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s browsing this blog: None

劉伯溫的「燒餅歌」是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中國奇寶)

2009-06-23 17:18:20

劉伯溫的「燒餅歌」是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轉貼)

這首預言可以在中國傳統的曆書『通勝』中找得到。
它的名為何叫做「燒餅歌」呢?在其中亦有提及,
話說於公元一三六八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內殿裏吃燒餅,只咬了一口,
更聽到內監會報劉基劉伯溫進見。
太祖心想測試劉基一下,於是便以碗蓋著只咬了一口的燒餅,
再召劉基入殿晉見。劉基入殿後,
太祖便問曰:「先生心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搯指一算,
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到了這裏,
相信大家可劉伯溫之言而估計得到答案,明太祖也不得不為之讚嘆。
燒餅歌當然未完,明太祖眼見他擁有奇門之術,
於是朱元璋便繼續向劉基請教明朝以後的國運。
劉伯溫說:「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北已平,國事也步入正軌。
雖然皇太子是直系血親所傳承下去的,但皇上仍應該慎防以後子孫手足相殘,
兄弟內鬥。還有也要防國土內封侯王爺各據一方,且北方勢力將強大,
南方之王室,將會被北方侯爺消滅。」
太祖曰:「朕今都城得以堅固守密,何防之有?」
劉伯溫曰:「臣見都城雖屬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只恐燕子飛來 (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位)。」
劉伯溫隨即作歌三首:

  此城御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燕王國號永樂)
  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
  北方胡虜殘生靈,御駕親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
  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
  相送金龍復故舊,雲開日月照邊疆。(英宗北狩得還)
太祖曰:「此時天下若何?」
劉伯溫曰:「天下大亂矣。」
帝曰:「朕之天下有誰亂者?」
劉伯溫答曰:

  天下飢寒有怪異,棟樑龍德乘嬰兒,
  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太平時,
  老練金精龍壯旺,相傳昆玉繼龍堂,(英宗復闢)
  誰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指魏忠賢)
(明成祖篡奪江山時,宦官之功勞不小,後來建立了東廠,八千女鬼就是指東廠的宦官)
太祖曰:「莫非父子互爭國乎?」
劉伯溫曰:「非也!樹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順則止(遇順治皇帝而明滅),至此天下未已。」
太祖曰:「何為未已?」
劉伯溫曰:

 萬子萬孫層疊層,(萬歷子孫)
祖宗山上貝衣行,
八侯不復朝金闕,(崇禎)
十八孩兒難上難。
(明朝從太祖朱元璋至崇禎皇帝共經歷十八位傳人,包括其年號及特徵,都在劉伯溫之預言中。)
劉伯溫隨即卜卦曰:

 木下一頭了,目上一刀一戊丁。(李自成亂)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傑總無春,
 戊子己丑亂如麻,到處人民不在家,
 偶遇飢荒草寇發,平安鎮守好桂花。(吳三桂)
(木下一了就是「李」字,目上一刀指「自」,一戊丁指「成」字,
就是說明朝末年李自成自立為闖王,與張獻忠等興兵作亂,
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因李自成搶奪其愛妾陳圓圓,
三桂大怒之下大開城門引清兵入關,終導政明朝滅亡。)
太祖曰:「偶遭飢荒,平常小醜,天下已乎。」
劉伯溫曰:

 西方賊擁亂到前,無個忠良敢諫言,
 喜見子孫恥見日,衰頹氣運早昇天,
 月缺兩耳吉在中,奸人機發走西東,
 黃河涉過鬧金闕,奔走梅花上九重。(崇禎崩於梅山)
太祖問曰:「莫非梅花山有人作亂?朕從今命人看守,又如何?」
劉伯溫曰:「非也。」
劉伯溫曰:

 遷南遷北定太平,佐王佐帝定牛星, 
 運至六百又得半,夢花有子得心驚。
太祖問曰:「大明有六年之國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國師何不留下『錦囊一封』藏在庫內,世世相傳勿遺也,急時有難則開視之可乎。」
劉伯溫亦有些意,於是又歌曰:

 九尺紅羅三尺刀,勸君任意自遊遨,
 閹人尊貴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桂花開放好英雄,拆缺長城盡孝忠。
(這裡主要說吳三桂將城門打開給北方滿人入關,是明亡之因)

 周家天下有重復,摘盡李花枉勞功,  
 黃牛背上鴨頭綠,安享國家珍與粟,  
 雲蓋中秋迷去路,胡人依舊胡人毒,  
 反覆從來折桂枝。
(歷史再次出現,吳三桂再一次作亂,最後給胡人平定了)
劉伯溫曰:

 水浸月宮主上立,(清字)
禾米一木併將去,
二十三人八方居。(八旗軍之編制)
太祖曰:「二十三人亂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劉伯溫說:「臣罪該萬死,實不敢隱瞞真象,明朝共業輾轉演變至此,早就滅亡許多年了」。
當朱元璋一聽大明江山早已滅亡久矣時,極為震驚,並且問劉伯溫說:「此人 (指滅明朝的人)生長何方,若何衣冠,稱何國號,治理天下又如何?」
劉伯溫曰:

 還有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憂,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民夫。
太祖曰:「自古胡人無年之國運,乃此竟有二百餘年之運耶?」
劉伯溫曰:

 雨水草頭真主出,
路上行人一半僧,(清朝百姓頭髮一半光頭一半紮辮子)  
 赤頭童子皆流血,
倒置三元總纔說,
 須是川頁合成出,(預言順治皇帝)
十八年間水火奪,
 庸人不用水火臣,(預言康熙年號)
此中自己用漢人,(康熙開始學漢語及用漢人)
 卦分氣數少三數,
親上加親親配親。
太祖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奪火滅,親上加親,莫非駙馬作亂乎?」
劉伯溫曰:「非也。」
劉伯溫曰:

 螺頭倒吹也無聲,
 點畫佳人絲自分,
 一止當年嗣失真。(即雍正在位十三年) 
 泥雞啼叫空無口,
 樹產靈枝枝缺魂。
 朝臣乞來月無光,
 叩首各人口渺茫,
 一見生中相稱賀,(指「乾隆」)
 逍遙周甲樂飢荒。(指清乾隆時國富民強,且在位六十年,再享三年後駕崩)
太祖曰:「到此胡人敗亡否?」
劉伯溫曰:「未也,雖然治久生亂,值此困苦,民懷異心,氣運猶未盡也。
劉伯溫曰:

 廿歲力士雙開口,
 人又一心度短長。(嘉慶年)
 時佐寺僧八千眾,
 火龍渡河熱難當,
 叩首之時頭小兀,(道光皇帝)
 嫦娥雖有月無光。(在位三十年)
 太極殿前卦對卦。(咸豐的“豐”字)
添香禳斗鬧朝堂,
 金羊水猴飢荒歲,
 犬吠豬鳴淚兩行,
洞邊去水台用水,
方能復正舊朝綱。(同治)
 火燒鼠牛猶自可,(焚毀圓明園)
 虎入泥窩無處藏,(虎入泥窩,即清朝末年洋人及略強瓜分中國,英法聯軍等)
 草頭加上十口女,(慈禧)
又抱孩兒作主張,(慈禧已控制了光緒)
 二四八旗難蔽日,
思念遼陽舊家鄉。(指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光緒逃往熱河,思念故京)
 東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獅,(各國的代號)
 分南分北分東西。(各國在華建立勢力範圍)
偶逢異人在楚歸,
馬行萬里尋安歇,
殘害中女,四木雞,六三人,(外國在華殘害百姓)
不識山水倒相逢。
 黃龍早喪赤城中,(指光緒之瀛臺泣血)
豬羊雞太九家空,
飢荒災害皆並至,
一似風登民物同。
 得見金龍民心開,(指國父孫中山)
 刀兵水火一齊來,
 文錢斗米無人糴,
 父死無人兄弟抬,(指辛亥革命後中國軍閥割據,兵災連連)
 金龍絆馬半亂申。(指孫中山於中國尚未統一就在北京病亡)
二十八星問土人,
蓬頭女子遇蓬頭,
揖讓新君讓舊君。(袁世凱違反協議,先破壞臨時約法,後稱帝)
太祖問曰:「胡人至此敗亡否?」
劉伯溫曰:

 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胡人方罷休,
 炮響火煙迷去路,遷南遷北六三秋。
(中華民國成立後,先有袁世凱稱帝,再有張勳復辟,南北分裂,中國經過了多 年的內戰,到民國十八年才統一,正是六三一十八之數)

 可憐難渡雁門關,摘盡李花盡滅胡。
 黃牛山上有一洞,可藏一萬八千眾,(指台灣約一千八百萬同胞)
 先到之人得安穩,後到之人半路送,
 難恕有罪無不罪,天下算來民盡瘁。
 火風鼎,兩火初興定太平,  火山旅,銀河織女讓牛星,  火德星君來下界,金殿樓臺盡丙丁,  一個鬍子大將軍,按劍馳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愛,永享九州金滿籯。
(指中國未來統一前,兩岸將持續對峙一段時間,
在一段時日後,將會出現一萬民永戴的領袖,來弭平動亂,統一神州。)
劉伯溫隨後就說出對西元2000年後中華民族之預言
各位且仔細看劉先生為中國日後命運所下之註解: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樣形,琴瑟和諧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興,五百年間出聖君,
 聖君尚問真人出,周流天下賢良輔,
 氣運南方出將臣,聖人能化亂淵源,
 八面夷人進貢臨,宮女勤耕望夜月,
 乾坤有象重黃金,北方胡虜害生靈,
 更令南軍誅滅形,匠馬單騎安外國,
 眾將揖讓留三星,三元復轉氣運開,
 大修文武聖主裁,上下三元無倒置,
 衣冠文物一齊來,七元無錯又三元,
 大開文風考對聯,猴子滿盒雞逃架,
 犬吠豬鳴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離散亂皆逃民,愛民如子親兄弟,
 創立新君修舊京,千言萬語知虛實,
 留與蒼生作證盟。
  這裡一看便知中國將會成為超級大國,而且偉人將出,
如果加上其他預言說 1981年1月21日出生的人是救世主,如進入2000年,
這人也已是成人了,中國的偉大領袖會否和救世主是同一人呢?
我們這新一代能否見證他/她的出現呢?

金陵塔建在南京城郊,乃明朝軍師劉伯溫所建。
民國期間被拆除時,在一石碑上發現的碑文預言了500多年後
從中華民國開始一直要現在及未來中國的許多事情。
碑文如下:
金陵塔,金陵塔
劉基建,介石拆
拆了金陵塔,軍民自己殺。
草頭相對草頭人。
到尾只是半縮龜,洪水橫流成澤國,路上行人背向西。
日出東,日沒西。
家家戶戶受慘淒。
德逍遙,意逍遙,百載繁華一夢消。
紅頭旗,大頭星。
家家戶戶吊伶仃。
三山難立足,五子齊榮升。
心忙忙,意忙忙,清風橋拆走如狂。
爾一黨時我一黨。
坐高堂,食高粱,全不計及他人喪。
廿八人,孚眾望,居然秧針勝刀槍。
小星光,蔽星光,廿將二人走北方。
去家木,路傍徨,到處奔波人皆謗。
大海落門閂,河廣未為廣。
良田萬頃無男耕,大好蠶絲無女紡。
麗人偏愛將,爾我互相幫。
四水幸木日,三虎逞豪強。
白人誠威武,因心花鳥慌,逐水去南汗,外兒歸母邦。
盈虛原有數,盛衰也有無。
靈山遭浩劫,烈火倒浮濤。
劫劫劫,仙凡逃不脫。
東風吹送草木哀。
洪水滔天逐日來。
六根未淨隨波去。
正果能修往天台。
二四八,三七九。
禍源種己久。
民三民十民三七,錦繡河山換一色。
馬不點頭石沉底,紅花開盡白花開,紫金山上美人來。
一災換一災,一害換一害。
十九佳人五五歲,地靈人傑產新貴。
英雄拔盡石中毛,血流標桿萬人號。
頭生角,眼生光。庶民不用慌。
國運興隆時日到,四時下種太平糧。
一氣殺人千千萬,大羊殘暴過豺狼。
輕氣動山岳,一線鐵難當。
人逢猛虎難迥避,有福之人住山莊。
繁華市,變汪洋。
高樓閣,變坭崗。
父母死,難埋葬。
爹娘死,兒孫扛。
萬物同遭劫,虫蟻亦遭殃。
幸得大木兩條支大廈。鳥飛羊走返家邦。
能逢木兔方為壽,澤及群生樂且康。
有人識得其中意,富貴榮華百世昌。
層樓壘閣聳雲霄,車水馬龍竟夕囂。
淺水鯉魚終有難,百載繁華一夢消。
//
金陵塔,金陵塔
劉基建,介石拆(“劉基”即劉伯溫,“介石”是指蔣介石)
拆了金陵塔,軍民自己殺。(國共內戰)
草頭相對草頭人。(中華民國的“華”字和“蔣”字)
到尾只是半縮龜,洪水橫流成澤國,路上行人背向西。(這裡是“毛”,“澤”,“東”三個字)
日出東,日沒西。(日本侵華)
家家戶戶受慘淒。
德逍遙,意逍遙,百載繁華一夢消。(指法西斯德國和意大利?)
紅頭旗,大頭星。(很明顯指中共的紅旗和五角星)
家家戶戶吊伶仃。
三山難立足,五子齊榮升。(五子是五星紅旗?)
心忙忙,意忙忙,清風橋拆走如狂。
爾一黨時我一黨。(國民黨與共產黨)
坐高堂,食高粱,全不計及他人喪。
廿八人,孚眾望,居然秧針勝刀槍。(“廿八”是“共”字,工農勝軍人)
小星光,蔽星光,廿將二人走北方。(是指共產黨入京)
去家木,路傍徨,到處奔波人皆謗。
大海落門閂,河廣未為廣。(國共兩黨分據海峽兩岸)
良田萬頃無男耕,大好蠶絲無女紡。(政治運動下的經濟蕭條)
麗人偏愛將,爾我互相幫。(江青與四人幫)
四水幸木日,三虎逞豪強。(“四水幸”是“澤”字,“木日”為“東”字,“三虎”是“彪”,指林彪)
白人誠威武,因心花鳥慌,逐水去南汗,外兒歸母邦。(好像指香港回歸)
盈虛原有數,盛衰也有無。
靈山遭浩劫,烈火倒浮濤。
劫劫劫,仙凡逃不脫。
東風吹送草木哀。
洪水滔天逐日來。
六根未淨隨波去。
正果能修往天台。
二四八,三七九。
禍源種己久。
民三民十民三七,錦繡河山換一色。
馬不點頭石沉底,紅花開盡白花開,紫金山上美人來。
一災換一災,一害換一害。
十九佳人五五歲,地靈人傑產新貴。
英雄拔盡石中毛,血流標桿萬人號。
頭生角,眼生光。庶民不用慌。
國運興隆時日到,四時下種太平糧。
一氣殺人千千萬,大羊殘暴過豺狼。
輕氣動山岳,一線鐵難當。
人逢猛虎難迥避,有福之人住山莊。
繁華市,變汪洋。
高樓閣,變坭崗。
父母死,難埋葬。
爹娘死,兒孫扛。
萬物同遭劫,虫蟻亦遭殃。
幸得大木兩條支大廈。鳥飛羊走返家邦。
能逢木兔方為壽,澤及群生樂且康。
有人識得其中意,富貴榮華百世昌。
層樓壘閣聳雲霄,車水馬龍竟夕囂。
淺水鯉魚終有難,百載繁華一夢消。

加註:我也不知到這樣長,以前見過至民初為止的,為何又加長了呢?

銀鬚上的春天 (短篇)

2009-06-22 23:03:53

讀到以下的小故事,實在太好,生動可愛,而又不忍失去,唯有把它呈獻上來,給大家欣賞:Arrow

銀鬚上的春天
◎黃春明


  今年的春天一直落雨。
  這一段日子潮濕得很。幾乎每天晚上睡覺蓋被保暖的人,都變成烘焙棉被的人炭。因為那濕冷又重的被子一蓋上去,人自然就縮成一團。等到覺得暖和舒適,天正好也亮了。除此之外,村子裡很多東西也都發霉。像接近地面的桌腳板凳腳,豬圈的樑柱都長了菇菌,像一把一把撐開的小傘。
  村子裡的住家,每一戶都是農家,所以只要春耕不缺水,什麼都好。誰還管它潮不潮、霉不霉。榮伯的老關節,從下雨的前一天就一路疼痛。家人要帶他去看醫生。他老人家怕花錢,硬說不用。還說太陽出來就會好。但是雨還是一直落個不停。他每天早晚到村口的小土地公廟的一趟路,也得撐傘一拐一拐,拐到那裡去燒香。廟裡的香早就點不著了,他老忘記他的下一次計畫,要從家裡帶點得著的三炷香過去。老關節有時是不聽使喚的,這一趟他就不能即刻回頭再來。他人站在廟口,身子留在外邊,把頭和手伸進廟裡點香。點不著。再點。點到打火機頭的鐵片燙到手才作罷。他撐著傘站在雨中,順便也替腰身高的小土地公廟打傘。他等著。用感覺等著。等老關節告訴他可以走的時候,就準備回去拿香再來。老關節似乎很固執,連站都很勉強。榮伯只好舉起右手,無所事事地看看被打火機燙到的大拇指。最近幾年,村人都說他的長相越來越像土地公了。他很高興,也以此為榮。雨仍然沒停,他抬頭看看天,心裡嘀咕著說:落?再落罷。落這麼久了,我就不相信你還能落多久。
  沒幾天,太陽出來了。榮伯的老關節不痛了。他舉手遮光瞇眼瞄一下太陽,心裡笑著嘀咕說:我就不相信你不出來。村子裡的人,把家裡的桌椅搬出來,讓它四腳朝天吹吹風,曬曬陽光。當然棉被,還有一些衣服也都拿出來晾了。
  同時,孩子們的天地又回來了。陽光一出來,好像沒有不能去的地方。大孩子跑到城裡街坊,有的去泡沫紅茶店,捧村子裡去那兒工作的女孩,有的去吃冰,去逛逛。辦家家酒輩的小孩子,就在家附近的田野遊戲。這種久雨後的陽光,沒有人願意待在屋子裡。連雞鴨貓狗都各找向陽的角落,曬曬陽光舒展筋骨。野花昆蟲也不例外;粉紅色的酢醬花,黃色的蒲公英,粉紫和白色的大和草花等等,在一夜之間開滿圳溝兩岸,蜜蜂和白色的、黃色的小紋蝶紛飛其間,小孩子看了不玩也難。五六個小孩每人各摘一把粉紅色的酢醬花準備到土地公廟旁的榕樹下玩。他們似乎晚來了一步,樹下已經有一位滿臉白鬚的老公公,靠著樹幹斜躺在那裡睡著了。小孩子原來不想打擾,但是聽他打鼾的聲音特別大,反而引起小孩子的好奇,而都圍過來了。
  「是誰的阿公?」
  「沒看過。大概不是我們這裡的人。」
  「對!不是我們這裡的人。」
  他們確定老公公不是這裡的人之後,他們不但說話小聲,還往後退了半步。
  「他的臉好紅,鬍子好白噢!」
  「鼻子最紅。」
  「皺紋比我家阿公還深。」
  「看,耳朵好大。好奇怪。」這位小孩因為外祖母常誇他的耳朵大,有福氣,所以他常注意別人的耳朵。
  「他睡覺也在笑。好好玩。」
  大家都笑起來了。
  「噓──!」其中有一位小女孩提醒大家小聲。原來圍老公公的半圓,小孩子的腳已經近到無法再移前一寸,他們只能把頭聚在一起。從後面看,老公公的上半身都被遮住了。
  有一位小孩子突然想起來,說:
  「我看過他!」
  「在哪裡?」
  被問的孩子一時又說不上來。他說:「不只一次,好像常常看到他。」
  「亂講。」
  「在、在……」那孩子努力地想著。他的感覺慢慢地感染到其他的小朋友,他們臉上的表情,並不再表示懷疑了。
  「我、我也好像看過他。」有一個小孩也怕人家指責他亂講,他有些擔驚地說。
  沒想到最後有四個小孩也都這麼覺得。
  「他是不是很像土地公廟裡的土地公?」另外一個小孩子也不是很有把握的說。
  可是大家一聽這個提示,都不約而同地驚叫起來。
  「對!很像土地公。」
  這一叫可把老人家嚇了一跳。原來小孩子早就把他吵醒,只是為了不掃小孩子興,他繼續裝睡,同時聽聽小孩子在討論他也覺得蠻好玩。
  小孩子這邊,也知道他們叫得太大聲,一定會把老人家吵醒過來,所以他們也嚇了一跳,往後退了幾步,停在那裡觀察。老人家為了要他們放心,他稍變換一下姿勢,故意打起鼻雷,均勻地吐著氣,而那銀白的鬍鬚就像棉花糖那樣微微地顫動起來。
  這一招真的叫小孩子放心了。小孩子小心地圍攏過來,有人用最小的聲音說:
  「看!他就是土地公。」
  大家也都這麼認為,但是相信是如此、心裡卻是有點莫名地驚怕著那種神祕的什麼。
  「可是,可是土地公穿的是戲服啊。這個人穿的衣服和我家阿公的是一樣的。」
  「對。土地公穿靴。他是赤腳啊。」
  「我們去看看土地公在不在就知道啊。」有人建議去求證一番。
  他們很高興地跑步過去。快到小土地公廟時,大家卻步地慢下來,最後躡足移動身體,到距離小廟大約五六步的地方,就沒人敢再往前了。他們聚成一團你推我擠地,彎身向廟裡瞄一瞄。因為有點逆光的關係,一下子看不大清楚。
  「呀!真的不見了。」
  「真的!」
  後面的擠上來,前面的被擠得撲在地上。
  「有!我看到了。」被擠倒的小孩興奮地叫起來。本來要怪後面擠倒他的人,這下也忘了痛。「看!」
  所有的小孩子都蹲下來換個角度看。他們正好看到小土地公的頭像,背對著透天的通氣孔。「看到了!在裡面。」
  這時候大家被某種神祕感懾走的魂魄才又回到小孩子的身上。他們很快地擠到小廟前。
  「我來看看像不像。」
  小廟的廟門只能讓一個大人探身進去,小孩子兩個算是很勉強。有兩位小孩子已經先探頭進去看了。外面只聽到兩個在裡面的頭在對話。
  「你看像不像?」
  「是有點像,也有點不像。」
  「那你覺得像不像?」
  「不太像。」
  「不太像?」另一個提高聲音問。
  「有、有一點。」沒有信心似的。「不過現在又覺得很像。」
  「好奇怪,」有點洩氣的,「你說很像時,我又覺得不大像。」
  他們這樣的對話,外頭的小孩聽了,更急著想看。
  「快點──,輪到我們看。」
  那兩個還沒縮頭出來之前,外面的小孩已經在爭順位了。
  當大家都看完了之後,他們的結論都認為那老人家不是土地公。只是有點像和有點不像,是他們以前沒見過的,不是村裡的人。
  他們又好奇地回到大樹下老人家的身邊。老人看小孩又回來,他馬上打鼾裝睡;他覺得小孩子很可愛很好玩,決定跟他們玩下去。小孩子們也這樣覺得,覺得這位半生不熟的老人好可愛好好玩。他們小心地圍過去。
  「看,鬍鬚那麼白那麼長,最像土地公的鬍子啦。」這位孩子禁不住地彎下身,輕輕地摸它。他撫摸了幾次,老人家還是裝著酣睡的模樣。一個小孩摸成功,接著一個一個小心翼翼地都摸過了。他們吃吃地笑著。
  有一位手上還握有酢醬花的小孩,他靈機一動,試著把花結綴在鬍鬚上。大家很欣賞他的想法,大家又爭著要結花。他們的年紀才學會綁自己的鞋帶,但是要把不同質料、把花梗和鬚毛結在一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何況笨手笨腳的年齡。另外這一邊的老人家,如果他不是疼愛小孩子的可愛,這可是一場災難。因為小孩已經被集體冒險同化,他們覺得緊張刺激而興奮起來;冒險往往是不顧後果,不要命地玩耍。開始的時候,他們會注意鬍鬚毛根的固定位子去將就它。本來要把花結上去就很難,又要將就位子,另外還沒輪到的夥伴,在旁推推擠擠真是難上加難。最後忘了鬚毛連肉,結得緊張的小孩,總是會拽動鬚毛。輕的還可以忍一忍,重的話就得假裝要醒過來動一下身體,小孩子就會罷手後退。老人家知道,只要他醒過來,這個遊戲就結束了,對小孩掃興,對自己嘛,膝下無孫,目前的情形何嘗不是天倫?小孩子看到差一點醒過來的老人家又大聲打鼻雷睡了。他們又圍過來繼續完成他們的創作;把粉紅色的小花結綴在銀亮的長鬚上。
  在後頭還沒輪到手的小孩,一邊看人家笨手笨腳的在結花,一邊壓著聲音責罵人粗魯,要人輕一點。同時他們也在注意老人家臉上的反應。
  「你看!他哭了。」有一位小女孩拍著正在結花的小孩的肩膀害怕地說。
  大家的目光都集注在老人家的臉上。真的,兩顆晶瑩的老淚珠,就嵌在兩隻眼睛的眼角和眼屎擠在一起微微顫動。所有的小孩子都愣住了,並且同時心裡有些做錯事的自責。
  「不是在哭吧?他的臉在笑哪!」這個小孩多麼希望這位陌生的老人家不是哭。真的,雖然鬍鬚蓋住了老人的嘴角往上揚的微笑,但是比先前更隆起的顴骨和就近的肌肉,那是連嬰兒都看得懂的笑容。
  看了這樣的笑臉,小臉孔的緊張也不見了。吃吃忍俊不住的笑聲,此起彼落的爆開。當然,此刻的情景,此刻的一切,老人家都很清楚,清楚地好像達到了一種飽和,他那被內心的感動蒸餾出來的兩顆眼淚,也被後頭湧上來的擠得搖搖欲墜;就像兩個小孩一人一邊,做溜滑梯比賽時準備起跑的樣子。就在這樣的時候,小孩子們都看到了,看到原先嵌在眼角的兩顆眼淚,同時從眼角沿著鼻子,翻過因為微笑而隆起的肌肉,再滑到鼻翼,停了一下下就鑽進鬍鬚的叢林裡了。
  小孩子驚訝地,「他是在哭。」
  「他不是在哭。他在笑。」
  老人的淚水在裡面經過鼻腔的時候,有些已經急著要從鼻孔流出來。這可由不得老人家,他被嗆了。他想忍住。但忍了忍,忍不住時嗆起的噴嚏聲就大了。小孩子嚇得來不及跑,只好躲在大樹的背後;其實大樹沒有辦法擋住他們,他們就在那裡擠,在那裡小聲叫。
  老人家連連打了幾聲噴嚏,同時也覺得裝睡裝得太久不敢動,身體覺得有些僵硬疼痛。他知道小孩子就在樹後,故意裝著不知道,他站起身,伸伸懶腰,然後朝小土地公廟村口的方向走去。銀鬚上綴了許多粉紅色的小花,由老人的走動,由微風的吹動,有光影的閃動,好像也帶動了就近的風景生動起來了。
  小孩子偷偷看到老人那種愉快的模樣,有一股莫名的感動醉了他們,使他們目送老人家遠去的背影,變得有些模糊,恍惚間老人家的背影被小土地公廟擋了之後,像是一閃就不見了。小孩子都跑出來追過去看,在小土地公廟,在竹叢,油菜花田裡面,回到大樹,再到小土地公廟,這樣來回地找都找不到老人的影子。
  小孩子們不甘心,心裡十分悵然,一個一個又探頭到廟仔看看。那裡當然不會有老人,不過大家都覺得土地公的臉上,除了平常的慈祥之外,瞇笑的眼睛瞇得更深,微笑的皺紋笑得更皺了。
  榮伯遠遠地從村子裡走過來了。他沒有一拐一拐地走,因為老關節不痛了。他想來廟仔整理整理,換一束燒得著的香。
  「你們又來收神明糕仔吃,是嗎?」榮伯高興地問小孩,和他們打招呼之後就探身到廟裡做他的事。
  小孩子不敢提起陌生老人的事。只想提醒榮伯多注意一下土地公到底有沒有什麼不一樣。有一位小孩子說:
  「榮叔公,你知道土地公為什麼會笑呢?」
  榮伯抽身出來,笑著對小孩子們說:
  「出太陽啊!」他看到小孩子們困惑的臉,以為他的答案不清楚。「我們的村子落了多久的雨啊!」他又探身到廟仔裡。這一次他看到土地公神像前面的小石案上,掉了不少酢醬草粉紅色的花,稍抬頭,也看到土地公的鬍鬚上,綴了一些花。他想,這一定是剛才那一群頑皮的小孩的傑作。他抽身出來,手裡還拿了幾朵小花,準備要向小孩子說幾句的。一看,小孩子都不見了。他看看手上的小花,彎下身看看土地公,一陣風吹來,他感到滿心的暢快。往村子那邊的路上,傳來那一個年紀最小的小孩子的哭聲叫:「哥哥──等我──。」
  榮伯掉轉過頭往村子裡看,他搖搖頭,笑起來了。

怕新车被非礼 (轉貼)

2009-06-22 04:21:32

怕新车被非礼 (录自:严浩)2009年06月22日 Apple 日报

有只燕子在飞越高速公路时碰上了一辆货车,她弱小的身体躺在马路上,没有立刻死去。接著发生的事被一位业余摄影师看见了,他拍了一连串照片,后来把照片卖给了一家法国大报社,照片就此曝光,并且上了网,在全世界网民中流传。他拍下了什麼?第一幅照片中,这只受伤雌燕的伴侣展开一双翅膀,守护躺在地上的她;第二幅照片,是身体已经无法动弹的雌燕张开了嘴,雄燕正在为她餵食,看来这只雌燕被撞重伤后,在地上挣扎了很久,垂死的过程中,雄燕还不惜劳苦去捕食照顾她;第叁幅照片中,雌燕已经死去,雄燕用双爪企图搬动她的身体;下一幅图中,雄燕毫不放弃地继续呼唤死去的伴侣;最终,绝望的雄燕在死去的伴侣身边张大嘴揪揪哀鸣。
没有人看了这辑照片后而不被感动。一切众生皆有情,众生不但有思维能力,还有感情,感情知深,可能比起人类不相上下,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注意和接受这个事实。老友占士有这样的感悟:一般人只对他希望拥有的,或者已经拥有的才有感情,猫猫狗狗鸟鸟还不如家里贵重的瓶瓶罐罐或汽车,如果说动物有感情,还不如说新车有感情,虐待动物眼都可以不眨,新车被摸一摸都怕车被非礼。
行文至此,家中座机收到一个机器打来的电话,自称是政府调查,问:「你对行政长官的表现满意还是不满意?七一大游行会不会去参加?」这算不算是对有意去游行的民众的一种恐吓?要知道家中座机,有你的私人登记资料。动物世界不好理解,但比起香港的政治,还是好理解的多。

注: 上半篇是很感人故事,后半谈到部份人爱车如命,死物如车者都怕别人摸过一下.不知是何世界啦!

詩經---葛覃 (講解)

2009-06-21 04:32:26

葛覃---(一女仆工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原句:.........我今譯作:

葛知覃兮, 葛藤多柔长,

施于中谷, 蔓长山谷中,

维叶萋萋。 叶儿真荿盛.

黄鸟于飞, 黄雀轻轻飞,

集于灌木, 栖息灌木上,

其鸣谐谐。 谐谐囀欢声.


葛知覃兮, 葛藤多柔长,

施于中谷, 蔓延山谷中,

维叶莫莫。 叶儿真清鲜.

是刈是濩, 割来煮泡后,

为絺为绤, 织成组细布,

服知无斁。 穿试百不厌.


言告师氏, 轻声告保姆,

言告言归。 思妇情牵缠.

薄污我私, 洗罢贴身衣,

薄浣我衣。 又忙洗外衫.

害浣害否, 何洗何不洗?

归宁父母。 早归父母安.

旨注解:-

这首诗的主旨全在末章点示的"归寧父母"一句.然而在古代,既可指女子知出嫁,化天下以妇道也;而今人余冠英等则以为,这是抒情诗,写一贵族女子淮备归寧(回娘家)知情诗.两者对主旨的叛断相去甚远,但在诗意上均可圆通.采哪个解释,由读者自决由自己体味了.

第一(章)段似乎无人,眼间只见一泒清碧如染的葛藤,蔓延在幽静的山谷;然而这幽静的清碧,又立即为一阵"谐谐"的鸣囀打破,抬头一望,原来是美丽的黄雀,在灌木丛上啁哳.不过这无人的境界,却是一种错觉,因为你忘记了,在哪绿葛,黄雀背后,不份明有一位喜悦的女主人公,在哪裡顾盼,聆听?而第二部制(章)段,终於让女主人公走进诗行,但哪身影却是飘忽的,:你刚看到她弯腰"刈"藤的情景,转眼间又见她在家中"濩"葛织作了.于是哪萋萋满谷的葛藤,又化成一匹飘拂的葛布;而我们的女主人公,则在镜前披著这"絺綌",正喜滋滋试身呢!哪一句"服知无斁.",又透露著辛勤劳作后的多少快感和自豪?
第叁(章)段,她似乎在倾听,又似乎在指点,因为她的女主人,此刻正央求她告急需洗的衣物."害洗?害否?归寧父母"---哪便情急的女人公,带著羞涩和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透露内心秘密.这秘密无疑也被读者偷听到了.,于是恍然大悟,不禁莞尔而笑!站在你面前的女主人公,原来是这样一位急切待"归"(出嫁或回娘家)的新人!

對於譯詩經的,我感覺不容易拿握到古代人的意思,依詩轉用字解釋會有偏差,不易譯出原意.

陆贾的<新語>

2009-06-20 23:11:42

陆贾(约前240-前170),楚人,汉初思想家,政治家,他早年随刘邦平定天下,口才极佳,常出使诸侯.汉高祖刘邦刚刚夺得天下,还没有从喜悦的心情中走出来,陆贾便常常在他的耳边嘮刀《诗》、《书》如何如何好,应当读一读,惹得这位出身亭长的新皇帝不耐烦了,龙顏大怒,破口大骂:老子在马背上夺得天下,读这些书干什麼。陆贾也毫不相让:你从马背上夺得天下,难道你还要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古代的圣贤治国那个不是“逆取而以顺守知?”如果秦始皇夺得天下后不任刑法,而是认真总结前贤的治国知道,以仁义道德行知天下,你今天还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吗?刘邦听后虽然不高兴,但却面有“惭色”。於是他下令陆贾总结秦亡汉兴以及歷史上国家兴衰的经验教训。陆贾撰成一篇便上奏一篇,史称“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陆贾的思想终於获得了高层的赞赏,他的文章也被汇编成《新语》一书。陆贾的文章被称为“新语”,说明它与当时流行的思想是不同的。

  《史记·酈生陆贾列传》记载这段君臣思想的激烈交锋,并达成“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共识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大概陆贾是以“客”知身份相随刘邦的缘故,他们知间的对话也不甚拘谨。陆贾不相信所谓赤帝子杀白帝子的神秘力量,直指汉得天下衣靠的是武力,是秦政的失误,进而指出“马上”得天下,绝不能再“马上”治天下了。而刘邦不以真命天子自命,既不否认武力夺天下的事实,也最终承认了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说明双方都是很坦诚的。这个辩论的结果对汉初统治集团的思想转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汉书·高帝纪》把陆贾着《新语》与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并论,可见这件事情在汉初歷史上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放弃“马上”治天下对汉初统治阶层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马上”治天下的思想在当时绝不仅仅左右着刘邦一个人的思维。汉初重军功,官爵合一,通过战功获得爵位再任行政官吏者比比皆是,所以史书一再强调的汉初“公卿皆军吏”、“吏多军功”的确是事实,也被出土材料所証明。想要这些人在巨大的歷史惯性推动下,放弃刀枪,更换思维,转变统治方法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对於最高统治者来说,汉初又面临许多复杂的矛盾,如诸侯王的问题,六国旧贵族的问题,匈奴问题,社会残破问题等等,那个是主要的,那个是次要的,需要做出淮确的叛断。陆贾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给最高统治阶层的决策提供了帮助。

  陆贾的思想属於儒家还是道家,学者们还有争论,我们也不必细究。从体现他思想的《新语》一书来看,其大意是指统治者要善於学习和总结歷史的经验。例如他说“善言古者合知於今,能述远者考知於近”(《术事》),这虽有些比附的味道,但却标明了他是为了现实而总结歷史的。在这部书中,陆贾反复强调道德仁义、清静无为对於统治者,对於国家的重要意义,并以秦政和歷史的经验为例証作了充份的对比说明。他还提出要“表定六艺,以重儒术”,是董仲舒知前赋予儒家思想崇高地位的第一人。我们知道,战国以来新的统治秩序在“硬件”上有了充份的发展,但在社会统治的“软件”上却有很大的缺感,其重要原因知一是指导思想有失片面,陆贾的言论对於汉初统治集团的提醒是及时的。在《至德》篇中,陆贾描绘了这样一种场景:“是以君子知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閭裡不讼於巷,老幼不愁於庭,近者无所议,远者无所听,邮无夜行知卒,乡无夜召知征,犬不夜吠,鸡不夜鸣,耆老甘味於堂,丁男耕耘於野。”这是陆贾的理想国,也给汉初统治集团描绘了一个国家建设的目标。

  钱鹤滩云:“陆贾所论,多崇俭尚静,似有啟文、景、萧、曹知治者。”(转引王利器:《新语校注·术事》)此论甚确。当然,陆贾的思想在汉初统治集团中是怎样具体贯彻实施的我们已无从考察,可是汉初统治集团的为政风格有了很大转变却是事实。如刘邦在位期间除了翦灭异姓诸侯王外,对其他各种社会势力保持了极大的忍耐、融合精神。他不再象秦始皇哪样追求绝对的“同”,而是要求在尊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前提下,允许其他地域性的社会管理方式的存在,包括独立性很强的诸侯国。他在戎马倥傯知际,还有过多次减轻百姓负担、安定社会、除去苛法知举。临终前,刘邦推举曹参作为萧何的继任,足见他把与民休息、保持社会的安寧放在了未竟的事业知中。他的后继者孝惠、高后时期虽然政治斗争十份复杂,但在社会治理上,“君臣俱欲无为”,形成了“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穡,衣食滋殖”(《汉书·高后纪》)的局面。此后,文、景二帝遵循了这一方针,史称:“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於孝文,加知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知间,至於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书·景帝纪》)这就是歷史上着名的“文景知治”。

  哪麼汉初的几位丞相与陆贾的思想有无共识呢?我们以为是有的。《史记·萧相国世家》引太史公云:“及汉兴,衣日月知末光,(萧)何谨守管龠,因民知疾秦法,顺流与知更始。”这裡的“顺流”与陆贾的“顺守”含义一致,都是指要顺应民意,有所更张。这个思想在曹参身上表现得更为极致。他任齐国丞相九年,治用黄老术,“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后继萧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原为一名武将,他决然放弃“马上”治天下的思想恐怕与高祖以来整个统治集团的思想转变不会没有关系。而这个转变的直接推动者就是陆贾。

  武力夺得政权的统治者不能够“马上”治天下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认识到这个问题重要性在汉初显然也不只是陆贾一人,但我们如果把这件事情看成中国古代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建立后知识份子与政治家知间的一次成功对话、思想家对歷史经验的一次成功总结、政治家治理社会的一次成功实践,它的歷史意义又是深刻而久远的。

象这样的例子,在《新语》中比比皆是,可以说关注秦失天下,从中引出经验教训,是陆贾《新语》的重要内容,在汉代,以秦为喻,关心治乱知道的第一人是陆贾.


欢迎光临sfiawong的博客
Blog Owner: [ sfiawong ]
Contributors: [ (没有) ]
Blog: [ View All Entries ]
[ Friends ]
Go: [ Back/Forward ]
Calendar
« < August 202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Shoutbox
2010-12-24 19:57:04
圣诞快乐!
2009-08-04 04:39:26
看望朋友。问一声夏日好。
奇文共賞
發掘多點奇文,想象多些奇思妙想.

我的想象有可能是未來的希望!

發掘出來的奇文也許是沒人注意的寶藏!
Contact sfiawong
E-mail address
Private Message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
Automatic return to the forum after posting
ICQ Number
About sfiawong
Joined
2009-05-05 20:09:43
Location
US/HK
Occupation
retired.
Interests
Reading and poetry.
Blog
Blog Started
2009-05-22 00:29:20
Total entries
4
Blog Age
5940 days
Total replies
4
Visits
141989
RSS
RSS F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