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 Mo Ya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55年2月17日)



20200705

注解: 手指向下或右滑,翻到下一页,向上或左滑,到上一页。

莫言

莫言

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a]),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大陆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3][4][5]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硕士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6]山东大学兼职教授[7]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汕头大学兼职教授[8],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9]

1985年起,莫言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10],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11]。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得第8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为其“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当代[12]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籍作家[b][13][14]

祖籍

莫言祖籍浙江龙泉后甸村,获本人认可,他并于2010年8月专程回自己的祖籍地寻根,考查族谱,并带走当地两块普通石头作纪念[15][16][17]。远祖宋朝管师仁熙宁六年(1073年)登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相),莫言是管师仁三十六世孙[15]

生平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今属高密市夏庄镇[c] [18],祖父管嵩峰,祖母戴氏,父亲管贻凡,大哥管谟贤,二哥管谟欣。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5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19]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20]

1981年,莫言在河北保定的《莲池》第5期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8]。其后又陆续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1986年,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1988年恢复军衔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21]后晋升少校。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20]

1997年,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同年脱离军界,转至《检察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20]

2005年,莫言接受香港公开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时曾透露,自己年幼时曾经受到一位被划为右派回乡劳动的中文系大学生影响,憧憬有一天也能写出一部作品,过上“腐败作家一天吃三顿饺子的生活”。他还说:“如果因为我敢于说实话而授予我荣誉文学博士,那么我觉得自己当之无愧。”。“莫言”是他开始创作时所起的笔名,却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放炮”说真话,告诫要少说话。[20]

2007年10月,莫言从《检察日报》社调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其《检察日报》社记者证于2012年10月18日被注销。[22]

2019年7月30日,莫言在秘鲁首都利马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家庭

1979年,莫言与同乡的女子杜勤兰结婚,1981年,女儿管笑笑出生。[23]

创作风格

[icon]
此章节需要扩充

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反思尖锐、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其作品出版后常常引发广泛的争议。[18]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莫言的小说是“老掉牙的方式,重复地写刺激感官的男人和女人、性、犯罪等等。”。莫言曾说自己的写作是“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24]

莫言曾说:“80年代,我读到了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其中的一句话‘一只黑色而壮硕的秋田狗蹲在那里的一块踏石上,久久地舔着温热的河水。’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一条大白狗,然后我写出了《白狗秋千架》,就是在这部作品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从此,我就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25][26][27]

莫言在《唯一一个报信者》中写道:“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我在写作,早期是向外看,对罪恶的抨击多一些,更多想到的是外部强加的痛苦,想到自己怎么受社会的挤压和别人的伤害。慢慢就向内写了,写内心深处的恶,尽管没有释放出来。”[28]

莫言的作品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语言风格汪洋恣肆,豪放不羁,兼用长句和短句,同时又有民间语言的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29]

莫言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天堂蒜薹之歌》,这是根据改革开放初期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当时数千农民响应县政府的号召去种植蒜薹,导致蒜薹全部滞销,县政府却充耳不闻,酿成了当年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莫言阅读新闻后,放下当时在写作计划中的《红高粱家族》,用35天写出了这部长篇小说,以“为民请命”。[29] 这部长篇小说体现了莫言作为作家的良知,反映出了中国大陆“老百姓”的弱势和生存艰辛,同时抨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当局对“人”的漠视和生命尊严的践踏。[30]

《十三步》被誉为“变貌记”,用“荒诞派”的艺术手法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生存状态。[30]

《食草家族》仍旧沿用了“荒诞派”艺术手法,同时加入了“魔幻现实主义”。[30]

《红树林》是莫言唯一一部背景离开家乡高密县东北乡的长篇小说。[30]

《丰乳肥臀》最能体现莫言写作脱离意识形态的影响,该书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大跃进、大饥荒、反右、文化大革命、一直写到改革开放,既赞美了中国共产党艰辛摸索开天辟地夺取政权的艰辛,也赞美了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日功劳,同时没有回避敏感的斗争老干部、知识分子的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没有回避大饥荒饿死诸多人口的历史事实。[31]

主要作品

莫言已发表80多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5部散文集、1套三卷本散文全集。此外还创作过9部影视文学剧本及两部话剧作品[18]。从1988年起,莫言的作品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语等多种语言[18]

作品简体版出版年份简体版出版社简体版ISBN繁体版出版年份繁体版出版社繁体版ISBN
白狗秋千架1995年4月作家出版社ISBN 978-7-5063-0859-5   
红高粱家族1988年5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ISBN 7503300361321988年12月洪范书店ISBN 978-957-9525-44-2
食草家族1995年4月作家出版社ISBN 978-7-5063-0859-52000年11月麦田文化ISBN 978-957-469-171-5
酒国1993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ISBN 75404103151992年9月洪范书店ISBN 978-957-674-024-4
檀香刑2001年3月作家出版社ISBN 75063205112001年4月19日麦田文化ISBN 978-957-469-407-5
透明的红萝卜1986年1月作家出版社统一书号10248·0471996年8月15日新地ISBN 978-957-8545-28-1
四十一炮2003年7月春风文艺出版社ISBN 978-7-5313-2586-4   
十三步1989年4月作家出版社ISBN 978-7-5063-0212-81990年1月洪范书店ISBN 978-957-9525-31-2
《牛》2004年4月民族出版社ISBN 978-7-105-06159-4   
会唱歌的墙1998年12月中国书籍出版社ISBN 78015307522000年5月麦田文化ISBN 957469024
丰乳肥臀1996年1月作家出版社ISBN 75063099291996年5月洪范ISBN 978-957-674-097-8
ISBN 978-957-674-098-5
生死疲劳2006年1月1日作家出版社ISBN 978-7-5063-3505-82006年5月麦田文化ISBN 978-986-173-063-9
2009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ISBN 75321367662009年12月麦田文化ISBN 978-986-173-590-0

改编成电影的作品

所获奖项

年份作品奖项备注
1987年《红高粱家族》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32]
1988年 联合文学奖[32]
1996年《丰乳肥臀》第一届大家·红河文学奖[32]
2000年《红高粱家族》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十八名[32]
2001年《红高粱系列》《今日世界文学》七十五年来全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32]
2001年《红高粱系列》第二届冯牧文学奖[32]
2001年《檀香刑》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32]
2001年《酒国》法文版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32]
2003年《檀香刑》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32]
2004年 茅台杯人民文学奖[32]
2004年 法国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32]
2004年 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32]
2005年 第三十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32]
2005年《四十一炮》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32]
2006年 福冈亚洲文化大奖[32]
2007年《生死疲劳》“福星惠誉杯”优秀作品奖[33]
2008年《生死疲劳》第2届红楼梦奖首奖[32]
2009年《生死疲劳》首届纽曼华语文学奖 
2011年《蛙》第八届茅盾文学奖[34]
2012年 2012诺贝尔文学奖[14]
2012年 全国戏剧文化奖[35]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主条目: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于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13时,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宣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中国作家莫言。彼得·恩隆德表示:“(莫言)以幻觉般的敏锐笔触融合了传奇历史当代。”[12][36](英语: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37])。莫言由此成为刘晓波之后,第二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公民。[d]

12月6日,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出席了领奖前的新闻发布会[38]。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获奖很高兴,并用“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38]。他认为“获奖是个人的事情”,但也希望自己获奖“对中国文学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把对他的热情“转移到对中国广大的作家身上去,也希望能从阅读莫言一个人的作品开始阅读更多人的作品”,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获奖之后仍然写出优秀的作品。对于外界的批评,他认为“很多人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另一个莫言,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围观对‘莫言’的批评和表扬”[38]

颁奖机构颁奖词

  • 冯牧文学奖:“莫言以近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虽然,他曾一度在创新道路上过犹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39]
  •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优秀汉学家杜特莱翻译成法文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40]
  • 鼎钧双年文学奖:“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莫言的创作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应该归诸于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檀香刑》是这样一个标志:民间渊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论的高度来认识,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对近二三十年中国小说创作宗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寻求超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运用;同时,作者关于民间渊源的视界进一步开拓,开始从抽象精神层面而转化到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从个别意象的植入发展到整体文本的借鉴。义和团现象本身就是民间文化所孕育所造就,是山东古老民间文化的一次狂欢。借这个题材来激活一种以民间文化为底蕴的小说叙述,使本事与形式之间的天衣无缝,形成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回声”。民间戏曲说唱,既被移植到小说的语言风格中,也构成和参与了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使得《檀香刑》比以往任何高扬‘民间性’的小说实践,走得更远,也更内在化。神奇化、暴力倾向,仍旧是莫言给人的突出印象。作者把他的这一奇特兴趣,用于表现或映衬一种桀骜不驯,一种野性,一种英雄主义气概。重要的不在于人们是否接受他的观点,而在于他的这种心理倾向已经铸成了鲜明的小说个性。这部小说尚须探讨的问题包括:一、其艺术表现中的某些粗疏之处多少伤及小说的整体肌理;二、其对人性品质的表现及所持价值观,在不同读者中间,可能不是没有异议的。”
  •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您写作的长、短篇小说在法国广大读者中已经享有名望。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您喜欢做叙述试验,但是,我想最引起读者兴趣的还是您对所有人物,无论是和您一样农民出身的还是所描写的干部,都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来处理。”

 

  •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的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他的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中国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沧桑;他书写的事物既素朴又绚丽;他身上有压抑不住的狂欢精神,也有进入本土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都见证了他的复杂和广阔。从几年前的重要作品《檀香刑》到2003年度出版的《四十一炮》和《丰乳肥臀》,莫言依旧在寻求变化,依旧在创造独立而辉煌的生存景象,他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41]
  • 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
  • 福冈亚洲文化奖:“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42]
  • 茅盾文学奖:“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43]
  • 诺贝尔文学奖:“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用理想、魔幻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现实融合起来的人。[44][14]

评价

肯定

台湾作家黄春明认为“他得奖实至名归!,这不仅是莫言个人的荣耀,更大大鼓励了使用华文的人。”台湾作家张大春指出,莫言的写作形式与题材“不依附时潮”、其纵横变化“超过时髦论述”,“见证文学内在真正强悍的政治态度”。[45]

伦敦亚非学院中文教授贺麦晓(Michel HOCKX)认为“我不认为中国作家只有挑战政府的时候才是好作家,好作家就是好作家。这并非是评判一切的好标准;难道好的英国作家只能是那些反战的作家吗?”“(对于诺贝尔奖委员会来说)选择异见者得奖是个没有风险的决定,但是以作品本身选择一个文学声誉好的作家获奖是个勇敢的决定。”

莫言的朋友,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讲师Nicky Harman认为莫言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46]

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47]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为我非常会讲故事,只要开始了就讲不完。”[48]

虽然汉学者林培瑞和孙笑冬都批评莫言,指责他以幽默的方式淡化中国历史上的悲剧,因此而不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维珍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罗福林(Charles Laughlin)则不认同他们的看法,并发表一篇文章《莫言的批评者错在何处》为莫言辩护。他认为艺术和文学并不是纪录片,并不能用来准确地记录历史。他说莫言并不是想淡化历史或者为共产党洗白,相反,他写这段历史是正正因为这个年代充满悲剧;莫言赢得诺贝尔文学奖,靠的是自己作品的文学价值而不是政治立场;莫言“带着人性和良知去描述中国共产党所造成的悲剧和中国社会中的政治冲突......他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会迫于压力而投靠一个政治立场。”[49] [50]

“莫言的小说讽刺了自私虚伪的政府官员有多么残暴,同时也描绘出受害者们所承受的痛苦是多么的无意义;他讽刺了过去传统社会主义文学的风格与说故事的方式,例如是那些树立站不住脚的英雄形象,还有把社会和历史像卡通一样过于简化。莫言谴责独生子女政策和强制堕胎。正统的社会主义文学都会说政治是一件神圣的事,但莫言却在自己的小说中表现出:从人性的角度看来,政治十分肮脏。一切文学都和政治有关,但每个作家都会用不同方式描写政治。”

批评

《法兰克福汇报》认为,莫言虽然在自己的小说中分析了中国近代的历史,但他的批评始终没有跳出官方许可的意识形态的框架;换句话说,就是虽然莫言批评了共产党的政策,指出他们滥用权力,但他并没有批评这个制度本身。他虽然是一个小说家,但他并没有通过自己的作品指出中国的短处;“'莫言'是一个笔名,中文意思是'不说话'。”

200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则批评莫言支持审查制度,并且说莫言获颁诺贝尔文学奖完全是一场“灾难”;她认为莫言不应该在参加“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活动,并且在该节目上抄写毛泽东的演讲;她也批评莫言没有公开呼吁释放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51]

美国汉学家林培瑞(Perry Link)在和《纵览中国》的一次采访中说道:“莫言胆子小,奉迎、讨好体制,哪怕是暴政的体制;莫他善于刺激感官,给普通人的感官欲望一个表达的空间。但他的思想概念都是老套的....没有超出一个受过多年共产党教育的读者的想象。能起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作用,但没有精神上的启发。”林培瑞也认为莫言算不上中国最好的作家,他比不上鲁迅,萧红和张爱玲。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语言有很多问题——“语言粗糙、写得太快、不小心、语病多、比喻先后不配合”。他说,虽然莫言的作品可能会风靡一时,但不太可能会”名流青史“。[52]

孙笑冬(Anna Sun)就职于凯尼恩大学,是研究汉文化与亚洲文化的副教授。她认为,莫言的作品缺乏美感:粗糙、很老套,剧情很容易被猜中。不像狄更斯、威廉福克纳和托马斯·哈代,莫言并不是用有美感,精致的语言去描述人类悲惨的遭遇,而是用了一种粗糙、丑陋、令人疑惑的语言。换句话说,莫言没有用光明照亮他创造的是混沌和悲惨的魔幻世界。孙女士认为,莫言之所以写不出有美感的作品,主要是因为他用的是一种“病态的”语言。她认为莫言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市井的方言,各种社会主义的陈词滥调,而且莫言喜欢娇柔做作,卖弄文笔;孙女士认为,这种病态是由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共产党政权决定抛弃中国旧有的文化,并且要求文学界服务于共产主义。[53][49][50]

亲属

  • 祖父管嵩峰,生于1895年,1978年病故。[54]
  • 祖母戴氏[54]
  • 父亲管贻范,生于1922年,曾上过4年私塾,主要从事会计工作,已退休。[54]
  • 大哥管谟贤,华东师范大学63级毕业生,高密一中副校长,已退休。[54]
  • 二哥管谟欣,生于1952年,农业机械工,已退休。[55]

注释

  1. ^ 出生日期一作1956年3月5日[2]
  2. ^ 赛珍珠获奖时为中华民国籍。
  3. ^ 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里他把家乡虚构为高密东北乡,并且此处成为他很多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地。
  4. ^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在获奖前已于1998年入籍法国,是第一位获此奖的华人。

参考文献

  1. ^ 莫言出席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1-20.,亚太日报,2012年12月10日
  2. ^ 彭子诚 陈敬.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现代史 >作家莫言谈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怎么能死呢?. 2011-12-22. 凤凰网. [2015-04-16].
  3. ^ 希望刘晓波尽快获得自由. BBC中文. 2012-10-12 [2020-02-14].
  4. ^ 莫言笔下的中国.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10-16 [2020-02-14].
  5. ^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2020-02-14].
  6. ^ 著名作家莫言受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腾讯新闻. [2012-05-17] (中文(中国大陆)‎).
  7. ^ 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莫言教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山东大学.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6) (中文(中国大陆)‎).
  8. ^ 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受聘为汕头大学兼职教授. 广东省教育厅. 2003-11-17[2012-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1) (中文(中国大陆)‎).
  9. ^ 莫言学长受聘我校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2013-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9) (中文(中国大陆)‎).
  10. ^ 孙玉双. 媚俗:莫言近期小说创作的价值取向. 渤海大学学报. 2004, (1): 31-32.
  11.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以大胆著称. 中国新闻网. 2012-10-11[2012-10-11].
  12. ^ 跳转至:12.0 12.1 瑞典学院. 莫言到底是不是“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江烈农译. 译言网. [2012年10月14日] (中文(中国大陆)‎).
  13. ^ 莫言成为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作家. 2012-10-11 [2015-03-29].
  14. ^ 跳转至:14.0 14.1 14.2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Mo Yan. Nobel Media AB.[2012-10-11] (英语).
  15. ^ 跳转至:15.0 15.1 寻根问祖 作家莫言龙泉行. 浙江丽水. 2010-09-12 [2012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4日) (中文(中国大陆)‎).
  16. ^ 浙江龙泉:中国首个诺奖得主莫言的祖籍地寻根情节. 中新网. 2012年10月12日[2012年10月14日] (中文(中国大陆)‎).
  17. ^ 浙江龙泉: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祖籍地寻根情节. 新浪网. 2012年10月14日 [2012年10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4日) (中文(中国大陆)‎).
  18. ^ 跳转至:18.0 18.1 18.2 18.3 18.4 叶开. 莫言用“残酷叙事”建立了一个隐秘的文学王国. 纽约时报中文网. 2012年10月11日 [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0月13日).
  19. ^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莫言. 腾讯网. [2011年8月20日]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链接]
  20. ^ 跳转至:20.0 20.1 20.2 20.3 人物介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BBC中文网. [2012年10月11日] (中文(中国大陆)‎).
  21. ^ 从80年代的《人民日报》回看作家莫言成名路
  22. ^ 莫言赶上“严打”记者证被注销 曾供职《检察日报》. 凤凰网. 2012年12月29日[2012年12月29日] (中文(中国大陆)‎).
  23. ^ 著名作家莫言和才女管笑笑的父女情. 新浪网. [2005年7月19日] (中文(中国大陆)‎).
  24. ^ 莫言是叛徒吗?. 凤凰网. [2012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15日) (中文(中国大陆)‎).
  25. ^ 日媒盛赞莫言 认为其受《雪国》等日本小说影响. 搜狐网. [2012] (中文(简体)‎).
  26. ^ 莫言:“高密东北乡”源自《雪国》. 新浪网. [2007] (中文(简体)‎).
  27. ^ 莫言获奖“事出偶然” 创作灵感来自川端康成. 新浪网.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中文(简体)‎).
  28. ^ 莫言. 《唯一一个报信者》. 《青年文摘》. 2010年4月, 第8期: 第37页. ISSN 1003-0565 (中文(简体)‎).
  29. ^ 跳转至:29.0 29.1 吴洪群. 《中国的脊梁莫言》. 《老年人》. 2013年, 第1期. ISSN 1007-2616 (中文(简体)‎).
  30. ^ 跳转至:30.0 30.1 30.2 30.3 曹元勇. 莫言《蛙》. 上海市: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 344页. ISBN 978-7-5321-3676-6 (中文(简体)‎).
  31. ^ 莫言. 《丰乳肥臀》. 北京市: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302-1019-2 (中文(简体)‎).
  32. ^ 跳转至:32.00 32.01 32.02 32.03 32.04 32.05 32.06 32.07 32.08 32.09 32.10 32.11 32.12 32.1332.14 32.15 莫言. 《檀香刑》. 上海市: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年: 尾页. ISBN 978-7-5321-3323-9 (中文(中国大陆)‎).
  33. ^ 莫言. 《蛙》.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2-01: 第343页. ISBN 9787532136766 (中文(简体)‎).
  34. ^ 《张炜莫言拿到久违的茅盾文学奖》. 蒋庆. 凤凰网. [2011年8月21日] (中文(中国大陆)‎).
  35. ^ 2012全国话剧金狮奖评选揭晓 莫言获“编剧奖”. 腾讯网. [2012年1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1月16日) (中文(中国大陆)‎).
  36. ^ Nobelpriset i litteratur - Pristagarna. 瑞典学院.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8) (中文(中国大陆)‎).
  37. ^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Mo Yan. 诺贝尔奖官方网. [2012] (瑞典语).
  38. ^ 跳转至:38.0 38.1 38.2 莫言抵达瑞典领奖 淡定出席新闻发布会. 人民网. 2012-12-06[2012-12-07].
  39. ^ 《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颁奖,莫言意外获得“军旅文学”奖》. 胡晓凡. 江南时报.[2001年2月26日]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链接]
  40. ^ 莫言. 《蛙》.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2-01: 342. ISBN 9787532136766 (中文(简体)‎).
  41. ^ 莫言. 《蛙》.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12-01: 280. ISBN 9787532136766 (中文(简体)‎).
  42. ^ 《莫言荣获福冈亚洲文化奖大奖这是继巴金之后我国第二位作家获此奖项》. 孙丽 周立. 新浪网. [2006年7月22日] (中文(中国大陆)‎).
  43. ^ 《茅盾文学奖颁奖词公布 对获奖作品给予好评》. 喵喵. 新浪网. [2011年9月20日](中文(中国大陆)‎).
  44. ^ 莫言曾多次反对当地政府修缮其旧居 称劳民伤财. 东方网. [2012年10月14日] (中文(中国大陆)‎).
  45. ^ 黄春明 曾送他随身用的钢笔
  46. ^ 英专家赞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7. ^ 《马悦然在上海》. 搜狐网. [2005年07月20日] (中文(简体)‎).
  48. ^ 《沈从文如果活着就肯定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搜狐网. [2007年10月10日16] (中文(简体)‎).
  49. ^ 跳转至:49.0 49.1 The Diseased Language of Mo Yan. KenyonReview. [2020/1/29](英语).
  50. ^ 跳转至:50.0 50.1 莫言的批评者们错在何处.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29] (中文).
  51. ^ Mo Yan's Nobel nod a 'catastrophe', says fellow laureate Herta Müller. The Guardian. [2020/1/27] (英语).
  52. ^ 答客问——莫言的写作风格及其他. 纵览中国. [2020/1/27] (中文).
  53. ^ 再谈莫言:政治以何种方式影响这位作家. The New York Times. 2020/1/29 (中文).
  54. ^ 跳转至:54.0 54.1 54.2 54.3 莫言反对政府修缮其旧居 认为这样做劳民伤财. 腾讯网. [2012年10月14日] (中文(中国大陆)‎).
  55. ^ 莫言二哥管谟欣:农村孩子走到这一步不容易. 山东省潍坊市民生网.[2012-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中文(中国大陆)‎).

外部链接

需注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