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张继
枫桥夜泊
张继 Zhang Ji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While I watch the moon go down, a crow caws through the frost;
  Under the shadows of maple-trees a fisherman moves with his torch;
  And I hear, from beyond Suzhou, from the temple on Cold Mountain,
  Ringing for me, here in my boat, the midnight bell.

【白话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注释】 一作夜泊枫江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鉴赏]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我们从那个仿佛很客观的“对”字当中,似乎可以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一种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刘学锴)

杂曲歌辞·长相思
张继 Zhang Ji
  辽阳望河县,白首无由见。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郢城西楼吟(一作郎士元诗)
张继 Zhang Ji
  连山尽塞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珠帘直下一百丈,
  日暖游鳞自相向。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闲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登丹阳楼(一作郎士元诗)
张继 Zhang Ji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还。迢递高楼上,萧疏凉野间。
  暮晴依远水,秋兴属连山。浮客时相见,霜凋朱翠颜。
春夜皇甫冉宅欢宴(一作对酒)
张继 Zhang Ji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茎露,斜晖月过城。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张继 Zhang Ji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
  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题严陵钓台
张继 Zhang Ji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张继 Zhang Ji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洛阳作(一作初出徽安门)
张继 Zhang Ji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
  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晚次淮阳
张继 Zhang Ji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
张继 Zhang Ji
  游客淹星纪,裁诗炼土风。今看乘传去,那与问津同。
  南郡迎徐子,临川谒谢公。思归一惆怅,於越古亭中。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继 Zhang Ji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酬张二十员外前国子博士窦叔向
张继 Zhang Ji
  故交日零落,心赏寄何人。幸与冯唐遇,心同迹复亲。
  语言未终夕,离别又伤春。结念湓城下,闻猿诗兴新。
会稽郡楼雪霁(一作望雪)
张继 Zhang Ji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夏禹坛前仍聚玉,
  西施浦上更飞沙。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冯翊西楼(一作郎士元诗)
张继 Zhang Ji
  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近郭乱山横古渡,
  野庄乔木带新烟。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好文常对酒,相招那惜醉为眠。
送邹判官往陈留(一作洪州送郄绍充河南租庸判官)
张继 Zhang Ji
  齐宋伤心地,频年此用兵。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
  国使乘轺去,诸侯拥节迎。深仁荷君子,薄赋恤黎甿。
  火燎原犹热,波摇海未平。应将否泰理,一问鲁诸生。
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
张继 Zhang Ji
  东越秋城夜,西人白发年。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凤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
  投阁嗤扬子,飞书代鲁连。苍苍不可问,余亦赋思玄。
感怀(一作陆沈诗,题作上礼部杨侍郎)
张继 Zhang Ji
  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奉寄皇甫补阙
张继 Zhang Ji
  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阊门即事
张继 Zhang Ji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安公房问法
张继 Zhang Ji
  流年一日复一日,世事何时是了时。
  试向东林问禅伯,遣将心地学琉璃。
  紫阳宫女捧丹砂,王母令过汉帝家。
  春风不肯停仙驭,却向蓬莱看杏花。
送顾况泗上觐叔父
张继 Zhang Ji
  吴乡岁贡足嘉宾,后进之中见此人。
  别业更临洙泗上,拟将书卷对残春。
留别(一作皇甫冉诗,题作又得云字)
张继 Zhang Ji
  何事千年遇圣君,坐令双鬓老江云。
  南行更入山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
首页>> 文学论坛>>张继