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樓不到野人傢,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
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
【賞析】 這首詞。是一首詠七夕的詞作,但是,全篇卻沒有談什麽男女傷別、兒女恩愛,而是以天上、人間的對比,描繪了人間的不平,抒寫出世路的艱險。這是有感於北宋王朝末期衰敗的局勢,而發出的感嘆。
上片寫天上。“月”、“星”、“烏鵲”、“秋期”、“錦樓”,均為天上景物。錦樓,相傳為漢武帝的曝衣樓,在太液池西面,每年七月七日,宮女出來曝曬後宮衣物(見《西京雜記》)。秋期,即七夕。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間,牽牛、織女過鵲橋,相會於銀河東側,是為秋期(見《爾雅翼》)。在列舉了這些天上美妙、令人神馳心往的景物之後,突然,筆鋒一轉,寫道:“錦樓不到野人傢,但門外、清流疊嶂。”挺拔高奇,為戛然獨造之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是宮闕錦樓,一個是“清流”、“疊嶂”的“野人傢”。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對比。
下片,寫人間。一開始,即發出“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的嘆謂。相屬,即敬酒、祝酒,祝、屬相通。繞梁清唱,形容歌聲的美妙。典出《列子·湯問》:韓娥過雍門,唱歌求食。走後,餘單音間繞梁,三日不絶。後來,人們用以形容美妙動人的歌聲或歌者。這裏指“佳人”。結尾寫道:“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河、何曾風浪。”直言不諱,一語道破了作者寫詞的意圖。從而,成為千古名句!
我國古典詩詞中,詠七夕的作品不少,唐杜牧的《秋夕》,就是著名的一首。全詩衹有四句:“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寫的是宮女的憂思怨緒。詩中卻不着一字,而是通過清冷的畫面,和詩人“輕描淡寫”表現出來,於含蓄的景物描寫之中見“精神”。
而這首七夕詞,寫的天上宮闕和人間村荒野戶的形象對比。而且通過對比,發出了振撼人心的慨嘆。別是一番立意和獨特構思!“人間平地亦崎嶇,”這振蕩時代的強音,發自一個封建時代的詞傢之口,實是難能可貴!(賀新輝)
華堂嚮晚開瑤席。
一麯杜韋娘。
有人空斷腸。
謫仙同夜宴。
曉即歸程遠。
莫放酒尊空。
主人陳孟公。
窗前忽認生塵襪。
曉起豔寒妝。
雪肌生暗香。
佳人纖手摘。
手與花同色。
插鬢有誰宜。
惟應潘玉兒。
雙鯉有來時,莫使音書緩。
徵驂去若飛,不道傢山遠。
相見小馮君,笑語迎歸雁。
心似丁香百結。
不見謫仙人,孤負梅花時節。
愁絶,愁絶,
江上落英如雪。
檐冰成柱粟生肌。
力排寒氣賴金卮。
賦麗誰為梁苑客,調高難和郢中詞。
且煩呵筆寫烏絲。
半面啼妝勻未了。
斜月紛紛。
斜影幽香暗斷魂。
玉顔應在昭陽殿。
卻嚮前村深夜見。
冰雪肌膚。
還有斑斑雪點無。
圓鏡高飛,又一年秋半。
皓色誰同,歸心暗折,聽唳雲孤雁。
問月停杯,錦袍何處,一尊無伴。
好在南鄰,詩盟酒社,刻燭爭成,引觴愁緩。
今夕樓中,繼阿連清玩。
飲劇狂歌,歌終起舞,醉冷光凌亂。
樂事難窮,疏星易曉,又成浩嘆。
愁絶黃昏誰與度。
琪樹瓊枝。
不受雄蜂取次欺。
風前望處。
直恐乘風吹得去。
能動詩情。
故與詩人獨目成。
坐待丹山飛玉兔。
試問常娥。
底事清光此夜多。
尊空客滿。
縱有肅鳥霜鳥無處換。
不倒金荷。
可奈金波瀲灧何。
倦倚銀屏初睡足。
清簟疏簾。
金鴨香銷懶更添。
纖纖露玉。
風雹縱橫飛鈿局。
顰斂雙蛾。
凝伫無言密意多。
萸糝浮杯亂。
黃花香返嶺梅魂。
好把一枝斜插、嚮烏雲。
坡詞欲唱無人會。
桃葉知何在。
與君同詠一聯詩。
但道老來能趁、菊花時。
璧月寧長滿。
九秋風露又方闌。
何日小窗相對、話悲歡。
月華臨夜宜人醉。
老去嗟顔悴。
君如玉樹照清空。
況有凝之道藴、一尊同。
目送經年,脈脈無由語。
後夜鵲橋知暗度。
持杯乞與開愁緒。
君似庾郎愁幾許。
萬斛愁生,更作徵人去。
留定徵鞍君且住。
人間豈有無愁處。
手把江梅,冰雪鬥清新。
不嚮鴉兒飛處著,留乞與,眼中人。
水精船裏酒粼粼。皺香茵。駐行雲。
舞罷歌餘,花睏不勝春。
問著些兒心底事,纔靨笑,又眉顰。
紫膩紅嬌扶不起,好是未開時候。
半怯新寒,半宜晴色,養得胭脂透。
小亭人靜。嫩鶯啼破清晝。
猶記攜手芳陰,一枝斜帶豔,嬌波雙秀。
小語輕憐花總見,爭得似花長久。
醉淺休歸,夜深同睡,明月還相守。
免教春去,斷腸空嘆詩瘦。
彌彌脈脈得盈盈。
今夕銀河憑鵲度。
相遇。
玉鈎新吐照雲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