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伊姆·弗拉舍里 (1846—1900)历来有阿尔巴尼亚文学之父的美名。他的文学成就和产生的社会影响,是迄今为止任何人也比不过的。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是一个热爱祖国,眷恋人民的爱国诗人,知识渊博的教育家,阿尔巴尼亚新文学的奠基者。
基本信息
中文名 | 弗拉绥里 |
出生日期 | 1846年 |
性别 | 男 |
国籍 | 阿尔巴尼亚 |
去世日期 | 1900年 |
展开全部
目录
- 1摘要
- 2基本信息
- 3基本信息
- 4作品
- 畜群和大地
- 夏天的花朵
- 斯坎德培的一生
- 生活
- 夏天过去了
基本信息
纳伊姆·弗拉绥里(1846-1900)阿尔巴尼亚卓越的学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阿尔巴尼亚近代最伟大的诗人,新文学的奠基人。1886年在布达佩斯发表抒情长诗《畜群和土地》,在阿尔巴尼亚文学史上,诗人第一次使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勤劳的农牧民生活获得如此充满激情的描绘和歌颂。
弗拉舍里小时候很早就学习土耳其语、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法语,并且在穆斯林派作家影响下,模仿鲁米和萨迪的艺术风格,开始用波斯语写作。青年时代,为了生计,奔波于阿尔巴尼业和伊斯坦布尔之间。为了治病去过奥地利,在维也纳博物馆看到了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用过的武器,这对他后来创作长诗《斯坎德培的一生》颇有启迪。1878年,他同普里兹伦同盟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并积极参加了它所领导的斗争。普里兹伦同盟被土耳其破坏、摧毁以后,弗拉舍里被迫领着家人到伊斯坦布尔定居。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向往着祖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编写教科书和搜集、改编拉封丹的寓言的工作上。另外,还写下了 《畜群和大地》、《夏天的花朵》、《斯坎德 培的一生》等不朽的作品。1900年10月20日,弗拉舍里病逝于伊斯坦布尔。
作品
畜群和大地
《畜群和大地》写于1886年,这是一首清新隽永、散发着浓烈的泥土芳香的抒情长诗,激荡着充沛高昂的爱国主义感情。
全诗由几乎同等长度的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描绘出畜牧劳动的秀丽的图画;后半部分展示了农业劳作的动人的场景。诗人以巨大的热情,歌颂了祖国,赞美了阿尔巴尼亚美丽的自然风光、农夫及牧民的生活和劳动,颂扬了祖国同胞高尚的道德情操。
长诗一开篇,就以铿锵有力的诗句向民族的叛徒和头脑不清楚的人郑重申明:对那些为祖国辛勤工作的人来说,阿尔巴尼亚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对那些未抛弃祖国的人来说,阿尔巴尼亚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国家。他满怀民族的自豪感,放声高歌:“阿尔巴尼亚,你使我感到光荣,赋予我阿尔巴尼亚人的姓名。/呵,阿尔巴尼亚,你是我的心灵,/尽管我流落在异国他乡,心里却从未忘记你的爱情。/”长诗一开篇就以这些烨烨生辉的诗句,真切火炽的心声,抒发了诗人对祖国赤子般的深情。这种美好的感情,不是用空洞的议论来表达的,而是凝聚在对祖国山水景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中。诗人把人们带到气象万千、色彩绚丽、幻想般的境界里:“啊,阿尔巴尼亚的群山,啊,您——高高的橡树,/百花争艳的广阔的原野,我日夜把你铭记心头,/您——美女般的峻岭,您——清沏明净的河流,/丛莽、丘陵、峭壁、葱绿的森林和岩岫!/……啊,锦绣斑斓的大地,你在我的头脑里永世长留。”长诗就以这样一些富有阿尔巴尼亚风光特征的诗行,唤起人们对祖无限热爱的感情,催促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这部长诗里,诗人非但歌唱阿尔巴尼亚美丽的自然风光,畜牧业和农业劳动,而且还赞美普通劳动者——牧民和种田人,流露出可贵的民主精神。
《畜群和大地》没有描写在异族统治者蹂躏下的阿尔巴尼亚广大劳动者的痛苦与灾难,对他们生活的描写,似乎有些理想化。不过,这与诗人创作这部长诗的目的有直接关系。展示民族的大灾大难,不是本诗的宗旨;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进而为她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才是此作的魂灵。诗人通过对阿尔巴尼亚美丽的风光富有情趣的生活的描写,圆满地达到了这一目的。
在阿尔巴尼亚文学史上,祖国的山山水水,普通农牧业劳动者的生活,得到如此迷人的描绘与讴歌,这还是第一次。全诗自始至终贯穿着田园牧歌情调,感情真挚、炽烈。诗中时而热情高歌,时而委婉低吟;有时突然铺展开一幅色调绚丽的水彩画,有时又响起淙淙的流水声;有时漫天的暴风雨惊得你心神不安,有时又使你被皎洁的月光或芬芳的花丛绿野陶醉得手舞足蹈。诗行整齐和谐,语言纯洁丰富,把诗人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抒发得淋漓尽致。在这首长诗中,弗拉舍里采用了十六音节的长诗行,读起来气势磅礴,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热情祖国和普通劳动者的真诚而深厚的感情。
夏天的花朵
由二十五首短诗组成的集子《夏天的花朵》(1890),是弗拉舍里的第二部重要作品。这些诗有的以充沛的感情,抒发了对祖国炽烈的爱,表达了阿尔巴尼亚一定要解放,美好的日子即将到来的坚定信念(《为什么》);有的热烈赞美祖国的语言,称它“优美、纯洁,就象上帝的语言一般”(《我们的语言》);有的对背信弃义、抛弃祖国的叛徒予以揭露和鞭笞(《叛徒》)。 《夜》、《心灵》等小巧玲珑的诗篇,描绘了色彩浓丽、秀美多姿的山水风光,借以表达诗人对幸福未来的憧憬。十六首短诗组成的爱情篇《美》,犹如五彩辉映的集锦画,恰似悦耳动听的交响诗,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表达得非常充分、完美,反映了民族复兴者强烈追求自由的民主思想。
斯坎德培的一生
斯坎德培长篇叙事诗《斯坎德培的一生》写成于1895年,发表于1898年,是一部由二十二首诗组成的长达11,600行的巨著。弗拉舍里通过斯坎德培这个艺术典型,真实地再现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历史时代。首先,长诗以错综复杂但又严整有序的故事情节,生动而真实地描绘出十五世纪中叶阿尔巴亚人民英勇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侵略者的一幅幅威武不屈、气壮山河的斗争画卷,歌颂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光荣的战斗传统。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领导下,同当时最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进行了殊死的战斗。他们不仅血战玛蒂河,死守克鲁雅,在阿尔巴尼亚的国土上建立了不朽的业绩,而且还出国远征,北到波兰的要塞符瓦迪斯拉会,西到那不勒斯,到处都响彻着阿尔巴尼亚军民胜利的凯歌。《斯坎德培的一生》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 在这部长诗里,诗人成功地塑造了斯坎德培这个传奇式的英雄形象。斯坎德培是十五世纪威扬四海的世界人物。革命导师马克思曾多次高度评价他为保卫欧洲文明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称他是土耳其侵略者的“眼中盯”。诗人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描写了这位名扬四海的民族英雄的各个方面。在诗人的笔下,斯坎德培是一个爱憎分明、感表丰富、平易近人的普通人。同时,诗人还以大量篇幅描写了斯坎德培作为一个杰出的军队领导者所具有的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他的精辟的政治见解和雄辩的说服力,讴歌了他为国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以及在任何困难险阻面前都毫不动摇的坚强决心和钢铁意志。
弗拉舍里为阿尔巴尼亚民族复兴文学的画廊增加了一个空前的民族英雄的不朽形象。这一形象,以其独特的光辉照耀着阿尔巴尼亚文学的史册。
弗拉舍里不仅搜集、改编了拉封丹的童话,而且还亲自创作了许多篇寓言诗和童话,他是阿尔巴尼亚儿童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弗拉舍里具有多方面的艺术造诣。他擅长运用描写、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生活图画和自然风光。在使用顿呼、修饰语、 音法等方面,诗人具有特殊的才能。
弗拉舍里是一位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使阿尔巴尼亚诗歌摆脱了穆斯林派作家的不良影响,走上民族化的自由的道路,对阿尔巴尼亚新诗歌的形式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对后世人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生活
生活呵,有什么能和它相比?
它藏着一把认识万物的钥匙,
严寒酷暑,朝霞落日,
冰与火,光明与阴影。
奇妙的生活仪态万千,
我能亲眼看见真感到高兴。
我爱在深夜的时刻
享受宇宙的寂静,
我爱那漠漠苍穹——
碧空万里,一片安宁,
它在暴风雨前乌云滚滚,
也有轻轻飘动的朵朵白云。
我爱那细雨霏霏,雷声隆隆,
暴风骤雨,雪花漫天。
小河流水,垮玲琮琮,
原野牧场,陡峭的山岩。
瀑布激流,飞泻奔腾,
崇山峻岭,千里平原。
我爱那空山鸟语,绿树婆娑,
峥嵘的怪石和春季里
花团锦簇的草坪。
我爱那林中的鸟群,
和它们无忧无虑
此起彼伏的啼鸣。
一切我都喜爱,一切我都欢迎,
人们、天空、大地、
夜的黑暗、白昼的光明,——
是这种人间盛事、宇宙万象,
用永远年轻、永远新鲜的活力,
在不断地鼓舞我们前进。
杜承南译
夏天过去了
夏天过去了,
夜莺已不在树梢啼鸣。
叶落花飞,庭园凋零,
冬天即将来临。
原野盖上了第一场白雪,
枝头落下了最后几片枯叶——
四野茫茫,一片荒凉,
大地沉入了梦乡。
鸟儿不声不响,田野静悄悄,
只有我这颗心片刻不能安宁。
你在哪儿?怎样把你寻找?
我将永远呼唤着你,满怀酸辛。
(张昭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