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婦被澆油點火,百萬華裔為何不站起反抗?



前幾天,美國有個新聞。

就在今年7月14日,一位89歲的華裔老婦出門不久後,被兩名蒙面男子無故掌摑、並潑油點火。

為此,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巨星吳彥祖開出1.5萬美金懸賞兇手。

如果不是吳彥祖,我們可能還不知道,紐約發生了這樣一起駭人聽聞的針對華裔的惡性襲擊事件。
  

▲蒙面歹徒

當時這位老婦不得已之下衹能緊急靠在墻壁上滅火,她的衣服被燒出大洞,所幸處理傷口後並無大礙。

事發後,當地的一個華人非營利性組織以及一名華裔Rap男歌手歐陽靖共同設立了1.5萬美金的賞金來搜集兇手的信息。

有華裔為此成立了TheyCantBurnUsAll(他們不能燒死我們所有人)的組織,並在過去的一個多月裏,在紐約組織了多場示威活動,希望以此來團结華裔和亞裔。

9月5日,他們首次把這場抗議活動帶到了西海岸的洛杉磯,並吸引了包括亞裔、拉丁裔、非裔在內的300多人參加抗議活動。
  


可以看出,參加抗議的人不多、抗議的聲勢也很小。

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名黑人被潑油點火,這不又會發展成黑命貴那樣的燎原之勢嗎?

為什麽一個華裔老婦遭此毒手,輿論就這麽不聲不響呢?

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華裔不會像黑人那麽鬧。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永恆不變的普世真理。

美國的有些華人天天標榜美利堅是人權的燈塔、高喊國內沒有皿煮滋油、不能遊行抗議,這些海高華面對同胞遭此毒手,為什麽不像黑人那樣都去街上抗議遊行?

01

這件事好像也印證了很多人講的一點:

美國沒有華裔。

意思是華裔的存在感很低。

為什麽呢?

首先,華裔人少。

在美國,華裔大約僅有500萬人、占全美總人口的1.5%。

相比之下,美國黑人或者說非裔美國人,占到美國總人口的13.4%,亞裔占到5.9 %。

華裔的人口數量,與亞裔差了4倍、與黑人差了9倍。

所以在美國,人們可能會去討論黑人如何如何、亞裔怎樣怎樣,但很少有人會去專門討論華裔。
  


華裔人數少,就不可能像黑人、拉丁裔那樣在一些地區形成壓倒性的優勢,那就掀不起什麽風浪。

其次,華裔分佈的比較集中。

在500萬華裔中,絶大多數都是生活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休斯敦、西雅圖這樣的大城市。像廣大的美國中部或者偏遠地區,那是很少能看見華裔的。

我們平時之所以感覺美國有好多華裔,是因為那些大城市裏有唐人街這種華裔社區的存在。

很多華裔都聚居在唐人街裏,這樣雖然看起來更抱團,但是整個社區也就和美國主流社會産生了一定的隔閡。
  


華裔在唐人街裏長期保持着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與美國主流文化實際上是格格不入的。

西方文化講究弱肉強食、講究以牙還牙,別人在你身上發泄種族仇恨、你最好的辦法就是團结起來奮起抗爭。

而華裔身上保留着東方傳統儒傢文化的烙印、講究溫良恭儉讓,這就很難在美國這種叢林社會站穩腳跟。

02

有人說,美國華裔非常缺乏族群認同感、不團结。

這其實也見怪不怪,你看美國華裔的來源和組成就知道,他們很難抱成一團。

第一批成規模移民美國的,是19世紀中葉以後跑去美國修鐵路的那幫勞工。

他們被當做豬仔運到美國、又被人揪着辮子幹苦力,勤懇勞作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寄回傢裏,很多人下定决心把命留在美國。
  


1871年,洛杉磯唐人街大屠殺,20個華工被絞死;1885年岩石泉大屠殺,白人不滿華工因為低工資而獲得更多工作機會,所以殺了28個華工,75處華裔住宅被燒毀。

1882年美國出臺排華法案,之後的半個世紀裏,這些老華裔衹能蜷縮在社會的邊緣。

他們去的時候可還是大清呢,那會兒根本就沒聽過民族國傢這種概念,他們之間聯繫的紐帶,也僅僅是同鄉、宗族關係而已。

第二批移民美國的華裔是1950年代以後從港臺地區過去的。

從1950年代初到1960年代中期,美國的移民管製逐步放開。

而當時的港臺地區,要麽被港英殖民政府統治、要麽先被日本人統治再被蔣介石政權統治,他們來到美國後也衹認為自己是美籍香港人、美籍臺灣人。

這些對於那些在清末從廣東過去的老華裔的後代們,又能有多少親近感呢?

到了1980年代,隨着港臺地區經濟的快速崛起,很多人帶着錢、帶着技術去美國闖蕩。

此時,華裔中的階級分化也就開始出現了。
  


有人辦企業、有人開餐館、有人當律師、有人步入政壇、而有人還在底層打拼

但總體上都還過得不錯,酒足飯飽,歲月靜好。

第三批是改開以後從大陸過去的。

這些移民美國的都是相對富裕的階層,來了美國自然也混得還行。

改開之初,大陸的發展還遠遠比不上美國,所以有些人去美國是帶着一種相當自卑的心態。他們去了美國感覺像是去了天堂,進而對中國或多或少心生鄙夷。

待在美國的他們感受不到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快速崛起,或者有意無視中國的崛起來證明當初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這其中還有一些人,在國內的時候就是恨國黨,他們去美國本身就是在宣誓對中國的不滿。

除了這三批人之外,還有從東南亞移民過去的華裔,以及偷渡或者被販賣到美國的華人。

總之,我們想象中的美國華裔,那是一個流淌着炎黃的血脈、傳承着中華的文化、使用着同樣的文字和語言的共同體。

然而現實是什麽?

現實是一幫來自香港、臺灣、大陸、東南亞的人,操着粵語、閩南話、吳語、東北話、普通話、越南話
  


所以這幫人很難組成我們想象中的共同體。

當然,如果華裔的經濟實力都比較弱、都沒什麽錢,那面對同胞被欺凌,或許還有像黑人那樣攜起手來幹革命的可能。

但當大傢身處不同的階層、還都過得可以的時候,誰又願意去打破自己的歲月靜好呢?

03

這麽看來,華裔是明顯的弱勢群體,就像曾經的黑人一樣。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人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成千上萬的美國黑人在馬丁路德金的領導下振臂疾呼。

而這個時期,正是港臺華人開始嚮美國成規模移民的時期。
  


為什麽華裔中間就沒有像馬丁路德金這樣的領袖人物號召大傢起來反抗呢?

自60、70年代的民權運動之後,華裔也逐漸開始涉足政壇。

比如,臺灣華裔社區就出了一些政治精英,1984年,陳李琬若當選加州蒙特利公園市市長;後來的趙小蘭,當了勞工部長、交通部長。

但總體上來說,港臺人去美國主要還是為了賺錢,參與政治的非常有限。

後來從大陸移民到美國的那些人,就更不願願意問政治了,他們既不想在基層擔任公職、也對政黨活動不感興趣。
  


同時,他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更願意讓孩子去攻讀理工類專業,這就决定了他們不可能在從政的道路上有什麽太大的建樹。

因此,美國華裔中出彩的政治人物就非常少。

偶爾出現的一些華裔政客,卻拼命打壓華裔、嚮白人表忠心。

之前參加2020總統競選的楊安澤,他在今年上半年曾經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分享自己被歧視的經歷,他說口頭反擊是沒效果的,他呼籲亞裔應該嚮二戰中加入美軍的日裔美國人學習、通過展示愛國主義等美國人的一面來博取美國人的認同。
  


比如捐物資、當志願者、穿美國國旗做的衣服。

他甚至還說,對自己的亞裔身份感到羞恥。

所以,楊安澤這種人擠進美國政壇,會毫不猶豫地拿自己的同胞開刀,來換取美國白人主流社會的認可。

楊安澤拿亞裔開刀,駱傢輝也是如此。

2019年美國華盛頓州通過了I-1000法案,有人認為該法案與1882年的排華法案相似,而駱傢輝正是該法案的積極推動者。

這個法案以種族和膚色來决定大學錄取與工作機會,類似於所謂的配額制度。該法案一出臺,最受傷害的就是亞裔、特別是華裔學生。因為他們本來可以用分數優勢去獲得的入學機會就這樣被強行剝奪了。
  


駱傢輝不僅拿華裔開刀,他對中國也極盡打壓之能事。他在上任美國大使時被中國人民寄予厚望,殊不知他卻是個反華急先鋒。

這些所謂的政治精英,對身邊的同胞狠、對大洋彼岸的母國狠、卻唯獨對美國白人跪得服服帖帖。

美國華裔本身就勢力小、難抱團,再加上這些天天想着坑自己同胞、嚮白人表忠心的的蛀蟲,華裔怎麽可能獲得話語權?

寫在最後:

今年3月7日晚上7點多,紐約布魯剋林一名48歲的華裔男子被人從背部、頭部、手臂、胸部狂捅13刀;

3月14日,在德州的一傢超市,一名緬甸裔美國人與其兩名幼年子女被一個19歲的男子當作華裔用刀刺傷;

4月5日深夜11點多,紐約布魯剋林一名39歲的華裔女子在出門倒垃圾時被人潑硫酸,導致臉部和腳部被嚴重燒傷;
  


8月31日,紐約市一名華裔女法官在上班路上遭到一名白人男子無故拳擊,嘴巴直接被打腫;

9月2日晚,紐約曼哈頓聯合廣場附近,一對華裔情侶遭到襲擊者辱駡和吐口水,同時,襲擊者還騎車撞嚮華裔男子、緻其受傷;

類似因為新冠病毒而引發的針對華裔的種族攻擊案件,還有太多太多

自從華裔成規模地移民美國開始,到現在有100多年了,華裔仍然是被歧視的對象。

面對自身遭遇的不幸,某些華裔政治精英不是帶頭起來抗爭,而總是想着我更愛美國、美國就會更愛我。

現在不僅他們這麽想,越來越多的美國普通華裔也開始麽想。

 

 

然而現實會教育這些人,你想用愛美國的方式來博取地位、但等待你的卻是美國人的硫酸和火油。

這次年近九旬的老婦被潑油點火,我們總算看到有些華裔真正站了出來、走上街頭。
  


在美國的大多數華裔就應該像他們一樣、攜起手來發聲抗議,不然下一個被攻擊、被殘害的可能就是你們自己。

特別是華裔中的極個別人,與其天天隔着太平洋嘲諷中國沒有人權,還不如和同胞攜起手來走上美國的街頭,聲張聲張自己的權益。

因為,中國人沒有人權,最多也就是丟掉在大街上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機會,而你沒有人權、說不定哪天就會失去自由呼吸香甜空氣的能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