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焚书20万册:纳粹统治下的文化活动
一天焚书20万册:纳粹统治下的文化活动
Original [英] 马修·休兹 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6-05-27
“无论什么时候我听到‘文化’这个字眼,我就会把手放到左轮手枪上。”赫尔曼·戈林(纳粹秘密警察机关“盖世太保”的创立者)在他闻名于世的妙语中这样总结纳粹对文化和艺术的态度。戈林的态度获得高层纳粹分子的响应。如同我们所见,希特勒痛恨知识分子,以及有关理智的全部一切,并且极度执迷于一旦上台就要把他们全部杀光的想法。
知识分子移民潮
1933年后,许多德国知识分子,特别是具有犹太人血统的人士,看到写在墙上的标语便决定移居国外,那些外移人口名单可说是德国知识分子反对纳粹主义的重要力量,且此波移民潮对德国文化界来说是沉重的损失。
作家:
托马斯·曼(Thomas Mann)
海因里希·曼(Heinrich Mann)兄弟
阿诺德·茨威格(Arnold Zweig)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法兰兹·魏尔斐(Franz Werfel)
雅各布·瓦塞尔曼(Jakob Wassermann)
包豪斯学派(Bauhaus)的设计大师: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
马歇·布劳耶(Marcel Breuer)
画家:
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
奥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
库尔特·施威特斯(Kurt Schwitters)
电影导演及演员:
弗里茨·史腾贝尔格(Fritz Sternberg)
弗里茨·朗(Fritz Lang)
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
天才音乐家和作曲家:
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
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
库尔特·威尔(Kurt Weill)
汉斯·耶里内克(Hanns Jelinek)
恩斯特·托赫(Ernst Toch)
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önberg)
理查德·陶贝尔(Richard Tauber)
科学家和学者: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马克斯·韦特默(Max Wertheimer)
威廉·斯特恩(William Stern)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保罗·田立克(Paul Tillich)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
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
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
库尔特·哥德斯坦(Kurt Goldstein)
艾里克·弗洛姆(Erich Fromm)
弗里茨·莱赫(Fritz Reiche)
汉斯·贝特(Hans Bethe)
理查德·科朗特(Richard Courant)
詹姆斯·弗兰克(James Frank)
……
当德国展开研发原子弹的计划时,就会了解爱因斯坦的离开所带来的遗憾。1945年8月美国投掷在日本的原子弹就是以他提出的相对论(Theory of Relativity)为理论基础。纳粹上台之后,总计大约有2500名作家离开德国。
▲ 教授们出席历史悠久的海德堡大学校庆活动。
“反犹”的文化专制
虽然许多知识分子、作家、音乐家和科学家离开德国,但也有些人选择留下来。在那些留下来的人当中,显要的人物有奥托·哈恩(Otto Hahn)、维尔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格哈特·豪普特曼(Gerhart Hauptmann)、戈特弗里德·贝恩(Gottfried Benn)和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这些人之所以会选择留下来,是因为许多德国知识分子传统上不会踏入政治圈。其他人经常是受到纳粹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正式承认的引诱,进而决定和纳粹革命理想合作。此外,仍有一些人天真地相信纳粹不会攻击德国知识分子的生活,但他们错了:德国人将他们一体化的政策应用在文化和艺术方面,以便使德国人生活的此一领域与纳粹国家机器完全融合。
1933年3月,就在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的两个月后,戈培尔宣布文化和政治将会合一。1933年9月,他创立新的帝国文化议院(Reichskulturkammer),德国艺术家如果想要工作的话,就必须加入这个组织,而不是雅利安人的艺术家就被禁止加入。其他国家部门也涉入文化和艺术事务,和戈培尔的新协会平行运作。
▲ 由于没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戈培尔总是有一种遗憾,他因为身体畸形而不用当兵。就身体而言,他跟雅利安人的典范还差得远,然而却是一位杰出的煽动家,精于媒体操作。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Alfred Rosenberg)是纳粹意识形态思想家之一,他通过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意识形态训练与教育监督办公室(Office for the Supervision of Ideologic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涉足文化控制事务。此机构由早期的德意志文化奋斗联盟(Kampfbund fürDeutsche Kultur﹐ KfDK)发展而来,该联盟在1929年成立,目标是对抗“犹太人”对德国文化的影响,在1933年后以全新面貌出现。罗森堡的办公室不但拟订黑名单,也焚毁书籍,并将博物馆内任何被认为“堕落”的展示品清空。罗森堡在早期是一位反犹作家,他的《20世纪神话》(”The Myth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1930年出版)是纳粹分子必读书籍。此书假设就是自由主义已腐蚀了北方人民的优越性,允许“劣等”种族获得权力,而德国的责任就是要统治他们。1940年时,他建立了一支特遣队,掠夺被征服欧洲国家的艺术珍宝,并在一年以后成为负责东欧占领区事务的部长;1946年时,他以战犯身份被判绞刑处死。
▲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在20世纪20年代阐述邪恶的反犹思想,并协助为种族主义建立一套纳粹意识形态的基础。
纳粹旋即压下了独立文化组织的声音。例如当普鲁士艺术学院的部分会员签署了一份请愿书,反对即将举行的选举中的纳粹分子时,纳粹在普鲁士的文化事务官员遂告知学院院长,如果那些反对者不撤回请愿书的话,就会下令关闭学院。该请愿的诸发起人在院长的压力下随即辞职。之后院长取得了学院内大多数会员的支持,签署了一份决议,禁止会员参与进一步的政治活动,并要求会员们致力于民族统一的目标,有些会员由于认为自由受到威胁而辞职,其他人则依行政命令被开除。
“你在哪里焚书,即是焚烧民心。”
也许没有任何事比公开焚书更能表达出纳粹对文化的态度。诗人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观察到:“你在哪里焚书,即是焚烧民心。”
▲ 无法符合纳粹标准和被认为是“非日耳曼”的书籍都会被烧毁。
德国学生联盟以被认为“非德国人”或“被犹太人玷污”的书籍作为示范,戈培尔安排了这些戏码,学生们和学者们在当中借由建议哪些书应该被焚毁的方式,竞相表达对新政权的支持。
▲ 兴高采烈的冲锋队队员和年轻的狂热分子搜集准备烧毁的书籍和小册子,光是在1933年5月11日就有20万本书籍被焚。
戈培尔通过以下宣告将焚书行为合理化:
学生同胞们,德国的男女们!极端犹太唯理智论的时代终于结束了,而德国革命的成功已再次恢复德意志精神的优先地位……你们将过去的邪恶幽灵送进熊熊烈火之中,这个行为理所当然……这是一个有力、伟大、具象征性的举动,此一行动在全世界面前见证了11月共和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事实。新精神的凤凰将从这堆灰烬中腾空而起……过去已在火焰中化为灰烬,而未来将从我们内心的火焰里浮现……我们的誓言在火焰的映照下熠熠生辉,那就是:国家、民族和我们的元首希特勒。
▲ 在一场早期的纳粹集会中,身材瘦小的戈培尔在冲锋队员的簇拥下摆出有男子气概的姿势,其中一名冲锋队队员的头上还裹着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