

港人回應其聲也厲,

由深山傳來,但卻如洪鐘巨响;

六月四日聽慣的夢想..又由海底浮上.

每年一次的回音,必是為民主而高歌;

敲响海底的石鐘,鼓起了一個個浪的希望;

它的聲音之巨,無理由北方聽不到聽不明;

是他們故作耳聾,把聲如洪鐘的當作蚊聲.


嗡,嗡,嗡,如空谷聲悽,

每年一度的六月四日的巨响,人聲如雷鳴;

這個聲音响過了二十年,但香港當是一天,

重復又重復,如山谷的回音--愛民主,愛國家!

飲中八仙歌 (杜甫)

2009-06-13 00:03:58

見這首詩頗有意思,故抄錄下來以烹大家..遇到好詩,不錯過了...只是內容實在太長.夜深未能完成.明早再抄下去.讀一首好而有意思的詩好過讀十首以上沒有感覺的雜詩吧.


飲中八仙歌 (杜甫)

知章騎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 道逢麵車口流涎.
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
宗之蕭灑美少年, 舉觴白眼望青天.
蘇普長齋綉佛前, 醉中往往愛追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
焦遂五斗方卓然, 高談雄辯惊四筵.


這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個酒仙同時代的人.又都在長安生活,在啫酒,豪放,曠逹這些方面彼此相似.詩人杜甫以洗練的語言, 人物速寫進一首詩里,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
八仙中以賀知章最老,年事最高,在長安他曾"解金龟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像乘船那樣搖晃去,醉眼矇矓,眼戆繚亂,跌進井里竟會在井熟睡不醒.騎馬傾欹.杜甫用這一典故誇張的手法描摹賀知章呀.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璡.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因此,他敢于飲酒三斗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啫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麵車(即酒車)竟然流口水來,恨不得把他封地遷到酒泉(今的甘肅)去.相傳那里城下有金泉厡味如酒.故名酒泉.八人之中只有李璡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詩人杜甫就抓着
李璡出身皇族這一车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槳心理與醉態,下筆 真實而有分寸.
接着出現的李適之.他於天宝元年(742),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天宝五載適之為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 會飲,雖酒興未減,却不免牢騷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槳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時來"樂聖"即即喜喝淸酒,"避賢"即不喝濁酒.結合他罷丞相的事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裡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劃圖人物性格,精心描繪李適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展現後,跟着出現的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普.崔宗,是一個倜儻灑脫,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豐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着寫蘇普.司馬遷<史記>擅長以矛盾沖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征.蘇普一面聣禪,長期齋戒,一面又啫,經常醉酒,處于"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結困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普渚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尼忌的性格特點.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岳"(<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出了李白的啫好和詩才.李白啫,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上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
另一個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明王嗣奭<杜臆>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脫下帽子,靈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云煙般舒卷自如.:脫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他酣輰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獨立的性格特征.
砍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唐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集遂喝酒五斗後方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惊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詩里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征,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精確,謹嚴.
<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情緒歡樂.在音韻,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砍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作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同中有同,多樣而統一,構作一個整體,彼此補托映照,有如一座群體圓雕,藝術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所說:"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中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這是一篇多麼詳盡的分柝評語,十分可愛的文章.多讀此類文章,對古詩的真義是會更上多一層樓了.

好的古詩讀來對我們學習寫新詩的都大有裨益,即如以上的杜甫詩,是一最佳明證矣!

(一起來作詩) 一個最老的故事

2009-06-12 19:03:08

部份折錄自星島日報 作者:羽羊 (一起來作詩)

用格律寫詩令現代人望而却步,寫詩的也往往謙稱只會打油詩.其實打油詩卻不好作,要把握節奏和音韻感,俗語新說,方顯趣味.
唐寅七律<夜讀>:"人言死後還三跳,我要生前作一塲."一聯,面上完完全全工對,骨子里油滑之至,令人跳腳.[打油]的功夫要讓人讀來會心一笑.形式的上合不合律例倒在其次.

一個最老的故事:

以下是一個在榕樹頭聽來的故事,現以打油詩形式加添修改,與您分享,作為另一個新的開始。(白雲山為虛構)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三名窮秀才,喜愛讀唐詩,吟罷上二句。心便起遊思。

聯袂姑蘇行, 拜訪寒山寺,
在彼白雲山, 雲深不知處.
不喜吃素齋, 只愛酒和肉.
食盒十二件, 足夠三日饌.
扺達白雲山, 梯間十餘級.
食盒重沉沉, 苦恨無書僮.
左推和右讓, 個個識禮義.
最後甲提出, 詩詞定主意.
乙丙皆贊成, 性問詩何指.
尊賢當敬老, 我輩所俱知.
最老不用拿, 餘者便算輸.
說罷盡低頭, 心中各自思.
徘徊五六步, 問丙便成詩.
勝過曹子建, 媲美青蓮士.

丙日:
三人遊白雲, 無人拿食盒.
彭袓稱我為伯伯.
彭袓壽千歲 亞丙為他.

乙日:
三人遊白雲, 無人拿食盒.
皇母蟠桃我曾摘.
萬年蟠桃果, 阿丙曾嘗試.
最後到阿甲, 躊躇又滿志.

甲日:
三人遊白雲, 無人拿食盒.
汝等子母拜堂我是客.
願賽當服輸, 勝者為阿甲.

以上不是很好的而有感性的詩嗎?
其實在現代香港歌曲在90年代內有不少歌詞,可以比美古代如蘇東波的詞.所以我們不應低估現代詩人和詞人的成就.

刃心雞禽怨

2009-06-12 18:48:30

< 雞禽怨 > 寫在禽流感時 (黃亞拔,sfiawong)

哀哀悲哭泣, 同胞千萬群。

生不逢良辰, 死未知何因。

一殺數千萬, 怨聲超秦人。

若知疫原頭, 死去也甘心。

今又來瘟疫, 盡滅何太恨。

趕盡枉殺絕, 雞禽不留痕。

嗚呼來哀訢, 泣泣不能忍。

(註:寫在香港前年雞禽感時,可否這樣寫?)

杜鹃的話題 (散文)

2009-06-12 00:29:21

千里暮雲誰和唱
杜鵑又染血淒迷
年年回顧相思地
復向花枝百遍啼

杜鹃鸟的疑案:

  杜鹃可说是我国一种有名的鸟,有许多关于它有趣的和动人的传说。仅是它的啼声已经提供了古今诗人无数歌咏的资料。据说猩红色的杜鹃花,就是由于杜鹃鸟苦啼不休、嘴里滴出来的血染红变成的。
  许多书上都描写杜鹃在春天所发出的哀怨啼声。望帝、杜字、子规,都是它的别名,向来传说这种鸟是古代一位皇帝的精灵所化,啼声凄恻,差不多成为中国文艺作品中寄托哀怨乡恩闺怨一类情绪的象征。而在实际上,真正听过杜鹃啼声的人已经不多,至于亲眼见过杜鹃和知道它生活习惯的人则更少。
  杜鹃虽是一只有名的鸟,但是什么鸟才算是“杜鹃”,不要说一般人,就是许多鸟类学家也不很弄得清楚。
  从前岭南大学的生物学教授德国人密尔,写过一篇文章,说一种被称为“中国大巴八鸟”的野鸟,乃是中国人所称的杜鹃。这是有一尺多长的乌鸦型的大鸟,黄色的大嘴,头背青黑色,腹下黄绿色,尾下橙红色。他说,这种鸟在广东罗浮山鼎湖山很多,啼声鸣鸣,彻夜不停,下雨的天气啼得更起劲。他说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杜鹃。
  向来喜欢研究香港自然的大学堂的香乐思教授,也附和密尔的意见。在他的《香港的鸟类》小册子里,注明说中国大巴八鸟就是杜鹃。说它们在薄扶林和新界的林村谷一带做巢。香港的植物公园大树上也有它的巢,有一年大风,曾捉到被风吹下来的三只小雏。又说它们喜欢在树洞里做巢。
  根据这两位教授文章里所附的图片,以及所描写的“巴八鸟”的形状和毛色看来,我们知道他们都不免弄错了。杜鹃不会有一尺长,也不会有乌鸦那样的大嘴,它们的毛色也不是青黑色的,它们更从来不在树洞里做案。惟一可能相混的原因,就是巴八鸟的鸣声有一点与杜鹃相似。
  中国向来所说的杜鹃,其实是郭公鸟的一种。它们全身灰黑色,胸前有黑色的条纹,全身仅有八九寸长。最大的特征是嘴角的颜色作深红色,这正是“杜鹃啼血”的传说来由。每年三月至八九月间,在香港可以见得到。
  杜鹃的传说虽然很美丽,而在实际生活上,它们的名誉实在不很好。它们飞翔的时候,喜欢模拟鹰隼的姿态,用来恐吓其他的小鸟。它们自己又从不做窠,喜欢将自己的卵产在喜鹊的巢内,由别的鸟给它孵雏。杜鹃的小雏很凶恶,不仅贪食,而且懂得排挤窠内其他的小雏,时常将喜鹊的小雏从巢中挤跌到地上。


欢迎光临sfiawong的博客
Blog Owner: [ sfiawong ]
Contributors: [ (没有) ]
Blog: [ View All Entries ]
[ Friends ]
Go: [ Back/Forward ]
Calendar
« < August 202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Shoutbox
2010-12-24 19:57:04
圣诞快乐!
2009-08-04 04:39:26
看望朋友。问一声夏日好。
奇文共賞
發掘多點奇文,想象多些奇思妙想.

我的想象有可能是未來的希望!

發掘出來的奇文也許是沒人注意的寶藏!
Contact sfiawong
E-mail address
Private Message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
Automatic return to the forum after posting
ICQ Number
About sfiawong
Joined
2009-05-05 20:09:43
Location
US/HK
Occupation
retired.
Interests
Reading and poetry.
Blog
Blog Started
2009-05-22 00:29:20
Total entries
4
Blog Age
5943 days
Total replies
4
Visits
142381
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