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最风骚的女作家,艺谋、凯歌电影的春药,面对武汉疫情,她又说话了!
点击蓝字关注???? 时代人物选刊 3/30
她是中国最美战地女记者,仅用一支笔,单枪匹马独闯美国,成为好莱坞最著名的中国女编剧。
她是中国最骚气的女作家,将中国男女之间的关系写的直白露骨。
仅靠一部作品,就让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不顾名导身份疯狂抢夺她,如果没有她,中国电影将倒退10年。
她不仅才华洋溢,更是貌美倾城。留美期间,仅用一个眼神,就将美国国务院高官劳伦斯迷得神魂颠倒,为了得到这个中国女人,甚至放弃美国国务院高薪职位。
你不一定听过她的名字,但你一定看过她的作品,她离你很远,也离你很近。
她就是潜伏在美国的中国女作家,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评委——严歌苓!
面对武汉疫情,她写了篇文章,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严歌苓:武汉人的勇敢
遥望武汉,春风又绿汉江岸。而这是个多少人没有等来的春天。这是个多少逝者无法被吻别的春天。这是个被一千三百万武汉人错过的春天。
我在柏林,遥远地陪伴武汉人,自我囚禁在院子的铁栅栏内,也是一天天错过了早春。院里院外,野花都开了,最近开放的是勿忘我。花朵虽小,但一蓝一片,蓝得静谧而伤感:勿忘我,勿忘我,似乎是明白人间终究薄情而善忘,谁又堪勿忘?假如我们民族都长了一副好记性,记住一次次灾难,我们的记忆存储盘早就爆了。
这已经是我们家自我囚禁的第三周。权当作陪伴苦难的武汉人,湖北人,以及我散落各地的自我囚禁的朋友、同胞,也陪伴方方。上周六,离我们家半里地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吼喊震天,足球赛照常举行。这样的万人群嗨,最逼我自我囚禁于铁栅栏之内。站在铁栅栏里,遥看那些身着球迷装的柏林人嗨过我家栅栏墙,一路扔下他们的啤酒瓶、薯片袋。对于球迷们的短暂公德、教养休假,各国人都一笑而谅。何况这是春季到夏季他们最后一次群嗨,从此柏林将取消所有大型群聚活动。我简直为他们痛楚。日耳曼族的内敛,缄默,攒出的吶喊都只能到那样的场合释放。
去年十二月底,国内的一个朋友向我发来最初的病毒信息,是一个医生告诫“护士妹妹们”的截屏,我就向我在柏林的武汉女友告警。她的母亲和兄妹都住在武汉,但我怀疑她是否实时向她的家人转达了我的紧张。中国人遇事“瞒,瞒,瞒”,我干过,你干过,她/他干过,我们都干过,不是吗?一瞒,首先是不愿做乌鸦,这也不无几分善意。二瞒,是怕麻烦;直面接受噩耗者的惊惧,恐慌,悲愤,甚至歇斯底里是很麻烦的,是给自己行天大的不方便,因此这需要把责任看得比天大的不方便更大的人才能承担。最后一瞒,对我便是疑团了,究竟为何而瞒?
为了某者能吃好一顿饭,这个坏消息先瞒了他吧;为了能把这个年过好,先瞒到过了年再说吧;为了大家还能在无知无畏中傻欢乐,乐一时是一时,瞒一时是一时,难道不也有撞对大运的时候?坏事瞒着瞒着就化了的,大事瞒着瞒着就变小的,再瞒一瞒吧。可这病毒只有三微米,什么样的遮天手掌能捂得住?病毒如此凶恶神速,瞒得不如漏得快呀,多少人还被瞒着,就死了,以死来告诉你,真相绝瞒不住。
李文亮大夫临终之前,我的武汉女友通过她的武汉朋友让我对他的弥留有过几小时的跟进。那几小时,我为李大夫默默祷告,还许了愿:假如李医生能活下去,我就戒掉我最爱的红酒。后来发现,连那几小时,都是瞒。瞒住世界上所有为他不平的人,瞒住他的老母亲,他的爱妻,他的爱子,他那个遗留在妻子腹中还有几个月就要出世的孩子。那个孩子原本该在明年的春天,或许初夏,头一回不清晰地发出“爸”字。孩子的祖母联想到那一刻,哭得站不稳:“我……我怎么跟孩子说呀!” 医院领导隐瞒李大夫真实死亡的时间,明知无用,却用心脏起搏器不断按压李大夫的胸腔。那皮肉之下是一根根人类肋骨啊,不是钢筋混凝土,经得起几小时的机械按压?就是把那颗冷了的心按得还阳,肋骨早成碎瓷了。先逼人瓦全,在让人玉碎,无非是怕上怕下,上有领导,可摘乌纱帽,下有万千民众,可掀石榴裙。那两日的中国人,中华子孙可是信誓旦旦,永远不忘记吹哨人李文亮。记忆究竟能延续多久,比勿忘我花期长多少?
李大夫是受了天大委屈离去的。七尺男儿可杀不可辱,先是领导辱,再是警察辱,然后在电视上受全国游街奇耻大辱。他会不委屈吗?而他死给你看,死给委屈他的人、委屈他的电视台主播们看,真相就在他永不再发声的微启欲阖的嘴唇上,在那最终冷下去的心脏里。还有比这真相更刺痛你我,更鞭挞我们的吗?他是为了我们好啊,我们怎么成了不知好歹的一族人了?!武汉人和全国人以哨音为哀乐,为李文亮送行,也以哨音放飞囚禁的心灵。李文亮生如凡人,爱妻子,爱孩子,爱美食,解禁二胎他一定如所有平凡人家的丈夫,喜悦而怀有感激之心,终于能给儿子生育出玩伴儿了。而他的死,却宛若圣徒: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圣徒的献祭,为了启迪人们,为了救赎犯下的罪孽的我们。这不是罪孽吗?无数人丧生,无数家庭灭门,从上到下,罪孽在贯彻时,由于人性的局限,一层层的罪孽叠加,到了最底层,就成了封门,殴打,饿死不到两岁的孩子,沖散一家人聊以消磨的牌局,并逐个加害。我们会忘记这些吗?难说。
我无法体验这种肺炎在最后夺取生命的症状,但凭着许多医护人员的叙述,重症病人会向他们呼喊求助:“救救我呀,医生!”这让我想起我的前婆婆和我的父亲。两位老人家都是在八十多岁由于心脏衰竭而引起了的呼吸衰竭。记得我的前婆婆也是这样对他的女儿呼救:“救救我!” 那时她的血氧一定也低于百分至六十,等于一个溺水者正在窒息,而岸边的人不为所动。不如溺水者的是,溺水的受罪是短暂的,几十秒就会结束。而这种肺炎的患者,也许要把窒息过程延长几天,每一秒钟都生不如死。被扼死,被闷死,被呛死的感觉,一天二十四小时地生受,一小时六十分钟的垂死挣扎,我不敢细想,不敢动用形象思维……但我脑子里还是不断出现父亲在氧气面罩下的脸孔,嘴巴大张,用尽全身力气吞吸,不管他怎样吃力,氧气都进入不了他的肺泡,老人的样子好可怜啊,就像被扔到岸上的鱼。最后父亲是脑缺氧走了,实际上是给扼死了,给闷死了,给一根不可视的绞索勒,又不一口气勒死,而是一分一秒地折磨死,整个过程是一天一夜。假如我能再选择一次,我会选择让父亲少活那二十四个小时,免除他最后从人类到鱼类的退化,既然终有一死,就不要让他在受刑中死。我知道,父亲被憋死的刑法,在武汉所有濒死的重症病人身上重复了,也在李文亮大夫身上重复过。
那些被废掉的肺折磨至死的人们,在他们最后的瞬间,举目四顾,却找不到一张熟悉的脸,来给他壮点胆子,拉住他的手,表示人间最后的不捨,最后能让他带走的掌心上那一缕体温,都没有,他就像一个落魄异乡的陌生人,孤单单地进入装尸袋,多不甘,又多么恐惧。人的最后一刻,最不可缺的是亲人的许诺:去吧,我们不会忘记你,因为我们爱你。可是武汉的逝者,没有得到到这终极的许诺。
李文亮大夫也没有在慈母的泪眼下,在妻子和孩子的声声唤中离去。他最后一句话至今留在他的微博上,由人们去延申他在另一维度的生命。人们不愿忘记他,以自己的想像,一厢情愿地让他活下去。正如方方所说,这里成了中国人的哭墙。我看了一下留言,跟李医生谈什么的都有,琐屑的三言两语,家常的点点滴滴,谈吃,谈爱,彷彿李医生是他们的心理谘询师,更像李文亮是隔壁大哥。很多人说,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李医生。但愿这堵无形的立于阴阳两界的哭墙永远不被强拆,伴随倖存者活下去,并且记住。
我所居住的柏林是一个拒绝遗忘的城市。很多街道的地面上都镶嵌着铜牌,铸着“某年某月某日,某位犹太人(或他们的家庭)曾从这条街某楼某号被带走……”的字样。并告诉人们这些被带走的犹太人最终的去向,其中绝大部分死于集中营。离我家不远的弗拉讬大街(Flatowallee),通向奥林匹克体育场正门,大街便是以一对犹太运动员堂兄弟命名的。这对犹太堂兄弟在雅典的奥运会为德国出赛,使德国体操队拿了金牌,他们被带到集中营之后,都死于飢饿。据我们隔壁的老邻居说,我家的房子最早的主人也是犹太人,但战后没有任何人来认领,哪怕远亲都没出现过,于是就只能归于政府所有。后来政府拍卖,才又回到民间。房子建于一九二二年,非常考究坚固,大概计划给若干代子孙居住,但是这家人没有一个后代倖存,连远亲都没有线索了。德国的洪堡大学图书馆,曾经被纳粹焚书,现在图书馆就把那些书架空置,让人们不忘那次焚书丑行。这是德国人为自己欠犹太人和全人类的血债命债记账。记下这笔账,对于他们难免痛苦,但不记账,便是保不住民族的羞耻感,然而没有羞耻感。荣辱孪生,无羞耻感,也就无所谓荣誉感了。德意志民族,宁要痛苦,也不要失去荣誉感。他们相信,只有牢记自己的羞耻,才能杜绝羞耻再度发生。
自吹哨者李文亮牺牲后,又出现一位“发哨子的人”艾芬医生。艾医生后悔她没有更广泛地分发“哨子“,否则事情不会遭到如此地步,早知如此,她会豁出去。这是个勇敢的女人,勇敢的武汉人。武汉人隐忍且勇敢。隐忍高贵,而勇敢更高贵。勇敢的武汉人到处都是,他们对弄虚作假大喊“假的!”他们吃足了“瞒”字之苦。发生在过去的灾难,我们瞒着后代,最荒唐的是,我们对自己都瞒着。因而我们的百姓忍受了萨斯之痛才十七年,又陷入新冠肺炎的挣扎。瞒着,就可以不追责,因为要追就必追瞒者的责。不追责又怎样指望我们牢记?悲剧的戏核都没挖出,记住什么?于是我们成了一族记性坏,忘性好的人。南京大屠杀,三年JI荒,文化大GE命,我们都拼命对自己瞒着,不瞒着就不是正能量。不计较是非,不记仇,似乎也是我们宽厚的民族性格,似乎我们善于宽恕,得理饶人,但我们也成了隐瞒者。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后人不能瞒,必须毫无隐瞒地给他们一个交代,李文亮大夫为什么受辱,又是怎样死去。不能瞒着他们那么多无辜的武汉人湖北人全国人是怎么无辜被禁锢,被病死,被潦草入殓的。瞒不住的,是意大利昨天直升的一百七十多个死亡案例。我们必须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为加害于我们的人隐瞒?隐瞒他们的羞耻吗?历史上有多少个时机,该他们感到羞耻,对他们牺牲的人民赔罪?可我们放过去了。悲剧都是稀里煳涂地收场,不久悲剧又上演了,剧情彷彿剽窃,还是一个瞒字了的。
我们民族之所以苦难,因为我们两千年来一直不暇自哀。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早就预见了这一点,不知他是否预见了人为失忆,被迫失忆,亦使垂哀于父辈苦难的后人,越来越少。
01
1958年11月16日,
一个女婴诞生在
上海一户书香门第家庭中。
她的祖父严恩春是留美博士 ,
厦门大学著名教授。
父亲严敦勋,(笔名萧马)是个作家。
母亲贾琳是话剧演员。
这个女婴的名字叫严歌苓。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她出生不久后,
父亲萧马和母亲贾琳不幸离异。
不久之后,另一个女人走进了她的世界
她就是严歌苓的继母,舞蹈家俞平。
由于受到继亲的影响。
12岁的严歌苓考入成都军区,
成为一名跳红色芭蕾舞的文艺兵。
这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是无比让人羡慕的工作。
但是跳舞对于严歌苓来说并不是自己的初衷。
在她的心中,她更加向往笔尖的生活。
在跳了一段时间的芭蕾舞后,
她开始尝试着去实现自己心中写作的想法。
严歌苓从小父母离异
在严歌苓15岁的那年,情窦初开,
她偷偷的爱上了一个年轻气盛年长他许多的军官。
从此之后她的眼光追随军官而走。
终于有一天她鼓起勇气跟军官告白,
然而军官却严厉的批评了她,
并把这件事情报告给组织,
还当着众人的面骂她。
在那个思想保守的年代,
严歌苓年仅15岁就疯狂追求男人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自讨苦吃。
上级知道这件事情之后,
严厉批评以及惩罚了严歌苓。
此后,她到处被人指点和批斗,
一个15岁的少女被人说成道德败坏。
这对于严歌苓来说是极其丢人的。
她甚至有想到过要自杀,
然而她发现还有最好的倾诉方式——写作。
她把人性的冷漠和思想的禁锢,
通过笔尖表现的淋漓尽致,
她想通过文字来反抗这个时代给予她的痛楚。
也正因为此,
开始她长达一生的写作道路。
02
1979年,
严歌苓做出了一个惊人胆大的决定
主动请缨担任战地记者,
第一时间赶赴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
那时的她只有21岁,
却显得十分的干练和坚强。
到了那边之后,严歌苓开始采访伤员,
并且帮助前线的战士疗伤。
死亡的味道弥漫着整个越南战区,
严歌苓在目睹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血河之后,
隐藏在她心底的天赋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
她要用自己的笔尖来记住这些经历,
更要书写出真正的历史。
在频繁的采访和无休止的体验中,
严歌苓开启了人生中第一部长篇小说,
《七个战士和一个零》。
当22岁的严歌苓
把作品拿到作家父亲面前时,
她的父亲萧马竟然惊呆了。
他从来不知道原来自己的女儿还会写作。
在不久之后,严歌苓被调到北京,
在铁道兵政治部担任创作员。
1983年,
严歌苓写出了著名的《天浴》和《少女小渔》,
在当时的文学界里,她已小有名气。
正是因为严歌苓早期的三部作品,
让她在1988年,
被美国文艺界邀请前去学习。
她一生坎坷,两段婚姻。
却活出了蝴蝶一样自由的人生。
1986年,
严歌苓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任丈夫,
他是著名作家李准的儿子李克威。
他们邂逅于上海电影制作厂的写作楼,
李克威对严歌苓的貌美一见钟情,
于是她们开启了长达两年的甜蜜恋爱。
相似的家庭背景和同样的写作爱好,
让他们觉得彼此就是自己最适合的另一半。
终于在1988年时他们结婚了,
婚后短暂的幸福生活让他们尝到了婚姻的美好。
1989年由于工作上的调动,
这对新婚没有多久的夫妻前后出国。
严歌苓去了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学写作,
李克威去了澳大利亚。
这样的分离使他们聚少离多。
婚姻里双方都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没有一方愿意为对方妥协。
很快,他们的婚姻出现了危机,
最终以离婚告终。
第一次失败的婚姻让严歌苓很长一段时间陷入痛苦中。
白天高强度的学习氛围,夜晚思念作祟,
离婚期间的严歌苓不得不依靠安眠药入睡。
生活的无助使得她变得更加坚强和隐忍,
她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一边写小说。
日子过的很艰苦,她都独自一人撑下来了。
03
严歌苓在美国留学的那段日子,
遇到了人生中最后一任丈夫。
他们之间的相遇很有意思,
是严歌苓的朋友给他们做的介绍,
刚开始出于羞涩的严歌苓不肯答应。
后来朋友想出一个计划,
就是把双方都约到家里来吃饭。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
严歌苓在朋友家准备晚饭的时候。
一个年轻帅气的美国帅哥站在门前,
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
上面写着“美国国务院/劳伦斯.沃克”。
严歌苓出于礼貌地冲他淡淡一笑,
就在两个人握手地瞬间,
劳伦斯地眼神再也无法从她身上移开了,
她的一颦一笑都深深的刻在了劳伦斯的眼底。
晚饭过程中,他们聊的很是愉快,
劳伦斯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还十分的照顾严歌苓。
这让严歌苓在这个异国他乡有了温暖的感觉。
于是他们之间开始了密切的往来,
劳伦斯总是带严歌苓见识不同领域的东西,
他们之间无话不谈,爱情在彼此心底生根发芽。
恋爱一年后,
由于严歌苓是中国女人,
加之他美国务院特殊身份
劳伦斯受到FBI的监控和审查,
为了和严歌苓结婚,
劳伦斯放弃了自己外交官的身份。
在外交官工作和严歌苓之间,
劳伦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严歌苓。
这样深厚的爱情严歌苓遇到了,
这是可以令一个女人骄傲一辈子的事情。
就在1992年的秋天,
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们在旧金山结婚了。
2004年,劳伦斯恢复了职位,被派往非洲。
严歌苓和丈夫开始了旅居生活,
做起了专职的外交官夫人,
也正是因为第二段婚姻,
提高了严歌苓的生活质量,开拓了她的眼界。
以至于她后期的作品越来越优秀。
04
独特的情感生活和生活阅历,
造就了独特的严歌苓。
有了第二段婚姻的滋润,严歌苓的写作更加丰满了。
她先后写出了《一个女人的史诗》
《扶桑》、《人寰》、《小姨多鹤》、《梅艳芳》
《金陵十三钗》、《寄居者》、《陆犯焉识》等作品。
其中《扶桑》获得“联合报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人寰》使她成为华裔当红女作家。
她的作品多数被改为电影或者电视剧,
如果没有她,中国的电影将失色三分。
严歌苓曾说:她写作是源于她自己内心的创伤。
她把自己内心隐藏的
敏感和隐晦都用文字的力量爆发出来。
她用自己的笔杆写进好莱坞编剧,
但是她却说编剧只是她的工作而已,
她真正心灵的花园是小说,
对于她来说,活着就是为了写作。
严歌苓继承了她父亲和外祖父独有的气质,
但是却比他们做的更加的出色。
因为她用命来写小说,
写作对于她来说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于是她把每一个故事都写极其的有画面感。
严歌苓曾经说过“不要她写,她就要疯,就要死。”
05
在早期,
严歌苓的作品是以少女的角度来叙述的。
她用《少女小渔》和《天浴》
来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阴暗面。
把那个年代的女性悲惨写的淋漓尽致,
在世俗和枷锁的禁锢下,女性的命运不堪一击。
1993年,
严歌苓的《少女小渔》被李安购买了电影版权,
严歌苓开始转行做编剧。
而刘若英把小渔这个角色演活了。
这部电影里面小渔的觉醒代表着一大部分女性的觉醒,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
女性的觉醒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崛起。
正是因为这部作品刘若英的演绎生涯从此打开了。
刘若英主演的电影《少女小渔》
1998年,
陈冲把《天浴》改编为电影。
在这个故事里,
文秀作为一个下放女知青的缩影。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她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她想通过自己的身体换回自由,
最后却惨死在无数男人的欺骗玩弄下。
这不只是一个女青年的悲惨人生,
而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
李小璐主演的电影《天浴》
高晓松曾在《晓松奇谈》中
两次提到严歌苓作品《扶桑》,
他认为这部作品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再也没有什么作品在他的眼中能比得上《扶桑》了。
为此他花巨资买下了《扶桑》的音乐剧改编权。
这是高晓松这辈子,第一个自己掏钱买的作品。
他曾说道“严歌苓这样一个美的女人,
不怜悯自己,不怜悯这个世界,
也从来不怜悯她笔下的人物,
我觉得这是她伟大的素质。”
2009年2月,
张艺谋选中了她的《金陵十三钗》,
这部巨大的电影史诗
通过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
写了一群秦淮河13个妓女抗日的故事。
这十三个妓女为了把生的希望
留给豆蔻年华的少女,
毅然选择了用自己的生命
代替这些女学生慷慨赴死。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她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人性。
十三个妓女装扮成女学生的样子坦然赴死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2014年由巩俐和陈道明主演的《归来》,
更是刺痛了无数人的心扉,
很多人在影片中尝到了感同身受的滋味。
故事中的陆焉识和冯婉瑜是包办婚姻。
在新中国解放后,陆焉识被打成右派。
在饱受20年牢狱之灾后,陆焉识终于出狱了。
但是他的妻子冯婉瑜却失忆了。
故事的结尾很凄惨,
冯婉瑜在等一个永远等不来的人,
陆焉识在陪一个永远记不起他的人。
严歌苓这部作品将人性的罪恶完全揭开,
《陆犯焉识》里面有一句话:
当政治与人生相撞,孰是孰非?
严歌苓的作品无疑是颠覆了很多人的三观。
她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撕开虚伪的表面,
越剥到里面眼睛越痛,心越酸。
她用苦难和悲剧写出人性在政治面前不堪一击。
严歌苓作为海外华人作家,
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
通过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书写,
将这段文革中发生的事情用故事的角度叙述出来。
因此这些历史人物在她的笔下没有走向于没落,
而是拥有着复杂的人生和饱满的感情,
塑造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2016年严歌苓完成了一部
描写部队文工团青春往事的小说《芳华》。
至今为止,她说《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这部作品有着很浓厚的个人色彩。
严歌苓用她的故事
替我们很好的诠释了那个年代。
严歌苓的小说题材涉及很广,
但是都离不开一个大背景,抗日、文革、知青岁月。
她将这些背景通过写故事的形式,
带着极其强烈的画面感展现在大家面前。
这让很多导演都愿意翻拍她的作品。
以至于当年李安、李翰祥、陈冲、
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都拜在她的笔尖下。
严歌苓的每一件作品中
都对人性刻画的十分深刻,
她写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女性。
通过她们的人生来批评社会的不足和历史的过往。
06
严歌苓的作品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和她的家庭和父亲是脱不了关系的。
有人曾问严歌苓的的父亲萧马:
你这辈子最好的作品是什么?
萧马回答:我的一生最好的作品是我的女儿。
严歌苓和她父亲
严歌苓曾经说过,
她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来源于过去的苦痛,
她曾遭受过命运的重创。
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婚,
第一次婚姻以失败告终。
一个人流浪在异国他乡,过着艰苦岁月。
面对高压的学习氛围下,还要不断的输出作品。
这些曾经的苦难鞭笞着她一步步向前。
最终,她用自己的作品来成全他人和自己,
她为女性申辩,让女性可以自我救赎。
这个世界上,总有作家把你想说的表达出来,
她敲击着你的心扉,让你全身充满正义的力量。
而严歌苓就是其中一位作家。
她的大半生曲折坎坷,最后苦尽甘来。
她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中国女性的伟大,
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外交官丈夫的爱惜。
即使年过半百的她依然优雅知性。
如今60周岁的她,将40多年奉献给写作。
有人称她是文学候鸟,也有人说她是舞动的精灵。
我想严歌苓的人生我们概括不了,
但是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讽刺而温柔,像钢铁一样坚硬,
像蝴蝶翅膀一样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