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傢的後浪,美國的年輕人實力有多強
別人傢的後浪,美國的年輕人實力有多強
美國早讀 5/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美加雙城記 Author 小強
作者小強
來源:美加雙城記公衆號(ID:NewYorkEducation)感謝授權
後浪要跟後浪比。
10歲的滴答,愛在油管上看視頻,有一大批美國的年輕人,專門給孩子們做各種視頻。我帶大傢看看別人傢的後浪在忙什麽。
他最喜歡的是一個叫Physics Girl的女孩,黛安娜,MIT畢業的。她的頻道是關於理論物理的,有一百五十萬的粉絲。滴答追她有三四年了。
她經常跟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天才們一起探討物理理論,做實驗,去全美和世界各地最牛的物理實驗室,譬如歐洲的粒子對衝實驗室。
她的節目,看似做科普,實際上是探索數學、物理學最前沿的話題。但不枯燥,好玩,通俗易懂。譬如有一集,她嘗試怎樣在嘴巴裏做雲朵出來。背後的物理學和天文學探討,真的非常前沿。節目很火爆,每期都是上百萬的瀏覽量,最高的上千萬瀏覽量,這在美國視頻網站是相當驚人的。
另一個物理學博主,Veritasium,也做搞物理的,傾嚮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實驗,譬如有一集的實驗是:無聲能否真的會讓你發瘋。
Mark Rober,是一個經常讓滴答狂笑不止的博主。他做各種奇怪的極限實驗,譬如做了一把發射撲剋牌的機關槍,用來切蘋果和各種水果。我們傢因此浪費了很多Pokemon卡和水果……
兩個月前,他還做了幾個假牛肉的漢堡包,給比爾蓋茨嘗了。
最瘋狂的是一個叫TheBackyardScientist的(的後院科學家)。他經常在自傢後院,做各種瘋狂的化學和物理實驗,譬如把鋁融化在西瓜裏,把火山熔岩放進遊泳池等等。
最火爆的,是一個叫Dude Perfect的年輕小夥子團隊,有5000萬粉絲。他們自己做,也拍攝各種實驗和各種不可置信的事情。譬如建造火箭比賽,看誰的火箭飛的最高,這個有7000萬的瀏覽量。
三個月前,他們登上了美軍的USS NIMITZ尼米茲號航母,還坐上F18戰鬥機,相當精彩。
還有很多專業領域的,譬如滴答拉大提琴,他一直看一個叫TwoCello(提琴雙傑)的,兩個東歐的反傳統大提琴手,他們年紀稍微大點。最近他又發現了一個叫TwoSetViolin 的組合,搞笑的小提琴演奏傢,來自澳大利亞的亞裔,用輕鬆的方式解釋和表演小提琴,也有幾百萬的訂閱量。
滴答同學愛看魔術,他喜歡一個叫Zach king的。擅長數字技術和假象,他的視頻穿梭在現實和幻象裏,非常有名。
這幾個都是滴答和他的同伴們常看的,百萬級以上粉絲的年輕人博主,這樣的後浪在Youtube上有很多,在各種專業細分領域的小牛就更多了,他們是美國孩子們的偶像。
所以,後浪真正要比的,是跟這些美歐日韓的後浪們橫嚮比。總體看,差距還是很驚人的。中文視頻媒體上的創新博主,說實話,能做到他們這樣的,一個都沒看到。
我最感慨的是,不是美國這些年輕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是他們的動手能力。他們不是窩在電腦前敲鍵盤,而是動手,把實驗做出來。
有一次陪滴答看一個節目,Corridor crew,也是一個百萬級別的博主。他在無人機上裝上玩具機關槍,遙控玩具機關槍在辦公室跟同事們打仗。看上去很無聊的事情,是非常考驗工程思維,以及計算機和動手能力的。
說出來,和做得到,到從地球到月球上的距離。
這次的疫情,讓國人動輒就要跟美國比較,談超越。對此,我一直持保留態度,因為兩國的差距,不是十年八年,而是幾十上百年。美國的領先,不是工廠、不是房子、也不是金融和政治體製,而是這樣的年輕人和支撐他們如此有創造力的土壤。
B站的浪潮宣言,最迂腐的一點,是對質疑批判精神的否定。這恰恰是上述美國後浪們最重要的品質。他們享受着極大的自由,有着及其充沛的資源,但他們不是宅在傢自我嘲諷,惡搞,而是永不停歇的反抗、否定和創新。
作者小強
來源:美加雙城記公衆號(ID:NewYorkEducation)感謝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