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李好古
八声甘州(扬州)
李好古 Li Haogu
  壮东南、飞观切云高,峻堞缭波长。
  望蔽空楼橹,重关警柝,跨水飞梁。
  百万貔貅夜筑,形胜隐金汤。
  坐落诸蕃胆,扁榜安江。
  
  游子凭阑凄断,百年故国,飞鸟斜阳。
  恨当时肉食,一掷赌封疆。
  骨冷英雄何在,望荒烟、残戍触悲凉。
  无言处,西楼画角,风转牙樯。
  
八声甘州
李好古 Li Haogu
  古扬州、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
  问竹西歌吹,蜀冈何许,杨柳__。
  行乐谁家年少,两两更三三。
  知我江南客,走马来看。
  
  过却长亭烟树,云山点点,烟浪漫漫。
  料桐花飞尽,夜合绕阑干。
  倦绣闲庭昼永,望天涯、芳草忆征鞍。
  平安使,吴笺谩遣,欲寄愁难。
  
  从来难翦是离愁。
  这些愁。
  几时休。
  才趁风樯,千里到扬州。
  见说苍茫云海外,天杳杳,水愁愁。
  
  男儿三十敝貂裘。
  强追游。
  梦魂羞。
  可解筹边,谈笑觅封侯。
  休傍塞垣酾酒去,伤望眼,怕层楼。
  
  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赏析】 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所以,南宋词人过其地时多有感怀之作。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姜白石的《扬州慢》,其中有“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样的句子,但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不着力渲染敌人去后的残破,而将重点放在自己保卫家国的责任上,所以其立意就先高出众人一筹。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 “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水调歌头(和金焦)
李好古 Li Haogu
  历历江南树,半在水云间。
  不须回首,且来著眼向淮山。
  过尽金山晕碧,望断焦山空翠,杨柳绕江边。
  此意无人会,独自久凭阑。
  
  夜吹箫,朝问法,记坡仙。
  只今何许,当时三峡倒词源。
  水调翻成新唱,高压风流前辈,使我百忧宽。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时眠。
  
  西风横荡,渐霜余黄落,空山乔木。
  照水依然冰雪在,耿耿梅花幽独。
  抖擞征尘,扶携短策,步绕沧浪曲。
  怅然心事,浮生翻覆陵谷。
  
  试向商乐亭前,冷风台上,把酒招黄鹄。
  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
  百亩春耕,三间云卧,此计何时卜。
  功名休问,卖书归买黄犊。
  
  平生英气,叹年来、都付山林泉石。
  不作云霄轩冕梦,只拟纶竿蓑笠。
  见说湖阴,飞飞鸥鹭,半是君曾识。
  梅花时节,试来相与寻觅。
  
  休谩汨没尘埃,浮生能几,镜里催华发。
  趁取尊前强健在,莫负花前倾碧。
  自遣长须,亲题短句,去约萧闲客。
  休教惆怅,梅花飞尽寒食。
  
贺新郎(僧如梵摘阮)
李好古 Li Haogu
  人物风流远。
  忆当年、江东跌宕,知音南阮。
  惯倚胡床闲寄傲,妥腹难凭琴桉。
  妙制拥、银蟾光满。
  千古不传谁好事,忽茂陵、金碗人间见。
  轻擘动,思无限。
  
  长安钗鬓春横乱。
  仿规模、红绦带拨,媚深情浅。
  安识高山流水趣,儿女空传恩怨。
  使得似、支郎萧散。
  听到三闾沈绝处,惨悲风、摇落寒江岸。
  不肠断,也肠断。
  
  清淮北去。
  千里扬州路。
  过却瓜州杨柳树。
  烟水重重无数。
  
  柁楼才转前湾。
  云山万点江南。
  点点尽堪肠断,行人休望长安。
  
  瓜州渡口。
  恰恰城如斗。
  乱絮飞钱迎马首。
  也学玉关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
  极知形胜东南。
  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为怯_云挟暑飞。
  嫩凉故故著征衣。
  江风吹雨过楼西。
  
  未必男儿生不遇,时来咳唾是珠玑。
  功名终岂壮心违。
  
  东园映叶梅如豆。
  西园扑地花铺绣。
  春水晓来深。
  日华娇漾金。
  
  带烟穿径竹。
  步入飞虹曲。
  何处早莺啼。
  曲桥西复西。
  
菩萨蛮(垂丝海棠零落)
李好古 Li Haogu
  东风一夜都吹损。
  昼长春_佳人困。
  满地委香钿。
  人情谁肯怜。
  
  诗人犹爱惜。
  故故频收拾。
  云彩缕丝丝。
  娇娆忆旧时。
  
  纳红销翠春风里。
  精神一撮金莲底。
  不是睡杨妃。
  绿珠娇小儿。
  
  一般娇绝处。
  半带疏疏雨。
  不解吐繁香。
  却教人断肠。
  
酹江月(庆王漕六十九)
李好古 Li Haogu
  汉庭用老,想君王、也忆潜郎白首。
  底事煌煌金玉节,奔走天涯许久。
  江右风流,湖南精绝,要借诗翁手。
  明年七十,人间此事希有。
  
  固是守约堂间,鲂齐亭下,要种归来柳。
  只恐夜深思贾傅,便有锋车迎候。
  寿岳峰前,寿星池畔,且寿长沙酒。
  期颐三万,祖风应管依旧。
  
  花过雨。
  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
  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
  东风侯万户。

【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 “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子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为怯赪云挟暑飞。
  嫩凉故故著征衣。
  江风吹雨过楼西。
  未必男儿生不遇,时来咳唾是珠玑。
  功名终岂壮心违。
  
首页>> 文学论坛>>李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