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日記:Castlecrag 之旅

作者 : 和平岛

題記:2021年9月11到14日,進入Circlet Lake - Castlecrag Mountain - Plateau trails步道。離開了城市,進入大山,面對美麗得無法形容的大自然,心靜下來,一路思考哲學,宗教,靈魂層面的問題,一路構思和寫作詩歌。山高處手機有信號,也會發一兩首到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收穫的喜悅。

 

《911,神諭》

 

每一天都是唯一的痛

我避開相互傷害的世界觀的人群

探尋治愈一切靈魂的大自然

秋天的果通過緑葉的燃燒

回答春天百花的提問

並非閃光都是太陽的耀斑

六和塔的銅鈴在雷鋒塔的轟然倒塌中失聰

鞭打史前冰川每一塊脫光褲子的飛來峰

在個人習慣集體成為潛意識的進程中

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在走嚮文明

誰能證明自己是神的信使

左眼陷入諾貝爾虛設的光芒

右眼是比黑暗更大的黑暗

我緊靠着一株血染的藍黴倒下

孩子,真理的原鄉即為普照的花園

每一種代碼都在指嚮我

前進,劫難之後的大愛

纔是靈魂最美味的養份

 

 

 

 

《聽雨》

 

沒有比藍莓更敏銳的眼睛

看着春天的花朵在夏天的肉體裏養大

要聽雨,就務必躲進一株植物的

小樓閣,四面的圍墻都是年輪

雷公迷失在雲母的夢床上

任由閃電在水竜頭的黑眼圈亂竄

滴答,滴答,一圈圈在手機

玻璃屏幕上彈起滑雪地擴散開

雨絲細到與霧氣匯合,沿着植物

纖維的脈管,細到潤物無聲

誰能聽到是水創造萬物,誰就是

第一個哲學家,而哲學不僅是科學思維

的開端,也是神學的萌芽

誰能端坐在一株植物之內沉思

誰就可以擺脫世俗紅塵的纏繞

通過與三聖直接對話,到達理想

水澤的雲夢王國,主啊,原諒他的強力意志吧,在您永生的鬍子裏

我的美學譜係難道不是您的傑作

難道每一條路不是在指嚮您

孩子,衹有水纔養得起

一池塘的青草,蛙鳴,星星與飛鳥

星星是最美味的零食

仰望,聽雨,用雨滴裏的星光洗滌靈魂

這也是神諭

 

 

 

 

《爬Castlecrag山》

 

Where is the castle, is crag lost?

Only fog, is there supposedly blue sky with scenery of heaven?

Only an angel, standing behind

bursting into a rain of sweat

Where I stand is falling off any time

What a devil if we can live forever

這是我在山頂留言薄寫的幾句英文

霧好輕呀上升到天堂

霧好重呀下沉到人間

我一把脫掉馬雅科夫斯基的褲子

用霧水洗淨

給Castlecrag穿上

再嚮海子藉他少年輕狂的一雙白襪子,(天使的白襪子)

兩衹白鞋子,(上帝的白鞋子)

作為戲裝

於是,我們就飄升

上了空中之城

哦,Crag先生,你扮演的角色是殉道者

理性的對白從這裏開始

老師,因為您的自我犧牲

(比耶穌更早的耶穌

其實,每一位犧牲者都是神子

每個人都是還沒覺醒的神)

我陷入洞穴,沉思,沉睡,在夢中

從您大腦的石頭

萃取精髓,寫成35篇對話錄

作為宇宙無限可能性的理型

誰扮演我的學生,誰就要把這天上的學問

搬運到地面

使萬物有了屬於自己的因和倫理的依據。

你就別想喂飽一個吃石頭的人

先生,現在是二十一世紀

怎麽從石質的硅氧鏈

抽取出神的骨頭

用來虛擬人間的元宇宙

難道肉體不是

碳氫鏈的傑作。氫

這個周期表的第一元素

它的氣體(藴含一加一等於二的道與理)的燃燒

難道衹是霧氣背後任性的靈光一閃

什麽不可以在大嘴彌勒佛的陡陗處安置

孩子,衹有站在我的頭頂

才能看清花園的全貌

來,拍個天下美學譜係的全景圖吧

河圖洛書衹是八卦殘缺的一角

聖經是統領世俗的教義

把所有地書拼貼到一塊纔是天書

 

 

 

 

 

 

《吃石頭的人》

 

假如黑洞不是喉嚨

怎麽吞咽星子

另一端會不會有一個胃宇宙

胃的蠕動不總是溫柔

也會有天崩地裂

比如從大山的徛角割下一塊富含礦物質的牛排

必須藉助雷神的鐵錘與宙斯的閃電之力的擊打

從陡陗的石山,巨石的滑坡流

經過破碎的小石子,砂粒,到最後的泥質粘土

是一個多麽緩慢的過程

需要冰的牙齒,雪的舌頭,水流的胃酸

連續不斷工序的協同作業

誰說生命的旅途不是一個漫長而艱苦卓絶的過程

尤其是美學的菜譜,質料的準備絶非輕而易舉

與其說是動植物從石頭裏提取了礦物質

不如說是小泥巴人吞噬了山石

(石頭睡覺的時候,掉進一個花園,變成蘋果)

攝取了石頭裏智慧的成分

喂到雲鬆,鐵杉和藍莓小灌木的嘴裏

(您說,霧和石頭,誰更像烤箱裏暴漲的面包?

而石頭和面包,雞和雞蛋,誰更先有辯證法?)

於是,萬物有了靈的信條

堅信,哪怕石頭消失了

石頭的靈魂並沒有失去蹤跡

而是悄悄鑽進了藍莓的體內

誘惑着你

就像人死了

肉體像水果一般腐爛

但人的靈魂卻成熟了

甘甜而美好

今天,上帝給我一顆星星

我把它釀成酒了

在嘴唇與喉管

我與神匯合

 

 

 

 

 

 

 

 

《高原步道》

 

酒神,我在高原的信天遊裏贊美您

我在一躍而起還沒穿好褲子的太陽裏贊美您

斑瀾是不是畫傢

替您調配的雞尾酒

小泥人製作的陶器

灌醉和養胖了一代又一代的金秋

五角星假眛在水銀與青銅緑色的縫隙裏

春秋和戰國是哪個年月的事了

紅色的國度,血染的歌,衹有夏天才是打傢劫捨的強盜

他放了一把用辯證法武裝到牙齒的火,鐵錘和鐮刀

太陽的火,盜火者的阿波羅神廟

火的劍氣與秋水裏的月牙

實現了資本的無縫對接

以焚書立國的天下,沒有那一個網管是無辜的

當小泥人

把粘土裏的高嶺石,蒙脫石,和蛭石

對金錢的吸附性發揮到極緻

他顫顫微微

踮起了腳尖

把靈魂神聖的酒器交到了藍莓小灌木紅得發紫的十指

藍莓的牧歌,流浪者之歌,星星的眼角挂滿青春的蜜,滾燙的乙醇尋找宿主,狂風把它的羊群下放到曠野的牧歌

人民站立起來了的歌聲

尼采瘋了,這位哲學家裏的詩人,在酒神熱烈的祝酒辭中

我們的眼睛相互貪杯

如果可以推倒重來

第二次開花一定比第一次

更加熱烈,任性,赤裸,把歡快的勇氣,非理性的自燃的天賦

放逐到好看又好吃的沉甸甸的金鑾神殿的天邊

我是雙手沾滿你的鮮血,攝取靈魂的小偷

唯有送到嘴邊的熱血纔是溫存的

把石頭,小泥人到小灌木雙手扶起來的愛的階梯

連根拔起

這是具有原始宗教性質的獻祭儀式

小泥人赤裸的腰身纏着草繩,熱淚朝天,載歌載舞把自己送進藍莓的嘴裏

石頭粉碎,小泥人死了,但把自己的靈魂,從無機界提升到植物界的體內

就像我吃了藍莓,把果肉包裹的靈氣,一滴不剩地吸納

是藍莓心甘情願地獻身於人類嗎

就像獻身於詩歌

通過酒神對太陽神的擁抱

主啊,我在高原的信天遊裏贊美您

是我把您的靈魂沿着垂直階梯竪立起來的美學譜係

放飛到風箏和子彈

我是您獻祭的手,超人的手

 

 

 

 

 

 

 

 

 

 

 

 

 

 

 

 

 

 

 

 

 

 

 

 

 

 

《神秘高地,我負重走嚮你》

 

撒嚮星河的網

視網膜的網

纜繩是一根叫白水河的水文綫

順着山脈的大腿和手指的走嚮

我使勁拉回的

卻是被當地人稱為Lake 的七八條大魚

記得有女人,戰船,海倫,Moat, 鴨塘,Johnston ,Kwai, Croteau, 多麽古怪的命名

魚綫反反復復的拉直又彎麯

魚生多麽快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就像腳下歡蹦亂跳的步道

人生多麽快樂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複)

哪怕我們被分割在兩個世界

肉體是盡享魚水之歡的湖和魚

靈魂是相互照耀與溫暖的星和辰

一路相攜的磨肩擦踵

心意相通,哦

主啊,我們衹是你暗意識神奇的投影與分身嗎

哪怕衹有億億萬分之一,黃金的分割

難道不是金子嗎

金的原子

我負重而行

比重是水的19.32倍

背着你,穿過你,模仿着你

渴了就擡頭飲幾滴露珠

騎着白雲的馬

餓了就彎腰吃幾顆藍莓

做着星星的夢

閃着光,越來越像您的孩子——

你授我以網

我報您以魚,神秘高地手舞足蹈的歡快的魚

 

 

 

 

 

 

 

 

 

 

 

 

 

 

 

 

 

 

 

 

《天堂步道》

 

每一條步道的終點都有一個天堂

肉體在這裏永恆不停地流動,從一顆露水到另一顆露水的嘴唇

靈魂在這裏永恆不停地跳躍,從一株藍莓到另一株藍莓的眼珠

赫拉剋利特在這裏留傳他的金句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

巴門尼德在這裏宣稱:存在是永恆的,是一,可以被思想

“衹有存在物是存在的。因為存在物的存在是可能的,非存在物的存在則不可能。”

這裏是天書:

存在一個通往天堂的美學的階梯

這裏衹有愛才能抵達

孩子們,這是畫筆,這是顔料,這是分給你的一小塊畫布,畫出自己的天堂吧

在秋天,白霧是迷藥,是海妖魅惑的歌聲,是天堂的修飾詞

走進白霧

沒見一個回頭之人

一條步道把我們分割到兩個世界

又把兩個世界合併一處

世界就是我和你,你不存在,也別想讓我存在

 

 

 

 

 

 

 

 

 

 

 

 

 

 

 

 

 

 

 

2021-09-15

和平岛

和平岛

作者簡介

和平島 原名何瑞芳,生於1963年12月,浙江慶元縣人。北京大學81級。加拿大洛夫詩歌學會副會長,漂木藝術傢協會會員,北美華人文學社社長,楓之聲傳媒社長,創刊於2006年的加拿大華文紙刊《北美楓》主編,《漂木詩刊》執行主編。現居加拿大維多利亞市,資深軟件工程師。詩觀:上帝創造萬物;被造物之間能夠相互感應;寫詩就是造物的衝動。

2021-09-15
2
         
  •   20210916 12:54:57

    Only an angle, standing behind
    bursting into a rain of sweat -- an angle or an angel?

    1   回復    顯示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