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李好古
八聲甘州(揚州)
李好古 Li Haogu
  壯東南、飛觀切雲高,峻堞繚波長。
  望蔽空樓櫓,重關警柝,跨水飛梁。
  百萬貔貅夜築,形勝隱金湯。
  坐落諸蕃膽,扁榜安江。
  
  遊子憑闌凄斷,百年故國,飛鳥斜陽。
  恨當時肉食,一擲賭封疆。
  骨冷英雄何在,望荒煙、殘戍觸悲涼。
  無言處,西樓畫角,風轉牙檣。
  
八聲甘州
李好古 Li Haogu
  古揚州、壯麗壓長淮,形勝絶東南。
  問竹西歌吹,蜀岡何許,楊柳__。
  行樂誰傢年少,兩兩更三三。
  知我江南客,走馬來看。
  
  過卻長亭煙樹,雲山點點,煙浪漫漫。
  料桐花飛盡,夜合繞闌幹。
  倦綉閑庭晝永,望天涯、芳草憶徵鞍。
  平安使,吳箋謾遣,欲寄愁難。
  
  從來難翦是離愁。
  這些愁。
  幾時休。
  纔趁風檣,千裏到揚州。
  見說蒼茫雲海外,天杳杳,水愁愁。
  
  男兒三十敝貂裘。
  強追遊。
  夢魂羞。
  可解籌邊,談笑覓封侯。
  休傍塞垣釃酒去,傷望眼,怕層樓。
  
  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茫。幾興亡。
  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謾悲涼。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掃沙場。
  擊楫中流,曾記淚沾裳。
  欲上治安雙闕遠,空悵望,過維揚。

【賞析】 南宋時,金人多次攻入揚州,破壞之慘重,令人目不忍睹。所以,南宋詞人過其地時多有感懷之作。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薑白石的《揚州慢》,其中有“鬍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這樣的句子,但李好古過維揚時寫的這首《江城子》,不着力渲染敵人去後的殘破,而將重點放在自己保衛傢國的責任上,所以其立意就先高出衆人一籌。此外,詞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掃沙場”(馘,殺敵後割取左耳以計功)的原因,歸結為“欲上治安雙闕遠”(治安,賈誼曾作《治安策》評議的時政。雙闕,指代朝廷),等於說興亡的關鍵、維揚屢遭破壞的根子,都因為統治者不納忠言。這種尖銳態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詞人中也是少見的。
這首詞在寫法上註意了兩個結合。一個是寫景與抒情結合。詞中寫景的地方衹有四句:“平沙淺草接天長,路茫茫”、“昨夜波聲,洗岸骨如霜。”即僅僅是沙、草、天、路。這些單調的景物,為我們展現了維揚劫後的荒涼。再說,作者又逐次為它們加上“平”“淺”“長”“茫茫”等修飾語,從而共同組成一幅遼遠、凄迷的圖畫,正好象徵着作者惆悵的心情。“昨夜波聲”一句表面寫波濤,背後卻有一個在揚州的某一間屋子裏聽着波聲久久不能入睡,想起無限往事的人兒。把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燾說:“兩句寫夜間聽到波聲拍岸,使人激奮而氣節凜然。”(《唐宋詞選註》)則景中之情就更為顯著了。
還有一個傷今與懷舊的結合。這首詞目睹揚州破敗景象,痛悼國傢不幸,這是“今”;可是詞篇中又有“幾興亡”一句,接下去還有“千古英雄成底事”,這是 “舊”。有了歷史舊事的陪襯,眼前的感慨變得越發深沉幽遠;相反,由於當前維揚的變故,千年的興亡也變得越發真切。同時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調,暗示自己也像歷史上的無數英雄一樣,壯志難酬,衹能“徒感慨,漫悲涼”。下半闋開頭五句寫自己少年時的志嚮。詞人年輕時就有降服中行說(漢文帝時宦者,後投匈奴,成為漢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掃沙場”的雄心壯志,甚至象祖逖的樣子,在中流擊楫,立下報國誓言。這樣,有千古、少年時、目前三個時間層次的結合,詞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開闊,作者因國事而生的憂慮也就特別深廣。
這首詞直接寫到維揚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兩句。前五句寫見聞,結尾處點維揚,全詞自然構成一個整體,中間的感慨部分則正好處在包孕之中,這樣能使結構緊湊,抒情集中,應該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水調歌頭(和金焦)
李好古 Li Haogu
  歷歷江南樹,半在水雲間。
  不須回首,且來著眼嚮淮山。
  過盡金山暈碧,望斷焦山空翠,楊柳繞江邊。
  此意無人會,獨自久憑闌。
  
  夜吹簫,朝問法,記坡仙。
  衹今何許,當時三峽倒詞源。
  水調翻成新唱,高壓風流前輩,使我百憂寬。
  有酒更如海,容我醉時眠。
  
  西風橫蕩,漸霜餘黃落,空山喬木。
  照水依然冰雪在,耿耿梅花幽獨。
  抖擻徵塵,扶攜短策,步繞滄浪麯。
  悵然心事,浮生翻覆陵𠔌。
  
  試嚮商樂亭前,冷風臺上,把酒招黃鵠。
  四十男兒當富貴,誰念漂零南北。
  百畝春耕,三間雲臥,此計何時卜。
  功名休問,賣書歸買黃犢。
  
  平生英氣,嘆年來、都付山林泉石。
  不作雲霄軒冕夢,衹擬綸竿簑笠。
  見說湖陰,飛飛鷗鷺,半是君曾識。
  梅花時節,試來相與尋覓。
  
  休謾汨沒塵埃,浮生能幾,鏡裏催華發。
  趁取尊前強健在,莫負花前傾碧。
  自遣長須,親題短句,去約蕭閑客。
  休教惆悵,梅花飛盡寒食。
  
賀新郎(僧如梵摘阮)
李好古 Li Haogu
  人物風流遠。
  憶當年、江東跌宕,知音南阮。
  慣倚鬍床閑寄傲,妥腹難憑琴桉。
  妙製擁、銀蟾光滿。
  千古不傳誰好事,忽茂陵、金碗人間見。
  輕擘動,思無限。
  
  長安釵鬢春橫亂。
  仿規模、紅縧帶撥,媚深情淺。
  安識高山流水趣,兒女空傳恩怨。
  使得似、支郎蕭散。
  聽到三閭瀋絶處,慘悲風、搖落寒江岸。
  不腸斷,也腸斷。
  
  清淮北去。
  千裏揚州路。
  過卻瓜州楊柳樹。
  煙水重重無數。
  
  柁樓纔轉前灣。
  雲山萬點江南。
  點點盡堪腸斷,行人休望長安。
  
  瓜州渡口。
  恰恰城如鬥。
  亂絮飛錢迎馬首。
  也學玉關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
  極知形勝東南。
  更願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為怯_雲挾暑飛。
  嫩涼故故著徵衣。
  江風吹雨過樓西。
  
  未必男兒生不遇,時來咳唾是珠璣。
  功名終豈壯心違。
  
  東園映葉梅如豆。
  西園撲地花鋪綉。
  春水曉來深。
  日華嬌漾金。
  
  帶煙穿徑竹。
  步入飛虹麯。
  何處早鶯啼。
  麯橋西復西。
  
菩薩蠻(垂絲海棠零落)
李好古 Li Haogu
  東風一夜都吹損。
  晝長春_佳人睏。
  滿地委香鈿。
  人情誰肯憐。
  
  詩人猶愛惜。
  故故頻收拾。
  雲彩縷絲絲。
  嬌嬈憶舊時。
  
  納紅銷翠春風裏。
  精神一撮金蓮底。
  不是睡楊妃。
  緑珠嬌小兒。
  
  一般嬌絶處。
  半帶疏疏雨。
  不解吐繁香。
  卻教人斷腸。
  
酹江月(慶王漕六十九)
李好古 Li Haogu
  漢庭用老,想君王、也憶潛郎白首。
  底事煌煌金玉節,奔走天涯許久。
  江右風流,湖南精絶,要藉詩翁手。
  明年七十,人間此事希有。
  
  固是守約堂間,魴齊亭下,要種歸來柳。
  衹恐夜深思賈傅,便有鋒車迎候。
  壽嶽峰前,壽星池畔,且壽長沙酒。
  期頤三萬,祖風應管依舊。
  
  花過雨。
  又是一番紅素。
  燕子歸來愁不語。
  舊巢無覓處。
  
  誰在玉關勞苦。
  誰在玉樓歌舞。
  若使鬍塵吹得去。
  東風侯萬戶。

【賞析】 在詩詞中常將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聯繫起來。不過由於時間與氣候的變化,有的風雨是送春歸,有的風雨則是催春來。而李好古的這首詞說:“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大概是屬於催春來。“燕子歸來愁不語”一句,承上啓下,春來燕歸,春色依舊,而歸來的燕子為什麽卻悶悶無語呢?自然引出下文——“舊巢無覓處”。 “舊巢無覓處”的原因,作者沒有直說,猶露猶藏發人深思。這首詞有的本子調名下有題——《懷故居》,因而有人說,燕子舊巢,比喻自己故居,春來到來了,人無歸處,表現了一種無處可歸的飄泊之感。其中還寓有傢國之感,所以把它理解為那個特定社會現象的典型概括,則更為合適。上片結句,就字面看補足了上文,完成了對“燕子”的描寫,就其喻意而言,則引嚮社會現實,這就為下片預作好了鋪奠。
國傢山河支離破碎,百姓流離失所,在這樣艱難的時局裏,“誰在玉關勞苦?誰在玉樓歌舞?”這句話深刻尖銳,咄咄逼人,“玉關(玉門關,這裏泛指邊塞)勞苦”者,指的是那些守邊的士卒。而在玉樓上取樂的,卻是那班不思抗敵、不恤士卒的將領,除此之外,當然還有一大批“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於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裏的顯官達貴。一苦一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使讀者從對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藝術力量!下文詞人沒有順着這個調子再把弦兒綳緊,也沒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別開生面,用假設和推想,從容作結:“若使鬍塵吹得去,東風侯萬戶。”東風“吹去”鬍塵“,已是一奇;再進一步,還要封”東風“為萬戶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則於不經意之中,用這種豐趣活潑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筆成趣。同時,它又在詼諧之中包含着某種莊重,其中隱含了一個重大的嚴肅的社會政治問題,即朝中無人抗金,而百姓則渴望統一。在天真之處展現真情,風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東風”,“舊巢無覓”,纔有“東風”吹去“鬍塵”盼想,前後照應,此外,詞人兼用明快、嚴肅、含蓄、幽默的多種手法,渾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獨特之處。

  為怯赬雲挾暑飛。
  嫩涼故故著徵衣。
  江風吹雨過樓西。
  未必男兒生不遇,時來咳唾是珠璣。
  功名終豈壯心違。
  
首頁>> 文學>>李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