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島是一個詩歌文化傳統十分悠久的國傢,古代就産生過"埃達"和吟唱詩。二十世紀初,冰島是丹麥聯邦的一部分,1904年,它從丹麥聯邦裏獲得了自治權,而1918年基本上成為一個獨立國傢。這個時期涌現出了一批與上個世紀的詩人們顯然不同的新詩人,這批詩人感到傳統的詩歌形式使詩人的想象力和靈感受到極大的約束,因此他們開始嘗試以新的方式寫作。他們用自然樸素的語言歌頌青春和自然風光,他們的作品影響了整整一代冰島詩人,這種影響持續了好幾十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着歐洲格局的重新組合與變化,各種現代主義詩歌流派逐漸流入冰島,於是冰島詩壇出現了現代主義詩歌。斯泰因·斯泰納爾就是現代主義詩歌的最有力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同時也是傳統詩歌的挑戰者,他最著名的詩集《時間與水》(1948)打破了傳統詩歌的韻律,語言精練,想象豐富,表現自由,成為冰島詩壇上的劃時代的標志。這一批詩人還有斯諾裏·夏塔森、容·烏爾·沃爾等人。1946年至1953年,出現了由格裏姆鬆、西格福鬆、布拉吉、達達鬆和奧斯卡爾等五位詩人組成了"原子詩人"這一影響較大的戰後冰島最大的詩歌流派,這些詩人繼承了斯泰納爾等現代主義詩人的詩風,但更加趨嚮"後現代"。另一些詩人,比如西格德爾·A·馬格努鬆,手法比較現代和細膩,但是,所有這些詩人的現代主義都具有為歐洲其他國傢和地區的詩人所不能及的北歐獨特的韻味,與衆不同。七、八十年代以來,國際格局的變化對於冰島詩歌産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一些青年詩人開始適應這種新環境和新形勢,他們深受歐洲和美國的後現代詩歌的衝擊,其作品較之以往似乎題材更加寬廣,無所不容,表現手法和形式更加自由,也更加口語化。這些青年詩人多半出生在五、六十年代,成名於八、九十年代,已經出版好幾本詩集,在詩壇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些青年詩人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和實驗性,他們代表着冰島詩歌的未來。
他的詩作精選:
教堂中的燈
猶豫的燈盞
用昏然欲睡的指尖
伸入一所緘默的石頭教堂的
被夜晚潮濕的墻壁。
一輪秋月的鐮刀
把一個黑暗的十字架
放置在極冷的土地的
雪一樣蒼白的胸懷上。
沉睡的房捨上面
鐘舌那幽暗的和聲
在可以打破的寂靜中
衝着寒冷的金屬煙囪罩回響。
在一個黑色的松樹盒子裏
一朵曬白的百合花
隨弓手的白色之箭
穿過枯萎之心的葉片飛行。
董繼平譯
火焰之馬
火焰之馬
(隨着它們的乳房中
歌一般美好的竪琴
和那在心靈的碎浪上面
輕快飛掠的漂泊的鳥兒)
勇敢地疾馳在
閃爍發亮的冰上:
生與死的拱頂之間
薄殼的一層。
董繼平譯
名譽
圈套
在狹窄的脖子上
慢慢收緊
沼澤的鳥兒
痛苦地升高
它的嗓音
於是世界的喧鬧
安靜了片刻
人們傾聽歌聲
徘徊流浪
又設計新的
圈套。
董繼平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