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但丁
但丁 星期一詩社 2019-07-19
但丁·阿利基耶裏(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13世紀末意大利詩人,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之一,以長詩《神麯》(原名《喜劇》)而聞名,後來一位名叫薄伽丘的作傢將其命名為‘‘神聖的喜劇”。《神麯》分為三段,第一段叫“地獄”,第二段叫“煉獄”,第三段叫“天堂”,留名後世。
他被認為是中古時期意大利文藝復興中最偉大的詩人,也是西方最傑出的詩人之一,最偉大的作傢之一。恩格斯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但丁一生著作甚豐,其中最有價值的無疑是《神麯》。這部作品通過作者與地獄、煉獄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百科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决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抨擊了舊世紀人物的種種惡行,歌頌了靈魂的美好與光明的引導,表達了執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除《神麯》外,但丁還寫了詩集《新生》、語言詩學論著《論俗語》、哲學神學論著《饗宴》及政治學論著《帝製論》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詩,主要抒發對貝雅特麗齊的眷戀之情,質樸清麗,優美動人,在“溫柔的新體”這一詩派的詩歌中,它達到了最高的成就。
但丁是世界上的大文豪,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人物。
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評價說:“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志的,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恩格斯的評價準確地表明但丁及其創作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泰戈爾認為:“詩人不是用創作詩歌那樣的方式,創造自己的生活,他的生活不是詩”(第22捲:37)。泰戈爾並不否認詩人的生活與他的詩歌有着內在的聯繫,但他認為衹有但丁那樣的超凡出衆的詩人,才能同時在詩歌和生活實踐中展現自己的天才,“但丁的詩凝結着但丁的生活,如果我們把兩者結合起來讀,那麽我們將會更清己而不是他的客體對象”。
但丁
但丁·阿利吉耶裏(意大利語:Dante Alighieri,意大利語:[ˈdante aliˈɡjɛː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全名杜蘭提·第·阿利吉耶羅·戴爾·阿利吉耶裏[註 1],也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中世紀詩人但丁[1]。他是現代意大利語的奠基者,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他的史詩《神麯》留名後世。他在意大利被稱為至高詩人[註 2]以及詩人[註 3],是意大利語之父。[2]但丁是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