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格納根酒莊行(二)

作者 : 李爱英

奧格納根酒莊行(二)

風光旖旎的奧格納根湖,蜿蜒麯折的湖岸,百裏之長,環繞着的山巒與平川,是該地區賴以生存和繁榮昌盛的酒莊水果園和以此為原料的加工業,當然還有山好水好景色好,人好物産好,而吸引世界各地絡繹不絶前來旅遊和享受的人們。

也許是上帝垂憐,在地球急速運動幾乎毀滅一切的時候,故意留有餘地,造就了北美太平洋西岸溫哥華地區的山明水秀:春雨綿綿草色緑,夏日無暑宜人居,秋陽楓葉落遍地,鼕季溫潤雪景美。同時,延續直西400多公裏,把內陸造成了有山有水有沙漠的特色區:由南自北綿延上百公裏,南部接近美國的奧斯尤斯沙漠,比起非洲的撒哈拉中國的塔剋拉瑪幹,其實算不上沙漠,因為衹有礫石糙沙和小灌木,卻是加拿大唯一的沙漠地帶。該區的美加邊境上有一以印第安Osoyoos部落命名的小鎮,語意“水面變窄的地方”,這裏的Osoyoos Lake的確是一狹長湖泊。湖面一分為二竟然是兩國的邊界綫,那邊就是美國華盛頓州。

而橫貫太平洋西海岸,綿延加美兩國數千裏的落基山脈,也是全世界公認的神奇美妙風景區。該山脈到了奧格納根區,已眼見造物主的神工鬼斧:有的緩慢起伏像泥石流過後的淤積,有的如巨人持刀斧咔嚓一聲劈開,對峙的兩刃千尺不止;有的被森林覆蓋,山巔高聳入雲,雲遮霧障;有的一個山頂光禿禿的,像碩大的和尚頭顱;有的宛如側臥的女性,麯綫玲瓏,連豐滿的胸和腹都歷歷在目;川是汩汩滔滔,很多從山峰順下來的水流可以成瀑布般;湖是接瀑或匯百川所致;湖泊大大小小似明珠點綴,水是透明的清幽深的藍和不雜一點塵垢的淨。以湖聞名,環湖而居,各業受益於湖,各區獲利於水和土,還有夏秋漫長的光照。

奧格納根地區是以最壯闊最有名的湖(Okanagan Lake)命名的。據科學家考察證明,該湖形成於地球的石器時代,由冰川期的雪水衝擊而成。湖面面積351平方公裏,南北長135公裏,東西寬僅有4-5公裏,深度卻達232米,可負載萬噸巨輪輕輕鬆鬆行駛。湖水南部下泄奧剋那根河(Okanagan River),由此嚮南又有大量湖泊斷續相接,直至進入美國境內。該湖不僅以其風景見長,更因為“奧古布古水怪”而聞名於世。

當地流傳着土著印第安人的一個傳說:有個叫約翰•麥剋杜格爾(John McDougall)的印第安人,在1860年的一天清晨,去給湖對岸的約翰•阿裏森(John Allison)傢送幹草。他把幹草包放入獨木舟下水後遠行,突然看見湖面隆起一圈波浪,湖水深處有無數水泡涌上來,隨之有個黑糊糊的影子朦朦朧朧冒上來!先是他牽的馬被吞,接着是連獨木舟翹起來,水下那團黑影張開了血盆大口。麥剋杜格爾抓起槳便發瘋地劃起來。抵岸後拔腿狂奔一兩百米。當定神後看,卻什麽也沒有;但馬不見了,繮繩在他手上!

歐洲白人殖民者到達後並不相信。但1872年的一天,即上述幹草的接收者白人目擊者約翰•阿裏森(John Allison)的太太傍晚到湖邊迎接過湖購物的丈夫時,看見那個巨大的黑糊糊的東西浮在水面上,又突然迎着大風和雨水往湖中央遊去!到了1900年,當地一個十歲的小姑娘魯思(Ruth),在自傢住地附近玩耍時遭遇了湖怪。她回憶起在湖畔玩時聽見一陣嗖嗖的水聲,扭頭髮現那水怪在離自己很近的湖水中,活象一片頁岩,脖子上有三個小突起,盯着她看了好久纔潛下水不見了。

1942年,出現了一支流傳很廣的歌謠:"他老媽是衹蠼螋,他老爸是條鯨,他小小的腦袋沒尾巴……他的名字叫奧古普古。"("His mother was an earwig, his father was a whale, a little bit of head and hardly any tail.andOgopogo was his name")。當地人都知道,這個湖有些神秘之處是他們解釋不了的。特別是每次有動物遊過湖中風暴點那個地方,必會被一股神秘的水流吸進湖底。後來人們把它稱之為"N‘ha-a-itk",也就是"水魔"的意思,並常常祭祀它,求得平安。

1968年,亞瑟•福爾登(Arthur Folden)首次拍攝到了湖怪錄像,錄像裏可看見一隻巨大的動物像潛艇般破水而出,像連綿的小山!隨之而來的"湖怪恐懼潮"也彌漫當地,以至於居民組織"武裝隊"在密森河灣(Mission Creek)巡邏;而BC省政府曾宣佈,修建渡口采用專門的"抗怪物裝置"(monster repelling devices)防禦怪物。此傳說慢慢傳到世界各地,1991年,日本Nippon電視臺資助的探險隊曾利用遙控裝置和迷你潛艇搜索這衹水怪,但毫無發現。

2000年8月24日,一個名為埃利斯的人,為了給癌癥科研項目籌款而舉行奧卡納根湖全程遊泳表演。當他遊到接近維斯邦科附近時,突然發現兩衹巨獸從深邃的湖底露出,有着柚子般大的眼睛,隨後鬼魅般消失。同年8月,潘提頓市(Penticton)各大大企業聯合推出名為"百萬賞金找湖怪"的大型活動,承諾如確切證明怪物存在,可獲贈2百萬!但一年多的通告卻幾無所獲。

迄今為止,湖區已發生過上千次“水怪目擊事件”,大多數目擊者稱,它是一條長着駝峰的大海蛇,長12米左右。它是像蛇一樣細長的動物,身體為暗緑色或黑色,全長12至70英尺,身體粗壯像原木,背上有些駝峰狀突起。其實,很多人很多媒體是為了製造神秘和某些目的而發聲。而奧格納根湖怪,卻成為帶動當地發展一個不可代替的因素。當地人聰明地利用湖怪做文章——招攬旅遊,開發商品,打造品牌,繁榮經濟和吸引定居。"最正宗"湖怪原産地,保護湖怪規章;書畫,雕像,紀念品…奧格納根區四面八方來客一年四季蜂擁而至,不僅湖裏潛水尋湖怪,還有遊和玩——爬山涉水,滑雪劃湖,森林打獵的獵奇,空中翺翔翻滾滑,地上高爾夫悠悠打……

清晨早起,驅車我們去基洛納市的Knox Mountain Park,早晨的霧紗漸漸散去,仰望山坡,枯黃的秋草隨風而動,散在各處的幾棵巨樹,一律矮矮壯壯,平平的樹冠鋪開幾乎落盡了葉子,那些灌木叢倒是散落各草窩裏,有頂着鮮豔紅果實的,有如火的葉子招搖着的;三三兩兩的老人牽着狗往上走,偶爾有一兩個青年穿過飛奔而去。登上高山半腰,已經是一覽無遺,看見整個市區呈三角敞口狀延宕開來,五彩斑斕的樹葉點綴其中,特別望見頗具規模的世界排名前三十的UBC大學分校,聽說不少華人在校園和附近賣了房及公寓出租買賣賺銀子;由於近年來大陸華人移民或搬傢到內陸,國際留學生不斷增加,加上該分校的環保水質等專業好找工作,所以校園裏華人面孔越來越多。團裏有人戲稱“有人的地方就有華人”,中國近四十年的突飛猛進,在國際上地位越來越高,開放度越來越大,更多華人走出國門走嚮世界,誠哉斯言!

下山後來到中心公園,看到的湖怪雕像,幾乎像中國竜的樣子。這個以湖為主的市中心公園,帆船林立,遊船如織,摩托艇和皮划艇橫衝直闖;夏季,會看見沙灘上睡着的比基尼老人,浪裏飛劃的少年男女;優哉遊哉遊泳的中年人,走走看看的情侶和帶着老人孩子的大家庭;鼕季,甚至看見位數不少的抽大麻者和吸毒者,在瑟瑟冷風裏放着震耳欲聾的音樂,隨着節奏搖擺瘋狂抽動;清醒時也許會伸手跟路過的你討錢。

基洛納是奧格納根區最大的城市。史料記載,這裏曾居住着許多印第安部落,Kelowna一詞來自印第安語,意思是“灰熊的故鄉”。1859年,一位法國天主教傳教士Charles M. Pandosy神父到達這裏,成為定居的第一位歐洲人。定居者不斷增加,於1905年設市。隨後,教堂,學校,商業,貿易,葡萄種植及酒莊,慢慢發展成今天的繁榮。而當年隨着橫貫加拿大東西的太平洋鐵路修築,不少華工也選擇定居這裏——除了經營店鋪,葡萄園和釀造業,貿易往來;華人還積極參與社會,特別是一戰二戰及後的朝鮮、越南、海灣戰爭等國際和平戰,在該市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及一些藝術館藏等,都可以見到華人的影子。

明媚燦爛的陽光,18個小時可以達到三十多度的夏季日照;肥沃而透氣的沙土結合性土壤;春夏雪山融化湖及鼕季四個月鋪天蓋地大雪;衆多牧場有機肥及附近鉀肥等等天然肥料;加上農民的勤勞智慧,讓奧肯納根地區成為有加拿大“水果籃” 之美稱的“水果之鄉”。超過百種的葡萄,紅黃青的蘋果,水靈靈脆生生的梨,挂滿枝頭垂涎欲滴的大小櫻桃,香氣濃郁傳滿坡的桃子李子,還有遠近聞名的特大車釐子,甜掉牙的紅莓藍莓黑莓草莓及西梅……夏秋時節,來自加拿大各地和美國的遊客居多,但也有歐洲客澳洲遊人不遠萬裏住到湖畔,欣賞美景,品嚐美味,參與激情澎湃的各種節日活動,盡情歡度每一天。

當然,馳名內外的葡萄也是水果之一,但人們往往把它單列出來,因為這裏的葡萄酒讓大傢如癡如醉。從40年前僅有幾傢釀酒場,到10年前的40多傢,而今天已經超過260傢。如果你肯花費一些力氣登高望遠,一定會綜覽奧格納根湖周圍星羅棋布的各個葡萄及水果種植園,還有那些獨立於果園之中的酒莊——大部分二層獨立屋既是農莊主居住地,也是釀酒作坊,甚至還兼有旅客住宿的度假勝地。很多農莊根本沒有院落,房子是完全開放的,門口出來伸手可得蘋果梨李葡萄嘟嚕,往往老遠就可見碩大的橡木桶擺列在酒莊大門口前,在旁邊高高懸挂起酒莊的名字旗,在微風裏呼啦啦響得歡。走進任何一傢,路人都會得到人情味十足的款待,莊主可以開啓好酒舉杯共飲,主婦會做幾個小菜兒端到酒桌上,兼備自傢種植的蔬菜做成沙拉或者當地牛奶羊奶做的起司,各種咖啡各種甜品,奶油冰淇凌,甚至一些人傢還備有中國紅茶和印度奶茶!

  因為當地人統一口徑“熱烈歡迎口袋裏裝滿錢的華人和印度大佬”。加拿大人在國際上雖然以傻呵呵的善良仁慈著稱,但近些年來也懂得“有錢就是大爺”。而“大爺們”也不僅撒錢消費,更把投資和樂趣放在了水怪湖地區。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來,移民及非當地人來此購買接管農場酒莊和水果園,已經超過了四分之一。而來自中國江西的商場女傑Bella.Huang和他們夫婦買下的海恩勒酒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基隆納

 

 

 

 

 

 

 

 

 

 

 

爬山 看市內景色

 

 

 

 

 

 

 

 

 

 

 

 

 

 

 

 

 

 

 

 

 

2020-11-30
李爱英 Jean   加拿大 Canada     (1964年)

李爱英

李爱英
作者簡介

李愛英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曾在中國任大學副教授報刊記者副編審,移居溫哥華後任加拿大城市電視臺記者,各報刊人物、情感、旅遊、玉石、葡萄酒等專欄作傢。加拿大華裔作傢協會會員。楓之聲傳媒總編。詩文散見於《環球時報》《泰國華文文學》等,有《異鄉》等文集。

2020-11-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